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果树害虫生物防治
定价:10.00元
作者:农业部农作物病虫草害生物防治资源研究与利
出版社:金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5082091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0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农业部农作物病虫草害生物防治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编著的《果树害虫生物防治》论述了果树害虫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系统地介绍了我国果树害虫生物防治技术和经验。如对苹小卷叶蛾、桃小食心虫、柑橘叶螨、荔枝蝽等成功的生物防治措施以及其他一些重要果树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在选材上首先选择比较成熟的生物防治技术、经验,大面积实施的方法和事例,并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对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防治方法也作了一些介绍。《果树害虫生物防治》适合果农、植保技术人员和农业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坦白讲,这本书的标题《果树害虫生物防治》简直就是对我的一次“欺骗”。我一本正经地期待着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关于果树,比如苹果、梨、柑橘、桃树等,在生长过程中遭受的各种害虫,诸如蚜虫、蚧壳虫、蛀果蛾、叶蝉等,它们的生物防治解决方案。我曾设想书中会详细介绍各种有益微生物(如 Bt、白僵菌、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的培养方法、施用时机、剂量控制,以及它们的防治谱和作用机制。或者,会深入讲解如何识别和利用果树生态系统中的天敌,比如寄生蜂、瓢虫、食蚜蝇、寄生性螨等,如何为它们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以及如何判断和补充它们种群的数量。但现实是,这本书的内容几乎完全偏离了生物防治的实际操作层面。它更像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这一宏大主题的百科全书,洋洋洒洒地介绍了地球上各种生物的演化、分类、分布,以及它们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它还花费了大量篇幅去讲述“濒危物种保护”、“湿地生态恢复”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内容。虽然这些内容本身是重要的,但与“果树害虫生物防治”这个具体而实用的主题,实在是大相径庭,完全没有切中我的需求。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在介绍生物防治这个主题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不存在”的印象。我怀揣着学习如何利用自然力量来解决果树病虫害的期望翻开它,结果却被带入了一个我完全不熟悉的世界。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在探讨“生态农业”这个概念的起源、发展和演变,以及它与传统农业模式的对比。它花了很多笔墨去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的政策导向和成功案例,但这些案例多集中在粮食作物、蔬菜或者有机种植的模式上,对于我关注的“果树”这个细分领域,更是寥寥几笔,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提及。我本以为会看到关于果树常见的害虫,比如潜叶蝇、卷叶蛾、介壳虫等,如何被特定的捕食性螨类、寄生性蜂类或者真菌性病原体所克制。关于这些防治生物的生态习性、如何进行野外采集或人工繁殖,以及如何评估其防治效果,这些关键信息在书中完全找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关于“循环农业”、“土地休耕轮作”、“农田生态系统构建”等宏观理论的阐述。这些理论虽然在学术上可能具有价值,但对于一个急需知道“用什么”和“怎么用”来解决果树害虫问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就像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看得见,摸不着。
评分我拿到《果树害虫生物防治》这本书,满心欢喜以为能学到许多关于如何运用自然力量来管理果园的智慧,毕竟“生物防治”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生态和可持续的魅力。我期待着能够深入了解那些藏匿在果树叶片、枝干和土壤中的“隐形卫士”——那些能够捕食或寄生危害果树的害虫的昆虫、螨类,以及那些能够引起害虫病害的微生物。我渴望知道它们的具体种类、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如何在果园中有效地诱集、保护、释放和繁殖它们。例如,书中是否会提供关于如何为寄生蜂提供越冬场所,如何为瓢虫提供替代性食物源,或者如何利用特定的诱捕器来吸引和移除害虫天敌的实用建议?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如同脱缰的野马,跑到了一个我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指南,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炭、沼气、有机肥,以及这些过程涉及的各种生物转化技术和化学反应。这些内容虽然也与农业相关,也谈到了“生物”的概念,但对于“果树害虫生物防治”这个主题,却完全是牛头不对马︰马嘴。我无法从书中找到任何关于如何利用生物手段来直接防治果树害虫的具体方法和信息。
评分读完《果树害虫生物防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误入了一个全然无关的领域,这本书的标题与内容之间的鸿沟之大,令人难以置信。我当初选择这本书,是希望能够深入学习如何运用生物学的方法来控制果树上的各种病虫害。比如,我想了解如何科学地利用天敌昆虫,如寄生蜂、瓢虫、草蛉等,来抑制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害虫的数量,以及如何通过释放有益微生物,如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绿僵菌等,来有效防治鳞翅目幼虫、蚧壳虫等。我更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果树上的害虫及其天敌,如何评估生物防治的效果,以及如何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果树种类上制定具体的生物防治策略。我满心期待的,是那些能够帮助我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提升产量、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的实用知识。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令人大失所望。它的大部分篇幅都集中在“农业机械化”和“精准农业技术”的介绍上,详细阐述了各种无人机植保、智能传感器、自动化灌溉和施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案例。它谈论了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预测作物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趋势。这些内容固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对于我所关心的“生物防治”这个核心主题,却几乎是避而不谈。我从书中找不到任何关于如何运用活体生物来防治害虫的有效信息,这本书的内容与它的书名,实在是南辕北辙。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是《果树害虫生物防治》,但读完之后,我发现它根本没有讲我最关心的果树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我本来以为这本书会深入探讨各种天敌昆虫(比如瓢虫、草蛉、寄生蜂)在果园中如何有效控制蚜虫、红蜘蛛等害虫的种群数量,或者介绍如何利用微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来防治鳞翅目幼虫、蚧壳虫等。我期待的是能看到详细的案例分析,比如某种果树上的特定害虫,是如何通过引入或保护某种天敌来达到有效控制的,其中涉及哪些具体的投放时机、密度,以及对环境的其他影响。我还希望能有关于生物农药的成分、作用机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甚至包括一些DIY制作生物防治剂的简单方法。然而,整本书的内容,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堆砌一些泛泛而谈的科学理论,比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态系统的平衡原理,以及一些宏观的农业发展趋势。它大量篇幅都在讨论“可持续农业”、“绿色食品认证”的理念,以及一些关于农业政策和市场前景的分析。这些内容虽然也和农业沾边,但对于一个想要解决实际果园害虫问题的种植者来说,无疑是“扬汤止沸”式的,根本触及不到问题的核心。这本书更像是写给政策制定者或者农业经济研究者看的,而不是给一线农民或者对生物防治技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