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经典之魅-奥地利(外交官带你看世界)
定价:39.00元
作者:卢永华,张志京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心(上海锦绣文章)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5452064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卢永华先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奥地利共和国大使,在其7年多的任职期间(2000年—2007年),经历了奥中关系史上的繁忙时刻。凭借着出色的德语知识,对奥地利历史以及奥地利思想内涵,简言之,所有涉及奥地利事件的广泛了解,他对中国和奥地利人而言,堪称一位奥地利当代事件的清醒观察家。
卢永华先生在百忙之中撰写这本与他紧密相连的关于奥地利的书,他的所见所闻,他观察事物的角度,都是受益匪浅的教材。该书的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奥地利的历史和文化,还叙述了自己在奥地利的一些亲身感受;在后半部分,描绘了奥地利所有9个联邦州的主要名胜古迹。
内容提要
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和外交部外交笔会共同打造的《我们生活在同一地球——外交官带你看世界》系列丛书首期43本,专门邀请了很多前任外交官执笔。卢永华负责撰写其中一本名为《经典之魅——奥地利》的书,卢永华在该书中不但记录了自己对奥地利的印象,还从大使的视角介绍了奥地利各地的名胜古迹。
目录
出版说明
奥地利驻华大使赛迪科致辞
奥地利,我们的第二故乡
奥地利概况
1 看透奥地利
回顾奥地利历史
与众不同的奥地利人
阿尔卑斯山麓下的人问天堂
闻名遐迩的音乐之乡
富有特色的袖珍工业国
和谐稳定的福利国家
耐人寻味的中立地位
“”玛丽亚·特蕾西娅女皇
绝代崖人茜茜公主
2 中奥交流
上海成为奥地利犹太人的避难所
我们结识的3位奥地利总统朋友
多才多艺的许塞尔总理
苏海文先生:包玉刚的奥地利女婿
中国艺术家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
中奥合拍故事片《芬妮的微笑》
卧龙熊猫“留学”维也纳
中国外交官谱写《外交官圆舞曲》
3 名胜风景
艺术名城维也纳
霍夫堡皇官:历代皇帝的行宫
名副其实的英雄广场
西班牙骑术学校
维也纳市中心:世界文化遗产
施特凡大教堂:维也纳的标志
小巧玲珑的总统府
既分散又集中的总理府
古希腊风格的议会大厦
哥特式建筑维也纳市政厅
富丽堂皇的艺术史博物馆和自然史博物馆
雍容华贵的国家歌剧院
世界的国家歌剧院舞会
闻名遐迩的金色大厅
庄严肃穆的卡尔教堂
维也纳的名人墓
别具—格的分离派艺术馆
热闹非凡的纳什马克菜市场
异常活跃的周末跳蚤市场
美泉官:茜茜公主的夏宫
历史悠久的维也纳童声合唱团
奥园瓷器:奥地利的“景德镇”
美景宫:欧根亲王的奖赏
维也纳的公园:休闲好去处
百年游乐场
百水先生:幼稚艺术派代表
新酒酒馆:维也纳特色风味
维也纳的屏障:卡伦堡山和利奥波德山
施特劳斯旋律中的维也纳森林
关于中国大使馆的故事
维也纳的联合国城
设在没有石油国都里的欧佩克总部
欧安会演变成欧安组织总部
萨尔茨堡州(市):莫扎特的故乡
萨尔茨古堡:政教合一的象征
“音乐神童”莫扎特纪念馆
世界指挥大师卡拉扬
萨尔茨堡音乐节
风景如画的盐湖区
上奥地利州:工业和旅游胜地
久负盛名的布鲁克纳音乐节
世界文化遗产哈尔施塔特
巴德伊舍:茜茜公主与约瑟夫一见钟情的地方
下奥地利州:奥地利文化的摇篮
多瑙河上的“浪漫之路”
金碧辉煌的梅尔克修道院
泉城巴登
布尔艮兰州:城堡之地
海顿的故乡铁城
莫比什艺术节
施泰尔马克州:绿色的心脏
格拉茨的钟山
热情好客的克思顿州
冬季运动胜地蒂罗尔州
无价的金屋顶
五光十色的施华洛世奇水晶世界
得天独厚的冬季运动胜地
山地之都福拉尔贝格州
4 人文奥地利
音乐大师
奥地利文化名人
追寻茜茜公主的皇家奥地利之旅
奥地利:畅享和谐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游记读起来就像是跟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一起漫步在未曾谋面的国度。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他不仅仅是记录了抵达的地点和看到的景象,更捕捉到了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氛围。比如,书中对维也纳金色大厅外部光影变幻的描绘,细腻到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清晨微凉的空气拂过面颊,而下午的阳光又是如何将那恢弘的立面烘托得愈发神圣。他没有陷入那种流水账式的行程罗列,而是巧妙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生活的闲适感编织在一起。我特别喜欢他描述那些不起眼的小咖啡馆的段落,那些地方往往是观察当地人生活百态的最佳窗口。他笔下的人们,无论是街头拉小提琴的艺人,还是在公园里阅读报纸的老者,都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让人觉得那片土地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故事的鲜活世界。这种深入骨髓的观察力,远超一般旅游指南的肤浅介绍,读后让人心生向往,迫不及待想亲自去体验那种“魅”。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是“高级的观察”。它避开了所有游客烂熟于心的打卡点,转而专注于那些需要时间沉淀和独特视角才能发现的细节。作者显然不是一个匆忙的过客,他像一个耐心的采集者,收集着关于这个中欧国度的各种“气质碎片”。我尤其被他关于艺术品背后“政治隐喻”的解读所吸引。他似乎拥有解读符号和密码的天赋,能轻易地从那些宏伟的宫殿壁画或是巴洛克式的雕塑中,解读出当年权力的博弈和文化思潮的暗流。这种解读角度,让原本可能显得有些枯燥的历史背景立刻变得生动起来,充满了悬念和张力。这不是一本教你怎么买票、怎么点餐的书,它更像是一份精心制作的“文化解码手册”,让你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理解这些美是如何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下诞生的。读完后,我对那个国度的认知层次,已经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为精妙,读起来有一种绵密而流畅的享受感,仿佛是手工制作的丝绸在指间滑过。作者的文字极富画面感,但绝不是那种浮夸的堆砌辞藻,而是非常克制地运用色彩和声音的意象。比如,他对阿尔卑斯山脚下小镇上,清晨薄雾笼罩时,教堂钟声回荡的描写,那种宁静、悠远、带着一丝湿润的听觉体验,我几乎可以立刻“听”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常常在描述风景的间隙插入一些关于外交生活的“小插曲”,这些片段虽然简短,却极富人情味,让人瞥见了光鲜外表下,真实外交官的另一面——他们也会为了一顿家常饭菜而欣喜,也会为异国他乡的某个瞬间而动容。这种公私兼顾的叙事方式,让整本书的质感更加立体和可信,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评分阅读体验是极度愉悦的,因为它打破了我对传统游记的刻板印象。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介绍特定国家的书籍,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如何带着思考去旅行”的哲学散文集。作者的行文风格非常善于设置“反差”。他会用极其严谨的逻辑去分析一个看似随意的街头场景,或者用非常诗意的语言去解构一个复杂的国际条约背景下的文化现象。这种思维的跳跃性和深度,迫使读者不断地跟上他的节奏,并主动去联想和思考。例如,他对比了不同时期统治者的审美取向如何影响了城市规划的走向,这个论述的角度非常新颖,让我开始用全新的眼光审视那些宏伟的建筑群,它们不再仅仅是旅游景点,而是权力意志的具体化身。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仅带你“看”了风景,更让你“学会了如何看”风景,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地方,在于它展现出的那种内敛而深刻的“文化同理心”。作者显然不是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审视者角度来评判他所观察到的社会和文化现象,而是真正尝试去理解,去融入,去感受那个国度的“内在脉搏”。书中那些关于当地人生活习惯、社会礼仪的细微观察,都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尊重和理解。他捕捉到了那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既保持了局外人的客观视角,又避免了常见的文化傲慢。比如,他对当地人对于“秩序”和“精确性”的执着描写,不是简单的批评或赞美,而是将其置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中去解读。这种不偏不倚、洞察事理的笔触,使得整本书读起来让人感到非常舒服、非常诚恳。它就像一杯温热的、略带酸涩的陈年佳酿,后劲十足,需要慢慢品味才能领略其真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