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同济园 9787560868516

走笔同济园 978756086851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伯瑛 著
图书标签:
  • 同济大学
  • 园林
  • 景观设计
  • 城市规划
  • 建筑学
  • 设计史
  • 中国园林
  • 园林艺术
  • 历史文化
  • 专业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868516
商品编码:29828019412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走笔同济园 作者 王伯瑛
定价 78.00元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60868516 出版日期 2017-07-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走笔同济园》系同济大学校友会、《同济人》 杂志主编王伯瑛女士在同济工作34年来采写的81篇报 道同济人成就的**文章的结集,兼以为同济大学建 校110周年献礼。全书内容按“名师苑”、“校友圈 ”、“史迹滩”分为三辑,作者希望借这些文章,在 展示同济人精神面貌的同时,也为今后的校史书写者 留下一份生动的史料。

   作者简介

   目录
自序名师苑 引导大学生阳光地里铺展青春 记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占才教授 以儒雅结构人生大厦 记土木工程学院李国强教授 呵护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 访医学院赵旭东教授 真实地展示诗意地表达 访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纪录片导演黎小锋 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访人文学者、人文学院副教授刘强 读世界书知中国事说自己话 访我国循环经济研究先行者、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 淌进思想之河 访数学系梁进教授 从容地行走在人生道路上 访教育部特聘长江学者孙立军教授 上海世博会,同济人精彩的展示舞台 访同济大学世博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富明 解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访上海世博会丰题演绎总策划师郑时龄院士 世博园区是一个大展品,展示城市未来发展的理念 访上海世博园区总规划师吴志强 领略美好的城市生活 访上海世博会城市佳实践区总策划师唐子来 曼妙灯光摇曳出梦幻之夜 记世博园区夜景照明总体策划总负责郝洛西 意蕴丰富的学习型人生 访《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杂志社社长孙章教授 传颂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胡炜博士 做一个就要像样一个 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青教授 辛勤耕耘同济园 记批女工学学士赵清澄 现代制造领域的探索者 访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严隽薇教授 方寸地上生香草 记微电子中心团队 瞄准国际前沿关注国家需求 访连续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优项目的蒋昌俊教授 新兴学科展现强势 记蒋昌俊教授和他领导的高性能计算机团队 付出是一种幸福一 访国家一级演员、同济大学艺术团团长王丽琴 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 访第十居伞国政协委员汪品先院士 教育要满足社会不同需求 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万钢教授 城市规划理论领域的开拓者 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秉钊教授 舞台多精彩主题永不变 访第二届中华环境奖提名奖获得者高廷耀教授校友圈 “只要认真去做,每一份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 访“马丁卡普奖”获得者韩杰 梦想在云端 访UCloud首席执行官季昕华 激情没有休止符 访上海农商银行行长侯福宁 库尔勒:塞外明珠山水梨城 访库尔勒市委书记薛斌 创业,从手工作坊开始 访上海同臣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标 道不尽对母校的儿女情长 访同济大学董事会董事、同舟济集团董事长傅毅东 做一名学者型工程师 访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宏声 架桥铺路,为城市添风采 访大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大连地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斌 渴望挑战追求 访绿地集团大连城市公司总经理闻永清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访沈阳校友会副会长梁成文 以服务创品牌 以品牌立市场 访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曹国立 在彩云之南铺展理想人生 访云南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刘学 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要走自主创新之路 访刘友梅院士 品黄酒 品文化 品人生 访古越龙山董事长傅建伟 打造“中国爱马仕” 记“上下”艺术总监蒋琼耳 向创业之门跨出一只脚 访尚果视觉工场创始人、创意总监陈奕琳 竞聘上岗的央企 访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俊 一位儒雅的将军 访海军少将韩季忠 每一步都留下坚实的脚印 访上海市交通管理局副局长五一 体育场馆的设计师 访上海市重大工程实事立功竞赛杰出贡献人物魏敦山院士史迹滩 舟行百年更扬帆 访裴钢校长 明确目标脚踏实地迈向 访裴钢校长 从节约型校园走向可持续发展大学 访常务副校长陈小龙 选拔适合在同济土地上成才的好苗 与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以一教授对话自主招生 苗圃育人,体现大学的一种社会责任 与副校长伍江对话“苗圃计划” 探索选拔与培育杰出人才之路 与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对话“苗圃计划” 为了我们美好的新家园 记“爱校、兴校、建校”主题活动 新家园崛起在古镇 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工程建设巡礼 殷殷深情系定西携手共绘新篇章 同济大学与定西市合作十年巡礼 同舟共济 自强不息 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巡礼 同舟共济铸辉煌 记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让建筑的生命流动起来 走进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新办公楼 造就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 中法工程与管理学院成立五周年巡礼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特色人才 记同济大学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用青春书写人生的精彩 服务西部志愿者掠影 为了大家的平安 记沪西校区门诊部主任宋仁娇和她的同事们 与酷暑同热 记土木工程学院工程地质实习 生命之光在这里闪亮 童第周夫妇在同济李庄的岁月 与同济共患难 抗战时期的冯至 从医学预科走出的美学大师 记美学家宗白华 当年德文教师 相对论在中国的早传播者 数理学家魏时珍 中欧文化交流的潮流 爱因斯坦与同济大学 幸运·辛劳·幸福 参与百年校庆筹备偶感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岁月斑斓:同济园里的青葱记忆》 序章:光阴的故事,园中的回响 踏入同济园,仿佛步入一条时光的河流。古老的建筑静默伫立,见证着岁月的流转;绿树成荫的小径,承载着无数的脚步;清风拂过,带来花草的芬芳,也似乎在诉说着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这里,是无数青年学子梦想启航的地方,是知识的殿堂,更是青春的乐园。 《岁月斑斓:同济园里的青葱记忆》并非一本详述历史事件的史书,也不是一本学术研究的专著。它更像是一本珍藏着泛黄照片的相册,一本记录着耳语呢喃的日记,一本承载着五味杂陈情感的诗集。它捕捉的是同济园里那些最细微、最生动、最触动人心的瞬间,是通过无数个体的视角,折射出这个园子独有的精神气质与人文温度。 本书旨在通过一系列故事、片段、描摹,勾勒出同济园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物心中的模样。它没有宏大的叙事,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以一种温和而细腻的笔触,描绘那些关于学习、关于生活、关于友情、关于成长的点点滴滴。这些故事,或许发生在上世纪的某个春天,或许就在几年前的某个夏日午后,它们彼此独立,却又在同济园这片土地上交织出共同的回忆。 第一章:书声琅琅,筑梦之基 同济园,首先是知识的殿堂。清晨的微光尚未完全驱散,图书馆的灯光已然亮起。那些埋首于浩瀚书海的身影,那些在课堂上孜孜不求的眼神,构成了园子里最动人的风景。 书中,你或许会读到一位老教授,他用一生钻研某一领域,他的课堂如同一次思想的洗礼,将深奥的理论化为生动的语言,点燃学生们对学术的无限热情。你可能也会遇到一个挑灯夜战的学生,在无数个夜晚与枯燥的公式、晦涩的文献搏斗,只为心中的那一点微光,对知识的渴望驱使着他不断前行。 这里,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授,更是思维的碰撞。讨论课上的唇枪舌剑,小组合作中的集思广益,都让知识的边界不断拓展。那些在实验室里反复试验的身影,那些在设计图纸前冥思苦想的头脑,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书中,我们会捕捉到这些瞬间,感受那份对真理的执着追求,体会那份在知识海洋中扬帆远航的勇气。 第二章:园林絮语,青春的色彩 同济园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学术声誉,更在于它那独特的园林景致。四通八达的小径,错落有致的建筑,绿意盎然的草坪,每一处都承载着青春的印记。 想象一下,夏日午后,在榕树下,微风吹过,带来一丝凉意。几个好友围坐在一起,谈论着未来的梦想,分享着生活中的趣事。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映照着他们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书中,可能会描绘这样的场景,定格那些纯真而美好的友谊。 又或许,在秋日黄昏,漫步在落叶缤纷的小道上。一对恋人手牵着手,低语着属于他们的浪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桂花香,与青春的气息交融在一起。这些画面,或许是含蓄的,或许是热烈的,它们都是同济园里青春最真实的写照。 书中,也会记录下那些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篮球场上的每一次跳跃,足球场上的每一次奔跑,都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运动的汗水,不仅强健了体魄,更磨砺了意志,塑造了坚韧不拔的品格。 第三章:生活点滴,百味人生 学习之外,生活也是同济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宿舍里的欢声笑语,食堂里热气腾腾的饭菜,社团活动中的忙碌身影,都构成了这个园子里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 那些在宿舍里彻夜长谈的夜晚,关于理想,关于爱情,关于对未来的迷茫与憧憬。那些分享着同一份零食,互相打气的时刻,是年轻心灵最温暖的依靠。书中,可能会捕捉到这些细节,展现出同济园里浓浓的人情味。 食堂,不仅仅是解决温饱的地方,更是交流的场所。不同地域的学子在这里相遇,带来了各地的美食与文化。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一份香喷喷的炒饭,都可能承载着一份家乡的味道,也可能成为一段新友谊的开端。 社团活动,则是学生们释放个性的舞台。音乐社团的悠扬旋律,话剧社团的精彩演绎,志愿服务中的默默奉献,都让同济园的夜晚更加生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更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了他们的组织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 第四章:毕业季,离别的感伤与前行的力量 毕业季,是同济园里一个充满复杂情感的季节。离别的钟声敲响,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结束,也预示着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那些在毕业典礼上强忍泪水的眼神,那些在校园里最后一次合影的瞬间,都定格了对同济园深深的眷恋。四年(或更久)的时光,在这里留下了太多的回忆,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蜕变。 书中,可能会描绘毕业季的场景,那些依依惜别的场景,那些对未来充满憧憬与迷茫的心情。也许会有校友回到同济园,在熟悉的角落寻找当年的影子,感受时光的变迁。 然而,离别并非终结,而是新的起点。同济园给予学子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精神的滋养和前行的力量。带着在这里学到的知识、培养的品格、收获的友情,他们将奔赴祖国的各地,投身于各自的领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尾声:园林永恒,记忆犹存 《岁月斑斓:同济园里的青葱记忆》不是一本需要被“读懂”的书,而是一本需要被“感受”的书。它没有试图去定义同济园,而是让同济园的故事自己去诉说。 如果你曾是同济园的一员,那么这本书可能会勾起你尘封的记忆,让你重温那些年少轻狂的岁月;如果你是初次踏入同济园,那么这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窗,让你窥见这个园子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人文魅力。 同济园,不仅仅是一片土地,一个建筑群,它是无数生命在这里交汇、成长、闪耀的舞台。那些在这里留下的足迹,那些在这里激荡的青春,都化为永恒的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出斑斓的光彩。这本书,只是尽力捕捉了其中一小部分,希望能唤起更多关于同济园的美好回忆,也希望能将这份美好的记忆,传递下去。 这本书,是一首献给同济园的歌,一幅描绘青春的画,一段铭刻在心底的故事。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刻的理论,只有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叙述,和那份属于同济园独有的、温暖而有力量的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教育与人文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总是会被那些能够深入探讨教育理念、展现人文关怀的书籍所吸引。“走笔同济园”这个书名,第一时间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于教育的热爱。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不只是简单地记录一所大学的物理空间,更可能是在其中穿梭,捕捉那些教育的脉搏,人文的温度。我期待着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同济园中那些塑造灵魂的瞬间,那些传授知识的课堂,那些孕育思想的场所。或许,书中会有对杰出校友的访谈,对教育改革的思考,甚至是对师生之间感人故事的描绘。我渴望从中获得关于教育的启迪,关于人生的感悟,关于如何在这片充满知识的土地上,点燃生命的火焰。9787560868516,这串数字,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把钥匙,等待着我去打开一扇通往智慧与人文殿堂的大门。

评分

这是一本封面设计得相当素雅的书,封面上“走笔同济园”几个字,带着一种淡淡的怀旧和温情。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看这个书名,就勾起了我对同济大学的美好回忆。我曾经在那里度过了几年的时光,那些穿着白大褂的老师,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的日子,在绿荫环绕的校园里散步的时光,仿佛就在昨天。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以什么样的视角来描绘这个我既熟悉又充满陌生感的校园?是历史的沉淀,是人文的关怀,还是学子们匆匆的身影?我期待着它能带我重新走过那些熟悉的角落,发现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感受那些隐藏在日常之下的生命力。也许,这本书会像一扇窗,让我重新审视那段青葱岁月,从中汲取新的力量和感悟。它的ISBN号也引起了我的注意,9787560868516,每一个数字都似乎承载着一份期待,一份知识的传承。

评分

我是一名对历史地理类书籍情有独钟的读者,平时喜欢翻阅那些能让我穿越时空、触摸过往的书籍。当我在书店偶然瞥见“走笔同济园”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吸引了。它的装帧风格,那沉静而略带复古的色调,以及标题中透出的历史感,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岁月的故事。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关于古老建筑、名人轶事、时代变迁的画面。虽然我对同济大学本身并不是特别了解,但“园”这个字,总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充满文化底蕴的场所。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这座著名学府的窗口,让我从中窥见它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沧桑与辉煌,以及那些与它息息相关的人文精神。也许,它还会讲述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挖掘一些被遗忘的细节,让这座“园”在我的心中鲜活起来。9787560868516,这个数字组合,此刻在我眼中,也仿佛蕴藏着一段引人入胜的历史画卷。

评分

我是一名热爱生活,并且热衷于发现生活中小确幸的读者。我喜欢阅读那些能够让我感受到生活美好、充满温度的书籍。“走笔同济园”这个书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我猜想,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更加生活化的视角,去展现同济园的日常之美。比如,清晨校园里的鸟语花香,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傍晚学生们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身影,甚至是食堂里飘出的饭菜香气,都可能成为书中描绘的画面。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同济园的慢时光,去感受那份属于学术的宁静,属于青春的活力,以及属于生活本身的诗意。9787560868516,这串数字,在我眼中,仿佛隐藏着一段充满温情的叙事,等待着我慢慢品味。

评分

我是一个对城市文化和建筑风格有着高度敏感的读者。每次到一个新的城市,我总是会迫不及待地去探访那些有历史底蕴的建筑群,去感受它们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走笔同济园”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坐落在繁华都市中,却又自成一派的学术殿堂。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建筑的视角,去解读同济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栋建筑背后的故事。也许,它会详细介绍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讲述它们的设计理念和历史沿革。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描绘出建筑与人文之间的联系,那些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那些在这里求索的学子,都与这座园林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9787560868516,这串数字,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标识,更像是通往一段城市记忆的邀请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