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定价:80.00元
作者:林祖泉
出版社:海峡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5010814
字数:
页码:33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是一部记载莆田林氏科第人物的资料性著述。资料来源主要以民国之前编纂的地方志为主,辅之以历代正史和名人文集、笔记等,个别采用现代人编纂的工具书。
《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收录自唐至清代有文献记载的莆田林氏进士及第、明经及第和中试举人的传略和简介,并以朝代科第先后为序进行排列。武进士、武举人列在后面。
《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引用资料书时,若原刊本中刊误或原撰者笔误之处,校正后加括号说明。若出现几《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记载不一致时,经考证后择其正确者入稿;若无法弄清楚时,加括号以俟考证。
目录
综述
唐代
一、进士
林藻
二、明经
林万宠
林披
林蕴
林著
林荐
林应
林愻
林凭
林翱
林翊
林通
林晔
林蔇
林愿
林同
宋代
一、正奏名进士
林徽
林璃
林伟
林袭明
林茂先
林让
林英
林谘
林汝平
林倪
林卞
林辅德
林伸
林冕
林子春
林端
林辟非
林嗣先
林植
林深之
林豫
林萱
……
元代
明代
清代
附录
作者介绍
林祖泉,笔名白水,1957年生,福建莆田人。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高级职称,曾任莆田市涵江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涵江区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主任兼涵江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近30年来,在《光明日报》《福建日报》《中国地方志》《巴蜀史志》《福建史志》《福建文史》《福建论坛》《福建党史月刊》《党史研究与教学》《炎黄纵横》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80余篇;撰写20余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研讨会上交流、获奖并收入论文集;主编《涵江年鉴1998-2000》《千年涵江》《涵江医院志》《涵江年鉴2001-2004》《涵江年鉴2005-2008》《莆田市医院志》《涵江年鉴2010卷》《涵江年鉴2011卷》《涵江年鉴2012卷》《惠安年鉴2013卷》等;出版地情资料书《壶山采璞》《祖泉史志论集》《莆阳进士录》等。2006年4月,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授予“全国方志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2016年7月,《惠安年鉴2013卷》获全国首届地方志(年鉴类)成果二等奖。
文摘
《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
后来,他以左朝请郎知漳州。一日傍晚,林孝泽视事完毕回住所,属吏拿着火烛送到室内,他却说:“这是官府使用的火烛,怎么可以用在私室?”急命拿走。《八闽通志》称赞道:“(他)清介特甚,至不用官烛于私室。”
再如,承前启后的理学名家林光朝。他少时聪明好学,拜邑学问家林霆为师。然而科举仕途之路却并不顺利,先后两次人京参加礼部会试,均落榜不第。但他并不气馁,离京返乡途中,便在浙江钱塘、吴兴一带从师求学,“过吴中,从陆子正游而得洛学(理学)”。他研读程学,“学通六经,旁贯百氏”。
沿及南宋,讲学之风日盛。林光朝在长达20多年的传道授业中,继承程子之学,在闽中一带传播,盛名天下,桃李遍地。他所创立的学术思想即为其弟子所承传,并形成颇具阵容的红泉学派,自成理学于一家。《闽书》载,红泉学派的门徒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其(林光朝)后,纲山林公亦之,乐轩陈公藻,先后起而继之。乐轩(林亦之),家长乐;纲山(陈藻),居福清,岁来讲学东井,风声所被,气习所薰,人皆有邹鲁之风”。《莆阳比事》也载,林光朝学生刘夙、刘朔于绍兴年间(1131-1162)相继登进士第后,在浙江衢州和温州一带任职和教授。还有不少弟子在各地创书院。传播理学,如弟子洪天赐、刘克刚等,他们在授学宗旨上亦继承了艾轩(林光朝)的思想,在学术论坛上大显身手,有的寻其源,有的扬起波,各有千秋。
林光朝是一个对宋代理学的形成、传播有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尤其是宋朝南渡后,对东南半壁理学发展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红泉学派兴起于二程、朱陆之间,在传播洛学上,承前启后。
宋初尊崇儒学,重视孔孟之道。至宋仁宗继位,遂推行义理之学,胡瑗、孙复、石介开其先河,周敦颐是理学的开山祖师。至宋神宗年间(1068-1085),又有周的门徒程颢、程颐等,一传再传,蔚成理学一大学派。正如清人蒋垣所说:“濂溪周子敦颐,继孔孟绝学于仁宗间,以《太极图》《通书》授程伯子颢、叔子颐。二程之门受业多,而刘绚、季吁、谢良佐、游酢、张绎、苏晒、吕大临、吕大钧、尹惇杨时成德尤著。杨时闽之将乐人……杨时归闽,受业者多,东南推其程氏正宗,遂为八闽理学之始,门人胡宏、罗从彦尤著。弘传之张栻,从彦传之李侗。侗传之朱熹。”
表现在政治上,学派中又各有门户,造成朝廷中党派纷争。程氏兄弟的“洛学”派在受到三次沉重打击之后,只好兵分三路,进入闽、浙、赣,潜移民间。于是,洛学在南渡前后形成中辍局面。另一方面,时人称为“国之大儒”的朱熹尚未兴起,当林光朝倡道讲学于红泉之际,朱熹还处在孩提时代。当朱熹正式师事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门下专心于儒学时,林光朝已登隆兴进士第。
……
序言
当我目光落在《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这本书上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古老的宗祠,飘扬的旗帜,以及那承载着历史印记的族谱。书名中的“科第录”,直接点明了其核心内容——记录家族在科举考试中取得的功名。“莆林文化丛书”的标识,则进一步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本族谱,而是一个更宏大的文化项目。9787555010814,这个数字组合,指向了出版的严谨与专业。作者林祖泉,作为一个历史的探寻者,必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去搜集、整理、考证这些珍贵的史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述莆田林氏的起源、发展,以及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我很好奇,这些“科第”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家族故事,关于他们的教育理念,关于他们的家族规训,甚至关于他们的生活方式。而“莆林文化”又将以何种形式呈现在书中?是风俗人情,是建筑艺术,还是地方方言?我对这种能够穿越历史,连接过去的读物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渴望,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家族文化对于一个地方的塑造作用,以及历史传承的意义。
评分《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这本书,仅仅从书名上,就让我感受到一股厚重的历史积淀。那“科第录”三个字,仿佛是一扇门,推开它,就能看到无数代林氏先贤的身影,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莆林文化丛书”的定位,则让我明白,这本书的内容绝非仅仅是简单的名录,而是对莆田林氏这一家族所代表的独特文化的一种系统性的梳理和展现。9787555010814,这个国际标准书号,保证了其正规的出版流程。林祖泉,作为这本书的作者,想必是一位对莆田地方史和林氏家族史有着深厚研究的学者。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可能涵盖了林氏家族的迁徙、繁衍、科举成就、社会贡献等多个方面,并将其置于莆田当地的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我对于林氏家族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形成独特文化的,充满了好奇。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份宝贵的历史文献,它能够帮助我了解一个家族如何影响一个地方,以及历史是如何通过家族的传承而得以延续。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知识的启迪,以及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
评分这次偶然的机会,翻阅到一本名叫《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的书,封面上那“满58包邮”的字样,着实吸引了我。虽说我对莆田的林氏家族历史了解不深,但“科第录”这三个字,就足以勾起我对历史文化的好奇心。翻开书页,浓厚的纸张散发着一股淡淡的墨香,这是现代电子书无法给予的质感。我并非林氏后人,也与莆田并无直接渊源,但读史明智,了解一个地方的家族传承,往往能窥见那个时代社会变迁的缩影。这本书的装帧朴实无华,却又不失厚重感,封面的设计风格,似乎带着一丝古朴的韵味,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严肃与珍贵。我特别留意了书号9787555010814,这是一个现代出版物的标志,但内容却指向了深厚的历史。作者林祖泉,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有些陌生,但“海峡文艺出版社”的出品,则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多了一份期待。我喜欢这种能够穿越时空,连接古今的读物,它们像是打开了一扇扇尘封的门,让我们得以一窥前人的生活轨迹与精神世界。这本书的出现,恰恰满足了我对于了解地方史志、家族文化的好奇心,我希望能在其中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评分第一次看到《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这本作品,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多么庞大而精密的家族史研究项目啊!“科第录”本身就代表着家族在科举制度下取得的成就,这背后一定蕴含着无数代人的努力、智慧与牺牲。“莆林文化丛书”的系列化出版,更是彰显了其系统性和持续性,预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林氏家族的记录,更是对一种区域性文化的深入挖掘与呈现。书号9787555010814,林祖泉著,海峡文艺出版社,这些严谨的信息,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性和权威性充满了信心。我设想,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能不仅仅是枯燥的名录罗列,而是作者以史学家的视角,为读者构建了一幅生动的莆田林氏家族史画卷。他们如何在那个时代安身立命,又如何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这些故事或许都蕴藏其中。我尤其好奇,“莆林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它是如何与林氏家族的繁衍发展相互促进的?这本书会为我们揭示多少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对我而言,这是一次了解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与地方史的绝佳机会,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历史的养分,理解家族的力量是如何塑造一个地方的。
评分不得不说,《莆田林氏科第录/莆林文化丛书》这本书的标题,初读之下,便让我产生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对“科第录”这三个字所承载的家族荣耀与历史痕迹的好奇;另一方面,“莆林文化丛书”的定位,又暗示了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似乎不只是简单的名录。我对于这种与地方文化紧密相连的出版物,总是充满了敬意。这本9787555010814的书,由林祖泉所著,海峡文艺出版社发行,这些信息汇聚在一起,构建了一个关于历史、家族、文化传承的符号。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林祖泉是如何梳理和呈现这些“科第录”的?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按照家族分支?这些林氏先辈们,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又如何书写了他们的“科第”篇章?“莆林文化”又具体涵盖了哪些方面?是风俗习惯,是民间艺术,还是社会组织?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一一浮现,驱使着我想去深入探究。这本书就像一本藏宝图,每一页都可能隐藏着关于莆田林氏的秘密,我期待着从中挖掘出那些鲜活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精髓,去理解一个庞大而悠久的家族如何影响并融入当地的文化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