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 周坤朋、王崇臣、王鹏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 周坤朋、王崇臣、王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坤朋,王崇臣,王鹏 著
图书标签:
  • 北京
  • 水文化
  • 遗产
  • 京华
  • 历史
  • 文化
  • 城市
  • 周坤朋
  • 王崇臣
  • 王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麦点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86053
商品编码:29799597431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

定价:128.00元

作者:周坤朋、王崇臣、王鹏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3024860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水给北京带来了生命、带来了活力,也为今天的北京留下了灵动的神韵:沧桑的古桥、秀美的湖泊、富有人文气息的河道、文化底蕴深厚的祠庙……。这些文化遗产是水和北京故事的见证,也是地区文脉的载体,承载着北京的“水韵风情”,值得我们每个人去认识和关注。

内容提要


在悠久的城市发展中,北京因水而建、因水而兴,和水相互作用,形成了灿烂的水文化遗产。全书根据遗产类型特点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章河渠故道;第二章园林湖泊;第三章桥闸设施;第四章泉池古井;第五章祠庙遗址。本书主要通过历史图片、调研图片让人们直观地了解遗产点的历史沿革、现状和文化艺术价值等,通过文字主要介绍遗产点历史沿革、功能、文化特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北京水遗产点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意义,让更多人走进和了解北京水文化遗产。

目录


莲花河 2

长河 5

通惠河 8

金水河 13

筒子河 16

护城河 18

元大都护城河 21

坝河 23

萧太后河 26

玉河 29

菖蒲河 31

转河 32

南、北旱河 34

元代金水河 36

泡子河 38

大明濠 40

龙须沟 41

月牙河 43

永定河 45

温榆河 48

潮白河 51

凉水河 53

妫水河 56

永济渠故道 58

漷县护城河 60

玉带河 61

方氏渠 62

丁家滩灌渠 64

城龙灌渠 66

目录

章河渠故道

第二章园林湖泊

莲花池 70

什刹海 72

北海 75

78

紫竹院 81

昆明湖 84

静明园 87

未名湖燕园 89

玉渊潭钓鱼台 91

玉渊潭 93

樱桃沟(周家花园) 95

萃锦园 97

宋庆龄故居 99

棍贝子府花园 102

龙潭湖 104

青年湖 105

柳荫湖 106

人定湖 108

南海子地区 109

西海子公园 112

金中都太液池遗址 114

延芳淀 116

高水湖 118

养水湖 120

太平湖 121

西小海 122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

IV

第三章桥闸设施

第四章泉池古井

卢沟桥 124

永通桥 127

朝宗桥 130

琉璃河石桥 132

运通桥 135

广济桥 137

金水桥 139

北海大桥 141

万宁桥 143

银锭桥 146

德胜桥 148

高粱桥 150

永安桥 152

陟山桥 154

濠濮间七折曲桥 156

绣漪桥 158

颐和园十七孔桥 160

谐趣园知鱼桥 162

寅辉城关桥 164

德陵五孔桥 165

金龙桥 166

南岗洼古桥 168

长阳桥 170

四柏一孔桥 172

宝胜仙桥 174

万善桥 176

草桥遗址 178

漷县十三孔桥 180

土桥及水兽 182

烈虎桥 184

汉石桥 186

积善桥 188

三家店公路桥 190

勺园娄兜桥 192

马驹桥 194

牛郎桥和织女桥 196

天桥 197

金门闸 199

广源闸桥 202

西城闸 204

澄清闸 205

庆丰闸 207

平津闸 210

普济闸 212

铁棂闸 214

永定河庞村石堰 215

牛牧屯潮白河海墁 217

永定河堤防 219

玉泉山诸泉 222

白浮泉遗址 225

万佛堂孔水洞 227

盆窑清泉 229

珍珠泉 230

黑龙潭(延庆) 232

红龙潭 234

黄龙潭 235

青龙潭 236

韩家潭 237

黑龙潭(西城) 238

清厂潭 239

北京圣泉山古(斜)井 240

古北口三眼井 242

石景山古井 244

金阁寺双眼井 246

李辛庄古井 247

通州文庙古井 248

酸枣岭老井 249

南口村立交桥井 250

目录

V

第五章祠庙遗址

参考文献 304

汇通祠 260

都龙王庙 262

广源闸龙王庙 264

通州三教庙 265

里二泗佑民观 267

北关龙王庙 270

下花园龙王庙 271

东红寺龙王庙 273

西五里营龙王庙 274

黑龙潭龙王庙(黑龙庙) 275

黄龙潭龙王庙 276

仙人洞 278

南新仓 280

禄米仓 282

北新仓 284

皇木厂 286

张家湾古城遗址 288

石坝和土坝码头 291

清末自来水厂 293

通县发电厂自来水塔 295

元大都下水道遗存 297

西周遗址——陶水管 298

皇木厂古槐 299

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 300

“水门”西直门 302

大铜井 251

龙头井 252

回龙观古井 253

大运南仓古井 254

北关石井沿 255

漷县三井 256

马驹桥四眼井 257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是一部深入探索北京地区丰富水文化遗产的著作。本书并非仅仅罗列北京城池内的河流湖泊,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视角,追溯北京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水与这座城市、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一部历史的画卷,描绘了水如何塑造了北京的地理格局、经济发展、城市形态乃至精神气质;它是一部人文的颂歌,歌颂了北京人民在与水共存、治水、用水过程中所积累的智慧、创造力和坚韧精神;它更是一部文化的传承,揭示了北京水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 本书的作者周坤朋、王崇臣、王鹏,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对北京的水文化遗产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和解读。他们并非将目光局限于表面的地表水系,而是将视角拓展至地下水、雨水收集系统、人工水利工程等多个维度,力图呈现一个立体、多元的水文化图景。 历史的脉络:水与北京城的诞生与演变 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都城,其历史的发展与水的关系密不可分。本书将追溯北京水系形成的自然根源,探讨古代先民如何依水而居,如何利用天然水源,以及早期聚落如何围绕水源地发展壮大。从燕国时期的水利遗迹,到金中都、元大都、明清京城,再到近现代北京的城市扩张,水的存在始终贯穿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书中将详细解析北京历史上几次重要的水系变迁。例如,永定河这条“怒河”,如何塑造了北京西部地区的地理面貌,又如何成为历代治理的重点。书中会探讨古代劳动人民如何修建堤坝、疏浚河道,以减轻洪涝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同时,也会审视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元代郭守敬的京城供水系统,是如何以其超前的工程技术和宏大的规模,成为中国水利史上的璀璨明珠。这些工程不仅解决了北京城居民的饮水问题,更体现了古代中国高超的工程智慧和组织能力。 除了宏观的水系演变,本书还会聚焦于北京城市发展进程中,水与城市空间布局、建筑风格、生活习俗的互动。例如,故宫、皇家园林中的水系设计,并非仅仅是装饰,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哲学和美学理念。颐和园的昆明湖,如何巧妙地将自然山水与人工园林融为一体,又如何成为帝王休憩和处理朝政的重要场所。本书将通过对这些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揭示水在北京城市规划和园林艺术中的独特地位。 生活的源泉:水与北京人的衣食住行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北京这座内陆城市而言,其水资源的可贵程度不言而喻。本书将细致描绘北京历史上居民的生活如何与水息息相关。从古代的井,到后来的水井、水渠,再到近现代的水厂,水的输送和利用方式不断演变,但其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核心地位从未改变。 书中会描绘北京传统居民的生活场景:清晨,人们从井边汲水,为一天的生计做准备;夏天,河流湖泊是人们纳凉解暑的好去处;在那些没有自来水的年代,漕运、水运又是重要的交通和贸易方式。本书将通过史料记载、民间传说、民俗研究等多种途径,生动地再现北京人在与水相伴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节日习俗。例如,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虽然不似南方盛行,但在北京地区也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同时,本书还会探讨水在北京的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历史上,北京作为政治中心,其用水量巨大,对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书将介绍历史上为保障北京用水而进行的各种努力,包括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等,以及这些举措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影响。 智慧的结晶:水利工程与管理 北京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这使得历代北京统治者和劳动人民在水利工程和管理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书将系统梳理北京地区重要的水利工程,从古代的城墙、护城河,到后来的灌溉渠、水库,再到现代的南水北调工程。 本书将重点介绍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水利工程,分析其设计理念、建造技术、运行机制及其对北京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例如,对于古代的漕运系统,本书将探讨其在物资运输、经济流通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其衰落的原因。对于近代以来引入的现代水利技术,本书将分析其对北京城市供水、排水、防洪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将对“南水北调”这一宏大的现代水利工程进行深入解读。它不仅是技术上的奇迹,更是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的重要体现。本书将从历史、地理、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这一工程的意义、挑战以及其为北京带来的深刻变革。 文化的传承:水之精神与时代价值 水不仅仅是物质资源,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北京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其水文化也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本书将探讨北京水文化所体现的“天人合一”、“刚柔并济”、“变化无穷”等传统观念。 书中会分析北京地区与水相关的民间信仰、传说故事、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揭示水文化如何渗透到北京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表达之中。例如,许多北京的古老地名,都与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些地名本身就是一段段生动的水文历史的注脚。 此外,本书还将对北京水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进行探讨。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水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好北京宝贵的水文化遗产,使其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是本书提出的重要议题。本书将结合北京近年来在水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实践,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思考和建议。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是一部集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工程等多学科视角于一体的学术著作。它以严谨的态度,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北京水文化遗产的全景图,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水与北京这座伟大城市之间永恒的羁绊。本书的出版,不仅为研究北京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更将有助于激发公众对水资源保护和文化遗产传承的认识,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水”的敬畏与热爱。

用户评价

评分

历史的回声,在水的旋律中轻轻荡漾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巨著。周坤朋、王崇臣、王鹏先生们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生动的叙事风格,为我们揭示了北京水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本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所传递出的历史厚重感。作者们不仅仅在罗列事实,更是在解读历史。他们将北京的水利工程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其在不同时期对城市发展、军事防御、经济命脉所起到的关键作用。读到关于明清时期皇城水系的文章,我仿佛看到了昔日王侯将相在皇家园林中泛舟游湖的景象,也体会到了水在皇家宫殿设计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而书中对运河故道的追溯,更是让我感受到了漕运时代北京的繁荣与辉煌,以及后来历史变迁带来的遗迹。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水的力量,它不仅塑造了北京的地形地貌,更深刻地影响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进程。那些沉寂在历史深处的水声,通过作者们的笔触,再次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耳畔,诉说着这座古都曾经的荣光与沧桑。

评分

一汪清泉,映照出的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这本书,就像一汪清澈的泉水,映照出的是北京这座城市的灵魂。周坤朋、王崇臣、王鹏先生们用充满诗意的笔触,将北京与水之间深沉的情感娓娓道来。他们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抒发情感。书中对颐和园、北海等皇家园林水系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极致追求,以及水在其中所扮演的灵魂角色。那些湖泊、河流、溪流,不仅仅是景观的点缀,更是园林意境的升华。而书中对普通百姓与水关系的描写,则让我看到了更为真实、更为动人的生活场景。从井水、泉水到雨水,每一滴水都承载着北京人的生活点滴,也凝聚着这座城市的生命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水在城市文化中所承载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地理的元素,更是精神的象征,是这座城市不曾改变的灵魂。它让我更加热爱北京,热爱这座被水滋养、被水浸润的城市。

评分

当智慧与自然共舞,京城的脉搏由此跳动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这本书,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抗争、利用自然过程中的非凡智慧。周坤朋、王崇臣、王鹏先生们通过对北京水利工程的细致梳理,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在面对缺水、洪涝等自然挑战时所展现出的超凡创造力。从宏伟的都江堰式工程,到精巧的雨水收集系统,再到巧妙的水循环利用,书中每一项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京郊水库和灌溉系统的介绍印象深刻,这些工程不仅解决了北京地区的用水问题,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水文化遗产并不仅仅是那些宏伟的建筑,更是蕴含在其中的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这些智慧,穿越时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北京这座城市的脉搏,在水的滋养和古人智慧的驱动下,强劲有力地跳动了千年。

评分

那些关于水的故事,是京城不曾言说的温柔 《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这本书,像一位博学的长者,娓娓道来北京与水之间那些缠绵悱恻的过往。周坤朋、王崇臣、王鹏先生们的文字,没有宏大的叙事,却有着一种深入骨髓的温柔。他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将那些看似寻常的水元素,挖掘出不寻常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胡同水”的描写,那些藏匿在寻常巷陌里的暗渠,曾经是北京市民赖以生存的命脉。作者们通过考证史料,走访民间,将这些几乎被遗忘的水道重新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仿佛能看到,在夏日炎炎的午后,孩子们在水边嬉戏的场景,能听到妇人们在井边洗衣、闲聊的声音。这些细微之处,勾勒出了北京人与水共生的生活图景,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在物质文明之外,那份淳朴而深厚的人文情怀。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水”的概念。它不再只是生活中的必需品,更是文化符号,是历史印记,是情感寄托。那些关于水的故事,如同京城不曾言说的温柔,静静地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中,等待着有心人的发现和解读。

评分

沉醉于古都的脉络,那是生命的赞歌 翻开《京华水韵——北京水文化遗产》,仿佛置身于一条由历史长河汇聚而成的河流之中,每一滴水珠都闪烁着古老北京的智慧与情感。周坤朋、王崇臣、王鹏先生们以其深厚的学养和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宏伟的水文化画卷。它不仅仅是对北京水利工程的梳理,更是对生命起源、城市发展、民生百态的深情回望。从皇家的御苑水系,到市井的胡同暗渠,从漕运的兴衰,到如今的水资源保护,作者们层层剥茧,将京城这座巍峨古都与水的情感纠葛,演绎得淋漓尽致。读罢此书,我不禁对北京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更是一个充满灵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明的生命体。那些隐藏在城市肌理中的水脉,如同城市的血管,滋养着它,塑造着它,赋予它独特的韵味。我仿佛能听到玉泉山泉水叮咚入宫廷的清脆声响,感受到什刹海微风拂过水面的轻柔,甚至能想象出漕运船只在永定河上穿梭的忙碌景象。这本书,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更是一次与古都灵魂的深度对话。它让我明白,水,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承载着文化、历史、情感的载体,是连接过去与现在,人与自然的无形纽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