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黄平恰包懂
定价:58.00元
售价:37.7元,便宜20.3元,折扣65
作者:黄平县苗学会
出版社:贵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8112697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黄平恰包懂》是一本值得苗族青年男女练习、学习唱苗歌的好教材、好读物,也是一本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书籍,同时也是一本研究苗族民间民俗文化的宝贵资料。“恰包懂”是指在唱苗歌时可穿插伴唱的一种艺术形式,起到陪衬歌韵、渲染气氛的作用,不需相互盘问,具有独立性、自由性、随意性、灵活性的特点,不受场所(地域)或场合限制,可以单唱、合唱、对唱,深得苗族人民的厚爱。因此,它有较高的欣赏性、享乐性、审美性和趣味性。
内容提要
《黄平恰包懂》是在《苗族常用酒歌》的基础上又一本反映苗族酒歌文化的重要书籍之一。这次收集整理的苗歌,按照黄平苗族的叫法,称之为“恰包懂”(HxakBaod Dongf)。“恰包懂”按其形式和内容,大致可分为互赞、敬重、敬酒、劝酒、拒酒、叙人叙事、生产生活等类别,它是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体现苗族文化的一类歌谣。
书中还收集了反映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社会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实体验和经验总结。
目录
章 逗趣歌
节 互赞歌1
若有石挡岁1
多姿如杨柳4
赶场不就近6
鸟来听歌声7
学得你歌声9
等咱挖红薯10
叫声九种音11
把歌比金银12
好岭来养人13
像只绿椿虫15
以为是龙妻16
像只篮装菜18
哄得镰刀断20
赶它也不走21
歌师在你寨23
摇摇摆摆像飞机24
生成是这样26
句句都正确27
坐在这里好害羞28
龙鳞用手掰30
美赛过龙珠32
我听我不依34
像只野菊鸡35
真是又可惜36
白天夜晚叫37
第二节 打趣歌(古典式)39
唱歌要逗趣39
今晚有星星44
尽要铜碗筷46
比太阳还亮48
像只绿翠鸟50
尽是约贵人52
像只小葫芦55
要个会唱歌56
眼珠像荸荠57
倾心给亲家59
唱歌要逗趣60
老来不像人62
像只漏撮箕64
瞧准再定情66
唱歌响亮点71
亲家真富裕72
有歌快来唱74
亲家回去会多心76
不想告诉我77
麦子传名香78
莫要笑哥们81
拿啥来逗乐83
挖虫钓鲤鱼84
小地方的人85
天天都念客86
摘把菜来煮88
我住茅草房89
不准亏哪个90
你要会吹的91
翁项有只猴92
鱼大如条船93
歌都丢完了94
肉在那市场95
第三节 打趣歌(现代式)97
说首笑话歌97
旧州好座城108
旧州田坝宽111
路宽水到家114
咱寨好山岭117
党真好119
黄泥巴土硬120
赞谷陇芦笙会122
飞机飞到苗家寨129
做梦要成官130
麻雀飞来吃131
咱的家乡美133
第四节 攀亲歌136
攀亲莫吃鸡136
不嫌就攀亲138
黄鼠狼想天鹅140
没得开亲也想念143
三天两钵酒145
你们嫌不嫌147
你可莫多心148
老亲嫌不嫌150
你要教崽乖151
你们常来往152
我教儿不乖154
不准哥妹155
孝子有父教156
先把杯酒饮157
捆你在扫帚158
我家房屋烂160
第二章 敬酒歌161
节 劝酒歌161
青菜栽篱园161
细细想来好心酸162
请你喝杯酒164
倒的是淡酒165
壶中没有酒166
夹肉给客人166
请你抬头来168
越想越多心169
想通就喝了169
一个都不让170
我家小叔叔171
我寨没酒水172
若想我开亲174
住在沙石坡176
天天去挖田178
亲去会笑我179
咋个会让你181
将就喝了吧182
第二节 拒酒歌184
这个饿酒鬼184
我要请你让185
像只屎壳螂186
跌倒撞断牙188
请你让又让190
想把我灌醉191
制把竹弓箭192
漏掉了酒水193
你看都厌烦194
请你让了我195
真是又可惜196
第三节 盘问歌197
哪个扛刀197
哪样为大200
为啥舅为大203
哪方妹不老204
妹老老哪里206
虫蛀牙齿落207
烟杆斗歪斜209
有只觉食日211
第三章 即事歌213
节 年猪歌213
第二节 高寿歌264
第三节 立碑歌288
第四节 水娘神317
编后语 371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评价五: 读罢这本书,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如何在历史的风雨中坚守自己的文化根脉。作者对于黄平县苗族社区的微观研究,细致入扣,展现了社区内部的社会关系、经济活动以及文化传承的复杂动态。书中关于苗族聚落的分布、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与自然环境的互动,都描绘得十分生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苗族社会变迁的讨论,作者没有回避现代化进程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而是深入分析了苗族人民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地适应和创新,保留其文化精髓的同时,也展现出新的活力。那些关于苗族人民在经济转型中的故事,以及他们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努力,都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文化传承不仅仅是守旧,更是一种智慧的融合与再创造。作者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为我们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总而言之,这是一本既有学术价值,又充满人文关怀的优秀作品。
评分评价四: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学术专著,它打破了我以往对地方志的刻板印象。作者在研究黄平县苗族文化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使得研究内容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书中对苗族民间文学的收集和整理尤其令人称道,那些流传于民间的神话传说、史诗歌谣,不仅展现了苗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也折射出他们对自然、对生命、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作者的解读也十分到位,他能够从看似朴素的民间故事中挖掘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此外,书中对苗族传统节日庆典的描述,也充满了仪式感和现场感,我仿佛能听到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种对文化细节的精准捕捉,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尽管有些术语的运用可能对非专业读者构成一些小小的挑战,但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翔实的史料,使得整体阅读体验依然流畅。这本书无疑为我们认识和理解黄平县苗族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评分评价二: 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特定地区文化习俗的书籍,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一个我从未真正了解过的世界。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他将黄平县苗族人民的生活百态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仿佛看到了姑娘们在节日里穿着精心缝制的盛装,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也仿佛听到了老人们讲述那些古老的传说和歌谣,那些蕴含着丰富智慧和人生哲理的词句,在静谧的夜晚回荡。书中对苗族服饰的精美图案、复杂的工艺流程,以及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的解读,让我惊叹不已。每一针一线,都诉说着一段故事,每一个色彩的搭配,都传递着一种情感。此外,书中对于苗族社会组织、婚姻习俗、祭祀仪式等方面的介绍,也极具参考价值,它让我了解到,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如何在其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社会背景下,逐渐形成并得以传承的。读这本书,不是在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主动地感受,在与书中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在其他许多书籍中难以寻觅的。
评分评价一: 读完一本关于地域历史文化的研究性著作,感觉像是走进了时光的隧道,亲身经历了那些曾经鲜活的往事。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入到黄平县这片土地的肌理之中,发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书中关于当地早期聚落的形成,以及不同民族在此交融演变的轨迹,都描述得细致入微。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于当地传统手工艺的梳理,那些古老的技艺,如何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汗水与智慧流传下来,书中娓娓道来,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草木染的清香,听到织机发出的悦耳声响。书中引用的史料也十分丰富,既有官方文献,也有民间传说,两者相互印证,勾勒出一幅立体而生动的历史画卷。虽然有些部分涉及到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变迁,初读时需要一些耐心去理解,但一旦深入进去,便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厚功力。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史料堆砌,更是充满了人文关怀,让读者对黄平县这片土地的人民及其文化有了更深切的理解和认同。它为研究地方历史和民族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让普通读者有机会一窥那段不曾亲身经历却同样值得铭记的历史。
评分评价三: 这本著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田野调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全面而细致的黄平县苗族文化图景。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风俗习惯,而是将其置于宏大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探讨了苗族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迁与发展。书中关于苗族语言的演变、方言的差异,以及文字的产生和传播,都有详实的论述,这对于理解一个民族的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苗族社会结构和权力体系的分析,作者对传统社会制度的解构,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读到关于苗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如何适应环境、应对挑战的部分,我感受到了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和智慧。书中还穿插了一些感人的故事和人物访谈,这些鲜活的个体经历,让冰冷的学术研究充满了人情味,也让苗族人民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尽管有些章节的理论性较强,但总体而言,这本书以其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清晰的逻辑脉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黄平县苗族文化的绝佳途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