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纯四度基因创作析 |
| 丛书名: | 西南大学音乐学新视野丛书 |
| 作者/主编: | 赵礼,郑茂平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66672 |
| 出版年份: | 2014年4月1日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282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44元 |
| 实际重量: | 422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纯四度基因创作析》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绪论
章《武装的人》纯四度核心元素之萌芽
节音乐核心元素历史发展简溯
第二节纯四度核心元素及其代表动机表现形态溯源
第二章《武装的人》弥撒套曲(一)——杜费
节《武装的人》弥撒套曲《慈悲经》构造解析
第二节《武装的人》弥撒套曲其余四乐章构造特征总结
第三节杜费《武装的人》弥撒套曲之构造启示录
第三章《武装的人》弥撒套曲(二)——帕勒斯特里那
节五声部《武装的人》弥撒套曲《慈悲经》构造解析
第二节五声部《武装的人》弥撒套曲其余四乐章构造特征总结
第三节纯四度基因组织——帕勒斯特里那
第四章《武装的人》纯四度基因组织——18世纪之时代遗传简述
节纯四度基因组织——巴赫
第二节纯四度基因组织——莫扎特《春天已在微笑》
第三节纯四度基因组织——贝多芬《E大调第九钢琴奏鸣曲》
第五章《武装的人》纯四度基因组织——19世纪之时代遗传简述
节纯四度基因组织——肖邦《练习曲》(Op.10No.1)
第二节纯四度爱情主题——舒曼《C大调幻想曲》
第三节纯四度爱情主题——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
第四节纯四度基因组织——时代与历史的基因
结语
简称标记注释表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西南大学音乐学新视野丛书:纯四度基因创作析》共分为五章,以中世纪教会礼拜活动中的唱诵经文——格里高利圣咏为代表——作为出发点,以杜费、帕勒斯特里那的「武装的人」乐曲为实例,分别从纵—横双向揭示纯四度基因组织初始萌芽阶段之构造特征,揭示其作为“作品基因”在乐曲中显示的音集思维、对称性思维、复思维特性,总结了作为“作曲家基因”的纯四度核心元素在主题构造与作品组织中的共性特征。
这本书在解决实际创作中的“卡壳”问题上,提供了很多立竿见影的方法论。我过去在尝试创作一段长乐段时,经常会陷入和声进行枯竭的困境,总是重复那几个最基础的I-IV-V进行。这本书中关于“和声色彩的调控”以及如何利用副属和弦、离调和弦来制造张力和色彩变化的部分,简直是我的及时雨。它没有给我固定的“套路”,而是教会了我一套“工具箱”,让我明白在特定情绪节点,应该去哪里寻找合适的“调味剂”。而且,书中的习题设计也相当巧妙,它们并非让你单纯地“填空”,而是引导你思考在给定的音乐情境下,哪种选择最具表现力。这种以“表达为导向”的训练模式,比单纯的“对错判断”更具启发性,真正将理论知识内化为了可以自由调用的创作直觉。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典音乐史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和历史的结合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不是孤立地讨论“十二平均律”或者“功能和声”,而是将这些理论的诞生和演变,巧妙地嵌入到巴赫时代的对位法发展、浪漫主义时期和声的扩大化,乃至二十世纪音乐的革新进程中。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仿佛在听一场精彩的音乐史讲座,但讲座的内容却是由严谨的乐理分析支撑起来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回避那些“特例”或“打破常规”的和声运用,反而将其视为理论发展的驱动力。这种辩证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规范”的理解——真正的音乐创新,往往建立在对现有规则的深刻理解和审慎的偏离之上。这种平衡感,让这本书既适合严肃的音乐院校学生,也适合希望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业余爱好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坦白说,在如今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已经算得上是匠心之作了。厚实但不失韧性的纸张,即使用铅笔在谱例上反复圈画、标注,也不会轻易出现洇墨或破损。更重要的是,印刷的清晰度极高,无论是五线谱还是复杂的和弦标记,线条都干净利落,没有丝毫模糊感,这对于需要精确辨识音高的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常常在深夜学习,柔和的纸张颜色也减轻了长时间阅读带来的视觉疲劳。在数字阅读如此普及的今天,一本实体教材能做到如此高的制作水准,让人感觉物超所值,它不仅仅是一份知识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工具书。每次翻开它,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对知识传播的尊重,这份用心,着实令人赞叹。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完全配得上“经典教材”的称号。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主题发展”和“曲式结构”的那几个章节。很多教材在讲解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时,往往只是机械地罗列A段、B段、呈示部、展开部,缺乏对作曲家内在创作意图的挖掘。然而,这本书深入探讨了动机如何被分解、重组,如何在不同的调性色彩中转换,以及这种结构变化如何服务于情感的表达。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建筑师,不再只看到房子的外观,而是明白了支撑起这栋宏伟建筑的内在钢筋骨架是如何精密设计的。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设计会更好听”。这种对音乐“内在逻辑”的剖析,是任何自学资料都难以比拟的。对于有志于进入更高阶作曲或编曲领域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理论深度是绝对必要的基石。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音乐理论学习的救星!我一直对和声学和对位法感到头疼,总觉得那些规则生硬又枯燥,但这本书的讲解方式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复杂的乐理知识,比如调式、转调、各种进行,用非常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引入的一些实际案例分析,不是那种脱离实际的学院派论述,而是真的能让你在听到某个经典乐段时,立刻明白“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比死记硬背公式有效一百倍。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耳边耐心指导,而不是冷冰冰的教科书。对于我这种偏爱实践多于纯理论的乐器学习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思维框架至关重要,它让我开始用更具结构性和逻辑性的眼光去欣赏和创作音乐。书中的图表和例子的排版也非常讲究,视觉上给予学习者极大的友好度,这在厚重的乐理书中是难得一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