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定价:25.80元
作者:林柏
出版社:中原农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54209578
字数:
页码:199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君子如玉,温文尔雅。以玉器为载体的玉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的部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日常生活。数千年来,人们对玉的崇拜和热爱绵延不断。《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在参考了大量的关于玉的文化、研究和鉴赏文献后编写而成,对玉器的艺术特征、鉴赏要点、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作了详尽系统的阐述,同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使全书更具有观赏性和收藏价值,是青少年广大读者启智爱国的读本。
目录
玉史篇
新石器时期
龙山文化玉器
西北地区玉器
石家河文化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
红山文化玉器
夏商时期
夏及商代早期玉器
商代中晚期玉器
西周时期
西周玉器
西周玉器的主要饰纹
吴国玉器
楚国玉器
其他地区的玉器
秦汉时期
秦汉玉器
秦汉玉器纹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玉器
魏晋南北朝玉器种类
隋代玉器
唐代玉器
唐代玉器种类
唐代玉器饰纹
……
玉鉴篇
玉类篇
玉仿篇
玉工篇
玉赏篇
作者介绍
文摘
《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
这些墓中也出土了大量玉器。墓六为中山王墓,出土的一些玉、石方板上,有隐起方法雕琢的龙、风、蟠虺、动物纹饰。中山国出土的大量玉器包含了多种多样的制造风格。其中有几种玉器纹饰应引起注意:其一为隐起的蟠虺纹,较春秋时的纹样略为松散,类似春秋玉器纹样特点。其二带有谷纹的玉器,谷纹不甚规整,器物的边缘不凸起,呈较平的宽线。其三许多玉器上饰有阴线团线纹或阴线勾连纹,线条宽而浅,边缘不甚整齐,工艺较粗糙。其四,网格纹的运用也较有特点。
礼器用玉种类
目前见到的战国玉器多为佩玉,可以佩带于人身,但所具有的含义及使用场合不尽相同。另外,也有少量的礼器用玉,主要种类如下。
璧谷纹璧。璧表面排列谷纹有几种。较高的旋形谷纹,清代人称之为卧蚕纹。一般来看,凸起的谷粒较坚硬,璧的内外缘有一周凸起的边棱。谷粒为较低的隐起,其上或有一周阴线旋形纹,璧的内外边缘较平。谷粒为凸起的丁,一般凸起较高,乳丁上部较圆。蒲纹璧。由三种方向的等距平行线,按60°角交叉组成网格纹,平行线为较粗的阴线。呈槽状,交错似织蒲,网格空白处很小,呈六方形,表面平整。这类蒲璧尺寸一般都较小。还有一类作品,表面线槽宽而浅,网格空白处似谷粒,但凸起得非常小,应是蒲纹的变异。前一种璧一般用白玉或青白玉,后一种璧则多见苍玉。小勾云纹璧。璧表面布满隐起的凸丘。其上用阴线琢出小勾云,阴线的主体呈折角形或弧形。
陕西地区出土的一些玉璧,表面很平,其上琢有阴线折线云纹。云纹的主干为直线。折角呈900°,每一个云纹都是由直线多次折转而成。孔内带有异兽的璧。一些璧的孔内带有装饰,这就增加了作品的美感。常见的是一只兽身龙。嘴大,头上有角,长尾,身体丰满,尤其是臀部更为丰满。
……
序言
这本书绝对是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当我翻开《苍璧黄琮:中华玉文化大观》时,就被那精美绝伦的插图深深吸引。从史前时期的粗犷玉器,到历代王朝的精雕细琢,每一件文物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作者的文字如同导览,娓娓道来玉器背后的礼制、信仰、审美,以及它们在中国社会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我尤其惊叹于书中对玉器材质、工艺、纹饰的细致讲解,让我这个门外汉也逐渐领略到玉石之美,感受到古人对玉的敬畏与痴迷。无论是温润如水的和田玉,还是色彩斑斓的岫岩玉,书中的描述都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沉浸在对古人巧思的赞叹之中,想象他们是如何在有限的工具下,将一块块冰冷的石头雕琢成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玉的百科全书,更是一扇打开中华文明深层理解的窗口,让我对“君子如玉”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这本《苍璧黄琮》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历史爱好者量身定做的!“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书系”这个定位就已经很吸引人了,而这本书更是将中华玉文化的脉络梳理得如此清晰。从玉的起源、发展,到其在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各个领域的影响,都被详尽地展现出来。书中不仅介绍了玉器本身,更重要的是阐释了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象征意义。那种“润泽以温,仁者之德;刚毅木讷,君子之守”的理念,通过一件件实物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变得鲜活而生动。我尤其喜欢其中对玉在古代祭祀、丧葬、婚聘等仪式中的作用的描述,这让我看到了玉在中国社会伦理和精神层面的重要地位。即使是对历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通过这本书轻松地了解玉文化的核心,感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介绍玉,更是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如何将一种物质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
评分阅读《苍璧黄琮》的过程,就像是在一场穿越时空的古玉寻踪之旅。我之前对玉的认识可能仅限于一些摆件或者饰品,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等多个角度,构建了一个宏大的中华玉文化图景。书中的论述严谨而不失趣味,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玉的礼制属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变迁,都做了清晰的阐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关注玉器本身的形态,更深入挖掘了玉器背后的文化内涵,例如不同朝代的玉器如何反映当时的政治格局、社会风尚以及工艺水平。从殷商的神秘庄重,到汉代的恢弘大气,再到宋代的典雅精致,每一阶段的玉器都烙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这本书,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觉自己仿佛亲历了玉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都做得非常出色,让人一看就爱不释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代表性玉器的展示,每一件都配有高清的图片和详尽的解读。从那些古朴的龙形器、凤形器,到精美的龙凤佩、玉璧,每一件都凝聚着匠心与智慧。我了解到,玉不仅仅是一种珍贵的材质,更是一种承载着文化符号的载体。它在古代的政治权力象征、宗教祭祀、审美观念以及道德伦理中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书中对玉器工艺的介绍也十分专业,比如关于琢玉的技法、工具的使用,让我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肃然起敬。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知识的广博,更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让我对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苍璧黄琮》无疑是我近期读到的最令人振奋的一本书。它以一种宏大而细腻的视角,展现了中华玉文化的博大精深。书中不仅系统地梳理了玉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更深入剖析了玉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多重意义。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玉礼制的讨论,它让我明白,玉在中国古代并非简单的装饰品,而是与政治、权力、伦理紧密相连的象征物。例如,不同等级的官员佩戴不同形制的玉器,这背后蕴含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同时,书中也生动地描绘了玉在民间生活中的应用,如玉饰、玉器皿等,展现了玉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一面。阅读此书,我不仅学到了关于玉的丰富知识,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温润如玉”等哲学思想的精髓,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油然而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