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6-2017:2016-2017 | 作者 | 李建盛 |
| 定价 | 7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20105514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为了推动北京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建成世界文化名城创造条件,本书从不同方面进行了探讨,包括搞好文化建设与明确文化发展战略,推动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经济发展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文化的有效传播等。书中对上述问题分别进行讨论,描述了相关过程,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
| 作者简介 | |
| 李建盛 男,生于1964年,瑶族, 湖南汝城县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文艺学会会长,主要从事文化理论、首都文化发展战略和文艺理论研究。《北京文化发展报告》主编、《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执行主编。 |
| 目录 | |
| Ⅰ 总报告 1 北京在实现世界文化名城目标中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李建盛】/001 一 谋划全国文化中心发展新格局,做好开局之年新文章/002 二 2016年北京文化发展现状与动态/007 三 2016年北京在中国城市体系中的城市竞争力与文化实力比较分析/019 四 问题与建议/027 Ⅱ 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 2 2016年北京文化建设新进展【张 凯】/033 3 2016年非首都功能疏解与首都城市文化空间建构【张 弛 易 妹】/050 4 互联网渗透中的北京创意城市发展报告【陈红玉】/061 5 “互联网 ”视域中首都文化的业态创新与存在的问题【王林生】/073 6 2016年北京文化法治化建设的进展、问题与对策【丁 琪 王 洁】/091 Ⅲ 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 虚拟现实技术在北京文化发展中的应用现状分析【肖 庆】/104 8 首都城市文化形象对外传播的现状考察与对策建议【张 力】/117 9 2016年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分析【陈 镭】/127 10 北京市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报告——以海淀区为例【课题组】/138 11 2016年北京市文艺精品创作现状分析【谷惠萍 张雨轩】/155 12 北京传统节庆活动发展现状分析【唐 超】/165 Ⅳ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 13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发展十年报告【梅 松 富凤丽 周 峥】/176 14 2016年北京文化财政金融的创新路径与存在的问题【何 群 王煜翔】/205 15 2016年北京演艺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胡 娜】/216 16 2016年首都文化消费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刘 敏】/226 17 北京对外文化投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梅 松 王 鹏 廖 旻 李嘉珊】/236 18 “全域旅游”框架下北京旅游发展报告【荆艳峰 陆跃祥 刘 敏 韩笑珩】/249 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交流传播 19 2016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进展【晏 晨】/267 20 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调研报告 ——以北京市四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为例【李荣启】/280 21 2016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黄仲山】/290 22 2016年京津冀传统文化展演现状特点、问题及对策【安 静 袁 周】/310 23 城市国际化推动首都文化走出去创新发展【张 丽】/324 24 2016年北京文化传播分析报告【景俊美】/334 25 2016年北京文化发展纪事/351 26 后记/366 Abstract/367 Contents/369 |
| 编辑推荐 | |
|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新的五年规划的起始之年。在2016年相关指数排名中,北京市的文化产业、文化消费、知识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城市体系中仍然保持着地位,文化产业指数排名位居*、文化消费综合指数排名位居*、知识城市竞争力位居*,而文化城市竞争力指数排名仅排在香港之后,位居第二,分析表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城市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强大竞争力,发挥了示范作用。 |
| 文摘 | |
| 序言 | |
思想的碰撞,创新的火花,在这份报告中闪耀。 对于一个长期关注中国文化发展的人来说,《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6-2017》绝对是一份不容错过的研究资料。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北京的文化发展现状,更是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报告的视角非常开阔,它将北京的文化发展置于国家和全球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量,对一些前沿的文化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我尤其对报告中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讨论,以及对新兴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的分析,印象深刻。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北京在文化领域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书中一些关于文化政策的解读,也为我理解中国文化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总的来说,这份报告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具备现实指导意义,它就像一本思想的集锦,能够引发读者对文化发展本质的深入思考。
评分时代的变迁,文化的印记,尽收眼底。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份报告的期待值并不高,觉得可能就是一本枯燥的统计年鉴。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时,才发现它远不止于此。这份《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6-2017》更像是一幅细腻入微的时代画卷,记录着北京在短短两年间,文化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它没有回避挑战,也没有夸大成就,而是以一种客观、理性的态度,呈现了北京文化发展的真实面貌。我特别欣赏报告中对于不同文化业态的分析,比如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于新兴文化形式的涌现与发展,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书中穿插的案例研究,更是生动形象,让我看到了政策如何落地,创新如何发生,以及普通市民在文化生活中的获得感。我尤其关注了报告中关于城市文化空间营造的部分,那些对胡同改造、文化街区活化的探讨,让我看到了北京在保护与发展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这份报告让我对北京的文化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期待。
评分历史的回响,未来的序曲,在这份报告中交织。 阅读《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6-2017》的过程,宛如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它不仅仅是关于当下文化发展的记录,更是承载着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积淀,同时又指向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报告以一种极具学术深度的方式,剖析了北京作为一座千年古都,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重新定位自己的文化价值。我特别喜欢它对传统文化元素如何被重新激活,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的探讨。书中的一些观点,比如关于“文化自信”的构建,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文化独特性,都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报告的结构设计也颇为用心,从宏观的战略层面,到微观的个体体验,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与成效分析印象深刻,这让我看到了北京在推动文化经济发展方面的决心与智慧。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对它所蕴含的深厚底蕴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评分文化的脉动,城市的心跳,清晰可感。 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是衡量其活力的重要指标。《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6-2017》恰恰是一本能够让你清晰感受到北京文化脉动的书籍。报告以扎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描绘了这座城市在文化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它没有回避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在文化发展上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平衡商业化与艺术性,如何应对快速的社会变迁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等等。书中的一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北京在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尤其对关于北京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提升的论述,以及相关活动和影响的分析,感到非常兴趣。这份报告让我觉得,北京不仅仅是一座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磁场。它就像一个细致的观察者,捕捉到了这座城市文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跳动,并用严谨的笔触将其呈现出来。
评分文化脉络的深度梳理,令人耳目一新。 拿到这本《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6-2017》,我首先被它厚实的纸张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仿佛预示着里面蕴含着一份沉甸甸的洞察。作为一名对北京这座城市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都市,它的文化底蕴究竟是如何在新时代焕发光彩的。翻阅书页,报告以一种宏观的视角,从经济、社会、科技等多个维度,细腻地描绘了2016-2017年间北京文化发展的脉络。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罗列数据,更是对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对趋势的预判也颇具前瞻性。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文化产业如何与科技融合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关于数字出版、虚拟现实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案例,让我看到了北京在文化创新方面的巨大潜力。报告的叙述方式也十分平实,没有过多的学术术语,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它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娓娓道来北京的文化故事,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生命力与活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结合自己对北京的亲身经历,去印证书中的论述,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更是增添了不少乐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