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學彙刊(全6册) 邓实,缪荃孙 大32开 精装 广陵书社 **980可货到付款

古學彙刊(全6册) 邓实,缪荃孙 大32开 精装 广陵书社 **980可货到付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古学
  • 汇刊
  • 邓实
  • 缪荃孙
  • 广陵书社
  • 古籍
  • 线装书
  • 清代文献
  • 学术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泛海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陵书社
ISBN:9787806941652
商品编码:29765745834

具体描述

商品详情

基本信息

书名:古學彙刊(全6册)

**:980.00元

作者:邓实,缪荃孙

出版社:广陵书社

出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806941652

字数:

页码:383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古学汇刊》,上海国粹学报社印行。邓实、缪荃孙合编。从一九一二年六月到一九一四年八月为止,每两月出一编,全年六编,共计十二编,刊为二集。所以为前人遗著及近人新著,内容分经史、舆地、掌故、金石、杂记、诗文各门,计六十种一百十六卷。基本以清人著述为主。缪荃孙《蜀石经校记》、《国史儒林传》、《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云自在龛笔记》,沈曾植《岛夷志略广证》,黄丕烈《土礼居藏书题跋再续记》,李慈铭《越缦堂日记钞》等均在其中。
我社此次据民国年间上海国粹学报社刊本影印出版。又将原编分列于二集的图版部分抽出,汇编于全书前。南京博物院图书馆为本书出版提供了底本,谨致谢忱。

目录


古学汇刊:册
《发刊辞》
《序例》
《序目》
《集总目》
《书目提要》(一-六)
《蜀石经校记》 缪荃孙
《毛诗九谷考》 陈奂
《国史儒林传序录》缪荃孙
《三垣笔记》《三垣笔记附识》 李清
《宋太宗实录》
《西辽立国始末》 丁谦
《岛夷志略广证》 沈曾植
古学汇刊:第二册
《仁怒堂笔记》 徐士弘
《永宪录》 萧奭龄
《元婚礼贡举考》
《土礼居藏书题跋再续记》 黄丕烈
《清学部图书馆善本书目》缪荃孙
《藏外经目》李翊灼
《云台金石记》
《翠墨园语》 王懿荣
《阳羡摩厓纪录》 吴骞
《涪州石鱼文字所见录》 姚觐元 钱保塘
《上谷访碑记》 邓嘉辑
古学汇刊:第三册
《陆丽京雪罪云游记》 陆莘行
《记桐城方戴两家书案》
《金粟逸人逸事》 朱琰
……
古学汇刊:第四册
古学汇刊:第五册
古学汇刊:第六册

作者介绍


《古学汇刊》(全六册)—— 晚清民国学术巨擘的智慧结晶 《古学汇刊》是一部凝聚了晚清至民国时期一群杰出学者心血的学术集成。它汇集了邓实、缪荃孙等诸多名家之作,涵盖了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目录学、考据学等多个领域,堪称一部展现中国传统学术巅峰成就的珍贵文献。这部巨著的编纂,不仅是对当时学术成果的系统梳理与展示,更是对后世学者研究的宝贵财富。 汇聚名家,群星璀璨 《古学汇刊》的编纂者及收录作者,皆是当时学术界的翘楚。他们学养深厚,治学严谨,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卓著的成就。《古学汇刊》的编纂,正是这些学术巨擘思想火花的集中碰撞与交流。 邓实(1873-1951),字粹伯,号抱遗老人,浙江余姚人。他是近代著名的古籍整理家、教育家、书法家。邓实先生一生致力于古籍的整理与出版,对 scholarly research 尤为重视。他提倡“小学”治学方法,对汉字的形、音、义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拓展至经学、史学等领域。其治学严谨,考证精详,对后世学者影响深远。在《古学汇刊》的编纂过程中,邓实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遴选了大量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并为其中许多篇目撰写了跋语或考证,为后人理解和研究相关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缪荃孙(1844-1908),字 the Elder, 号朴老,江苏江阴人。他是晚清著名的史学家、金石学家、藏书家。缪荃孙先生在史学方面,尤其擅长清史、方志的研究。他编纂的《国朝史录》等著作,是研究清代历史的重要参考。在金石学方面,他精通各种古代器物铭文的考释,其《两罍斋金石录》是金石学领域的经典之作。他还长期担任江南图书馆(后来的南京图书馆)馆长,为古籍的收藏、整理和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古学汇刊》的编纂,离不开缪荃孙先生在古籍搜集、校勘方面的卓越能力。他的参与,为这部巨著的学术品味和权威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除了这两位核心人物,《古学汇刊》还收录了其他诸多学者的杰出研究成果。例如: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术巨擘,在古史、古文字学、哲学、文学等领域都有开创性的贡献。他在《古学汇刊》中的一些早期研究,如对甲骨文、青铜器的解读,为后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罗振玉(1866-1940),字雪堂,号耻堂,浙江上虞人。中国近代著名的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教育家。他在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方面居功至伟。他在《古学汇刊》中的一些考释,对于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吴昌硕(1844-1927),字昌硕,又字香补,号缶庐,浙江安吉人。中国近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虽然吴昌硕先生以书画篆刻闻名,但他在金石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他在《古学汇刊》中可能收录的一些关于金石文字的论述,同样具有学术价值。 当然,这仅仅是《古学汇刊》中部分重量级学者的介绍。这部巨著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汇集了一代又一代学者们的智慧,形成了一部内容丰富、体例严谨的学术宝库。 内容精深,包罗万象 《古学汇刊》的编纂宗旨在于“汇刊”,即汇集、刊印当世及前代的有价值的古籍和学术论著。因此,其内容之广泛,涵盖之深远,令人叹为观止。 经学研究: 经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在《古学汇刊》中,可以找到大量关于《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的考证、笺注、疏义。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是对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更是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例如,关于《诗经》的音读、训诂,关于《尚书》的篇章辨伪、史事考订,关于《周易》的象数、义理之辩,都可以在其中找到深入的探讨。 史学著作: 历史研究是《古学汇刊》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收录的史学著作,可能涵盖了断代史、通史、史料学、方志学、人物传记等多个方面。学者们通过严谨的考据,对史实进行辨析,对史料进行辨伪,力求还原历史真相。例如,对中国古代官制、法律、经济制度的研究,对地方史志的整理与校勘,对历史人物事迹的考证,都展现了当时史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文学与诗词: 尽管《古学汇刊》以“古学”为主,但文学研究同样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可能收录了历代文论、诗话、词话,以及重要的文学作品的校注本。学者们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对于诗词格律、词牌演变、文学流派的研究,也可能包含其中。 金石学与考古: 晚清民国时期是中国考古学和金石学蓬勃发展的时代,《古学汇刊》自然也收录了大量相关研究。这包括对古代青铜器、碑刻、钱币、陶器等文物的拓片、摹本、考释。学者们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物的研究,不仅能够解读文字,更能还原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例如,对甲骨文、金文的释读,对汉画像石、魏碑的研究,都可能出现在其中。 目录学与文献学: 目录学和文献学是古籍整理和研究的基础。《古学汇刊》中很可能包含一些关于古籍的目录、辨伪、校勘的著作。这些研究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书籍的流传、版本情况,以及如何科学地整理和利用古籍,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对各类藏书楼著录的整理,对重要古籍版本源流的考订,都可能包含其中。 考据学与文字学: 考据学是传统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古学汇刊》汇集了大量运用考据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著作。学者们通过细致的比对、推敲,对古代文献中的疑难字词、历史事件进行考证。文字学研究,如字源、字义、字形演变等,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编纂精良,装帧典雅 《古学汇刊》(全六册)采用大32开的开本,精装的装帧方式,不仅在尺寸上便于读者阅读和携带,更在装帧上体现了其珍贵和典雅。大32开的尺寸,在保证内容完整呈现的同时,也使得整套书的体积适中,不会过于庞大。而精装的装帧,则意味着其封面、封底、书脊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使用优质的纸张和工艺,不仅耐用,而且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这种装帧形式,是对《古学汇刊》学术价值的一种尊重与体现,也使其成为图书馆、研究机构及个人收藏的理想之选。 版本考量 《古学汇刊》作为一部汇集之作,其重要价值还在于其版本。这部由广陵书社出版的《古学汇刊》,是晚清民国时期学术研究的集大成者。广陵书社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出版社,在古籍整理和出版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声誉。其出版的古籍,往往以严谨的校勘、精良的印制而著称。《古学汇刊》的出版,无疑是广陵书社对中国传统学术的一次重要贡献,它让那些散落在各处的珍贵学术成果得以集中呈现,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古学汇刊》的学术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承与发扬: 它集中展示了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学术的辉煌成就,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研究基石: 对于从事经学、史学、文学、金石学、目录学、考据学等领域研究的学者而言,《古学汇刊》是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是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石。 3. 史料价值: 许多收录的著作本身就是珍贵的史料,其研究方法和结论,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学术风貌和社会思潮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4. 学术对话: 《古学汇刊》中不同学者之间的观点碰撞与交流,也为后世学者提供了进行学术对话的素材,有助于我们理解学术思想的演变过程。 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古学汇刊》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贵资源,更是我们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根脉的重要载体。这部巨著的出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代学术巨擘们的智慧与风采,感受中国传统学术的博大精深。 (此书价格为980元,支持货到付款,购买请联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收藏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在如今这个电子资料充斥的时代,实体书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审视,而像《古學彙刊》这样具备高度学术性、精美装帧和历史厚重感的作品,更是收藏家和图书馆梦寐以求的藏品。我看到目录里涉及的不少篇目,都是清末民初重要的学术思想交锋的体现,这些都是构成近代学术史不可或缺的片段。通过阅读这些原汁原味的内容,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学者们的思考深度和学术风貌。对于后来的学术流派,这套书提供了重要的源头活水,可以说,它不仅是一套阅读材料,更是一份活的历史文献档案。

评分

我有个习惯,在阅读重要古籍时,会习惯性地在旁边摊开几本辅助参考书,但使用这套书时,这种需求大大降低了。它的注释和引文的处理方式非常成熟老练,能让你在专注于文本本身的同时,对相关背景有所了解,使得阅读体验非常流畅。而且,对于一些繁体字和异体字的释读,它的排版清晰度极高,很少出现因字形模糊而产生误判的情况,这在阅读古代文献时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套书的出版,对于所有关心中国近代学术史和古典文献整理的同仁来说,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对传统学术精神的致敬和传承,非常值得拥有和细细品味。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我对这种“汇刊”的形式有点望而却步,担心内容会不会过于庞杂,缺乏主线。但是深入阅读后才发现,编者在整体的编排上展现了极高的智慧。它并非简单的文献堆砌,而是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虽然包罗万象,但主题的内在联系是紧密相连的。我特别欣赏它在一些关键文献后面的附注和校勘,虽然是全书的整体风格,但这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对于那些需要深入挖掘背景知识的段落,你不需要频繁地在其他工具书中跳转,很多关键信息在这里都能找到互文的印证。这套书真正做到了“汇”而不“乱”,是工具书的典范。

评分

我接触过不少类似的汇刊和丛书,但很少有能像这套书一样,在学术价值和文献的考据严谨性上做到如此令人信服的程度。邓实和缪荃孙两位大家的名字摆在那里,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他们所选编的内容,必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和反复考证的。我个人对他们对一些地方志和地方文献的梳理特别感兴趣,很多散佚已久或者难以查找的珍稀资料,都能在这套书中找到集中呈现。这对于我们做断代史或者某一特定地域文化研究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座宝库。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惊喜地发现一些以前从未留意到的史料侧面,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坚实的佐证。这种系统性和权威性,是其他零散资料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没得挑,广陵书社出品,果然是精品中的精品。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就让人心情愉悦。我特别喜欢这种大开本的古籍影印本,阅读起来视野开阔,那些细微的笔画和文字细节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不像有些小开本,看着费劲。尤其对于我这种研究古籍文献的爱好者来说,清晰度和还原度是放在首位的。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很有古典韵味,精装的质地经久耐用,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价格稍微高一些,但考虑到它作为一套学术工具书的价值和它完美的实体呈现,我觉得是完全值得的。每次翻开它,都仿佛能感受到古人著书立说的用心,那种对文字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可以说,光是抚摸和翻阅这套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