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
定价:68.00元
作者:高巍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402406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高巍著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从文化角度切入,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分析,探求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根源。在此基础上,针对十三个主要的传统节日,就每一个节日的由来、历史典故、文化寓意、节日仪式、食俗等进行细致介绍,全面展现了每一个节日所具有的风俗现象。在对传统节日进行文化探源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传统节日活动实践的经验,呈现了许多自己亲自主持和参与的节日活动,并对中西节日文化和实践形式进行对比,在综合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中国传统节日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后,书稿中还收列了作者关于传统节日的感悟式畅想。
目录
篇 活水话源头——寻找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根源
简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的精神向度
中国人的天命观与人生观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节日
第二篇 滴水探深微——分析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春节
年的起源与主要习俗
为什么要过年
我们为什么要过红色年
过年的几大习俗
说说年夜饭
年味
守岁的神圣意味
春节禁忌“破五”解除
北京民俗之过年
北京的正月过年习俗
春节庙会聚集京城人气
特别生肖年
龙马精神
羊年的祝福
“鸡年无春,不宜结婚”有道理吗
春节的符号载体
中国结营造的火红年味
“闹春”时节话剪纸
年画中的新年
与时俱进的年
年俗要传承也要有变化
什么是春节文化消费的主体
如何推广春节文化
元宵节
热闹春节看元宵
“闹”不起来的元宵节
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
酒胡子·不倒翁·达摩·钟馗——从二月二民俗说开去
清明节
清明节的主题
清明时节话食俗
清明节扫墓习俗的文化心理
2007年清明节活动分析
端午节
漫话端午
端午节的粽子
您接受时尚粽子吗
2011年北京端午节活动的反思
怎样让外国人也来过端午节
七夕
七夕的由来和习俗
七夕,咱能干点啥
中元节
中元节的宗教起源说
中元:中华民族的孝亲节
中秋节
中秋节的起源与习俗
团圆——中秋节的主题
兔儿爷——北京的拜月传统
中国人的对月情怀
拿什么纪念你,我的中秋
节俭过中秋
重阳节
重阳节的起源和文化主题
重阳节,今天你过对了吗
寒衣节
寒衣节怎么过
第三篇 传统节日活动实践案例
春节
浓浓“京味”闹新春——厂甸庙会主题歌
厂甸庙会灶王来拜年
元宵节
“传统京味闹花灯”活动方案设计
三节连春
三节连春颂太阳
第三届“春分朝阳”民俗文化节开幕式解说词
春分节气祭蚕神——_2012年北海先蚕坛祭蚕盛典观礼记
端午节
端午赋——为北京第二届端午文化节作
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
2007年陶然亭公园第二届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暨端午品诗活动主持辞
敬悼屈原
在2007年陶然亭公园第二届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暨端午节品诗活动上的致辞
中元节
2007年天寿园中元节追思先人盛典仪式策划方案
2007年天寿园中元节活动解说词
祭文
2007年天寿园中元节追思先人盛典祭文
第四篇 传统节日发展与传统文化
文化再讨论——何谓传统文化
传统节日中的孝文化
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
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语境下的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
传统节日与“新民俗”建设
第五篇 节日文化畅想
过小年儿,我们来祭奠老舍先生
不一样的兔儿爷
分享女儿的快乐
新年断想——献给2013年的祝福
幡鼓齐动十三档载歌载舞庆新春
春到人间——关于“立春”的话题
在母亲的怀抱里绽放——为洛阳牡丹文化节而作
“无赖是年华”——立夏节气逸事
西涯荷影——为什刹海荷花文化节作
节气的表情与性格
鸭蛋络子
竹枝词中过年节
关于万圣节的思考
北京孔庙的祭孔大典
附录
祭祀与传统节日
论灶神与祭灶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介绍
高巍,北京民俗学会会长、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民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学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民俗、特别是节日习俗的研究。著有《北京民俗史话》《北京民俗文化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漫话北京城》《四合院》(本书荣获2004年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燕京八景》《幡鼓齐动十三档》《京城旧影》等多部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给我一种非常稳重且富有历史厚重感的感觉,与书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相得益彰。我一直对我们国家悠久的传统节日文化充满了好奇和热爱,觉得每一个节日都像一颗璀璨的珍珠,串联起了我们民族的历史、情感和精神。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节日习俗,而是会深入到节日背后的文化根源进行研究,并且还着眼于如何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落地生根,实现“实践应用”。 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对不同传统节日进行细致的文化剖析。比如,对于春节,我希望能了解它作为一年之始的象征意义,家庭团聚的核心价值,以及各地不同的年俗习惯,例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以及祭灶、守岁、拜年等习俗的文化内涵。对于端午节,我希望能深入了解屈原的传说,龙舟竞渡的由来,以及粽子的各种口味和制作方法的文化变迁。对于中秋节,我希望能读到关于月亮的神话,赏月、吃月饼的诗词歌赋,以及不同地区中秋习俗的差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生活的建议,比如如何在城市中保留和复兴一些传统习俗,如何通过节庆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以及如何利用现代媒体和技术传播和推广传统节日文化,让这些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评分这本书的定价看起来比较亲民,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非常友好。我一直都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情感,觉得它们不仅仅是几个放假的日子,更是我们民族文化中最璀璨的瑰宝。每次到了重要的节日,我总会想起小时候和家人一起庆祝的场景,那些温馨的画面至今仍历历在目。这本书的题目让我觉得它能够满足我深入了解这些节日背后故事的愿望,特别是“文化研究”这个部分,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些关于节日起源、演变、民俗风情以及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的深刻见解。 我个人对书中“实践应用”这一部分也充满期待。我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知道节日的名称和一些表面的习俗,但对于如何真正地去体验和传承,却感到有些力不从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建议,指导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重新找回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和文化内涵。比如,如何在家中布置具有节日特色的装饰,如何准备传统节日的美食,如何引导孩子参与到节日的庆祝活动中,甚至是如何将节日文化融入到家庭教育和社区活动中。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指导,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大气的设计和厚重的质感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传统节日抱有浓厚的兴趣,觉得它们承载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这本书的书名“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兴趣点,尤其是“文化研究”和“实践应用”这两个词,让我觉得它不仅能满足我了解节日背后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需求,更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帮助我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每个传统节日背后丰富的文化故事。比如,春节的起源和演变,元宵节的灯谜和猜灯谜的乐趣,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和粽子馅料的地域差异,中秋节赏月的诗词歌赋以及月饼的多种口味。我希望书中能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这些节日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民俗活动,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情感价值。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在“实践应用”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例如如何在家中营造节日氛围,如何准备特色节日美食,如何引导孩子参与传统文化活动,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创新节日庆祝方式,让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很古典、很雅致的感觉,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我一直觉得,中国传统节日是连接我们与祖先、与历史最直接的桥梁。它们不仅仅是日历上的标记,更是承载着家族的记忆、社会的认同和情感的寄托。这本书的副标题“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让我觉得它很有价值,因为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希望能够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活化,应用到现代生活中。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探讨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重新找回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如何让年轻人重新认识并喜爱这些节日,甚至是如何将节日文化融入到教育、旅游、艺术创作等各个领域,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关于节日演变和现代转型的讨论。毕竟,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比如,春节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而一些新兴的节日又层出不穷。这本书能否对这些现象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提出一些富有洞见的观点?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们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能保持开放的心态,适应时代的发展。如果书中能够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传统节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甚至实现“破圈”,那将非常有启发意义。
评分《满58包邮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研究及其实践应用》这本书,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厚实的纸张所吸引。我一直对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充满了好奇,总觉得这些节日里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仅是放假休息,更是传承着历史的记忆和民族的精神。这本书的题目就直击我的兴趣点,尤其是“文化研究”和“实践应用”这两个词,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能够引导我去更深入地理解节日背后的故事,甚至还能启发我如何在现代生活中更好地去体验和传承这些传统。 我个人觉得,对于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兴趣,但又不太了解具体细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切入点会非常棒。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不会上来就抛出艰深的学术概念,而是会从大家最熟悉、最容易产生共鸣的节日入手,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等。通过对这些节日的起源、演变、民俗活动、象征意义进行细致的梳理和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节日知识体系。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对各个节日背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的精彩讲述,以及不同地区在庆祝同一节日时可能存在的有趣差异。如果能配上一些精美的插图,那就更完美了,能够让文字的魅力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