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亚洲鸟类(上中下)
定价:318.00元
作者: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534542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9世纪博物学家、澳洲鸟类学之父约翰·古尔德传世精品。★530幅鸟类绘画精品无一遗漏,张张栩栩如生,灵动不已。
内容提要
《亚洲鸟类》是英国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的重要作品之一。全书共有530幅色彩艳丽的鸟类插画,其中收录的鸟类分布范围涵盖了中亚、南亚次大陆、中国、东南半岛、马来群岛和菲律宾群岛。作为一本科学图集,古尔德画风严谨,忠实体现了每种鸟类的姿态和羽毛颜色的鉴别特征。同时,古尔德还在背景绘制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生态类型,使得所有鸟类栩栩如生,灵动不已,整个作品兼具重要的科学价值与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古尔德作品的艺术价值要远远高于其科学价值了。基于此,我们对所有鸟类按“目”进行了重新编排,其中包括鸡形目、雁形目、鸽形目、隼形目、雀形目等21目的鸟类物种。并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鸟类学者为每一幅图编写了相应的文字解说。书中给出了所有鸟类现用的中文名、英文名及拉丁名,并对每种鸟的体型、外形特征、分布范围、栖息环境、食性甚至叫声等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力求使广大读者在今天能够欣赏到古尔德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同时,仍然能借鉴其中的科学实用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1804~1881),19世纪英国鸟类学家。古尔德早年受父亲的影响成为伦敦动物学会标本制作师。1830年,他接触到了一批来自异域的鸟类标本,这成就了他的部作品《喜马拉雅鸟类》。1838-1840年,古尔德花费了两年时间于澳洲察,奠定了其科学地位。他一生有两大科学贡献,一是从形态学准确描述了达尔文从加拉帕戈斯群岛带回的鸟雀,也就是后来作为进化论重要链条的达尔文雀;二是系统描述了澳洲动物群落,古尔德当年发现并描述了今天总共745种澳洲鸟类中的44%。古尔德一生出版的作品超过40卷,含3000多幅彩色插画,还发表了多篇科学论文,是多种鸟类物种的命名人。可是今天让人津津乐道却不是这些,正如古尔德自己预言的那样:“……这些作品对于收藏家的价值远大于博物学家。”……他留下的大量而丰富的鸟类插画至今仍是全世界藏书者为追捧的珍品。
文摘
序言
这套《亚洲鸟类》给我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在翻阅《亚洲鸟类》(中)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书中对某些特定地域鸟类的介绍,让我感受到了地理环境对物种演化的深刻影响。比如,在介绍某些生活在高原地区的鸟类时,我能感受到它们为了适应稀薄的空气和严寒的气候,是如何进化出特殊的生理结构和行为模式的。这让我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有了更直观的理解。同时,书中穿插的关于鸟类与人类社会互动的故事,也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一些传统文化中对鸟类的图腾崇拜,或者民间流传的与鸟类相关的谚语、传说,都让我看到了人类与自然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我也注意到书中提到的一些因人类活动而濒临灭绝的鸟类,这让我感到痛心,也更加警醒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这些宝贵的生命。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鸟类本身,更是关于生态、关于我们人类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评分我不得不说,《亚洲鸟类》这套书真的让我耳目一新。它成功地将严谨的科学知识与生动的叙述方式结合在一起,让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了丰富的鸟类知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一些特定鸟类迁徙路线的详细图示,以及对它们成功导航机制的科学解释。我一直对鸟类是如何找到方向感到非常好奇,而这本书为我揭开了其中的奥秘。例如,书中提到某些鸟类可能利用地磁场来导航,这真的让我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外,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亚洲各地鸟类多样性以及各自独特生态位的介绍。这种“分而述之”的结构,让我能更清晰地了解不同地区鸟类的分布和生存状况,也更能体会到生态系统内部的精妙平衡。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份对亚洲自然遗产的深情赞颂,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生命之美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热爱。
评分《亚洲鸟类》这套书,从我拿到手的第一刻起,就有一种厚重感,一种即将开启一段视觉与知识探索之旅的期待感。我一直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翱翔天际、鸣唱婉转的生灵。这套书的体量就预示着它绝非泛泛之辈,而是对亚洲鸟类世界的一次全景式描绘。我尤其期待书中能详细介绍那些我们身边常见却又容易被忽略的鸟类,比如在家门口的树上叽叽喳喳的小麻雀,它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迁徙规律和繁殖方式吗?我希望作者能用生动有趣的笔触,将这些知识娓娓道来,而不是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同时,我也很想了解那些身处亚洲偏远地区、鲜为人知的珍稀鸟类,它们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面临着哪些生存挑战?这本书是否能带我“云游”到那些神秘之地,让我一窥它们的真容?我对书中精美的插图更是充满了遐想,想象着那些栩栩如生的鸟类形象跃然纸上,无论是雄伟的鹰隼,还是灵巧的蜂鸟,都能在书中找到它们最美的姿态。这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扇了解亚洲生物多样性、感知生命魅力的窗口。
评分《亚洲鸟类》(下)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一种意犹未尽的延续与升华。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鸟类分类和辨识的讲解。虽然我不是专业的鸟类学家,但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不同科属鸟类的关键特征,以及如何通过羽色、体型、叫声等来区分它们。这让我以后在野外观察时,能更有方向性,也能更准确地识别我所看到的鸟类。我甚至已经开始计划,周末要带着这套书去附近的公园走一走,尝试着运用书中学到的知识,去发现和记录我能见到的各种鸟儿。另外,书中关于鸟类声音的描述也让我非常着迷。很多时候,我们是通过声音来感知鸟类的存在,而书中对各种鸟鸣的细致描绘,仿佛让那些声音在我脑海中“播放”出来,那种感觉非常奇妙。这套书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像是一次与自然的深度对话,让我对亚洲这片土地上的生命脉动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也对未来的探索充满了期待。
评分读完《亚洲鸟类》(上)之后,我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原本以为这套书会是那种枯燥的科普读物,但事实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作者在介绍不同鸟类时,不仅仅是罗列它们的形态特征和学名,而是将每一位“主角”都赋予了生命和故事。比如,书中关于某些迁徙鸟类的描述,简直就像一部史诗。我看着文字,仿佛能亲眼目睹它们如何跨越万水千山,经历艰难险阻,只为寻找更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地。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此外,我对书中对鸟类行为的细致观察也印象深刻。那些关于筑巢、育雏、捕食技巧的细节,让我对这些生物的智慧和生存策略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过去从未想到,一只小小的鸟,竟然能如此精心地建造自己的家,如此悉心肠地照顾自己的后代。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周围的世界,原来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领域里,只是我之前缺乏一双发现的眼睛。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引导我一步步走进亚洲鸟类的奇妙世界,让我对这些美丽的生灵充满了由衷的喜爱和尊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