基本信息
书名: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含光盘)
定价:59.00元
作者:张晓明,胡惠林,章建刚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4-01
ISBN:97875097069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与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合作共同编写的第八本年度性国家文化产业报告。
本书力图将产业分析与政策分析相结合,既有对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形势的宏观分析,又有对文化产业不同行业的性年度报告,既有对过去一年的评估,又有对亲折一年的预测。
本书认为,2009年将是一个转折性年头,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推动中国经济转型,文化产业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本书建议,重新梳理文化产业概念,以新的视野和发展思路研究制订“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新的增长周期的到来做好准备。本书还建议,为了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释放“原创能力”,必须大力解放思想、凝聚共识、进一步改革文化体制,解除束缚国民创造精神的一切枷锁。
目录
总报告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宏观视野
文化体制改革获得配套政策强力支持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改革开放30年文化体制改革评述
改革开放30年文化产业回顾及前景展望
2008文化消费市场观察
专家论坛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的全球政策的兴起
文化产业:变革与突破
文化业的产业关联程度与产业波及效果分析
“奥运商机”落地与文化业态创新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
金融危机下的产业转机——提升产业附加值的艺术授权
2008中国城市文化消费解读
行业报告
中国出版业步入产业化时代——_2007~2008年中国图书出版业发展状况
2008年中国电影产业报告
2008年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报告
混沌中的博弈与调整——2008~2009年中国广告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2008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
2008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回顾与分析
2008年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报告
2008年中国视听新媒体产业发展概述
传媒行业投资吸引力研究
我国电视购物行业的发展态势及路径选择
区域报告
创新战略:天津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研究
广东文化产业成长期应关注问题及应对策略
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再研究
文化体制:从局部调整到全面改革——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践的研究
国际文化产业
日本文化产业促进法研究
聚焦全球产业态势把脉中国发展契机——_2008中国·宋庄国际文化产业论坛综述
个案研究
汶川地震灾后文化产业恢复重建及其影响
我国第三方电影融资——《集结号》案例浅析
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的创新与实践
以联贷联保模式创新文化产业融资机制
统计研究
文化消费“十五”分析与“十一五”测算
大事记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大事记
约稿启事
作者介绍
张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员。《文化蓝皮书: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文化蓝皮书: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主编。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起草小组专家组成员。“扶持动漫产业发展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无疑是理解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格局的基石,尽管我本人并没有机会深入翻阅,但从书名和出版信息来看,其深度和广度足以吸引任何对这个领域感兴趣的读者。光盘的附加更是锦上添花,在数字化时代,多媒体资源的整合能够极大地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和直观性,让抽象的数字和理论变得生动起来。我非常期待通过它来了解当年中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例如,在电影、出版、演艺、动漫等具体行业中,分别有哪些创新性的发展和突破?政府在政策层面上是如何引导和支持的?资本是如何渗透和影响文化产业的?以及,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中国文化产业又是如何寻求自身定位与发展的?这本书或许能为这些问题提供详实的案例分析和数据支撑,帮助我们勾勒出那一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图景,为后续研究和市场洞察奠定基础。
评分作为一个对中国社会科学发展保持高度关注的读者,2009年这个年份的文化产业报告,对我而言,具有不可忽视的研究价值。我设想,这本书可能详细剖析了当年中国文化产业在规模、结构、效益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其发展中的瓶颈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例如,在版权保护、人才培养、市场准入、投融资机制等方面,是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体系?又或者,在2009年,这些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光盘”的配备,也让我猜想其中可能收录了当年的一些重要行业数据、政策文件解读、或者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项目案例演示,这无疑会为理解报告内容提供更加丰富的维度,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立体化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眼中,不仅是一份年度报告,更是一扇观察中国文化力量崛起的重要窗口。
评分我个人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非常敏感,而2009年这个时间节点,在我看来,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既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一个重要观察点,也是即将进入新的发展周期的前夕。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提供了一个定格在那一年的快照,让我得以窥探中国文化产业在那个转型时期的具体面貌。我想了解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统计数据,更是那些推动行业发展的深层动力。比如,市场化改革在文化领域取得了哪些实质性进展?知识产权保护在那一年是否得到了加强,对文化创新的激励作用有多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需求,同时又能否在国际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问题,而一本专业的“发展报告”,很可能就包含了这些问题的答案,甚至是更加深入的解读和预判,为理解当下中国文化产业的生态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照。
评分这本书的信息极具吸引力,尤其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出品,这通常意味着其内容经过了严谨的学术审视和专业的编辑打磨,质量上有着相当的保障。我对于“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这个主题本身就充满了好奇。2009年,正值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同时也是全球经济格局经历深刻调整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无疑是观察中国社会转型和国家软实力提升的一个重要窗口。我很想知道,在那个时期,中国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是侧重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是更倾向于引进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文化模式?“光盘”的附加,也让我联想到可能包含了一些视觉化的数据图表、行业分析视频,甚至是当时的代表性文化产品片段,这无疑会大大提升报告的实践参考价值,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一年的文化脉搏。
评分对于我这样长期关注经济与社会变迁的读者而言,2009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个值得细品的年份。文化产业作为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那一年的发展轨迹,必然折射出更深层次的时代特征。这本书名“2009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便承诺了这一点。我关注的不仅仅是产业本身的规模增长,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例如,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冲击与重塑?网络文学、在线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兴文化业态在2009年是否已经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消费主义的抬头,又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此外,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这一年是否开始显现,又如何传导至中国文化产业?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提供一个关于这些复杂交织的社会经济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文化产业的全面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