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漫步到宇宙尽头 | 作者 | 李然 |
| 定价 | 48.00元 | 出版社 | 湖南科技出版社 |
| ISBN | 9787535792365 | 出版日期 | 2017-04-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点零7分,苏联的东方1号飞船发射升空,抵达300公里高的轨道,并绕地球一周, 这是人类*次飞出大气层,进入太空。此时距离人类*次发明比空气重,而能飞离地面的机械,才过去了58年。 8年后,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将地球人送到了38万公里之外的星球——月球。 再一个8年后,人类发射了两艘旅行者号飞船,这是人类历*快的飞行器。 今天,旅行者1号已经飞离了太阳风的疆域,进入了恒星际空间中。 海涅说过:星星们高挂空中,千万年一动不动,彼此在遥遥相望,满怀着爱的伤痛。所以这本书中带领大家去认识和了解的,正是我们存在的宇宙中的星星们的美丽与哀愁。 地球是一个很小的舞台,我们的世界,从诞生以来就一直围绕着一个巨大的火球年复一年地转动,永不止息。在浩瀚的宇宙背景下,我们如一粒尘埃,悬浮在一束阳光之中。 那在宇宙的视界之外是什么,生命又是如何起源的? 这本书,用智慧且赋予哲理的文字带领我们置身宇宙,以我们这个世界的想法与情感,了解人类的起源,眺望星际的旅行,思考繁星的故事,了解物质的演化。 然后你会发现,发现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奇迹,就在这宇宙之中。 |
| 作者简介 | |
| 李 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云人才计划研究员 英国皇家学会牛顿访问学者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 北京大学天文系博士 《星际穿越》联合翻译 翻译的作品《星际穿越》曾获“2015全国科普图书”“第十一届问津图书奖”等多个奖项 知乎ID:狐狸先生 知乎“天体物理”领域回答者 知乎“盐CLUB”荣誉会员 |
| 目录 | |
| 站 从太阳开始的征途 第2站 璀璨的银河 第3站 膨胀中的宇宙 第4站 宇宙诞生 第5站 黑暗的世界 第6站 宇宙的尽头 第7站 太阳系的诞生 第8站 漫游于太阳系深处 第9站 火星计划 0站 更快的星舰 1站 太阳系外的世界 2站 探寻地球以外的生命 3站 黑洞、虫洞和高维世界 4站 来自遥远时空的引力波 |
| 编辑推荐 | |
| 1.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专家推荐。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专家团推荐科普读物。继《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之后,科普物理泛大众级读物。 2.英国皇家学会牛顿访问学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星云人才计划研究员,《星际穿越》联合翻译,知乎物理学领域回答者李然,揭示漫步宇宙,探寻时空真相之书。 3.霍金: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在我们看到的*圆的物体的情况下,光是在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4.爱因斯坦:宇宙中*不能理解的事情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 5.《宇宙时空之旅》:我们的星球,不过是一粒孤独的微尘,笼罩在的宇宙黑暗之中。 6.在宇宙的视界之外是什么,生命有时如何起源的?天文学家如何在茫茫宇宙中寻找另一个地球?漫步到宇宙尽头,探寻宇宙真相。我们做梦都想不到的奇迹,就在这宇宙之中。 7.科学启蒙,开启孩子观察与思维。胎教书籍*,培养聪明NASA宝宝。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标题,在我看来,是一种极具文学色彩的召唤。《漫步到宇宙尽头》——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立刻就勾勒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画面感。它不是那种匆忙赶路的旅程,而是充满从容和探索意味的“漫步”,仿佛是在宇宙的浩瀚星海中,悠闲地踱步,细细品味每一处的风景。而“宇宙尽头”这个概念,本身就承载了人类对于极限、对于未知、对于终极真理的无尽遐想。我好奇,作者会如何描绘这场“漫步”?它是否会涉及到那些我们熟知的科学理论,但又以一种全新的、更具诗意的角度呈现?或者,它更侧重于一种哲学层面的解读,探讨生命、时间和空间在宇宙中的位置?我脑海中浮现出的,不是一个具体的目的地,而是一种感受。一种在绝对的寂静中,倾听宇宙心跳的感受;一种在极致的黑暗中,捕捉星光闪烁的感受;一种在无限的延伸中,体悟自身存在的渺小与伟大的感受。这本书,或许不是要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引导我们去提问,去感受,去在精神的旅途中,与宇宙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并非那种充斥着繁复星云或者科幻飞船的“标准”太空题材封面,而是以一种更为写意、宁静的方式呈现。一种深邃的、近乎墨色的背景,上面点缀着几颗微弱却坚定的光点,仿佛是远处星辰的低语,又像是思想的火花。这种留白和意境感,非常符合我对于“漫步”这个词的理解——它不是一次急速的冲刺,而是一种悠然的探索,一种在广阔未知中沉浸的体验。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或许并不像那些硬核科普那样,堆砌大量的公式和数据,而是更倾向于一种哲学的思考,一种对宇宙宏大叙事的诗意解读。它可能是在邀请读者,放慢脚步,感受宇宙的呼吸,体会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延展,甚至在那些遥远的星系中,找到关于自身存在的一丝共鸣。这种封面给我带来的感觉,就像是一张古老的星图,上面标注的不是精确的坐标,而是古老文明对星空的猜想和敬畏。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这种静谧而辽阔的意境,融入文字之中,又将以怎样的视角,带领我们在这无垠的宇宙中,进行一场心灵的漫步。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的书名所吸引。《漫步到宇宙尽头》——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空间,它不是那种直接告诉你“这里有什么”的标题,而是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如何”和“去哪里”。“漫步”二字,暗示了一种不急不躁、从容不迫的节奏,仿佛作者并非要将我硬生生地塞进某个知识的洪流,而是邀请我,如同在花园中散步一般,悠闲地去发现和感受。而“宇宙尽头”,则触及了人类最古老也最宏大的好奇心。它可能意味着对宇宙边界的探索,也可能是一种对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想象着在无尽的黑暗中,一盏微弱的灯光指引方向;或者,是在一片寂静中,只有自己内心深处的思考在回响。这本书会不会是一场关于宇宙奥秘的哲学之旅?它会不会试图解答我们关于起源、关于归宿的那些永恒疑问?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角,超越我们日常的认知局限,去触碰那些我们可能从未意识到的,关于存在本身的深刻命题。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远足,而非一次简单的知识获取。我并没有期待它能给我提供一套完整的宇宙学模型,或者详细到每一个星球的构成。相反,我更愿意将它视为一种“思想的指南针”。它可能并没有直接给出“宇宙尽头”的答案,但它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观察宇宙的“视角”。我感觉,作者更像是一位引路人,他用他的文字,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视野的窗户。通过他的描述,我或许能感受到宇宙的宏大与自身的渺小,但同时,也能体会到生命在其中的独特价值。这种“漫步”的感觉,让我在阅读时,不需要紧绷神经去记忆每一个细节,而是可以放松下来,让那些关于星辰、关于时间、关于空间的思绪,在脑海中自由地流淌和碰撞。它让我开始思考,当我们谈论“宇宙尽头”时,我们真正要找寻的是什么?是物理上的边界?还是我们对自身存在的理解极限?这本书,无疑是在以一种更加诗意和哲学化的方式,引导我进行这样一场深层次的自我对话。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拓展我思维边界的书籍情有独钟。当我第一次看到《漫步到宇宙尽头》这个名字时,便被它所蕴含的宏大叙事和无限可能所吸引。它不像是一本单纯的科普读物,更像是一种对未知世界的邀约。我设想,这本书的作者,或许是一位善于用诗意语言来描绘科学图景的智者。他不会用生硬的公式和枯燥的数据来轰炸读者,而是会以一种更为温和、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带领我们去领略宇宙的壮丽。我期待它能够触及那些我们内心深处对宇宙的好奇,那些关于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追问。这种“漫步”式的探索,意味着它不拘泥于线性叙事,而是可能在不同的宇宙尺度、不同的哲学维度之间自由穿梭。或许,它会从一个微观粒子的视角,切入到宏观宇宙的演化;又或许,它会从人类短暂的生命,去对比宇宙恒久的尺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发我更深层次的思考,让我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能以一种更加主观、更加个人化的方式,去感受和理解宇宙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