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扬琴演奏技巧教程 |
| 丛书名: | 器乐教学丛书 |
| 作者/主编: | 潘广德, 黄吉芳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35029 |
| 出版年份: | 2006年10月1日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85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0元 |
| 实际重量: | 622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这本教程主要分为扬琴概述,初级教程,中级教程,提高阶段基础训练,独奏、重奏乐曲五大部分。从上琴前的徒手训练起步,逐步加入各种基本练习的材料,循序渐进,使学习者循着教程的进度步步深入,直到基本掌握扬琴的演奏技术和技巧。
潘广德 扬琴教育家、演奏家,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男,汉族,1933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达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委员会荣誉理事。曾任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弹拨乐教研室主任。
1950年参加工作,担任过音乐教员,从事过群众文化及文艺工作。1956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二胡学习,师从段启诚教授,后又副修扬琴,师从张祖衡先生。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担任扬琴教学工作。曾在西安音乐学院短期进修,师从王沂甫教授。30多年来培养了不少扬琴演奏人才,编写了多册扬琴教材。编著了《少儿扬琴教程》,发表了乐曲《百花迎春》、《喜唱新歌庆丰收》,论文《四川扬琴器乐曲牌》等。
章 扬琴概述
一、发展概况
二、演奏技艺与风格流派
第二章 初级教程
一、入门提示
二、上琴前的徒手训练
三、持竹与弹奏
四、乐器及音位
单元
一、认识唱名及C调音阶
二、认识音符、调、拍号、速度标记
三、认识小节线、终止线
第二单元
一、认识音符与休止符
二、认识扬琴竹法记号
第三单元
一、认识速度标记
二、认识力度标记
三、认识竹法记号
第四单元
一、学习新调G——调
第三章 中级教程
一、教学提示
单元
第二单元
一、认识附点音符
二、认识切分音
三、认识不同的连音
四、学习新调——G调
第三单元
一、学习F、D调
二、认识装饰音
三、衬音竹法
四、轮音竹法
第四单元
一、“401”扬琴A调(调)音位图
二、“501”扬琴A调(调)音位图
三、扬琴技法
四、分解和弦及复调演奏
第四章 提高阶段基础训练
一、音阶和弦练习
二、音型节奏练习
三、常用技法练习
四、复调双声部练习
第五章 独奏、重奏乐曲
1.扎红头绳(舞剧《白毛女》音乐片段)
2.快乐的女战士(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片段)
3.陕北小曲
4.山茶花
5.小猫钓鱼(儿童组曲之一)
6.捉迷藏(儿童组曲之二)
7.木偶舞曲(儿童组曲之三)
8.跳皮筋舞曲(儿童组曲之四)
9.喜游春郊(《少年的春天》组曲之一)
10.晴空飞筝(《少年的春天》组曲之二)
11.竹林欢歌(《少年的春天》组曲之三)
12.节日的喜悦
15.满山春
14.闹台
琴曲牌卓琴痴演奏黄吉芳潘广德记谱整理
15.将军令
琴曲牌卓琴痴演奏黄吉芳潘广德记谱整理
16.春江花月夜
17.岷江两岸稻花香
18.喜唱新歌庆丰收
19.百花迎春
20.四川民歌主题变奏曲
21.蜀宫夜宴朱舟俞抒高为杰曲潘广德移编
22.洋娃娃与小熊跳舞(二重奏)
25.康巴的春天(扬琴二重奏)(同名舞蹈主题音乐改编)
24.快乐的节日(双二重奏)
25.运粮路上(双二重奏)
附录一 演奏符号说明
附录二 四川民间乐曲中的珍品
后记
《扬琴演奏技巧教程》主要分为扬琴概述,初级教程,中级教程,提高阶段基础训练,独奏、重奏乐曲五大部分。从上琴前的徒手训练起步,逐步加入各种基本练习的材料,循序渐进,使学习者循着教程的进度步步深入,直到基本掌握扬琴的演奏技术和技巧。
这本书简直是学琴路上的指路明灯,特别是对于我这种基础不太牢固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扬琴的时候,感觉音准是个大问题,怎么调音、怎么保持稳定的节奏感,都让我头疼不已。这本书的讲解方式非常细腻,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把复杂的技巧拆解成一个个可以实际操作的小步骤。比如,关于右手竹子的持法,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描述不同的力度和角度对音色的影响,还配有清晰的图示。我按照书上的方法练习了一段时间,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音色变得圆润了许多,不再是那种生硬的“敲击感”。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乐感”的培养,不仅仅是机械地弹出音符,而是要体会音乐的情感。书中提到的那些关于揉弦和滑音的练习,真的非常实用,让我能更快地掌握一些高级技巧的入门。每次练琴遇到瓶颈,翻开这本书,总能找到新的启发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感觉自己又往前迈了一大步。这套教程的编排逻辑也特别清晰,循序渐进,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就建立了扎实的演奏基础。
评分我是一个已经学了几年琴的琴童家长,一直都在寻找一本能真正帮助孩子提升演奏水平的进阶教材。市面上很多教材到了一定阶段就显得后继乏力,要么内容过于简单,要么脱离了实际的演奏需求。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对“演奏美学”的深入探讨。书中对不同乐曲风格的分析,比如川江流域音乐的特点,或者如何通过力度和速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的戏剧冲突,这些内容是其他教材很少涉及的。我发现孩子在学习了书中关于“情绪表达”的部分后,他的演奏不再是简单的技术展示,而是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投入。特别是关于乐队合奏中如何处理与他人的配合,书中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比如如何倾听和调整自己的音量,如何与指挥保持同步。这对于孩子未来参加更高水平的比赛或演出,绝对是至关重要的软实力提升。我们家那位平时对理论不太感兴趣的小家伙,居然也愿意花时间去研究书中的乐理分析,可见其内容的吸引力。
评分作为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我更看重教材的系统性和权威性。这本教程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怎么弹”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为什么这样弹”的哲学层面。书中对扬琴演奏历史沿革的梳理,以及不同流派演奏风格的对比分析,为我理解扬琴艺术的整体面貌提供了极佳的框架。尤其是一些复杂的技巧,比如大幅度的颤音或者快速的轮竹,作者都用非常严谨的物理学和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了剖析,这对于我们研究演奏技巧的本质非常有帮助。我特别喜欢它在考研复习阶段的价值,里面的习题和分析案例,很多都直指历年真题的考察方向,让我的复习效率大大提高。它教会我的不是固定的套路,而是面对任何新曲目时,都能用科学的方法去攻克技术难关的能力。这本书简直是学术研究和实际演奏完美结合的典范。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之前尝试过好几本号称“权威”的教程,结果都半途而废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那种朴实而又充满热情的教学态度。文字里透露出的那种对扬琴艺术的热爱,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我特别欣赏它对一些基础练习曲的编排,比如那些看似简单的音阶和琶音练习,被设计成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和力度变化,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基础练得非常扎实。很多其他教材会把这些枯燥的练习放在最开始,让人很快就失去兴趣,但这本书巧妙地将它们融入到具体的音乐情境中去讲解。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一位经验丰富、和蔼可亲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它让我重新燃起了对扬琴的激情,每天都期待着能拿起竹子,在琴弦上探索新的声音可能性。
评分我是一名业余爱好者,主要利用周末时间学习扬琴,时间比较零碎,对教材的实用性要求非常高。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人性化”。它将各种技巧和曲目进行了明确的模块划分,我完全可以根据自己当前的状态,选择最适合我的部分进行深入学习。比如,我最近想集中精力提高快速指法的灵活性,可以直接跳到专门针对这部分训练的章节,做完练习后,再返回去看看相关的乐曲范例,这样学习的针对性就非常强。而且,书中对如何有效利用有限的练习时间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如何分配早中晚的练习内容,如何进行听音辨音的辅助训练等等。这对于时间不充裕的成年学习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它不是强迫你按照既定的步伐走,而是给你提供了一个丰富的工具箱,让你自己去打造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这本书真正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