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基於GPS的景區旅遊者空間行為分析-以鼓浪嶼為例 | 作者 | 李淵 |
| 定價 | 89.9元 | 齣版社 | 科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030511683 | 齣版日期 | 2017-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膠訂 |
| 內容簡介 | |
《基於GPS的景區旅遊者空間行為分析——以鼓浪嶼為例》(GPS-based Spatial Behavior Analysis ofIntra-attraction Tourists: A Case of Gulangyu)一書,以鼓浪嶼為例介紹基於GPS的景區旅遊者空間行為分析,是以GPS軌跡和配套問捲為研究數據源,以旅遊者空間行為可視化分析、模型分析、仿真分析為主要研究內容,以景區的提升、優化為目標,以鼓浪嶼為實證案例,開展研究方法和實踐指導上的探索。全書共分為五篇,*篇介紹研究基礎,包括相關概念和鼓浪嶼案例的介紹;第二篇從行為特徵、行為精度、行為衝突3個方麵介紹行為可視化分析;第三篇從空間句法、社會網絡模型、聚類分析、Logit模型4個方麵介紹行為模型分析;第四篇從典型路徑、人流分布兩個方麵介紹行為仿真分析;第五篇擴展介紹微博數據行為分析和手機信令數據行為分析,探索大數據背景下的鼓浪嶼旅遊空間行為分析可行性。 本書內容豐富,研究規範,結論科學,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可以作為城鄉規劃、旅遊地理、空間行為分析等專業人員的重要參考用書。 |
| 作者簡介 | |
| 李淵,中國高校GIS新銳,博士,廈門大學城市規劃係副教授,主要從事城鄉規劃、旅遊發展及土地開發谘詢等方麵的研究與設計工作。2010—2011年在美國北卡羅萊那大學教堂山分校(UNC)城市規劃係開展博士後研究,2013—2016年在同濟大學城市規劃係開展博士後研究,現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大數據委員會委員,為中國旅為研究學術聯盟共同創始人。 教育背景: 2001年獲得武漢大學學士學位 2004年獲得武漢大學-荷蘭ITC聯閤培養城市規劃方嚮雙碩士學位 2007年獲得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傢重點實驗室GIS博士學位 榮獲奬項: ISPRS青年論文奬 中國高校GIS新銳奬 中國旅遊年會論文奬 |
| 目錄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 編輯推薦 | |
| 叢書推薦: 2016年特邀同濟大學博士後、廈門大學副教授李淵等一批空間行為學界的新銳學者,共同精心打造“旅為研究叢書”(投稿方式:掃二維碼或發件至547021565@.)。2017年1月《基於GPS的景區旅遊者空間行為分析——以鼓浪嶼為例》(GPS-based Spatial Behavior Analysis ofIntra-attraction Tourists: A Case of Gulangyu)一書麵市,為叢書分冊之一;2017年,將延續此書風格,完成GIS、RS(遙感),即“3S”技術在空間研究方嚮的專著齣版。 李淵博士作為中國高校GIS新銳,主動承擔起為新人解惑及學術交叉融閤“橋梁”的責任,希望通過旅為研究,與外城市規劃同仁及跨界學者一起努力,探索人類適宜生存環境——智慧旅遊景區、智慧社區,乃至智慧城市的發展。 專著一 《基於GPS的景區旅遊者空間行為分析——以鼓浪嶼為例》,融閤GPS GIS技術,為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智慧景區建設推動的專著,涉及手機信令數據、微博數據、GPS數據在旅遊者空間行為中的應用。 專著二 《基於GIS的******空間研究——以鼓浪嶼為例》,融閤GIS技術,全方麵介紹GIS技術在城市規劃、旅遊開發、人居空間環境中的研究應用。 (預計7月齣版)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內容敬請期待 |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確實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封麵那淡雅的藍色調,配上簡潔明瞭的標題字體,散發著一種專業而又沉穩的氣息。拿到手裏,厚度適中,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翻閱起來手感很舒服,沒有那種廉價的粗糙感。我特彆欣賞齣版社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頁碼的排版和章節的劃分,都顯得井井有條,這對於需要頻繁查閱和對比資料的研究者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便利。整個書籍的版式設計,既保持瞭學術書籍應有的嚴謹性,又在視覺上做到瞭賞心悅目,讓人願意長時間捧讀。當然,作為一本側重於技術應用的著作,我非常期待書中對於數據可視化和圖錶呈現的質量,希望它能夠用直觀的方式,將復雜的空間行為數據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而非僅僅是枯燥的文字堆砌。從封麵就能感受到編排者的用心,這讓我對後續的閱讀內容充滿瞭信心,相信它在排版和印刷工藝上所投入的努力,也會延續到內容的呈現質量上。
評分我對這本關於空間行為分析的書籍抱有一種極大的好奇心,因為它觸及瞭我一直非常感興趣的“人如何在特定環境中移動和決策”這一核心議題。我期望作者能夠深入剖析GPS技術在旅遊研究中的獨特優勢與潛在的倫理邊界。具體來說,我希望看到不僅僅是對數據的簡單羅列,而是對旅遊者時間分配、熱點區域偏好形成背後的驅動因素進行深層次的挖掘。例如,鼓浪嶼這樣一個特殊的、機動車禁入的文化遺産地,其人流的聚集和分散模式,必然受到曆史建築分布、商業設施布局,甚至天氣因素的復雜影響。我期待的評價模型,應該是能有效區分“必經路綫”與“自由探索”行為的,並能用紮實的統計學方法論來支撐這些結論,而不是停留在描述性的層麵。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創新性的指標來衡量“遊覽體驗的質量”與“空間擁擠度的關係”,那將是極具價值的突破。
評分從市場的角度來看,針對特定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空間行為分析,往往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和地域性。我希望這本書的討論不僅僅停留在“鼓浪嶼現象”的個案研究上,而是能提煉齣更具普遍意義的“旅遊空間負荷管理”的策略框架。例如,如何利用實時或近實時的行為數據,動態調整景區的導覽信息推送,以平抑高峰時段的客流壓力?或者,書中是否探討瞭“非主流”或“邊緣化”景點的潛力挖掘,即如何通過引導技術,將遊客流分散到那些尚未被過度開發的區域,從而實現旅遊資源的均衡利用?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基於行為反饋的景區動態管理決策支持係統”的構想,那麼它就超越瞭單純的學術報告,而成為一份具有前瞻性的管理藍圖,對未來智慧旅遊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啓發作用。
評分這本書的視角非常新穎,將高精度的定位技術與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相結閤,這本身就是一種跨學科的嘗試。我個人非常關注的是,作者是如何處理“意圖”這個抽象概念的。GPS隻能告訴我們“人在哪裏”,但無法直接告知“人在想什麼”。因此,我期待作者能夠巧妙地結閤問捲調查、訪談記錄等定性數據,與空間軌跡數據進行三角驗證。比如,當GPS顯示一個遊客在某處停留瞭較長時間,書中能否通過交叉分析,推斷齣他們當時是在認真閱讀導覽牌、還是在等待同伴,甚至是單純地在尋找衛生間?這種“行為-動機”的關聯性闡釋,纔是真正賦予數據生命力的關鍵。如果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有所突破,展示齣如何通過空間數據“重構”旅遊者的心智地圖,那將是此書最大的亮點所在。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城市規劃和旅遊管理的從業者,我關注的重點在於這本書的“可操作性”和“普適性”。許多學術著作在理論上構建瞭宏偉的藍圖,但在實際操作層麵往往難以復製。我非常希望作者李淵能夠在方法論部分,詳細闡述從原始GPS數據采集、清洗、到最終形成可分析的軌跡模型(如軌跡分段、興趣點識彆)的全過程。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配套的軟件或算法思路,哪怕是僞代碼級彆的說明,都將極大地提升其工具書的價值。更進一步,我期待看到一個關於“模型驗證”的章節,即如何判斷這個基於鼓浪嶼的模型,是否能被成功遷移到其他類似景區,比如周莊或麗江古城。如果作者能討論數據采樣頻率、設備精度對最終分析結果的敏感性,那麼這本書的學術嚴謹度和行業參考價值將更上一層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