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版)9-10级》真是让我又爱又恨,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抱着“挑战自我,精益求精”心态的业余学习者来说。首先,从曲目的选材上就能感受到编者组的良苦用心,他们显然是想兼顾传统经典与时代脉搏。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这本教材时,那种面对厚厚一册曲谱的敬畏感是难以言喻的。9级的曲目,比如那些巴赫的赋格或者肖邦的练习曲片段,对于技术要求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指尖的独立性、对位法的清晰表达,甚至是对踏板处理的细腻度,都成了必须攻克的难关。我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才把其中几首曲子弹得像“人话”,而不是生硬的机械演奏。尤其是那些对速度和均匀度要求极高的段落,每一次练习都像是在跟自己的惰性做斗争。不过,这种高压之下带来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的,当终于能流畅地完成一个复杂的段落时,那种成就感,比单纯弹对音符要深刻得多。它不只是教你弹奏,更像是让你理解音乐语言的复杂结构。
评分对于那些自学或者没有常年跟班老师指导的琴童家长来说,这本书的难度陡增,几乎是“劝退”级别的。我认识一位家长,他希望孩子能系统学习,于是买了这套教材,结果发现光是理解乐谱上的专业术语和记号,就已经让人望而却步。比如,对某些特定风格的装饰音处理,如果不懂得那个时代的演奏习惯,弹出来就完全跑偏了。教材本身提供的指导性文字并不足以完全弥补专业教师的现场讲解。它假设你已经拥有了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和成熟的听觉判断力。因此,如果不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拆解练习,一个不熟悉音乐术语的孩子很容易在初接触时就被那些复杂的节奏型和和声进行吓倒,从而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本书更像是一份顶级的“烹饪蓝图”,但它没有提供新手友好的“食材预处理”步骤。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对于音乐表现力的探讨深度,远超出了市面上许多仅仅关注“弹准”的教材。周铭孙先生的编排理念似乎是希望九级和十级的学生,不仅是“演奏者”,更要是“诠释者”。我们知道,考级曲目往往带有很强的指定性,但好的教材会在曲目旁附带一些关于风格、历史背景甚至是不同演奏版本的简要分析,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举个例子,其中涉及到德奥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对力度层次的渐变(crescendo和diminuendo)处理要求是极其细致的,不能含糊其辞,要听得出情感的起伏。我曾因为一段慢板的抒情处理被老师批评“过于直白”,回家后对照教材上的注释和自己录制的演奏反复琢磨,才意识到那种“克制下的深情”才是更难的技巧。这种层层递进的要求,迫使我们从机械练习中抽离出来,真正去感受作曲家想表达的东西,这对培养真正的音乐审美至关重要,但过程确实是煎熬。
评分从实操层面来看,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和装帧设计,对于一个高强度的使用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我知道音乐出版社的教材通常都是以实用性为主,但九、十级的曲目,有些篇幅非常长,尤其是那些奏鸣曲的选段或者大型的练习曲,常常需要考生在乐谱上做大量的标记、划线、写指法提示。这本书的纸张虽然还算光滑,但油墨的附着力似乎不太够,我用普通的HB铅笔做的标记,用橡皮擦清理时,经常会把旁边的字迹蹭花,甚至有几次用力过猛,差点擦破纸面。更别提在演奏过程中,频繁翻页带来的不便了,特别是那些需要跨页连贯演奏的部分,谱面布局有时候显得有些拥挤,使得快速准确翻页成了另一种隐藏的挑战。对于需要携带它进行频繁练习和考试的学员来说,这本书的“耐用度”实在有待商榷,感觉用不了多久就得买新的一本。
评分抛开技术和使用的不便,这本书最令人称道(也最让人头疼)的地方,在于它对“音乐完整性”的强调。到了十级,它不再满足于你把音符弹对,它要求的是“音乐的整体观”。这体现在对乐章结构的把握上。例如,奏鸣曲式中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的气质变化,必须在演奏中体现出来,这不仅仅是速度的快慢问题,更是情绪的转换。我记得我在准备一首大型回旋曲时,光是研究乐章之间的情绪衔接,就花了比单纯练习手指技巧多得多的时间。有时候,你需要刻意去“抑制”自己想弹快想炫技的冲动,转而关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节,确保它们服务于整个乐章的逻辑。这种对宏大结构和微观细节的平衡要求,使得这本书的复习过程漫长而又充满反思,但一旦突破,你会感觉自己的音乐理解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层次钢琴艺术的大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