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测量的故事
定价:98.00元
作者:安德鲁·鲁滨逊
出版社:中国质检出版社(原中国计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0264263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自有文明以来,测量就一直是诠释社会、和进步的助力。当分割土地、种植庄稼、建造宫殿、贸易商品、征收个税、保存记录和庆祝节日时,必须将长度、面积、体积、角度、重量、价值、语言和时间量化和系统化。现代社会中,测量已经扩展到收银机、通信卫星和大脑扫描仪。它通过检查、利率、选举和民意测验等手段,几乎规范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书用插图概述的方式解释了测量单位和测量仪器背后的意义,并说明如何在电子、地球和星辰等物质世界以及人体和意识中使用测量。
本书有的是迷人的历史,有的是前沿的科学,共同探索了从温度、地震和放射,到音乐、血液和社会观念等一切可以测量的对象,以及法国大革命期间米制的起源。它带领读者领略从已知世界边缘的哈勃望远镜图像,到意识*深处的智力测验的故事。
目录
目录
引言1
篇测量的含义12
章米制的由来14
古希腊人对地球的测量·经纬度·地球形状的研究·测量米·国际米制化进程
第二章数字与数学 26
计数与会计·算筹,结绳与算盘·古代数字·数基·零和无穷大·坐标·几何学·黄金分割·分形·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
第三章常用单位40
重量与密度·长度与距离·面积与体积·角度·货币与价值·时间
第四章仪器与技术58
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不确定度·一根绳子有多长?·望远镜·显微镜·温度计·气压计·地震仪·盖革计数器·光谱仪·激光器·国家计量机构
第二篇对自然的测量74
第五章原子76
原子与量子论·原子钟·放射性与同位素·元素周期表·离子与化合价·化学浓度·酸碱度·体积与压强·温度与能量·质量与千克基准·材料、应力及应变·辐射与颜色·相对论·声音·电和磁·纳米技术
第六意地球 100
罗盘·土地勘测·卫星·气象与大气层·风暴、飓风和龙卷风·闪电·气候变化·地质年代·板块构造论·地震·海啸·火山·矿物、钻石和黄金·物种
第七章宇宙130
日心说·行星运行·月球·行星·太阳·恒星·彗星·黑洞·自然界中的常数·宇宙膨胀及大爆炸
第三篇对人类的测量150
第八章思想152
语言·诗节韵律及韵律分析·旗语和莫尔斯电码·文字系统·速记·纸张大小和图书开本·图书与图书馆分类法·字体排版·摄影·计算·工具、钉子及螺丝·音乐与歌唱·IQ和智力
第九章人体170
人类基因组·血液·医学扫描·眼睛与镜片·身体质量指数·卡路里和食品添加剂·酒精含量·空气质量与花粉量·防晒系数·医学处方·疾病潜伏期·疼痛·压力因子·纺织品与托格值
第十章社会188
日历·时区·邮政编码·民意调查·人口普查·ID、真相及谎言·种族·军衔·口径·经济学·彩票与·体育与比赛·集合名词
后记:万物之尺206
延伸阅读212
图片来源214
索引216
作者介绍
安德鲁?鲁滨逊,著有畅销书《唤醒沉睡的文字》(The Story of Writing)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和萨蒂亚吉特?雷伊(Satyajit Ray)等受欢迎的名人传记。他曾任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文字编辑,现在是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WolfsonCollege, Cambridge)访问学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真是一次奇妙的旅程,我原本以为“测量”这个词会显得枯燥乏味,但作者用一种极其生动有趣的方式,将我们带入了量化世界的迷人领域。从古老的丈量土地到现代的精密仪器,每一个篇章都像打开了一个新奇的盒子。我尤其喜欢关于“标准米”的故事,那种为了一个精确的定义,无数科学家前仆后继、甚至在极端条件下工作的精神,真的令人肃然起敬。作者并没有仅仅罗列事实,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个测量技术背后的人文关怀和历史变迁。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古希腊的哲学家如何思考空间,又如何试图用几何学来丈量大地;也感受到了工业革命时期,精准测量如何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强大引擎。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习以为常的度量衡,背后蕴含着多少智慧的结晶和人类的努力。读完之后,我再看向身边的物品,都会觉得多了一份审视的眼光,仿佛它们都在讲述着一段关于“测量”的传奇。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们窥见了人类文明进程中,那条由尺度和精确性铺就的伟大道路。
评分对于那些对科学史或者技术发展史略感兴趣的朋友来说,《测量的故事》无疑是一部不容错过的佳作。它不仅仅是关于科学仪器和度量方法的堆砌,更多的是在展现人类如何一步步从模糊的认知走向精确的把握,这个过程中的艰辛、智慧与浪漫。我一直对“时间”这个概念很着迷,而书中关于时钟演变的部分,简直就像一部微缩的社会史。从日晷的粗略,到摆钟的稳定,再到原子钟的极致精准,每一次技术飞跃都伴随着对宇宙规律更深刻的理解和更严苛的要求。我更是惊叹于作者能够将如此复杂的技术原理,用如此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清楚,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津津有味地阅读。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科技便利,绝非凭空而来,而是无数代人探索、试错、超越的成果。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对“为什么”的好奇心,让我们不仅仅满足于“是什么”,而是去探究“如何做”以及“为何如此”。
评分我通常不太会主动去翻阅那些听起来比较“硬核”的题材,但《测量的故事》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我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充满公式和图表的枯燥读物,结果却让我爱不释手,仿佛在读一本精彩的探案小说。作者非常巧妙地将一个个看似独立的测量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时间轴和逻辑线。从最基础的长度、质量、时间,到更复杂的温度、压力、电磁波,每一种度量单位和方法的诞生,都伴随着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挑战和突破。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光速”的测量历史印象深刻,那种跨越世纪的努力,不同科学家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充满了戏剧张力。它让我意识到,科学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充满了无数曲折和峰回路转。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充满了画面感,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科学家们面临的困境与他们的智慧闪光。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阅读体验。我并不是一个特别擅长数字和科学的人,但《测量的故事》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讲述了人类如何与“度量”这个概念搏斗并最终驯服它的过程。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对那些“不精确”时代的回顾,比如古代人们如何依靠自然现象来计时,如何用身体的比例来衡量事物。这种原始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测量方式,虽然粗糙,却充满了智慧和创造力。而当作者逐步引入科学方法和精密仪器时,我又被那种不断追求精确的工匠精神所震撼。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的“测量”并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它承载着人类对世界的好奇,对秩序的追求,以及对真理的渴望。每一次读到新的测量方法的发明,我都感觉像是见证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它让我对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精确的数字,都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只是觉得“测量”这个主题或许能带来一些新的视角。然而,《测量的故事》却远超我的预期,成为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书。作者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梳理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测量技术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是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缩影。书中关于“度量衡统一”的章节,让我深刻理解了 standardization(标准化)对于国家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统一的度量体系如何能够打破壁垒,促进交流,推动文明的进步。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流畅,夹杂着一些历史趣闻和科学的魅力,让整个阅读过程轻松而充实。它让我认识到,测量不仅仅是为了“知道”,更是为了“能够”。能够准确地测量,才能更好地创造和发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