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外语教学指导与学术研究系列丛书:中外民俗文化的对比研究
定价:28.00元
售价:19.0元,便宜9.0元,折扣67
作者:吕景霞,刘蕾,潘高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564085452
字数:
页码:1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已经走向了世界,而世界也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在中外交际的过程中,除了双方语言的沟通,更重要的是对双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包括对互相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理解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合作与交流。《外语教学指导与学术研究系列丛书:中外民俗文化的对比研究》著作者在民俗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希望能为跨文化交流和中外各领域的合作做出积极贡献。
目录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Comparative Studies
1.2 Folk Cultures
Chapter Two Comparative Studies oNew Year Cultures
2.1 New Year Celebrations iChina
2.2 New Year Celebrations iForeigCountries
2.3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Three Comparative Studies oFestival Cultures
3.1 Harvest Festivals iChina
3.2 Harvest Festivals iForeigCountries
3.3 Comparative Studies oSino-US Festivals
3.4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Four Comparative Studies oMarriage Cultures
4.1 Marriage Culture iChina
4.2 Marriage Cultures iForeigCountries
4.3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Five Comparative Studies oNumber Cultures
5.1 CulturaI Connotations iNumbers
5.2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tatic Quantity Meaning
5.3 The Comparative Study oRhetorical Functions
Chapter Six Comparative Studies oTea Customs
6.1 Introduction
6.2 The Customs of Pure Tea Drinking
6.3 The Customs of Flavored Tea Drinking
6.4 Tea iChina
6.5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SeveComparative Studies oDietary Cultures
7.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etary Habits iChina
7.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etary Habits iJapan
7.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etary Habits iFrance
7.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etary Habits iAmerica
7.5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Eight Comparative Studies oTable Manners
8.1 Table Manners iChina
8.2 Dining Etiquette iWesterCountries
8.3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Nine Conclusion
作者介绍
吕景霞,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经担任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大学外语教学基础部主任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法和跨文化交流。发表相关领域研究论文20多篇,参加、主持省部级、校级课题十余项,主持编写了公开出版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和校内英语讲义。目前在丹麦王国哥本哈根大学人文学院国际化与平行语言使用中心访学。
刘蕾,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吉林大学文学硕士,2006-2007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访学。曾参加编著《中西旅游文化》《美国文学名作赏析》《新编英国文学作品选读》等书籍。曾在核心期刊和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潘高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硕士,2011-2012年曾在丹麦Aarhus University教育学院访学。近年来发表了《语法讲授课的教学设计——定语从句》《浅谈四级阅读》《提高大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策略》等论文十余篇。
文摘
序言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Comparative Studies
1.2 Folk Cultures
Chapter Two Comparative Studies oNew Year Cultures
2.1 New Year Celebrations iChina
2.2 New Year Celebrations iForeigCountries
2.3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Three Comparative Studies oFestival Cultures
3.1 Harvest Festivals iChina
3.2 Harvest Festivals iForeigCountries
3.3 Comparative Studies oSino-US Festivals
3.4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Four Comparative Studies oMarriage Cultures
4.1 Marriage Culture iChina
4.2 Marriage Cultures iForeigCountries
4.3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Five Comparative Studies oNumber Cultures
5.1 CulturaI Connotations iNumbers
5.2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tatic Quantity Meaning
5.3 The Comparative Study oRhetorical Functions
Chapter Six Comparative Studies oTea Customs
6.1 Introduction
6.2 The Customs of Pure Tea Drinking
6.3 The Customs of Flavored Tea Drinking
6.4 Tea iChina
6.5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SeveComparative Studies oDietary Cultures
7.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etary Habits iChina
7.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etary Habits iJapan
7.3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etary Habits iFrance
7.4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etary Habits iAmerica
7.5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Eight Comparative Studies oTable Manners
8.1 Table Manners iChina
8.2 Dining Etiquette iWesterCountries
8.3 Summary of the Comparative Study
Chapter Nine Conclusion
读完《中外民俗文化的对比研究》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而这些“奇”正是文化独特魅力的体现。这本书以一种非常亲切和易懂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中西方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些点滴汇聚起来,就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之前一直对一些西方电影和文学作品中的情节感到有些困惑,比如关于家庭聚会、圣诞节的某些细节,读了这本书后,我才豁然开朗,原来这些都源于他们独特的民俗文化。书中对于“礼仪”和“禁忌”的对比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这些是很重要的,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这本书并没有回避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反而积极地引导读者去理解和包容这些差异,这种开放和尊重的态度,正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它让我明白,文化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不同,而正是这些不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丰富性。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好,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和一位见多识广的朋友聊天,听他娓娓道来关于世界各地有趣的故事。
评分这套《外语教学指导与学术研究系列丛书》的出版,着实让我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眼前一亮。其中,《中外民俗文化的对比研究》这本书,以其独到的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为我打开了了解不同文化脉络的大门。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者,我一直深感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融会贯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语言本身的语法、词汇,而对于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挖掘和渗透则显得不足。这本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它不仅仅罗列了中外民俗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这些差异是如何在历史长河中形成,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日常行为模式。书中对于婚俗、节庆、饮食、服饰等方面的细致梳理,让我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基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令我欣喜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现象的描述,而是尝试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角度去解读这些民俗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这种跨学科的视野,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论上的启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剖析,那些生动的细节,仿佛将我带入了不同的文化场景,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文化的魅力与张力。对于希望提升跨文化教学效果的教师而言,这本书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评分《中外民俗文化的对比研究》这本书,我简直是爱不释手。作为一个对世界文化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民族,最直接也最有趣的方式就是从他们的风俗习惯入手。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种“窥探欲”。它没有枯燥的说教,而是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带着我漫步在东西方不同的民俗画卷中。我特别喜欢它对节日习俗的对比,比如中国春节的团圆、热闹,与西方圣诞节的家庭聚会、互赠礼物,虽然都是庆祝,但背后的情感寄托和家庭观念却有着微妙的差异,读来让人回味无穷。书中对婚俗的对比也很有意思,从提亲、彩礼到婚礼仪式,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文化信息。我惊讶地发现,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习俗,在另一个文化里可能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但又不失生动,很多地方都让我会心一笑。它就像一本厚重的日记,记录着人类文明在不同地域开出的独特花朵。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谓的“常识”,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塑造的结果。阅读这本书,不仅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学会了以一种更包容、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接纳与自己不同的文化。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生活的人来说,意义非凡。
评分我是一名语言学专业的博士生,目前的研究方向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浩瀚的学术海洋中,找到一本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著作是相当不易的。《中外民俗文化的对比研究》这本书,无疑是我近来最满意的一本学术读物。它并非简单地对中外民俗进行表层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民俗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体系以及社会结构。作者在论述中,充分运用了比较研究的方法,将东西方在诸如家庭观念、宗教信仰、生死观、人际交往模式等方面的异同置于同一平台进行审视,从而揭示了文化差异的根源所在。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复杂文化现象时,所展现出的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敏锐的洞察力。例如,在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与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时,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褒贬,而是从历史演变、社会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阐释,使得结论更加客观公正。书中引用的文献资料丰富,理论框架清晰,逻辑严谨,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研究范式。对于从事跨文化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经典之作,它不仅拓展了我的学术视野,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今后的研究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沛的灵感来源。
评分作为一名热爱旅行的人,我一直认为,旅行不仅仅是看风景,更是深入了解当地文化的过程。而《中外民俗文化的对比研究》这本书,就像是我的旅行“百科全书”,它让我可以在出发前,或者在回忆旅途时,对所到之处的文化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对于各地节日庆典的描述,让我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的市集,感受着不同民族特有的喜悦和祝福。比如,我曾去过日本,对他们的“盂兰盆节”印象深刻,这本书的详细解读,让我明白了背后对祖先的敬畏之情。而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传统,在这本书里也得到了生动的呈现,并且与西方的某些节日习俗进行了有趣的对比,让我看到了普适的人类情感在不同文化下的不同表达方式。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那些看似零散的民俗碎片,串联成一幅幅鲜活的文化图景。读这本书,就像在进行一场没有国界的文化“品鉴”之旅,每一页都充满了新奇和惊喜。它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与不同文化相遇的机会,也让我明白,尊重和理解是跨越文化鸿沟的最佳桥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