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当地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研究 | 作者 | 薛焱 |
| 定价 | 6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96863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全面具体地分析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形成与确立,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基本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重点梳理了儒家文化主流地位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主流文化认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带给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介绍了美国、苏联和日本主流文化认同的经验;提出了强化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基本原则、应有意识、基本维度和基本途径。 |
| 作者简介 | |
| 薛焱,男,1981年11月生,河南省西峡县人,法学博士,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湖北省哲学学会会员。2000年9月-2004年6月,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5年9月-2007年12月,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12年9月-2015年6月,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9年9月-2012年8月,任教于武昌职业学院;2008年3月-2012年8月,担任多家企业常年法律顾问。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与意识形态、国家安全与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 |
| 目录 | |
| 导 论 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重点、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局限 章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概论 节 文化与主流文化 第二节 认同的解析 第三节 主流文化认同 第四节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内涵厘定 第二章 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现状 节 探索与抉择: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形成与确立 第二节 差异与分殊: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基本状况 第三节 冲击与挑战: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面临的问题 第四节 分化与冲突:影响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中国古代主流文化认同的有益启示 节 儒家文化主流地位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中国古代主流文化认同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中国古代主流文化认同的有益启示 第四章 国外主流文化认同的经验借鉴 节 美国主流文化认同的经验借鉴 第二节 苏联主流文化认同失败的教训 第三节 日本主流文化认同曲折历程的启示 第五章 强化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基本方略 节 强化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基本原则和应有意识 第二节 强化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基本维度 第三节 强化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基本路径 结 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全面具体地分析了当代中国主流文化的形成与确立,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基本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影响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主要因素;重点梳理了儒家文化主流地位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主流文化认同的发展历程,及其带给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介绍了美国、苏联和日本主流文化认同的经验;提出了强化当代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基本原则、应有意识、基本维度和基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受到技术主义和多元文化的影响,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须明确坚定的政治性、底线性立场,树立主体性和战略性的思维,保持全球性和历史性的视野,以巩固和强化中国当代主流文化认同。 |
| 文摘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都相当吸引人,尤其“当地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研究”这个题目,让我立刻联想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又难以言说的文化现象。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社会变迁的读者,我一直对“认同”这个议题充满好奇。尤其是在当下这个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的复杂时代,个体与群体如何在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下,维系或重塑自己的身份认同,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展现出中国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他们是如何理解并实践“主流文化”的,并且这种认同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和发展的。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些鲜活的案例,去呈现那些具体的、有血有肉的认同故事?例如,在农村地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碰撞如何影响当地居民的文化观念?在城市,年轻一代的文化消费习惯,如对某种音乐、影视作品或生活方式的偏爱,又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主流文化的接受或反叛?作者薛焱先生的社会科学背景,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RT}当地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研究》一下子就触动了我对自身文化根源的好奇心。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一个文化环境中,或多或少地受到“主流文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又是如何接收和内化它的,却常常是模糊不清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深入探索这个复杂而微妙的议题。例如,书中是否会讨论一些具体的文化符号,如节日习俗、饮食习惯、价值观念等,是如何在“当地”语境下被赋予“主流”意义的?作者薛焱先生的研究,是否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展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通过参与某些活动、表达某些观点,来彰显或建构自己的文化认同的?我尤其关心的是,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并最终形成一种“当地主流文化认同”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社会学研究,它试图理解“我们是谁”,以及“我们为何如此”。我期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清晰的答案,同时也能引发更多关于文化身份的思考。
评分仅仅从书名《{RT}当地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研究》来看,就让我对作者薛焱先生的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主流文化认同”这样一个宏大的概念,如何将其具体化到“当地”的语境下进行研究,本身就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深入到一些具体的社会场景,去观察和分析人们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形成或表达自己的文化认同的。比如,书中是否会涉及到对某个社区、某个城镇、甚至某个城市的文化习俗、价值取向、社会交往模式的细致描绘?我又是否能从中读到关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的人们,对于“什么是中国的,什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些问题的不同理解和实践?我特别期待的是,这本书是否会揭示出在看似统一的“主流文化”之下,隐藏着怎样的地域差异和多元解读。它是否会探讨,在现代化的浪潮中,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是如何被保留、转化,或者在某种程度上被边缘化的?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项深入田野、贴近生活的社会学研究,我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关于中国基层社会文化生态的真实写照。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封面信息,我立刻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这个品牌吸引住了。这个出版社出版的书籍,通常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严谨性和思想深度,尤其是在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因此,我对《{RT}当地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研究》这本书的质量充满了信心。我猜想,这本书一定不是泛泛而谈,而是会对“当地中国主流文化认同”这个概念进行细致的界定和深入的分析。书中是否会从历史、社会、心理等多个维度来探讨文化认同的形成机制?比如,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社会结构的变化、教育体系的影响,以及大众传媒的渗透,这些因素是如何共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我特别好奇的是,“当地”这个限定词在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它是否意味着作者会关注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并揭示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主流文化认同的实践?例如,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陆,在主流文化认同的表征上是否存在显著的区别?我又是否能从中找到关于个体如何处理来自不同文化信息源的冲突,并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确立自身文化立场的研究?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部严谨而又富有洞察力的学术著作,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层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RT}当地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研究》与9787509796863这个ISBN号,让我联想到它可能是一部非常学术化、理论性很强的著作。然而,即使是学术研究,如果能够摆脱枯燥的术语,用鲜活的语言去呈现研究成果,同样能够引人入胜。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部精致的纪录片,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入的访谈,向读者展现“当地中国主流文化认同”的真实图景。它是否会关注那些在文化认同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社会群体,比如知识分子、艺术家、媒体从业者,甚至是普通民众?书中是否会分析一些具体的社会事件或文化现象,来揭示主流文化认同是如何在特定时间和空间内被构建、传播和接受的?我尤其对“当地”这个词所蕴含的地域性和差异性感兴趣。它是否意味着作者会对比不同地区在文化认同上的独特之处,并探讨这种差异性如何挑战或巩固我们对“中国主流文化”的普遍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打破刻板印象的视角,展现出中国文化认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