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礼记训纂(全2册 十三经清人注疏)
:98.00元
作者:【清】朱彬 撰,饶钦农 点校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010102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863kg
编辑
内容提要
《礼记》是一部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的汇编,共49篇。《礼记训纂》对全书进行了深入、精到的研究,在继承郑注孔疏的基础上,广泛地吸取了多家研究成果,在训诂上尤其有所创新。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唐诗意境的赏析集,绝对是近年来同类出版物中的一股清流。它没有陷入对格律、用典的繁琐考证,而是另辟蹊径,专注于捕捉诗歌中那种难以言喻的“气韵”和“情绪”。作者的文字如同诗歌本身一样富有画面感和节奏感,他能够将李白诗中的狂放不羁、杜甫诗中的沉郁顿挫,以及王维诗中的禅意空灵,用现代的语言精准地描摹出来。阅读这本书就像是进行了一场由一位高雅的向导带领的艺术漫步。我尤其喜欢其中对“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中色彩和声音的细腻捕捉。不过,作为一个偏爱细节的读者,我发现作者在选择例诗时,似乎更倾向于那些广为人知的“名篇”,而略微忽略了一些风格独特、但流传度稍逊的“遗珠”。许多中小唐代诗人写出的那些极具个人色彩的佳作,在这本书中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期待未来能有续集,深入挖掘那些“隐士之音”,让唐诗的全貌更加丰满立体。
评分我最近在研究古代军事思想,入手了这本汇编了不同朝代兵书的选集。这本书的体例编排得很有意思,它没有按照时间顺序,而是根据“阵法”、“用兵”、“奇谋”等主题进行分类,这种横向的比较研究方式,确实有助于读者迅速抓住各个流派的核心差异。比如,将孙武的“形名相生”与曹操的“因敌变化”放在一起对比,能清晰地看出从保守防御到灵活机动的思想演变。这本书的文字校对做得相当不错,古代军事文献中常见的讹误和脱漏,在这本书里得到了较好的修正,使得阅读过程顺畅不少。然而,作为一个希望深入研究的军事爱好者,我发现这本书在“实战案例的分析”上略显单薄。兵书理论固然重要,但缺乏具体的历史战例来印证和阐释这些理论是如何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读起来总觉得有些空中楼阁。比如,对于某些著名的战役,如果能配上简化的战局图,并标注出书中提及的阵法是如何应用的,那该书的教学意义将大大提升,让理论不再是抽象的符号。
评分翻开这本关于宋代园林艺术的画册,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苏州园林、杭州西湖的经典景观照片,更难得的是,它深入剖析了“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造园哲学。作者似乎走遍了江南的每一个角落,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假山叠石的层次感、水池布局的流动性,以及亭台楼阁在四季光影中的变化。特别是那些关于“借景”和“框景”的讲解,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大致领会了古人如何将自然之美巧妙地纳入有限的空间。让我比较遗憾的是,虽然图片质量很高,但对于一些重要的古籍文献中的平面图和手稿的引用略显不足。园林设计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单纯的现代摄影虽然美观,但缺少了古代匠人布局时的思考路径和结构逻辑的展现。如果能增加一些关键节点的结构剖面图,或者引用更多古代的营造法式,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参考性会更上一层楼。但即便如此,它依旧是我案头必备的灵感来源。
评分这本《汉书》的选本,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保留了司马迁史笔的精髓,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比如霍去病那般少年英雄的意气风发,晁错那般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悲剧色彩,读来让人热血沸腾,仿佛穿越回那个金戈铁马的时代。然而,恨的是,编选者似乎太过侧重于“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细微描摹,以及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着墨不多。我总觉得,一部历史的厚重,不仅在于江山的更迭,更在于那些烟火人间的点滴积累。每次读到那些冗长的朝堂议事和冗杂的册封诏书时,我都会忍不住想快进。当然,我也理解,作为一部史书,它的首要任务是记录正统的“大历史”。但作为一名沉浸式的读者,我渴望的是更全面的视角,那种能让我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庙堂之上的冰冷叙事。这本书的注释做得还算扎实,但有些地方的解读略显刻板,缺乏对历史语境下人物复杂心理的深度挖掘,总感觉隔了一层纱。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魏晋风度的文集,感触颇深。这本书收录的主要是当时名士的言论、书信和一些游记片段,它展现了一种在乱世中,知识分子寻求精神自由和个体价值的独特方式。那些关于竹林七贤的放诞不羁,王羲之书法中的超然物外,以及玄学讨论中对宇宙本源的探寻,都让人领略到中国文化中那股清奇绝俗的气韵。这本书的排版和用纸都非常考究,看得出出版方对古典文献的尊重。不过,对于初次接触魏晋时期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门槛。因为很多典故和人物关系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理解其深意。特别是对一些道家思想的引用,如果缺乏基础的哲学训练,读起来容易感到云里雾里,抓不住核心。我建议,如果能附上一份简明的时代背景导读,或者对核心的哲学概念做一些提要性的解释,对于提升阅读体验会大有裨益。总体来说,它是一本适合静心品读、需要反复咀嚼的佳作,但不适合快餐式的阅读习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