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章 弓弦乐组
一、弓弦乐组的旋律与齐奏
二、四声部写作及变体
三、旋律与和声背景的织体写法
四、运用同音重复手法构成的伴奏音型写法
五、分解和弦类型的织体写法
六、复调音乐写法
七、几种织体写法的混合运用
八、声部数量的增减
九、声部的转接移交
十、弓弦乐组的和弦写法
第二章 木管乐组
一、木管乐组的旋律与齐奏
二、木管乐组的和弦
三、木管乐组的常用织体
四、木管乐组与弓弦乐组的结合
五、织体的配器布局
第三章 铜管乐组
一、铜管乐组的特性
二、铜管乐组的旋律与齐奏
三、铜管乐组的和弦
四、铜管乐组和声配置的常见手法
五、铜管乐组内两个层次间对奏的情况
六、铜管乐组与其他乐器组间常见的结合方式
七、打击乐器的用法
八、乐队为声乐伴奏时配器的注意事项
第四章 小乐队编配
一、小乐队的分类及常用的编制
二、乐器音域表
三、乐队总谱中常用的术语标记
四、乐队总谱的谱表写法
五、小乐队中多声音乐声部结构的类别
六、小乐队中织体写法的类型
七、不同编制的三种小乐队写法的区别
八、伴奏乐队的特点
九、几件刻画少年儿童音乐形象的色彩性乐器的使用问题
十、小乐队编配写作的步骤
十一、各类小乐队配器处理法
十二、含有民族管弦乐器的混合小乐队配器处理法
巨牛图书专营店
这本《配器法教程》真是让我这个科班出身的乐迷眼前一亮!我一直在寻找一本既能深入浅出讲解配器原理,又能兼顾实践操作的教材,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读起来枯燥乏味,要么就是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实际指导。但这本书的作者显然对管弦乐队的结构和音色特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和声学知识,而是非常巧妙地从不同乐器的“个性”入手,比如铜管的辉煌、木管的灵动、弦乐的宽广。书中对各种乐器组合的音响效果分析得极其到位,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场大师课。我特别喜欢它对“色彩”的描述,很多配器法教材只是告诉你“哪个乐器适合吹什么音域”,但这本书却能帮你理解为什么用长笛的C调高音会产生那种“晶莹剔透”的感觉,而用双簧管的低音区则会带来“略带忧郁”的氛围。对于我这种已经有些基础,但想更进一步提升配器表现力的学习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命稻草。它的案例选择也非常经典,从莫扎特到德彪西,不同时代作曲家的配器思想都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
评分作为一名对管弦乐配器历史发展有浓厚兴趣的乐迷,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想了解经典作品中的配器手法是如何演变的。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它在介绍配器技巧的同时,巧妙地融入了音乐史的脉络。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从巴洛克时期到浪漫主义时期,乃至二十世纪初管弦乐队编制和配器理念的巨大飞跃。作者在分析拉威尔和斯特拉文斯基的配器特点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洞察力令人叹服。他不仅指出了他们用了哪些新奇的乐器组合,更重要的是分析了这种选择背后的哲学意图——为什么要用大提琴的泛音而不是小提琴的主音来表达某种情绪?这种“为什么”的深度挖掘,远超出了普通教科书的范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历代配器大师的对话。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管弦乐“可能性”的认知,让我明白了配器不仅仅是“为旋律找到合适的伴奏”,而是一门独立的、极富表现力的艺术语言。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本教材抱持着一丝怀疑态度,因为市面上冠以“教程”之名的书籍太多了,内容往往充斥着陈词滥调。然而,当我翻开这本《配器法教程》后,那种扎实的学术气息和务实的教学态度立刻吸引了我。它在处理和声与配器关系时,展现出极高的专业水准。比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在复杂和弦进行中,如何通过巧妙的声部进行来避免音响的“浑浊”,保证清晰度,这一点在很多入门教材中是被忽略的。作者在讲解织体设计时,不仅停留在简单的“旋律、和声、低音”三部曲,而是深入探讨了“密度”和“穿透力”的概念。我以前配器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读了这本书后,才明白是织体的空间感处理不够。特别是关于打击乐器的使用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再是简单的“烘托气氛”,而是被提升到了与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有志于从事电影配乐或者大型管弦乐创作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框架,远比单纯的技巧堆砌要宝贵得多。
评分我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作曲爱好者,基础都是从网络和各种零散资料中拼凑起来的,一直缺少一本系统、权威的指导。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我的知识空白。它最大的优点在于结构上的逻辑性,从单乐器音域与音色特性,到双管编制的对位,再到大型交响乐队的整体布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待“传统”与“创新”的平衡态度。他非常严谨地介绍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配器规范和惯例,让你知道什么是“标准答案”,但同时,他又不拘泥于此,非常鼓励读者在理解了规则之后,去大胆地探索新的音色组合和不寻常的乐器用法。例如,他对管弦乐“音响的层次感”的论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配器听起来扁平,而有些则具有三维的立体效果。这本书中的练习题设计得也非常精妙,它们不仅仅是机械的音符填充,更是对配器理念的实际检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建立坚实配器理论基础的音乐学习者。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也值得称赞。作为一本专业的音乐教材,清晰度至关重要,这本《配器法教程》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五线谱的示例清晰可辨,即便是复杂的对位段落,也能一眼看出声部的走向。此外,书中对于乐器音域的图示非常直观,很多教材只是简单地列出音域范围,但这本书却会用不同的颜色或阴影来标示出不同乐器最富特色、最适合担任旋律主导的“最佳音区”,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实用的视觉辅助。我特别喜欢它对各种“特殊技法”的介绍,比如弦乐的揉弦变化、木管的超吹技巧等等,都有配上简短的说明,让读者能立刻联想到对应的音响效果。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集学术性、实践性和美观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它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激发创作灵感的源泉。我打算将它作为我未来几年内反复研读的工具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