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新闻摄影教程(修订本)
定价:79.0元
作者:谢琳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179023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新闻摄影教程》自从2009年出版以来广受好评,在这本修订版中,作者将新的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新闻素材、赋予丰富实证意义的例子一一展现,是一本具有**新闻摄影信息,富有时代烙印的新观念、实践性强、富有实用实证意义的新闻摄影教程。
内容提要
本书是在《新闻摄影教程》(2009)的基础上对整体内容做了修改,作者着重补充了简明摄影史,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与要领中有关现场勘查、新闻会场拍摄、手机拍摄等23种摄影技巧;在新闻图片编辑、新闻摄影体裁及文字说明写作、纪实摄影、数字技术与新闻摄影、实用课题范例等几大章节里均增加了很多经典的新闻纪实专题佳作。本书给读者提供了一份丰富实用的寓教于乐的新闻摄影实践性教材。
目录
作者介绍
谢琳:
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从事高校本科摄影教学近20年。摄影、美术、管理学专业毕业,研究领域涉及新闻与纪实摄影、美学教育、文艺评论等。
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摄影专业委员会理事,新华社广东分社图片总汇顾问,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汕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荣获第十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第四届中国摄影教育德艺双馨奖、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高奖,入选教育部、中宣部的高校教师与媒体从业人员互聘“千人计划”人才,为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人才“十百千工程”文艺类培养合格对象。
出版著作有:《新闻摄影教程》、《对话公元》、《实用旅行摄影》等多部摄影著作。
在高校讲授的本科摄影课程有:新闻摄影、摄影基础、艺术摄影、人文纪实摄影、旅游摄影创作与研究、当代摄影新趋势等。
谢琳新浪摄影名博:
blog.sina../u/1668228922
谢琳新闻摄影远程学习网站:
shey.stu.edu./Image.aspxClassID=7
文摘
序言
序
《新闻摄影教程》自从2009 年出版至今,已走过5 个年头,短短几年再版4次,得到众多媒体朋友、摄影同行、高校师生、摄影爱好者的肯定与喜爱,让我备受鼓舞。总结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积累的新闻素材,赋予丰富实证意义的例子,将在这本修订版中一一得以体现,给读者展现一本具有新新闻摄影信息,观念新、实践性强,且富有实用实证意义的新闻摄影教程。
我从懂事开始就一直在学校里呆着,读完小学、中学、大学。到了大学毕业还是没有离开学校,只不过把学生身份换成了大学教师的身份。由于所学的专业之一是摄影,从事的职业是大学本科摄影教学,因此2009 年实现了我的梦想:撰写出版了这本摄影教科书。它适合当代高校大学生系统学习新闻摄影,同时也能为媒体朋友、摄影同行及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一本学习教材。
大学和大学的教师应教给学生什么呢?首先,当然是教他们先学会做人。尤其是学习新闻摄影的学生,更应该让他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懂得人文关怀。“新闻摄影记者首先是一个人给予需要的人及时的帮助是他首要的责任,新闻则是第二位的。”我经常用《美国新闻摄影教程》作者肯尼斯·科布勒的这句话转赠我的学生。我曾教过的两位学生陈奕启和梁清,现在《南方都市报》当记者,他们的出色表现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育人理念。陈奕启在2008 年采访抗冰救灾时所拍摄的新闻照片《爱心接力》,先后在《南方都市报》、《人民摄影》头版刊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照片还获得广东省和全国抗冰救灾纪实摄影专题展览的两项金奖。梁清奔赴汶川和都江堰等地拍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程,又赴美国采访2008 年总统大选。他们用爱的心灵去发现新闻,让人们看到一个充满希望和人性的世界。
其次,就是要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因此,写一本不是为了评职称、不是为了装点门面的“为写而写”的教材,而是写一本能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为教而写”的教材,这是我撰写本书的初衷,同时也是本书的特色。看得见:全书共有15 个章节和4 个附录,30 余万字,在每章节中根据内容需要还附上了或新闻或纪实或艺术的摄影图片共500 余幅。其中大部分图片是我自己拍摄的作品,一部分图片是我的摄影同行的经典佳作,还有一部分图片是我得意学生的摄影作品。学生的成就是当老师大的欣慰,这也是我自从当老师的那一天起,就无怨无悔为之付出的动力。
摸得着:我多年来在汕头大学从事本科摄影教学,曾兼任学校的新闻摄影拍摄工作,用摄影镜头见证了学校的发展与变迁,采访拍摄了来校视察的许多人以及重大外事活动,为新闻摄影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手教学资料。
我喜欢旅行摄影,寒暑假为我提供了大量拍摄时间。多年来我自费旅行走遍祖国20 多个省市、自治区的草原、沙漠、戈壁滩、高山和海域,从绿色葱茏的南国到白雪皑皑的北国,从汕头的北回归线到祖国北边的漠河,无不留下我的足迹。一次重大车祸还差点让我把生命交给内蒙古这片热土。越是荒无人烟、偏僻贫穷的地方越是吸引着我前往拍摄记录,然而值得我记录与关注的是那里人们的生活状况与生存环境。摄影以它独特的记录方式把我所看到的真实影像永远地记录了下来。
我的摄影经历不仅丰富了我的人生,而且也丰富了我讲授摄影课程的教材内容。我把这些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归纳总结,完整地在书中表述出来。
用得上:书中除了每一章后面附加练习思考题之外,在第15 章中我专门运用自己的几个成功课堂教学范例,讲述了各个摄影实践环节。在内容阐述和图片范例上力求形成系统化、理论化,做到图文并茂、浅显易懂,技能训练与理论提升相结合。此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新闻敏感、瞬间捕捉能力和审美欣赏能力的同时,充分拓展网络优势,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提供无限的教授与学习空间,运用各种实用手段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书读得再多,若不懂实践,等于纸上谈兵”,这是我朴素的教学理念。
在这本修订版中,全书整体内容均做了修改,着重补充了简明摄影史,以及新闻摄影的拍摄方法与要领中有关现场勘查、新闻会场拍摄、手机拍摄等23 种摄影技巧。在新闻图片编辑、新闻摄影体裁及其文字说明写作、纪实摄影、数字技术与新闻摄影、实用课题范例等几大章节里均增加了很多经典的新闻纪实专题佳作。本书将给读者提供一份丰富实用、寓教于乐的新闻摄影实践性教材。
此外,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得到社会各界摄影朋友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感谢亦诺、常河、张彤、梁清、陈奕启、邓志刚、林晓斌、杨泽彬、陈群、王刚、孙轶华、董光鹏、黄志鹏等众多同行朋友为本书提供图片;感谢汕头大学南极科考项目组为本书提供图片;感谢我的家人一如既往对我的鼓励和帮助;感谢亲爱的学生给予我的支持。此外,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也得到中国摄影出版社的支持,以及陈申老师对我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2014年11 月29 日
谢 琳 写于汕头大学__
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太震撼了,我完全沉浸其中!刚拿到手的时候,以为只是普通的教材,没想到里面藏着这么多精彩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作者的文字非常有力量,能够将复杂的摄影技巧讲解得浅显易懂,并且还融入了大量的真实新闻事件,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历史性的瞬间。尤其是一些关于捕捉瞬间决定性时刻的技巧,简直是点石成金!我之前一直觉得新闻摄影就是拿起相机就拍,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了,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背后,凝结着摄影师的观察力、判断力,甚至是勇气和责任感。那些经典的战地摄影、社会纪实作品,在书中被细致地剖析,从构图、光影到情绪的传递,无不展现出作者深厚的功底。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摄影师的访谈和创作心得,这些第一手资料让整个学习过程更加鲜活有趣,也让我看到了摄影师们在创作中遇到的挑战和他们的坚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对新闻摄影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渴望拿起相机去记录和表达。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启发,简直是源源不断!我一直对视觉叙事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则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专业的视角来审视新闻摄影。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按下快门,更是引导你去思考“为什么”要拍,以及“如何”才能让照片说话。书中关于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的部分,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保持客观公正,如何避免过度解读,如何平衡新闻的传播价值和对被拍摄者的尊重,这些都是非常严肃的问题,作者给出了非常有见地的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瞬间”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时间上的短暂,更是一种情绪、一种故事的凝结点。作者通过大量的图例,详细讲解了如何去捕捉和构建这样的瞬间,这对于我日后的摄影实践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而且,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合理,从基础理论到高级技巧,层层递进,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新闻摄影的初学者,对于有一定摄影基础,但希望提升自己叙事能力的人来说,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宝藏!我一直觉得摄影是一门技术,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它更是一种语言,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作者用非常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笔触,描绘了新闻摄影的魅力与挑战。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真实”的探讨,新闻摄影的核心在于传递真实,但“真实”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概念。这本书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辨别,去理解。我曾经在拍摄一些社会事件时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准确地捕捉到事件的核心,这本书中的案例分析,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引起公众共鸣的画面,是如何诞生的,给了我很多启示。此外,书中对于摄影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精神的描写,也让我肃然起敬。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他们如何保持冷静,如何坚持记录,这些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摄影教程,更是一本关于人性、关于社会、关于责任的读物。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一直认为新闻摄影只是记录事实,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背后蕴含的艺术性和人文关怀。作者不仅仅在传授技术,更是在传递一种观察世界的方式,一种理解社会的视角。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的捕捉和表达的章节,一张好的新闻照片,往往能够直接触动人心,引发思考。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解析了摄影师是如何通过光影、构图、人物表情等元素,将无声的画面赋予强烈的情感力量。那些曾经在新闻报道中让我为之动容的照片,在这本书中得到了详细的解读,让我恍然大悟。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摄影风格差异,以及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摄影报道的挑战,这让我对新闻摄影的国际化视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敏锐的观察力,也更加理解了新闻摄影在构建公众认知、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远远不止于一本简单的教科书。它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新闻摄影那波澜壮阔的世界。作者以一种饱含热情又不失严谨的态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新闻摄影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故事性”的讨论,一张好的新闻照片,绝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事件,更是讲述一个故事。作者通过分析那些被时间检验过的经典新闻照片,揭示了如何通过一个瞬间,引发观者对更宏大叙事的联想。这种能力,既需要敏锐的洞察力,也需要扎实的摄影功底。我曾经尝试过拍摄一些人物特写,但总觉得照片缺乏灵魂,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捕捉人物的眼神、肢体语言,以及通过环境烘托,才能真正地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书中提供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思维方式的启迪。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摄影技巧,更是在学习如何去理解和记录这个充满变化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