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双色本 第11版) 商务印书馆 编 商务印书馆

新华字典(双色本 第11版) 商务印书馆 编 商务印书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务印务馆 编
图书标签:
  • 字典
  • 工具书
  • 语文
  • 汉语
  • 参考书
  • 学习
  • 新华字典
  • 商务印书馆
  • 双色本
  • 第11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轩书屋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77040
商品编码:29890591985
包装:平装
开本:64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昌明教育,开启民智。
  伴随国人成长,品牌代代相传。
  《新华字典》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1956年,新华辞书社并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语言研究所负责本次修订。
  ·根据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修订,收单字13000多个。
  ·以字统词,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
  ·新增正体字800多个,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术语用字为主
  ·根据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对某些繁体字、异体字做了相应处理,增收繁体字1500多个,异体字500多个。
  ·酌情删去了个别过于陈旧的异读音;有选择地增收了某些字的读音。
  ·对个别释义进行修改,简化或更新了某些词语的释义;适当增补了一些新的义项。对复音词进行了适量的增补和删减。
  ·对部分例证进行修改,删改了一些难懂或过时、过长的例证;根据中小学教学的需求,适当增加了一些例证。
  ·释义准确,例证精当,内容丰富,简明实用。

内容简介

  《新华字典(双色本)(第11版)》根据国家语文规范和标准修订,收单字13000多个。以字统词,收带注解的词语3300多个。释义准确,例证精当,内容丰富,简明实用。正文按音序排列,备有部首检字表;内有综合插图和附录。

精彩书评

  一、小字典:为文化民生而生
  帮助几亿中国人民扫盲识字。《新华字典》自1953年出版以来,成为亿万群众读书识字、学习文化的良师益友,为我国的全民教育、文化普及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周恩来总理“情系民生”,多次关心《新华字典》修订。周恩来总理曾多次关心《新华字典》的修订出版工作,为它的出版时间心急如焚。总理曾亲订《新华字典》的修订原则,甚至亲笔订正字典的词条,关心《新华字典》的定价问题,两次接见《新华字典》修订小组的代表
  引领规范,遵守规范。早在1955年中央明确提出语言文字工作“促进汉字改革,推广普通话,实现汉字规范化”三大任务前,《新华字典》就已经有汉语规范化的目的和意识,并且“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观念”早已在《新华字典》有明确的说明;《新华字典》重视读音规范、字形规范和词汇规范,早年曾为普通话异读词的审音,为汉字的部首、笔顺、字序等规范的制定,做出过重要贡献。
  二、小字典:集举国之力编纂
  从编纂之日起,这本小字典就蕴藏了一种文化理想:为民族的文化普及和知识传播建功。也正因此,在它的旗下,汇聚了一批声名卓著的大家: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陈原、丁声树、金克木、周祖谟……在后来的岁月里,又有很多如雷贯耳的名字加入修订者的行列:王力、游国恩、袁家骅、周一良等等。小字典大学者,《新华字典》的这个特色整整保持了60年。
  周恩来总理指示,让参加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分组审阅《新华字典》的修订稿,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方厚枢先生感慨地说:“动员全国力量会审一本小小的字典,这在中国出版史上还是头一次。”
  三、小字典:承载大国文化
  《新华字典》是小部头的字典,但是却承担着大文化的功能。在相当长的一段岁月里,《新华字典》就是我国的“百科全书”。
  查校《新华字典》的不同版本,阅读《新华字典》的编纂故事,感受当年周恩来总理的关心,的确会发现《新华字典》担当的大文化的使命。词条的选取与释义,浓缩着新中国60年来的建设和文化成就,折射着各种理念的更新,比如环保意识,比如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等。
  2004年第10版修订完成,到今天又有七八年的光景,社会文化和语言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新华字典》第11版修订的过程中,重视字典承载文化的功能,是颇有时代意义的。
  ——李宇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

目录

第11版修订说明
第10版修订说明
凡例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新旧字形对照表
部首检字表
(一)部首目录
(二)检字表
(三)难检字笔画索引
字典正文
附录
汉语拼音方案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我国历代纪元简表
我国少数民族简表
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及省会(或首府)名称表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人口
首都(或首府)一览表
计量单位简表
地质年代简表
节气表
元素周期表

前言/序言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首次出版于1953年,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先生主持编写工作。1956年,新华辞书社并入当时的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改属中国社会科学院)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历经多次修订出版,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在第11版出版之际,谨向为《新华字典》的编写、修订工作作出重要贡献的前辈学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次修订在保持《新华字典》原有特色的基础上,以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规范为重点,同时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和读者的需求,对全书进行了谨慎而系统的修订,主要修订内容有:
  一、新增正体字800多个,以姓氏、人名、地名用字和科技术语用字为主;根据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对某些繁体字、异体字做了相应处理,增收繁体字1500多个,异体字500多个。
  二、对个别体例做了改动。
  三、酌情删去了个别过于陈旧的异读音;有选择地增收了某些字的读音。
  四、对个别释义进行修改,简化或更新了某些词语的释义;适当增补了一些新的义项。对复音词进行了适量的增补和删减。
  五、对部分例证进行修改,删改了一些难懂或过时、过长的例证;根据中小学教学的需求,适当增加了一些例证。
  本次修订听取了部分所内外专家、中小学教师以及广大读者的意见,商务印书馆的领导和有关编辑对修订工作大力支持,提出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限于水平,本次修订或有不当和错误之处,诚恳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2010年11月


《中华字海》(修订本)—— 浩瀚汉字,溯源探微 一卷在手,尽揽中华文字之精粹;一部通考,纵览汉字演变之轨迹。 《中华字海》(修订本),由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专家团队历经数年精心编纂而成,汇集了当代语言学、文字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权威、全面、深入的汉字工具书。本书绝非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字典,它是一部浓缩了中华文明数千年文字演变史的百科全书。 本书的收录范围之广,远超一般字典所能涵盖。我们不仅收录了现代汉语通行的常用字、次常用字,更重点对历代典籍中出现、但现代已基本不再使用的异体字、古体字、生僻字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释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对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等古文字的考证和字形演变脉络的梳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准确性。 一、 宏大的收录体系与精妙的释义结构 《中华字海》(修订本)共收录单字九万余个,其中包含常用字约一万五千个,其余则为历代文献中出现的各类罕用、古用及异体字。如此庞大的字量,确保了即便是面对晦涩的先秦文献、魏晋碑刻,读者也能找到可靠的解释。 释义结构方面,我们力求做到“形、音、义、源、用”的全面展现: 1. 字形演变图谱: 对于每一个重要的汉字,我们均提供从甲骨文、金文到楷书的清晰演变路径图示。读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古人如何从象形、指事等造字法理,逐渐定型为今日所见的笔画结构。例如,对“马”字的追溯,展示了其从早期四足奔腾的完整形象,如何简化为现代的部首结构,深刻揭示了汉字“取象于物”的本源。 2. 多维度的音韵考证: 兼顾现代汉语读音(含普通话、中古音、上古音的拟音成果),并收录了古代不同历史阶段的主要读音(如宋、元、明时的中古音系读法),为研究古代文学、诗词格律提供了坚实的语音基础。 3. 释义的层级与深度: 本书的释义遵循“由古及今,由主到次”的原则。首先阐释其本义、原始意义,随后详细梳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引申义、假借义和专业用义。对于一字多义的复杂情况,我们辅以详尽的例句和出处,确保读者理解其在特定语境中的确切含义。例如,“行”字,不仅涵盖了“行走、旅行”,更深入解释了其作为“品行、行为规范”、“行列、队伍”以及在古代商业中作为“店铺”的用法。 4. 词语典范例证: 每一个重要的义项后,均配以最古老或最能体现该义项的经典例证,这些例证选自《诗经》、《楚辞》、先秦诸子、汉赋及唐宋八大家等权威文献,力求“以古证今,以经解字”。 二、 特色栏目:深入透视汉字文化基因 《中华字海》(修订本)的价值,更在于其多项创新性的专题栏目,将文字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可理解的知识体系: 1. 部首探源与隶变规律: 系统梳理了现代两百余部首的演化历史。特别分析了秦汉隶变对汉字结构产生的颠覆性影响,揭示了诸多形体与本义脱节的字是如何在隶变中被简化和固定下来的。 2. 异体字辨析与正伪考: 设立专门的辨析模块,将历史上长期混淆或形近的异体字并列展示,结合文献记载,明确指出哪些是历史上的规范用法,哪些是后世的讹误或地方性的变体,极大地方便了古籍整理工作者。 3. 汉字文化圈影响专题: 简要介绍了部分核心汉字(如“仁”、“礼”、“道”)对日语、韩语、越南语等东亚语言词汇和文化概念形成的影响,体现了汉字作为文化载体的辐射力。 4. 笔画与书写规范考证: 结合楷书定型以来的主要书写规范(如唐代颜真卿、柳公权的标准),对一些笔画顺序和结构异议较大的字进行了详实的考证说明,有助于书法学习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掌握规范的书写方法。 三、 严谨的学术立场与完美的装帧设计 本书的编纂严格遵循实证主义的原则,所有字义的确定和演变路径的描绘,均建立在对传世文献的广泛、细致的校勘之上,力求剔除清代以来因刻本错误而流传下来的冗余和谬误。 在装帧设计上,我们采用了高品质的进口轻型纸张,确保长久翻阅不伤眼。排版上,采取了双栏对开的布局,使得信息密度适中,版面清晰舒朗。对于古文字的图示,采用高精度凹版印刷,力保线条纤毫毕现,形态准确无误。 《中华字海》(修订本)不仅是语言学家的案头必备,更是文史爱好者、书法习练者、古籍整理人员以及所有对中华文明抱有深厚情感的读者,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它带领我们回归汉字之源,领略方块文字背后蕴含的千年智慧与哲学思辨。 读此一卷,即是与历史上的智者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工具书的排版简直是艺术品,每一个汉字的结构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双色印刷的对比度拿捏得极其精准,阅读起来丝毫没有疲劳感,长时间翻阅眼睛也不会酸涩。尤其欣赏它在疑难字形和异体字处理上的考究,那种细微的笔画差异,在这次的第11版中得到了更清晰、更权威的呈现,对于文字工作者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本字典,更像是一件桌面上的美学展示品。我记得上次找一个生僻字的规范写法,在很多线上资源里都模棱两可,但翻开这本实体书,那种油墨的质感和清晰的墨点,瞬间就给了我定心丸。商务印书馆对于细节的执着,真的让这本字典的使用体验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它不只是查阅工具,更像是汉字美学的一个微缩博物馆,值得反复把玩和学习。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次更新的版本在收录新词和对传统词义的释义上,展现了极强的时代敏感度与学术定力。很多网络热词或者新兴的科技术语,很多词典都会犹豫是否收录,或者一味追求时髦而失了严谨性,但这一版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它既保留了核心的经典语汇的深度挖掘,又巧妙地融入了与时俱进的现代语言现象,解释得鞭辟入里,绝不含糊。比如对一些常用但易混淆的成语典故的辨析,那种层层递进、引经据典的论述方式,让我这个老读者都感到耳目一新,仿佛重新学习了一遍汉语的精妙之处。那种学术的沉淀感,是任何电子词典的快速检索功能都无法替代的,它需要你慢下来,去品味每一个字背后的文化重量。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书籍收藏爱好者,我一直对商务印书馆的出版物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这本《新华字典(双色本 第11版)》完美继承了其一贯的匠人精神。它的纸张选择,手感温润而不失韧性,翻动时那种轻微的“沙沙”声,是现代胶印书本中难得一见的质感。装帧设计也极为考究,侧边烫印的字体清晰有力,即便是随意放在书架上,也散发着一种低调而内敛的知识光芒。我可以想象到,这本字典的每一个制作环节,都经过了极为严格的质量把控,它注定是能够陪伴我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不会出现明显损耗的“传家宝”级别的工具书。这种对实体媒介载体的尊重,在当下这个数字化泛滥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

说实话,初拿到手时,我最关注的就是它在语境例句上的丰富程度。很多时候,字典的光秃秃的释义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看到规范的、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例句,才能真正掌握一个词的用法边界。这一版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例句的选择既有古典文学的典范,也有现代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尤其是一些多义词的区分,通过并置的对比例句,一下子就让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见。我特别喜欢它在特定动词和副词的用法辨析上所下的苦功,那些原本觉得可以随意替代的词语,在例句的映照下,才发现它们各自有着不可取代的语感和力度。这哪里是字典,分明是一部微型的现代汉语使用指南,让我对自己的表达能力又有了新的信心。

评分

这本书的重量和实体感,恰恰是它最大的魅力所在。它提供了一种“锚定”感,在信息碎片化爆炸的今天,能够捧起一本厚实、可靠的工具书,进行主动的、有目的的查阅,本身就是一种回归本源的学习方式。我常常在深夜里,关掉电脑,只留一盏台灯,翻开它,享受那种纯粹的、没有通知弹窗打扰的求知过程。这种与纸张的物理互动,比如用指尖划过字体的轮廓,或者在重要的释义旁做下淡淡的铅笔批注,都是电子设备无法模拟的体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仪式感,提醒我对待语言的严谨和敬畏之心,这种厚重感,是衡量一本真正优秀工具书价值的重要标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