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精编:王维集 李白集 杜甫集 稼轩词 李敖

李敖精编:王维集 李白集 杜甫集 稼轩词 李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敖 著
图书标签:
  • 诗歌
  • 唐诗
  • 宋词
  • 李敖
  • 王维
  • 李白
  • 杜甫
  • 稼轩
  • 古典文学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盛德伟业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4225
商品编码:29827826455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李敖精编:王维集 李白集 杜甫集 稼轩词

定价:69.00元

售价:44.9元,便宜24.1元,折扣65

作者:李敖

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1-01

ISBN:978755280422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内容提要


目录


王维集

导读 / 00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003

相思 / 004

渭川田家 / 004

观猎 / 005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006

渭城曲 / 007

少年行 / 007

竹里馆 / 009

杂诗 / 009

秋夜曲 / 010

夷门歌 / 010

新秦郡松树歌 / 012

青雀歌 / 012

陇头吟 / 013

老将行 / 014

燕支行 / 018

桃源行 / 022

洛阳女儿行 / 023

李白集

导读 / 028

古朗月行 / 029

关山月 / 030

长干行 / 031

白头吟 / 032

侠客行 / 033

幽州胡马客歌 / 034

秦女休行 / 035

丁都护歌 / 036

豫章行 / 037

子夜吴歌 / 039

春思 / 040

秋思 / 041

古意 / 041

寄远 / 042

远别离 / 042

蜀道难 / 044

公无渡河 / 047

乌夜啼 / 049

乌栖曲 / 049

荆州歌 / 050

长相思 / 051

长相思 / 051

战城南 / 052

天马歌 / 053

行路难 / 056

梁甫吟 / 057

将进酒 / 061

劳劳亭 / 062

清平调词 / 063

横江词 / 064

永王东巡歌 / 066

山中答客 / 068

山中与幽人对酌 / 068

峨眉山月歌 / 069

早发白帝城 / 069

赠汪伦 / 070

陌上赠美人 / 070

客中作 / 071

苏台览古 / 071

越中览古 / 071

望庐山五老峰 / 072

望庐山瀑布 / 072

望天门山 / 073

秋下荆门 / 07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074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 07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075

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 / 076

春夜洛城闻笛 / 076

宣城见杜鹃花 / 076

杜甫集

导读 / 078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 079

赠李白 / 081

赠卫八处士 / 082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 083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084

述怀 / 087

北征 / 088

羌村 / 092

遣兴 / 094

佳人 / 095

梦李白 / 096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 098

饮中八仙歌 / 09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100

天边行 / 101

丹青引 / 102

三绝句 / 104

古柏行 / 106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 107

桃竹杖引 / 109

忆昔 / 111

短歌行 / 112

留花门 / 113

新安吏 / 114

潼关吏 / 116

石壕吏 / 117

新婚别 / 118

垂老别 / 119

无家别 / 120

兵车行 / 123

高都护骢马行 / 124

秋雨叹 / 125

丽人行 / 127

悲陈陶 / 129

悲青坂 / 129

哀江头 / 130

哀王孙 / 132

白居易集

导读 / 136

赠元稹 / 137

歌舞 / 138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 138

赎鸡 / 139

游襄阳怀孟浩然 / 140

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 140

寄微之 / 140

缭绫 / 141

赠内子 / 142

湖亭晚归 / 143

别苏州 / 143

赋得古原草送别 / 144

观刈麦 / 144

买花 / 145

长恨歌 / 146

琵琶行 / 153

卖炭翁 / 156

钱塘湖春行 / 157

题岳阳楼 / 158

杭州春望 / 158

春题湖上 / 159

西湖留别 / 159

柘枝妓 / 160

寄韬光禅师 / 160

宿湖中 / 161

李长吉歌诗

导读 / 164

李凭箜篌引 / 165

残丝曲 / 167

还自会稽歌 / 168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 170

示弟 / 170

竹 / 172

同沈驸马赋得御沟水 / 172

始为奉礼忆昌谷b山居 / 174

七夕 / 175

过华清宫 / 176

送沈亚之歌 / 177

咏怀 / 179

追和柳恽 / 181

春坊正字剑子歌 / 183

贵公子夜阑曲 / 185

雁门太守行 / 185

大堤曲 / 187

蜀国弦 / 188

苏小小墓 / 189

梦天 / 190

唐儿歌 / 192

绿章封事 / 193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 195

天上谣 / 208

浩歌 / 209

秋来 / 211

帝子歌 / 213

秦王饮酒 / 214

洛姝真珠 / 216

李夫人 / 218

走马引 / 220

湘妃 / 221

南园 / 222

樊川诗集

导读 / 234

山行 / 235

秋夕 / 236

过华清宫 / 236

江南春 / 237

泊秦淮 / 238

清明 / 238

李义山诗集

导读 / 242

重有感 / 243

安定城楼 / 244

锦瑟 / 246

隋宫 / 247

筹笔驿 / 248

无题 / 249

无题 / 250

无题 / 251

乐游原 / 251

夜雨寄北 / 252

隋宫 / 252

嫦娥 / 253

贾生 / 253

浣花集

导读 / 256

汧阳间 / 257

台城 / 258

焦崖阁 / 259

女冠子 / 259

菩萨蛮 / 260

秦妇吟 / 261

漱玉集

导读 / 270

如梦令 / 271

浣溪沙 / 272

一剪梅 / 273

醉花阴 / 274

凤凰台上忆 / 275

念奴娇 / 276

摊破浣溪沙 / 277

菩萨蛮 / 279

南歌子 / 279

永遇乐 / 280

声声慢 / 281

武陵春 / 282

陆游集

导读 / 286

度浮桥至南台 / 287

游山西村 / 288

晚泊 / 289

哀郢 / 290

山南行 / 291

剑门道中遇微雨 / 293

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城,觉而有作 / 293

宝剑吟 / 295

秋思 / 295

长歌行 / 296

江上对酒作 / 298

春残 / 299

松骥行 / 300

秋兴 / 301

小园 / 302

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 / 303

蔬圃绝句 / 303

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 / 304

夜泊水村 / 305

落魄 / 306

病起 / 307

临安春雨初霁 / 307

夜泛蜻蜓浦 / 308

北望 / 309

书愤 / 310

秋晚闲步,邻曲以予近尝卧病,皆欣然迎劳 / 310

秋晚 / 311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 / 312

忆昔 / 313

书愤 / 314

老马行 / 315

春晚即事 / 316

即事 / 317

示儿 / 318

稼轩词

导读 / 320

菩萨蛮 / 321

祝英台近 / 323

青玉案 / 324

清平乐 / 326

破阵子 / 326

西江月 / 328

丑奴儿 / 329

鹧鸪天 / 330

满江红 / 333

摸鱼儿 / 335

水龙吟 / 337

贺新郎 / 339

永遇乐 / 342

人境庐诗草

导读 / 346

杂感 / 347

台湾行 / 357

明诗综

导读 / 364

杂谣歌词 / 365

京师谣谚 / 365

近畿谣谚 / 367

江南谣谚 / 368

山西谣谚 / 370

山东谣谚 / 370

河南谣谚 / 371

陕西谣谚 / 371

浙江谣谚 / 372

江西谣谚 / 373

湖广谣谚 / 374

蜀中谣谚 / 374

福建谣谚 / 375

广东谣谚 / 376

广西谣谚 / 378

云南谣谚 / 378

贵州谣谚 / 379

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

导读 / 382

《人间词话》卷上 / 383

《人间词话》卷下 / 411

《人间词话》补遗 / 431

徐文长逸稿

导读 / 446

卷之二十一?书问 / 447

答吴宣镇 / 447

答许口北兵宪 / 447

答王新建 / 448

与陈戚畹 / 448

与王口北兵宪 / 448

答许口北 / 449

与宣府 / 449

答何先生 / 449

与某公 / 450

答茅君 / 450

答李独石 / 451

简许口北 / 451

答王口北 / 451

答许口北 / 452

答张太史 / 452

答李长公 / 452

与章君 / 453

与吕君 / 453

简友人 / 454

柬王将 / 454

答叔学张君 / 454

答钱刑部公书 / 455

奉尚书李公书 / 455

与朱翰林 / 457

与李子遂 / 457

与朱太仆 / 458

答俞都戎 / 458

答李长公 / 458

答朱少监 / 459

报朱太仆 / 459

与薛鸿胪 / 459

与陆韬仲 / 460

答潘中六 / 460

与陈 / 460

卷之二十四?杂著 / 461

徐侯去思碑阴 / 461

刻五泄寺石鼓 / 461

评字 / 461

里优者持象索书 / 462

四时读书乐题壁 / 462

水神殿回文灯诗 / 463

纪梦 / 463

优人谑 / 464

书马湘兰画扇 / 464

戏题王云山家庆图 / 464

吴伯子望云图歌 / 465

春日同马策之、王道坚、玉芝禅师至寒泉庵偶得偈一首 / 465

吃酸梨偈 / 465

题放鹞图二偈 / 466

菩萨蛮 / 466

榜联 / 467

龙山隍祠 / 467

隍祠下殿 / 467

云门正殿 / 468

云门书楼 / 468

白家庄 / 468

赠王海牧 / 469

一枝堂 / 469

沈青霞先生祠 / 469

开元寺大殿 / 469

五友斋 / 470

尊生斋 / 470

小室 / 470

正义堂 / 471

钟楼下关神殿 / 471

戏文台 / 471

赠某禅林 / 471

张水神 / 472

望海亭 / 472

教场关神祠 / 472

自著《畸谱》 / 473

纪师 / 478

师类 / 479

纪恩 / 479

纪知 / 480

庸盦全集

导读 / 484

《出使日记续刻》卷之十 / 485

作者介绍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中国古典诗词名家精粹》 内容简介 《中国古典诗ular 词名家精粹》是一部精心编选的古典诗词集,汇集了中国诗歌史上几位最具代表性的伟大诗人及其传世杰作。本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窗口,从不同维度展现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才情、智慧与情怀。本书不涉及李敖先生个人的作品或对其作品的评述,专注于呈现王维、李白、杜甫、辛弃疾四位词坛巨匠的创作精华。 编选理念 本书的编选并非简单地罗列诗词,而是力求体现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高度和文化深度。我们遵循以下几个核心理念: 代表性与典型性: 选录的作品均是各家诗人最广为人知、最具艺术价值、最能代表其创作风格和思想的篇章。力求通过精选的篇章,让读者能够快速领略到每位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 系统性与层次性: 并非随意拼凑,而是试图展现诗人创作生涯的不同阶段、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面貌。通过对作品的梳理,读者可以感知到诗人的成长轨迹和创作演变。 鉴赏性与普及性并重: 在确保学术严谨性的基础上,我们也注重作品的可读性和普及性。力求在选篇和注释上,既能满足专业研究者的需求,也能让普通读者在轻松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知识的增长。 文化传承与创新: 本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汇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些经典作品的重温,我们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在现代社会中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收录篇章与亮点 本书按照诗人及其作品的时代顺序和艺术特色进行编排,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完整的中国古典诗词发展画卷。 一、王维集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画家、音乐家,被誉为“诗佛”。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风格清新淡雅,意境深远,将诗、画、禅意融为一体,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选录重点: 本卷精选了王维最负盛名的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鹿柴》、《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这些作品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优美,寄寓了诗人淡泊宁静的心境和对人生哲理的体悟。 艺术特色: 读者将会在王维的诗歌中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韵味。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清新隽永的画面,同时融入禅宗的空灵意境,使诗歌具有一种超然物外的静谧美。例如,《鹿柴》中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寥寥数语,便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氛围。 思想内涵: 王维的田园诗不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更是其厌倦官场、归隐山林的理想寄托。他的诗歌体现了对宁静、和谐、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二、李白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奔放飘逸,想象奇特,语言雄浑豪迈,情感充沛,被誉为“诗仙”。 选录重点: 本卷收录了李白一系列代表作,包括《将进酒》、《望庐山瀑布》、《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蜀道难》、《行路难》等。这些诗歌展现了李白狂放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的无限追求,以及他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 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歌以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流露而著称。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将丰富的情感和奔腾的思绪毫无保留地倾泻而出。例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磅礴,《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瑰丽想象,都令人叹为观止。 思想内涵: 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他渴望建功立业,又愤懑于仕途坎坷,这种矛盾的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同时,他的诗歌也体现了对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及时行乐主义,以及对自由、个性的张扬。 三、杜甫集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社会现实,被后世称为“诗史”。 选录重点: 本卷精选了杜甫最能体现其现实主义风格和悲悯情怀的作品,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等。这些诗歌直面社会苦难,饱含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 杜甫的诗歌语言精炼,格律严谨,叙事生动,情感真挚。他善于运用白描手法,通过对具体人物、事件的描写,展现出深刻的社会矛盾和人情冷暖。例如,《石壕吏》中老妇的哭诉,真实而震撼人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更是道出了诗人济世忧民的宏大抱负。 思想内涵: 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疾苦。他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胸怀,关注民生疾苦,批判社会不公,体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他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历史文献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启迪意义。 四、稼轩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他的词风慷慨激昂,充满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是宋词中的一股雄浑力量。 选录重点: 本卷精选了辛弃疾最具代表性的豪放词,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青玉案·元夕》、《摸鱼儿·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江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一生渴望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艺术特色: 辛弃疾的词,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更进一步,将诗的雄浑、壮丽、激昂熔于一炉。他善于运用典故,化用历史人物和事件,将个人的豪情壮志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例如,《破阵子》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悲壮画面,《永遇乐》中“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的慨叹,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诗人的雄心。 思想内涵: 辛弃疾的词是其一生政治抱负和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壮志未酬,屡遭排挤,但报国之心从未泯灭。他的词既有“杀敌报国”的豪情,也有“老去凭谁说”的无奈,充分展现了南宋时期爱国志士的复杂心境和民族精神。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中国古典诗词名家精粹》不仅是一部精美的诗词读本,更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和呈现。 学术价值: 本书通过对四位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诗词巨匠的精选和编排,为读者提供了深入研究中国古典诗词发展脉络和艺术演变的珍贵材料。 审美价值: 每一位诗人作品的选录都经过精心考量,力求展现其最动人的艺术魅力,让读者在优美的文字和深邃的意境中,获得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 文化价值: 诗词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情感的载体。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教育价值: 本书不仅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有助于提升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我们相信,《中国古典诗词名家精粹》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界限,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在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不仅是一次文学之旅,更是一次涤荡心灵、启迪智慧的精神洗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把这五部(如果它们分册的话)都大致浏览了一遍,最大的感受是“份量感”。这不仅仅是纸张和油墨的重量,更是精神层面的压迫感。当你阅读李白和稼轩的时候,你总会期待那种一泻千里、横扫千军的气势,想看看李敖会选择哪几首“最能点燃革命激情”的作品。然而,我发现他似乎并不满足于挑选那些最耳熟能详的“金曲”。他在那些看似平静的篇章中,反而捕捉到了一种更深层的、关于个体内核的挣扎与表达。比如在稼轩词中,那种“醉里挑灯看剑”背后的无力感与不甘,在他的编选里被放大,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爱国情怀,而更像是一种对时代和自我局限的深刻反思。这种选材的微妙倾向,让我意识到,李敖的“精编”并非是简单的“Best Hits”,而更像是一份精心绘制的“心理地图”,他挑选的,是他认为最能揭示诗人灵魂深处矛盾与挣扎的部分,这比单纯的才华展示要复杂得多,也深刻得多。

评分

这套书给我的最大启示,在于它揭示了“经典”的韧性与“解读”的局限性。当我们谈论李敖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如何打破陈规,如何挑战权威。但当他面对中国文化血脉中最核心的几位巨匠时,他的处理方式却显得极为审慎,甚至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尊重。这套“精编”更像是一场文人之间的“跨时空对话”,而不是单方面的“审判”。我从中读出了一种深层的文化认同感——无论李敖如何与主流社会抗争,他对这些古典文学高峰的推崇与敬畏,是根植于他文化基因深处的。当我合上书卷,我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李敖激昂的演讲辞,而是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的萧瑟,是李白“举杯邀明月”的寂寥。这套书成功地将读者从对编者个人光环的迷恋中抽离出来,重新引向文本本身的美学价值,这种“去个性化”的成功,或许是李敖本人也未曾预料到的最高成就。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以来只关注李敖政论和文化批判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出现无疑是一次对既有认知的“重构实验”。我原以为“李敖精编”的“李敖”二字会是核心的滤镜,所有古典作品都得穿上他那件标志性的批判外衣才能示人。然而,读完之后,我反而觉得那五位大家的光芒太过耀眼,以至于李敖的“编”似乎退居幕后,成了一种无形的框架。这种感觉非常奇特,就好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建筑师,用最朴实的材料,建起了一座宏伟的殿堂,你赞叹殿堂的壮丽,却几乎注意不到他所用的哪一块砖、哪一根梁是由他亲自挑选的。我尤其好奇他如何处理王维的禅意与世俗的疏离感,那是否触动了他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内心深处?这套书没有直接给我答案,但它提供了足够多的线索,让我可以从这些经典文本的“缝隙”中,去重新推测和想象李敖阅读这些诗词时的真实心境,这比直接阅读他的评论要过瘾得多。

评分

这套“李敖精编”系列,光看书名就让人心头一紧,仿佛能嗅到一股子冲天的文人气与批判精神。我原本是冲着对李敖先生那份复杂情感——敬佩其才华横溢,又对其“斗士”本色有所保留——才打算翻阅的。然而,真正捧起这几本册子(假设它们是独立装帧的),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我想象中那种犀利的现代散文或政论,而是古典文学的巍峨群山。王维的空灵禅意,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稼轩的豪迈慷慨,这些名字本身就构筑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文化高峰。初读之下,我感到一种奇妙的错位感。我期待的是李敖的解读,是那种带着他特有腔调的“现代注脚”,或许是对诗歌背后的权力结构或女性观的颠覆性挖掘。但呈现在眼前的,似乎更像是一套严谨的、按照传统文人品鉴角度选编的“大家精粹”。这让我不禁自问:李敖这位“反传统”的旗手,在面对这些中国文学史上最无法撼动的经典时,究竟是如何下笔的?是选择了皈依传统,还是暗藏了怎样的机锋?这种强烈的反差,反而激发了我更深入探索的欲望,想看看他是如何在这些“圣人”的篇章里,游走、批判或致敬的。这套书与其说是李敖的“精编”,不如说是他为我们搭建的一座通往古典的、或许布满了他个人标记的桥梁。

评分

说实话,拿到这套书时,我本来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场“文字战争”的心理准备。我对李敖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他那些振聋发聩的杂文和访谈,那些文字像是快刀斩乱麻,毫不留情。因此,当我的目光落在“王维集”和“杜甫集”的篇目上时,那种预期和现实的落差感几乎让我晃了一下。我本以为会读到李敖如何用现代的眼光去解剖“诗佛”的隐逸,或者如何分析“诗圣”的忧国忧民与当时社会体制的微妙关系。但读进去之后发现,编选本身展现出一种近乎学院派的扎实,选材精准,没有太多冗余的枝蔓。这让我开始怀疑,这位以“不羁”著称的文化巨人,在面对这些千古流传的文字时,是否也收敛了自己的锋芒,转而采取了一种更为内敛、更侧重于“美学呈现”的编纂方式?或者,这恰恰才是他最高明的反讽——以最传统的面貌,去包裹那些可能暗藏颠覆性理解的内里。这种静水流深的阅读体验,远比我预想中的那种“大鸣大放”更耐人寻味,它迫使我必须放下对李敖个人形象的预设,仅仅作为一位古典文学爱好者去品味这些文字的韵味,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