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绪论1
1.1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1
1.1.1炭纤维1
1.1.2炭纤维复合材料2
1.2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3
1.2.1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3
1.2.2炭/炭复合材料4
1.2.3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6
1.2.4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7
1.2.5炭纤维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9
1.3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9
1.3.1在航空航天*域中的应用9
1.3.2在隐身*域中的应用10
1.3.3在电磁屏蔽*域中的应用11
1.3.4在生物*域中的应用11
1.3.5在建筑工程*域中的应用11
1.3.6在交通运输*域中的应用12
1.3.7在体育器械*域中的应用13
1.3.8在其他*域中的应用13
参考文献13
*2章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16
2.1概述16
2.2高性能增强炭纤维16
2.2.1概述16
2.2.2聚丙烯腈基炭纤维17
2.2.3沥青基炭纤维40
2.2.4黏胶基炭纤维50
2.3高性能树脂基体56
2.3.1概述56
2.3.2热固性树脂56
2.3.3热塑性树脂61
2.3.4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64
2.4先进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73
2.4.1概述73
2.4.2预浸料的工艺和性能74
2.4.3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78
2.5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94
2.5.1在航空航天*域的应用94
2.5.2在航嗨、嗨洋方面的应用101
2.5.3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103
2.5.4在建筑方面的应用104
2.5.5在能源工业的应用105
2.5.6在体育用品方面的应用106
2.5.7在其他*域的应用107
2.6先进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修复技术108
2.6.1概述108
2.6.2树脂基复合材料缺陷和损伤种类及来源108
2.6.3树脂基复合材料缺陷和损伤的检测110
2.6.4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修复112
2.6.5树脂基复合材料修复模拟114
2.7先进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发展趋势120
2.7.1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低成本化120
2.7.2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设计验证规范化121
2.7.3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结构安全与可靠性评价121
参考文献121
第3章炭/炭复合材料133
3.1概述133
3.2炭/炭复合材料制备技术134
3.2.1概述134
3.2.2增强炭纤维的选择134
3.2.3预制体的制备135
3.2.4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化工艺138
3.2.5高温热处理工艺150
3.3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氧化防护技术152
3.3.1概述152
3.3.2炭/炭复合材料的氧化机理152
3.3.3炭/炭复合材料基材改性技术153
3.3.4炭/炭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技术156
3.4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163
3.4.1概述163
3.4.2热解炭偏光分析163
3.4.3热解炭扫描电镜分析165
3.4.4热解炭透射电镜分析167
3.4.5炭/炭复合材料X射线衍射分析169
3.4.6热解炭结构其他表征方*171
3.5炭/炭复合材料性能及表征方*172
3.5.1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表征172
3.5.2炭/炭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178
3.5.3炭/炭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189
3.6炭/炭复合材料的再生修复199
3.6.1概述199
3.6.2高温胶黏剂制备技术199
3.6.3炭/炭复合材料的修复技术203
3.7炭/炭复合材料的应用204
3.7.1概述204
3.7.2在制动材料方面的应用204
3.7.3在耐烧蚀材料方面的应用205
3.7.4在高温结构材料方面的应用206
3.7.5在热场材料方面的应用207
3.7.6在其他方面的应用208
3.8炭/炭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209
参考文献209
第4章炭纤维增强其他基体复合材料215
4.1概述215
4.2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215
4.2.1概述215
4.2.2陶瓷基体的种类216
4.2.3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225
4.2.4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增韧机制239
4.2.5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抗氧化涂层技术241
4.2.6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应用243
4.3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249
4.3.1概述249
4.3.2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及界面优化252
4.3.3金属基体的类型257
4.3.4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263
4.3.5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机理268
4.3.6炭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270
4.4炭纤维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272
4.4.1概述272
4.4.2炭纤维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的制备274
4.4.3炭纤维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的性能276
4.4.4炭纤维增强橡胶基复合材料的应用281
参考文献283
第5章炭基功能材料291
5.1概述291
5.1.1炭基功能复合材料的类别291
5.1.2炭基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292
5.1.3炭基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293
5.2炭纤维增强生物医学复合材料293
5.2.1概述293
5.2.2炭纤维增强生物医学复合材料294
5.2.3炭纤维增强生物医学复合材料的性能评价297
5.2.4炭基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298
5.3炭纤维增强导电复合材料298
5.3.1概述298
5.3.2炭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299
5.3.3炭纤维增强炭基导电复合材料301
5.3.4炭纤维增强水泥基导电复合材料304
5.3.5炭纤维增强陶瓷基导电复合材料307
5.3.6炭系导电复合材料发展趋势307
5.4炭纤维增强高温隔热材料307
5.4.1概述307
5.4.2炭纤维增强树脂基隔热复合材料309
5.4.3炭/炭隔热复合材料310
5.4.4炭/炭热场复合材料312
5.5炭纤维增强摩擦复合材料313
5.5.1概述313
5.5.2摩阻复合材料316
5.5.3减摩复合材料318
5.6炭纤维增强电磁屏蔽材料318
5.6.1电磁屏蔽机理318
5.6.2电屏蔽复合材料320
5.6.3吸波材料321
5.6.4透波材料324
5.7炭纤维增强其他功能材料325
5.7.1防静电材料325
5.7.2抗辐射功能复合材料327
5.7.3阻尼功能复合材料329
参考文献335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简洁,没有花哨的插图,只是淡淡的几个字,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翻开第一页,我立刻被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作者的语言非常专业,充满了各种我不太熟悉的缩略词和技术术语。虽然我对这个领域算不上是专家,但从字里行间,我能感受到作者在材料科学方面的深厚造诣。他似乎在一点点地揭示一种神秘物质的构造和性能,那种感觉就像是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惊喜。我特别注意到其中关于材料的微观结构的部分,作者用极其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纤维的排列、基体的结合,以及这些微观层面的差异如何最终影响到宏观的力学表现。我还在思考,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是否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待学术研究的态度?这本书让我对“复合材料”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混合”,而是一种精巧的设计,一种基于科学原理的创造。我甚至开始想象,在未来的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乃至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材料可能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评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高科技实验室,周围都是闪烁着指示灯的精密仪器,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丝新材料特有的味道。作者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深入探索。他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枯燥的理论,而是先从材料的起源讲起,那种自然界中碳元素的独特属性,以及人类如何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如今的“明星材料”。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实验过程的描述,那些关于如何精确控制温度、压力,以及如何进行各种复杂的力学测试的细节,让我不禁联想起那些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孜孜不倦的科研人员。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图表,虽然有些部分对我来说仍是云里雾里,但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类比,试图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生动。我还在思考,如果我能亲眼看到这些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那该是多么震撼的体验。这本书让我对材料的“性能”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强度和韧性,更是能够适应各种严苛挑战的卓越品质。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对“材料”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我一直以为材料就是我们生活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材料科学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妙。作者在书中似乎在构建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从基础的化学键合,到复杂的编织工艺,再到最终的应用场景,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我注意到作者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讨论材料的“设计”过程,这让我意识到,好的材料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通过精密的计算和实验“制造”出来的。我还在思考,一个好的材料工程师,需要具备多么广阔的知识面和多么敏锐的洞察力。书中那些关于材料在极端环境下表现的案例,比如在高温、高压、腐蚀性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定,这让我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到惊叹。这本书让我觉得,我们生活的世界,其实是由无数种精妙的材料构成的,而每一种材料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初次踏入未知领域的探险者,被一种神秘而充满力量的物质所吸引。作者的笔触仿佛带有魔力,将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科学原理,描绘得既严谨又引人入胜。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材料的“性能”的部分,作者用非常直观的方式阐述了这种材料在强度、刚度、轻质化等方面的突出优势,让我对它的无限潜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还在想象,如果这种材料能够大规模应用于我的生活,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比如,更轻便但更安全的交通工具,更坚固但更节能的建筑,甚至是更耐用的运动器材。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材料不仅仅是构成物品的“骨架”,更是决定物品性能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作者在书中对不同应用场景的分析,也让我对这种材料的实际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它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真正能够改变世界的驱动力。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感觉,就像是在聆听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娓娓道来他手中的“宝物”。作者的语言朴实而有力量,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对材料的深刻理解和热爱。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描述材料性能时,所使用的那些生动的比喻,仿佛将那些抽象的数值和概念,具象化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我还在思考,那些工程师们是如何在复杂的约束条件下,不断挑战材料的极限,创造出令人惊叹的工程奇迹。这本书让我对“材料”的认知,从简单的“组成”提升到了“功能”和“应用”的层面。我开始关注那些日常生活中不易察觉的细节,比如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或者高性能飞机的结构,都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作者在书中对材料发展趋势的预测,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智能、高效、可持续的材料世界正在向我们走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