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09)
定价:49.80元
作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文化贸易研究中心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30011294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一个国家,就是飞机机身,飞机的两个翅膀,一边是经济,一边是文化,离开了文化的经济是不能起飞的。
——
抓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充分利用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初步改变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较大的被动局面,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鼓励和支持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文化企业开展境外投资活动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支持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出口业务,对出口业绩突出的企业予以奖励。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30年,不仅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文化产业也在蓬勃兴起。近年来,国际文化贸易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并直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要素。
文化贸易实践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对这个领域进行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我们希冀国际文化贸易研究系列报告的编撰与出版,能够引起更多部门、专家学者、产业界同仁以及关心中国文化经济发展的各界人士的关注,并成为决策、企业投资以及学术研究的重要依据。
目录
部分 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总报告
报告1 首都演出业贸易发展报告
报告2 首都广播影视业贸易发展报告
报告3 首都新媒体产业贸易发展报告
报告4 首都会展业贸易发展报告
报告5 首都版权贸易发展报告
第二部分 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专题文章
专题1 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推动首都文化产业发展
——北京演艺集团打造首都文化产业新旗舰
专题2 北京会展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专题3 关于进一步推进北京广播影视业外向发展的几点思考
专题4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报告
专题5 北京人艺小剧场话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题6 北京老舍茶馆以创意为翼,书写文化与服务文章
专题7 打造的京剧文化主题饭店
专题8 关于延庆县加快文化发展的思考
专题9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和谐魅力通州
专题10 新媒体时代的审美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第三部分 2008年首都文化贸易发展 报告相关资料
附录一 2008年首都演出业部分演出安排列表
附录二 2008年奥运期间首都演出业主要演出场馆分布
附录三 文化部办公厅奖励2007—2008年度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
附录四 2008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相关重要政策
附录五 2008年北京博览会一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观察者,我对于《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09)》这个书名,充满了探究的兴趣。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其文化基因的独特与强大毋庸置疑。2009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年份,我想,这份报告一定能够为我们揭示出当时北京在文化贸易领域的诸多细节。我尤其想知道,报告中是否会详细阐述北京在哪些具体的文化领域,例如数字媒体、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旅游等,展现出了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它是否能够提供一些数据支撑,来量化北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规模,以及其在全球市场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我也很好奇,在2009年,北京是如何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活动、引进海外知名文化品牌,以及鼓励本土文化企业“走出去”,来构建其文化贸易的版图的。这份报告,是否能够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北京在那个时期,如何积极融入全球文化经济体系,并努力打造自身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的鲜活画卷?
评分我是一名热衷于阅读各类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的读者,而《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09)》这个题目,无疑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文化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无与伦比的。2009年,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的地位日益凸显,我想,这份报告一定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份关于当时北京文化贸易发展状况的权威性解读。我非常想从书中了解,在2009年,北京的文化贸易结构是怎样的?哪些类型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出口的主力?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又获得了怎样的反响?同时,我也对北京在吸引外资进入文化产业方面的情况非常感兴趣,报告是否会披露具体的投资额、投资方向以及外资企业为北京文化产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期待这份报告能够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帮助我全面认识2009年北京文化贸易的规模、特点、影响以及未来发展的潜力和方向,从而更好地理解这座伟大城市在文化领域的独特贡献。
评分作为一名对北京文化发展脉络深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在书店偶然翻阅到了《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09)》,这本书的题目就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尽管我并不直接从事文化贸易行业,但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009年这个时间节点,恰逢中国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时期,我想,这本报告一定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首都文化贸易的图景。我尤其期待能够了解到,在那个时期,北京是如何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大潮中定位自身,又是如何利用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人文资源,发展文化贸易,并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中是否能深入分析北京的文化产业在当时的国际化程度、出口竞争力以及吸引外资方面的表现?是否能揭示一些推动文化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在实践中产生的实际效果?这些都是我非常想从书中找到答案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扇窗,让我能够透视北京文化贸易的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其现在的成就和未来的走向。
评分读完《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09)》的目录和导言部分,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关于“文化”与“经济”如何交织的宏大画面。作为一名对首都北京有着深厚情感的市民,我一直关注着这座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文化魅力是如何被挖掘和推广的。2009年,对于中国和北京而言,无疑是充满活力的一年。我想,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系统梳理北京文化贸易发展状况的宝贵机会。我非常好奇,在那个时期,北京的哪些文化元素,例如传统艺术、创意设计、出版物、影视作品等等,是如何走向国际市场的?报告是否会涉及到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文化产品或某项文化服务的出口历程,以及它们在海外获得的反馈?同时,我也想知道,当时北京在吸引外来文化,特别是能够与本土文化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优质文化资源方面,有哪些策略和成效。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图景,展现北京如何在开放的环境下,既保护好自身独特的文化基因,又积极吸收和融合外来优秀文化,从而构建起一个多元而富有活力的文化贸易生态系统?
评分我是一名对文化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战略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当我看到《首都文化贸易发展报告(2009)》时,我立刻联想到,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其文化贸易的发展状况,无疑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具有风向标式的意义。2009年,正值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积极应对外部挑战,谋求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想,这份报告一定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宝贵的历史观察窗口。我特别关注的是,在那个时期,国家和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哪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来支持和促进首都文化贸易的发展?这些政策在实际操作中,是如何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和成果的?报告是否会深入分析北京在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方面,面临的主要障碍和挑战,例如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短缺等方面?同时,我也想了解,北京在吸引国际文化投资,促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运营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创新之处。总而言之,我期待这份报告能够提供一个关于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和产业实践相结合的全面视角,帮助我理解北京文化贸易在2009年的发展轨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