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

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藤井旭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
  • 地理
  • 月亮
  • 生活
  • 中国国家地理
  • 科普
  • 文化
  • 旅行
  • 摄影
  • 民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炫丽之舞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57165
商品编码:2986636391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

定价:39.80元

作者:藤井旭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5086571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伴月共生

·天文学家编写,语言优美,有趣好读

·从月龄到月龄29,从朔月到晦日,认识每天不同样貌的月亮

·了解世界各地与月有关的文化和习俗

优点:

每一个话题都与月亮有关,内容细致,文字通俗,由专家编写。

注重介绍世界范围内与月亮有关的文化,穿插介绍月亮及其运动现象的天文学特征。

内容提要


《伴月共生》是一本超具观赏性又有丰富知识的有关月亮的书,以月亮本身及月面的美丽景观照片为主体,介绍月亮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月亮的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她所拥有的不可思议的引力影响着潮涨潮落、生物节律、以及历法的设定。《伴月共生》用超富艺术感染力的照片来表现这些有趣的现象。本书除了标注了基本的天文学注解外,还将围绕从月龄0到月龄29月亮所涉及到的历法及文化类话题介绍古往今来月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话题涉及艺术、占星、神话、历史等,比如月晕、白天出现的月亮、世界上有关月亮的传统与文化习俗,是一本结合科学知识与文化韵味的月亮科普书。相信每一个愿意了解月球知识与月亮文化的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清新、舒适的阅读感受。

目录


望月之趣

月景·月出于东山之上

东升之月

黄昏中的娥眉月

云海月光

山中之月

破晓之月

月之光路

地球反照之辉

专栏:月的盈亏

月相·月有阴晴圆缺

月龄月龄速算法

月龄白道

月龄娥眉月

月龄地球反照

月龄伽利略的暗号信

月龄弓张月

月龄月亮的视大小

月龄上弦月

月龄季节之月

月龄环形山的大小

月龄月亮夫人

月龄“摇头”的月球

月龄阿利斯塔克台地

月龄栗名月

月龄夏冬之满月

月龄超级月亮

月龄十六夜

月龄立待月

月龄居待月

月龄19 地月的意外相逢

月龄20 更待月

月龄21 残月

月龄22 下弦月

月龄23 午夜之月

月龄24 明月光

月龄25 弓箭的方向

月龄26 二十六夜

月龄27 有明月

月龄28 星月夜

月龄29 晦

专栏 东日本大地震夜晚的月亮

月色·月出皎兮

月虹

月晕

由月球阴影造成的日食

2012年5月21日早上的日环食

红铜色的月亮

金星食

“月掩星”现象

专栏 月亮视大小的差异

说月·江畔何人初见月

满月上云遮盖,绽花上风涌起

月满则亏

镜花水月

蓝月亮日历

疯子

专栏 月亮与回文

叹月·举杯邀明月

月之歌

作者介绍


藤井旭,日本山口县山口市人,天文摄影师、作家,著有多部天文及天文科普的著作。1963年毕业于多摩美术大学设计系,1969年与同事一起建立了白河天体观测所。1995年参与了澳大利亚奇罗天文台南天站的建设。

藤井旭作在天体摄影领域享誉全球,著有《宇宙大全》等二十多部著作。第3872号小行星还被以他的名字命名为Akirafujii(旭藤井)。

文摘











序言



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 《林海秘境:探寻中国北方森林的生态脉动》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中的一部重量级作品,它将带领读者深入中国北方广袤而神秘的森林生态系统,揭示这片“地球之肺”的深层奥秘与生命活力。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动植物图鉴,而是一部融合了地理学、生态学、人类学以及生活哲学的深度自然观察报告。 第一部分:针叶林的史诗——远古的回响 北方森林,特别是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的针叶林带,是地球上最古老、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之一。本书的开篇,从地质变迁入手,描绘了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活化石”——红松、樟子松等如何适应极寒气候,构建起独特的垂直结构。 我们将追随考察队员的足迹,走入那些人迹罕至的原始林区。书中细致记录了兴安落叶松在四季中的生命节奏:春日萌发时嫩绿的脆弱与夏日烈日下的坚韧;秋季金黄色的壮丽铺陈,以及漫长冬季中,雪被之下生命如何维持热量与生机。我们不仅关注树木本身,更深入探讨了林冠层、中层灌木、林下地被层之间错综复杂的共生网络。例如,白桦树与真菌的共生关系,如何影响整个森林土壤的养分循环,以及这对当地特有鸟类(如三有鸟类啄木鸟、松鸡)的生存有何决定性影响。 第二部分:湿地之境——水的哲学 北方森林的生态活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丰富的水系——河流、沼泽与高山湿地。本书用大量篇幅聚焦于这些“蓝色的动脉”。在黑龙江源头、图们江上游的次生湿地,我们观察到苔原植物向森林过渡的生态梯度。 书中描绘了苔藓如何扮演“海绵”的角色,吸收和释放雨水,调节着森林的微气候。我们记录了在沼泽地带,水生昆虫、两栖动物以及水獭、黑熊等大型哺乳动物的捕食与迁徙路线。一个章节专门研究了“云雾捕获”现象——高山冷杉如何通过凝结雾气为林下植物提供关键水分,这在干旱年份对森林的维系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绘图和实地照片,读者将直观感受到水在北方生态系统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塑造地形与生物群落的无形力量。 第三部分:生灵的交响——隐秘的关联 北方森林是野生动物的庇护所,但由于地广人稀,许多生物的生存哲学是关于“隐匿”与“效率”。本书通过红外监测和长期追踪,揭示了这些生灵如何在这个严酷的环境中生存繁衍。 我们深入探讨了东北虎(阿穆尔虎)的生存困境与保护成就。不再仅仅是宏大的叙事,而是聚焦于个体母虎如何规划巡猎范围,如何教育幼崽识别气味标记,以及它们与远东豹的领地划分博弈。同时,书中对小型哺乳动物——如北极兔、紫貂、鼯鼠的生态适应性给予了充分关注。例如,紫貂如何利用其独特的生理结构在厚厚的雪层下捕食旅鼠,体现了自然选择的精妙。 更为独特的是,本书关注了“沉默的生命”——昆虫和微生物。白蚁在分解枯木中的作用,甲虫如何参与土壤的再造,以及土壤真菌网络(菌根网络)如何连接起数百年历史的树木,构成了“地下互联网”。这些微观层面的互动,是支撑整个森林健康运转的基石。 第四部分:林人的智慧——和谐的尺度 北方森林孕育了丰富的原住民文化,包括鄂伦春、赫哲、满族等民族。本书摒弃了殖民者视角的记录,转而以人类学和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探讨这些族群是如何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获取生存所需的资源。 书中详述了传统狩猎、采集(如林下植物的药用价值、浆果的储存技术)以及“休林”观念——即在特定区域实行长期的禁伐或禁猎,让生态系统自我修复的古老智慧。我们访谈了仍在林中生活的猎民后代,记录他们对森林的口述历史、神话传说中蕴含的生态信息,以及他们如何看待现代的林业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冲突。这部分强调了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一部分的责任与视角。 第五部分:挑战与未来——在变化中求存 气候变化对北方森林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本书的最后一部分,聚焦于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森林火灾的频率与强度增加、外来物种入侵(如松材线虫病的威胁)、以及永久冻土融化对生态稳定性的潜在冲击。 专家团队的实地研究表明,北方森林正在经历“南移”的趋势,传统的优势树种正面临被更适应暖湿气候的物种取代的风险。作者呼吁,保护北方森林,不仅需要科学监测和法律约束,更需要全社会对“慢节奏”生态过程的尊重,以及对维持生态完整性的长期承诺。 结语:一次深度的回望 《林海秘境》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优美的文学笔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宏大、复杂而又充满诗意的北方森林世界。它邀请每一位渴望了解自然本真、寻找内心平静的读者,一同走进这片充满生机与哲思的绿色宝库,理解我们在地球生命网络中所处的真实位置。本书是自然教育、地理爱好者以及所有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人士的案头必备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拿到《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这本,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毕竟“自然生活”这个系列我之前也读过一些,感觉都比较宏观,缺少一些细节的深度。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非常巧妙地将月亮这个宏大的天文现象,拆解成无数个微小而又至关重要的生物学联系。比如,书中对许多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繁殖行为与月相关系的描述,细致入微,甚至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我一直以为这些动物的活动只是随意的,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它们有着如此精确的生物钟,能够精准地在月圆之夜或新月之时进行交配和孵化。这让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精妙设计,以及生命本身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书中穿插的那些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月光下拍摄的生物照片,更是美轮美奂,将文字的描述具象化,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份神秘而壮丽的自然之美。我甚至开始尝试在某些特定的月夜,去户外寻找那些书中提到的生物,虽然大多数时候一无所获,但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和期待。

评分

读完《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刷新了。我之前对月亮的认知,可能更多停留在“晚上有月亮,白天没月亮”的简单层面,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月亮对地球生命影响的方方面面,细致入微,甚至充满了惊奇。书中对植物生长与月亮关系的探讨,让我对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草木也多了一份好奇。比如,某些植物在月光下生长得更快,或者在特定月相下开花结果。这其中的科学原理是什么?书中给出了很多有趣的解释,并且配上了精美的插图,让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它不仅仅是关于月亮,更是关于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理解和尊重生命。我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观察月亮的升落,去感受月光的变化,并且尝试着去寻找书中描述的那些自然现象。这种“在地化”的观察,让阅读体验更加深入和真实,也让我对“中国国家地理”这个品牌所代表的严谨与深度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自然的书,虽然书名是《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但读起来的感觉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场关于时间与生命的哲学探讨。书中对月亮与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让我对“同步”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我尤其着迷于关于珊瑚礁的部分,那种在特定的月相下,数百万珊瑚同时释放卵子的壮观景象,简直不可思议!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自然智慧和进化选择?书中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详实的观察和科学的推演,引导读者去思考。我开始在夜晚散步时,不自觉地抬头看看月亮,想象着脚下的土地,或是远方的海洋,有多少生命正遵循着月亮的指引,进行着它们的繁衍或生长。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看似独立的存在,其实与自然界的宏大周期息息相关。它不是一本枯燥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本充满诗意和智慧的指南,教会我们如何在一个更广阔的时间维度里,去感知和理解生命的存在。每一次阅读,都像是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我对生命多了一份敬畏,少了一份焦虑。

评分

我一直认为,月亮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这本书《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让我看到了月亮在自然界更深层次的意义。它不是关于神话传说,也不是关于古代占卜,而是关于那些最基本、最原始的生命律动。书中对海洋生物,尤其是那些依赖潮汐和月光进行迁徙和繁殖的物种的描述,让我大开眼界。那些海龟、鲸鱼、以及无数的浮游生物,它们是如何精确地掌握着月亮的周期,来进行如此庞大的生命工程?这其中的奥秘,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然”这个词,意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巧得多。读这本书,就好像开启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维度的门,在那里,一切都按照着一种古老而永恒的规律运转,而月亮,就是那个最沉默也最伟大的指挥家。我常常会因为书中所描述的某些现象而感到惊叹,也会因为人类在追求科学理解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而感动。

评分

每次翻开这本《中国国家地理自然生活系列——伴月共生》,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不是因为它讲述了什么宏大的历史事件,而是因为它细腻地捕捉到了那些被我们忽略了的、与月亮息息相关的自然脉动。我一直觉得,月亮不仅仅是夜空中一颗发光的石头,它更是地球上无数生命节律的指挥家。这本书就像一本珍贵的观察笔记,记录了从潮汐的涨落,到无数生物的繁殖周期,再到植物生长的细微变化,都与月亮的阴晴圆缺紧密相连。我常常在想,那些古老的传说,那些诗歌里的寄托,是否也曾被古人观察到的这些自然现象所启迪?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配合着生动而充满科学性的文字,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夜晚,亲眼目睹着月光下的生灵如何遵循着古老的约定,在黑暗中上演着生命的赞歌。它不仅仅是关于月亮,更是关于我们与自然界之间那份深刻而古老的联结,一份被现代生活日渐淡忘的和谐。读它,就像重新拾起了一份久违的敬畏之心,提醒着我们,即使在最黑暗的夜晚,也有着生命顽强而有序的律动,而这一切,都源于头顶那轮皎洁的月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