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百姓民俗礼仪大全
定价:19.80元
作者:冯逢
出版社:中国盲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01
ISBN:978750021812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目录
一、民间年节风俗
春节的起源
春节拜年的习俗
春节守岁的风俗
春节扫尘的由来
“除夕”年夜饭
除夕压岁钱
的由来
春节对联喜盈门
大年百姓贴窗花
除夕不杀鸡
元旦的由来
元宵抹黑脸
元宵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闹花灯
清明节的起源
踏青的风俗
端午节吃粽子
中秋节的起源
中秋节吃月饼
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吃糕
重阳节赏菊
重阳采茱萸
腊月的由来
腊月合允喝粥
藏族的望果节
藏族的雪顿节
藏族的香浪节
藏族的沐浴节
蒙古族那在慕大会
苗族的爬山节
苗族的赶秋节
苗族的羊马节
苗族吃新节
苗族龙船节
壮族的娅拜节
瑶族达努节
崩权族采花节
彝族的火把节
彝族的剽羊节
彝族庆年节
白族的青姑娘节
白族斗鸡节
傣族泼水节
布依族跳花会
黎族的情人节
布朗族过年节
纳西族的三朵节
布依族的赶查白节
……
二、民间礼节风俗
三、民间称谓风俗
四、民间起名风俗
五、民间生活风俗
六、民间婚死风俗
七、民间禁忌风俗
八、民间绝技风俗
九、民间信仰风俗
十、民间佛庙风俗
十一、民间吉神风俗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书名,给我一种非常亲切、接地气的预感,我以为它会是一本非常实用的生活指导书,就像我们常说的“规矩”一样,能够帮助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得更周全、更得体。我期待它能告诉我,在不同的场合,比如参加宴席、参加婚礼、或者在公共场合,应该如何表现,如何与人沟通。但实际翻阅下来,这本书的内容更侧重于一些历史悠久的、或者特定地域的民俗文化介绍,比如关于一些古老的婚俗、丧葬习俗的演变,或者一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庆典。这些内容确实有其文化价值,但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很多内容与我的日常生活联系并不紧密,感觉像是“远方的故事”,而不是“身边的学问”。我希望能看到的是,如何将这些古老的民俗精神,融入到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并且能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南。比如,在现代婚礼中,哪些传统的礼仪仍然值得保留和借鉴?在家庭聚会中,如何才能体现出尊重长辈、关爱晚辈的民俗传统?这本书在这些方面的连接性稍显不足,更像是一部民俗的“百科全书”,而不是一本“生活实操手册”,缺少了那种能够立竿见影地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的“干货”。
评分读完《百姓民俗礼仪大全》,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本书更像是在描绘一幅民俗画卷,而非一本实用操作手册。它用比较舒缓的笔触,讲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一些传统习俗,比如关于生育的仪式、成年礼的意义、以及一些节庆活动的由来。这些内容本身是很有趣的,能够让我们对祖辈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它在“礼仪”这个层面上的体现却显得有些单薄。比如说,书中提到“待客之道”,列举了一些基本的待客原则,比如热情好客、尊重客人等,但我却没能从中获得更具体的指导。客人来了,应该如何安排座位?什么时候上茶?餐桌上的座位顺序有什么讲究?点菜时有哪些禁忌?这些在日常生活中是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本书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感觉它更多地是在介绍“是什么”,而较少地在讲解“怎么做”。对于我这样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来提升自己待人接物能力的读者来说,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描述,很难真正帮助我改进行为。我期待的“大全”,应该包含更多的“方法论”,能够指导我如何在具体的社交场合中,恰当地运用民俗礼仪,展现出应有的尊重和得体。
评分我原本以为《百姓民俗礼仪大全》会是一本关于“做人”的指南,里面会包含很多关于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化解矛盾、如何赢得尊重的实用技巧。我设想中,它应该会涵盖一些关于言谈举止的规范,比如说话的艺术、倾听的技巧、如何表达歉意和感谢,甚至包括一些社交场合的着装和礼仪。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更多的是集中在一些宏观的、群体性的民俗活动和节日庆典上,比如关于春节、中秋节的习俗介绍,或者一些地方的庙会、祭祀活动。它描述了这些活动“有什么”,但很少涉及“该怎么做”或者“为什么这样做”的细节。举个例子,书中提到了“互相拜访”是重要的礼仪,但并没有详细说明拜访的时机、携带的礼物种类、拜访时的交流话题,以及告辞的礼节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切实遇到的问题。我渴望的是一本能够教会我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更加得体、更受欢迎的书,而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指导性却相对较弱,更像是在介绍民俗的“皮毛”,而不是教会我如何掌握民俗的“精髓”。
评分这本《百姓民俗礼仪大全》真不是我想象的那种“大全”,我本来以为能找到很多关于节日习俗、婚丧嫁娶、待人接物的具体指导,比如春节祭祖的流程、结婚摆酒的礼数、或者拜访长辈需要注意的禁忌等等,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实用、最需要了解的。结果翻开一看,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但很多地方都只是点到为止,缺乏深入的讲解。例如,关于“敬老”的章节,提到了要孝顺长辈,但具体到该如何表达孝心,比如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情境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沟通方式和行动,就没有太多详细的阐述。我希望这本书能更像一本工具书,遇到具体场景时,能找到清晰的参考和可操作的建议。现在这种写法,感觉更像是一篇篇关于民俗文化的散文集合,虽然有些片段读起来也有点意思,但对于真正想要学习和掌握民俗礼仪的人来说,实用性就大打折扣了。我希望能看到更系统、更详尽的条目,让读者能够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且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希望未来的版本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改进,增加更多图文并茂的解释,或者设置一些案例分析,让民俗礼仪的传承变得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评分坦白说,《百姓民俗礼仪大全》这本书的整体感觉,更偏向于学术研究的视角,而非面向普通大众的科普读物。它在梳理和介绍一些比较古老、或者地域性非常强的民俗习惯时,显得颇有考究,引用了一些历史文献或者地方志的资料,这对于对民俗学有深入研究的人来说,可能非常有价值。但对于我这种希望能了解“老祖宗规矩”,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生活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相对较高,而且有些内容显得过于理论化。比如,书中在探讨丧葬礼仪时,花费了大量篇幅介绍不同朝代的丧葬制度演变,以及一些非常细致的祭奠流程,这些固然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来说,真正需要掌握的可能更多是关于现代社会如何进行告别仪式、如何表达哀思等比较贴近现实的内容。我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在传承古老精神的同时,与时俱进,找到适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和价值观的礼仪方式。这本书在这一点上的结合度还有待加强,让它在保留学术深度的同时,也能更贴近普通读者的实际需求,减少一些过于深奥或者不那么常用的知识点,增加一些与现代生活紧密相关的礼仪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