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书 名 | 中国古筝考级曲集 | 定 价 | 78.00元 |
| 作 者 | 王蔚 | 难 度 | 初 中 高级 |
| 开 本 | 16开 | 属 性 | 考级曲集精选 |
| 页 数 | 1级86页 二级105页 三级118页 | 光 盘 | 无 |
| 谱 号 | 五线谱 简谱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数 量 | 3本书 | 出版日期 | 2014年1月第3次印刷 |
| 产品展示 |
| 细节展示 |
| 产品目录 | |
|
| 内容简介 | |
| 古筝,中华民族乐器的瑰宝,在两千多年的岁月里,持续释放着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一代代筝人的勤奋耕耘,古筝在演奏技巧与作品发展上持续不断地突破和飞跃着。当下,随着古筝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学习古筝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音乐现象:如我国各地针对各年龄阶层开办的教学培训班,举办各类艺术展演、音乐会,规格各异的古筝比赛活动等。其中,古筝的考级活动,则在近年里作为这一现象中重要的一环,为古筝的普及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5年上海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针对社会业余考级活动的规范化要求,编写出版了第I本《中国古筝考级曲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此教材共分为十个级别,每1级别由8首乐曲组成(传统乐曲、创编乐曲各4首),并录制了相配套的80首乐曲的CD。在2004年由上海筝会对该教材进行了重新修订,从科学、系统、全面、准确的要求出发,更进一步合理化调整和扩充了曲集内容。修订版的考级曲集分为上、下两册,每1级别的曲目由8首增至12首(一至六级传统乐曲、创编乐曲各6首,七至十级传统乐曲5首、创编乐曲7首),并录制了相配套的l20首乐曲的示范演奏VCD,以供学习者参考与鉴赏。 |
这套古筝谱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浓郁的古典韵味,素雅的米黄色衬底,搭配着遒劲有力的书法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我特意挑选了其中的一首曲目——《春江花月夜》来试奏。拿到谱子的时候,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排版布局,不得不说,编者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五线谱和简谱并排对照,对于我这种还在学习初期,对五线谱还不太熟练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个音符的标注都清晰可见,指法提示也标注得非常到位,即便是比较复杂的轮指和扫弦,也有详细的图示解释。我记得有一处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琶音,我平时总是弹得颗粒感不强,但对照着谱子上的力度标记和揉弦说明,再配合着附送的音频示范,真的有茅塞顿开的感觉。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曲目的处理,它保留了古筝演奏中非常讲究的“韵味”,比如滑音和按音的幅度,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而不是简单地记录音高。我练习了整整一个下午,感觉这套书不仅仅是乐谱的集合,更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师,在旁边手把手地指导你如何真正地“弹”好这首曲子,而不是机械地“弹对”音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的演奏水平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评分我是一个已经学了几年古筝,目标是准备考十级的琴童家长,所以对考级曲目的权威性和全面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坦白说,市面上关于考级的曲集太多了,很容易挑花眼,但最终选择这套《中国古筝考级曲集演三册奏1-3集全套》,主要是看中了它的“全”和“演”字。这个“演”字很关键,它意味着里面包含了大量范奏的技巧点拨,这比单纯的曲谱要值钱得多。我的孩子在练习第八级的《将军令》时,总是觉得气势不足,缺乏那种金戈铁马的冲击力。我们对照着曲谱上的速度提示和重音标记,发现之前总是把一些强音处理得过于柔和了。这套书给出的处理方案是,在某些特定的强拍上,要求“顿弓”并结合“大幅度快速滑音”,这样一来,原先平淡的段落瞬间就有了张力。更让我满意的是,它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曲目都有所涵盖,从传统的河南筝曲到近现代的创作曲,跨度很大,能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全面的音乐视野,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风格。这对于应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能展现出考生对不同风格曲目的驾驭能力,这才是考级评委真正想看到的。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完全的零基础初学者,买书的初衷只是想在家随便玩玩,找点乐子。起初我对这些“考级曲集”这类东西有些望而却步,担心里面的内容对我来说太深奥了。但让我惊喜的是,这套书的“教材”部分,也就是前面几册的入门指导,简直是为我这种“小白”量身定做的。它不是直接跳到复杂的曲子,而是非常耐心地从如何正确地抱筝、如何调整坐姿开始讲起。最开始的练习曲,比如那些最基础的“勾、托、抹、担”的组合练习,都是用最简单的C大调或G大调写成的,音域很窄,手指负担小。老师在课上讲的内容,我回家后拿出来对照,发现谱子上的小小的记号,比如“指甲根部用力”或者“放松手腕”,这些细节在我的练习中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之前自己瞎弹的时候,手腕总是僵硬,弹不了多久就疼。但按照这套书的指引,循序渐进地调整,现在可以连续弹奏半小时都不觉得太累了。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符合人类学习的规律,先打好地基,再谈盖楼,这一点让我的入门学习过程变得非常顺畅和愉快。
评分我是一位专业的古筝演奏者,现在从事教学工作,所以对曲谱的准确性和深度有近乎苛刻的要求。我购买这套“演三册奏1-3集全套”主要是为了参考不同版本的“演奏法”。很多出版的曲谱,尤其是早期的版本,在某些快速的装饰音处理上存在模糊地带,或者对某些地方的力度对比不够鲜明。这套书的优势在于它汇集了现代演奏家的处理思路,尤其是在一些力度标记(P、MP、F、FF)的梯度划分上,做得非常细致,几乎是厘米级的区分。举个例子,在《渔舟唱晚》的后半段,传统版本通常是一味地追求“快”和“亮”,但这里明确指出,在特定的几个小节,需要瞬间转入“极弱(ppp)”,然后用极慢的速度和极细微的揉弦来营造出日落后的静谧感,这种戏剧性的对比处理,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此外,对于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颤音和打音,它没有采用统一的符号,而是根据曲目风格给出了不同的演奏建议,这对于指导学生理解曲目的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是一套可以作为演奏参考和教学范例的精品。
评分作为一个喜欢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业余爱好者,我对古筝曲谱的选择,更看重的是曲目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这套考级曲集吸引我的地方,恰恰在于它不仅仅是应试工具,更是一部中国近几十年古筝艺术发展的缩影。我特别喜欢其中收录的一些具有民族风情的作品,比如那些取材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作品,它们在指法和节奏上都有着独特的挑战。比如有一首模仿云南少数民族歌舞的曲子,谱子上专门用小字标注了“模仿竹笛的吹奏效果”,要求演奏者在某些长音上加入极富变化的自由颤音,而不是僵硬的固定揉弦。这种提示,立刻将演奏者的思维从“弹琴”提升到了“音乐再创作”的层面。而且,这套书在曲目选择上体现了很好的平衡感,既有展示技巧难度的“硬菜”,也有抒发情感的“软曲”,让人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不同情绪的表达,不会感到枯燥。它让我体会到,古筝不仅仅是能演奏优美旋律的乐器,它也能承载宏大叙事和深沉的历史感。每次翻开这套书,都能发现一些新的乐趣和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