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词典》是一本大型汉语成语词典,收条齐备,解析全面,功能丰富,[出处]和[例句]中的书证涵盖了古代和近现代的经典著作,配置的精美插图不仅诠释了成语内涵,还具有欣赏价值。
使用说明
凡例
词目首字音序表
正文
词目笔画索引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低调而沉稳的单色调,透着一股子老派文人的严谨劲儿。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纸张特有的、微微带着粗粝感的触感,瞬间就把人拉回了那些潜心治学的年代。我特别喜欢它封面上字体排布的疏密得当,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一切都显得那么克制而有分量。作为工具书,实用性是第一位的,而这本书在外观上就成功地传递了一种“可靠”的信号。我期待着打开它,看到那些密密麻麻的解释和例句,希望那种清晰的排版能让我在查找那些拗口的成语时,眼睛不至于太过疲惫。这本书显然不是那种追求快速消费的快餐读物,它更像是一个需要你投入时间去尊重的伙伴,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传统阅读习惯的一种温柔坚持。对于需要经常查阅、信赖纸质书的师长辈们来说,这种扎实的质感无疑比冰冷的电子屏幕要来得亲切和耐用得多。
评分我花了点时间对比了手头上几本不同版本的成语词典,发现这本书在收录的广度和细微的释义处理上,展现出了它作为“新修订版”的价值。很多我以为已经固定了的成语,在这里都能找到更细致的语境区分和历史溯源。比如某个常被误用的四字格,它不仅给出了现代的通用解释,还特别标注了古代典籍中的本义,这种深度挖掘让人不禁感叹,编纂团队的功力非同小可。我尤其欣赏它在例句选取上的匠心,很多例句并非是教科书里千篇一律的陈词滥调,而是摘自一些相对罕见的文学作品,这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查词”工具,更像是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文学宝库的小门,每一次翻阅,都有可能带来意外的惊喜和对语言的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对细节的执着,是真正有益于提升语言素养的关键。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与文字打交道的文字工作者,我对于工具书的“检索效率”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本书的索引设计做得非常人性化,它不仅提供了标准的拼音索引,还巧妙地加入了部首和笔画的检索路径,覆盖了各种不同使用习惯的需求。我尝试性地查找了几个生僻的、结构复杂的成语,发现定位速度非常快,而且印刷的字体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长时间在灯光下查阅,眼睛的负担也相对较小。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体现了商务印书馆一贯的专业水准——他们明白,工具书的最高境界,是让使用者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只专注于内容本身。如果一个词典需要你花费大量时间去适应它的查找逻辑,那它在本质上就是失败的。这本词典在这方面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平衡。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对成语“生命力”的捕捉。成语并非静止不变的古董,它们在现代汉语中依然具有流变和发展。我注意到新修订的部分,非常细致地讨论了一些新兴成语的收录标准,以及一些传统成语在当代语境下产生的微妙含义偏移。这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社会语言的脉络至关重要。它没有墨守成规地固守古籍,而是以一种开放而审慎的态度,将成语置于一个动态的语言生态中去考察。这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回顾历史,更适合指导当下的表达。这种与时俱进的修订理念,让它摆脱了传统工具书的刻板印象,成为了一本既有深厚底蕴,又不失时代活力的参考书。它帮助我们清晰地辨识出哪些是“祖传的”表达,哪些是“正在流行的”表达,这在日常沟通和写作中,价值巨大。
评分对于家庭用户,特别是希望培养孩子良好阅读和写作习惯的家长而言,这本书的价值是无法用价格衡量的。它不仅仅是字典,更像是一本家庭文化的传承载体。我试着让孩子去查找一些他听到的新词,发现他不再满足于只看第一个解释,而是会被那些典故出处所吸引。书中所附带的一些关于成语文化背景的小知识点,非常适合作为亲子阅读的引子,能将枯燥的查阅过程转化为有趣的文化探索。它教会了我们,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一个历史的片段,这远比死记硬背要有效得多。这种引导孩子建立起对汉语言文字的敬畏感和探索欲的潜力,是任何电子词典都难以比拟的,因为它提供的是一种可触摸、可共同翻阅的实体学习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