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遥感综合评估与示范 9787030477958

地震灾害遥感综合评估与示范 978703047795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景发 等 著
图书标签:
  • 地震遥感
  • 灾害评估
  • 综合评估
  • 遥感应用
  • 灾害防治
  •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 应急管理
  • 灾后重建
  • 遥感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77958
商品编码:29866573393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地震灾害遥感综合评估与示范 作者 张景发 等
定价 96.00元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 9787030477958 出版日期 2016-05-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从理论、方法、应用三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开展典型震害综合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体系。  首先介绍了不同遥感影像类型的获取方式及原理,在深入分析多源遥感数据(多光谱、SAR、LiDAR)的震害特征和遥感图像成像机理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光谱和散射等特征的遥感震害信息提取模型,编制了遥感震害分类分级标准,制定了遥感震害评估技术标准与规范,研发了遥感震害快速定量评估软件系统,以外近几年发生的地震为例,详细介绍了现阶段地震遥感应急震害信息提取工作方式,阐述了不同遥感影像类型震害信息提取方法,重点论述了基于多源遥感影像的震害信息定量提取原理及方法。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地球深处的声音:地震学前沿探索 一、 揭示地球的脉搏:现代地震学的基础理论与观测技术 本书汇集了全球顶尖地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的智慧结晶,深入剖析了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地震现象。全书共分六大部分,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从微观粒子运动到全球尺度的完整地震学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球动力学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当前对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最新认识,重点介绍了地震波层析成像技术在揭示地幔对流、板块构造驱动机制中的核心作用。深入探讨了俯冲带的复杂物理解释,包括板块在深部地幔中的去向、地幔柱的形成与演化,以及这些过程如何影响地表的应力积累与释放。特别关注了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的新进展,用以理解地幔物质的流变学性质和应力状态。 第二部分:地震孕育与破裂机制的物理模型 这是本书的核心理论部分。它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弹性回跳理论,而是引入了黏滞-脆性变形机制、慢地震(Slow Earthquakes)现象及其对大地震孕育周期的影响。详细解析了断层带内应力应变演化的非线性特征,包括摩擦物理、岩石蠕变与加速破裂的临界条件。通过数值模拟和高压高温实验数据,重构了不同地质环境下地震破裂的微观过程,为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更精细的物理基础。讨论了地震触发机制,如潮汐力、大气压力变化以及远场地震的动态应力重分布(Coulomb应力变化)对后续地震的影响。 第三部分:地震波场正演与反演:信号处理的前沿阵地 现代地震观测依赖于对接收到的复杂波场信号的精准解析。本部分系统介绍了全波形反演(Full Waveform Inversion, FWI)技术在提高地下结构成像分辨率方面的革命性突破。讨论了各向异性介质中的波场传播模拟,以及如何利用高频散射波信息来探测断层带内的流体活动和损伤带结构。在地震源参数反演方面,重点介绍了偶极子模型(Double-couple model)的局限性,并推广到更复杂的非对称源机制的识别,例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的区分,以及利用体波和面波联合反演来确定精细的三维速度结构。 第四部分:强地面运动模拟与场地效应评估 本部分聚焦于地震工程和城市抗震规划。详尽阐述了基于物理机制的强地面运动(Ground Motion, GM)模拟方法,包括确定性GM模拟(DGM)和随机有限断层模型。深入剖析了地震波在近地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传播规律,如盆地效应、台地边缘效应和土壤液化的判据与模拟。提出了基于场地特定反应谱(Site-Specific Response Spectra)的改进方案,以期更准确地预测结构在特定地震动作用下的反应。 第五部分:深源地震与非常规地震现象 本书专门开辟章节探讨了深源地震(深度超过300公里)的发生成因,这仍是地球深部物理学的一大难题。比较了“尖晶石-石榴石相变脱水”和“热机械失稳”等主流假说。此外,对非常规地震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包括火山诱发地震、构造-岩浆活动耦合、岩石圈地幔中的地震活动,以及深海海底滑坡引发的次生海啸的预测模型。 第六部分:全球地震台网建设与实时监测技术 本部分介绍了新一代地震监测网络的设计理念,包括宽频带波形记录仪、光纤分布式传感(DAS)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以及海洋观测网络(OBS)对俯冲带地震学研究的贡献。重点讨论了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海量地震波形数据进行实时自动识别、事件目录构建和震源机制快速判定的能力提升。阐述了全球同步地震观测系统的校准与数据共享标准。 结语:迈向可预测的未来 本书不仅是地震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也是地质学、土木工程、风险管理领域专业人士的必备读物。它清晰地展示了当代地震学如何整合物理学、数学、计算科学和工程技术,以期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揭示地球的演化规律,并在更短的时间尺度上提升对强震事件的预警能力。本书强调,对地球深处奥秘的持续探索,是实现更安全、更具韧性的人类社会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地球科学以及灾害管理领域保持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经常会寻找那些能够融合前沿技术与实际应用的书籍。《地震灾害遥感综合评估与示范》这个书名,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标题中的“遥感”二字,表明了它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而“综合评估”和“示范”则暗示了其内容的深度和实用性。我一直觉得,单纯的理论探讨往往不够深入,而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来展示技术应用的价值,则更能触动人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如何运用遥感技术,从宏观到微观,对地震灾害进行一个全面、细致的评估。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地表形变、建筑物损坏、基础设施破坏等多个方面,而“综合”二字让我相信,本书会提供一个整合性的视角。同时,“示范”的含义则让我对书中可能包含的案例研究抱有极大的兴趣,希望能从中学习到成功的经验,并理解如何将这些经验推广和应用到其他地区。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环境科学领域的读者,我一直对如何利用新技术来理解和应对自然挑战感到好奇。《地震灾害遥感综合评估与示范》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地球科学的进步,尤其是遥感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观测地球的方式,而地震作为一种突发且破坏力极强的自然灾害,其灾情评估和后期恢复工作至关重要。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综合评估”和“示范”的字眼,让我对它充满了遐想。我个人认为,一份好的综合评估,应该能够涵盖从震前的风险预警,到震中的动态监测,再到震后的损失评估和灾区恢复能力的分析。而“示范”则意味着书中可能包含了丰富的案例研究,通过对实际地震事件的遥感分析,来展示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方法的有效性。我非常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将复杂的遥感数据转化为 actionable insights,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防灾减灾和应急响应。这本书或许能够为我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我们以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式来应对地震这一严峻的挑战。

评分

刚拿到这本《地震灾害遥感综合评估与示范》,还没来得及细看,光是看标题就让人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利用现代科技来应对自然灾害很感兴趣,特别是遥感技术,感觉它在灾害监测和评估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想象一下,通过卫星和无人机捕捉到的画面,能够迅速、全面地了解地震带来的影响,这对于救援和重建工作来说,简直是天赐的福音。这本书的标题暗示着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有“综合评估”和“示范”这两个关键词,这让我觉得它会提供一些实实在在的案例和方法,能够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应用遥感技术来解决地震灾害带来的问题。我特别好奇书里会介绍哪些先进的遥感技术,比如高光谱、雷达,还是结合了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模型?另外,“综合评估”又是如何实现的?是仅仅评估灾害损失,还是也包括了灾害风险评估、脆弱性分析等等?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了解的内容。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地震学、地理信息科学、灾害管理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相信它能为我们提供新的视角和有力的工具。

评分

从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看,一本好的技术类书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体现出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地震灾害遥感综合评估与示范》这个书名,正好契合了我对这类书籍的期望。我对“遥感”在地震灾害领域的应用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因为这项技术能够提供宏观、动态的视角,对于理解地震的影响至关重要。而“综合评估”和“示范”这两个词,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产生了更深的联想。我猜测,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介绍一些遥感原理,而是会着重于如何将这些原理转化为实际的评估模型和方法,并且通过具体的地震事件作为案例,来展示这些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尤其好奇,书中会如何处理和分析不同来源、不同尺度的遥感数据,如何进行灾损的量化,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辅助灾后重建的规划。这本书的出现,对于那些希望将遥感技术应用于实际灾害应对工作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具价值的参考。

评分

当我在书店看到《地震灾害遥感综合评估与示范》这本书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被它所涵盖的议题的现实意义所吸引。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和地质活动日益频发的背景下,地震灾害的应对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遥感技术,作为一项能够跨越时空、获取大范围信息的技术,在地震灾害的监测、评估以及灾后重建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这本书的名字中“综合评估”这四个字,让我对它寄予了厚望,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多维度的评估框架,而不只是孤立地分析某个方面的损失。例如,它是否会探讨如何整合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如光学、雷达、热红外等)以获得更全面的灾情信息?“示范”的提法则更是让我充满了兴趣,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展示遥感技术在实际地震事件中是如何应用的,其成果又是如何指导决策的?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管理中的作用,并从中汲取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