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定价:45.00元
作者:胡鞍钢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30019780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书围绕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国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基于严谨细致的专业研究,深入阐述了历届中央领导集体是如何创建、巩固、完善、发展中国国家基本制度的,并探讨了中国未来如何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书中运用大量翔实准确的数据和资料,分析了与市场、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中央与地方关系这几对重大关系演变的历史逻辑和未来发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路的丰富内涵,彰显了中国党人勇于开拓创新的智慧和勇气。书中还从政治制度、治理机制、治理能力等层面对中国与欧盟、中国与美国的国家治理绩效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得出中国明显优于欧、美的结论,进而凸显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内容提要
目录
第1章 中国国家制度建设之路
一、毛:奠基中国国家制度
二、毛的重大制度创新
三、毛的晚年失误:在于政,不在制
四、邓:重新建设党和国家基本制度
五、江、胡: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六、小结:“中国之路”优于“西方之路”
第2章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国改革新里程碑
一、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的里程碑(十一届——十八届)
二、对中国改革的高度评价和重要经验总结
三、《决定》指导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四、“五位一体”的制度建设与体制改革
五、小结:坚定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
第3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国家现代化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
三、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五、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是西方化
六、小结:未来重大历史任务
第4章 与市场关系
一、与市场就是一对重大关系和突出矛盾
二、认识与市场关系的历史过程
三、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四、加快转型
五、更好履行职能
六、小结:“两只手”总是优于“一只手”
第5章 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关系
一、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关系的历史演变
二、国有和民营:两条腿走路
三、中国混合经济未来发展
四、小结:“两条腿走路”总是优于“一条腿走路”
第6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
一、中央地方关系的历史逻辑
二、毛时代的央地关系变迁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央地关系变迁
四、分税制改革与央地体制变迁
五、进一步健全中央与地方关系
六、中央地方关系未来发展
七、小结:“两个积极性”总是优于“一个积极性”
第7章 中美治理绩效比较
一、中美治理绩效比较(2000—2012)
二、中美政治制度比较
三、小结:中国国家治理绩效优于美国及原因
后记
作者介绍
胡鞍钢, 1953年4月生,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代表,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国情研究(当代中国研究)的开拓者与领军人物,主持编写的《国情报告》对国家高层决策产生持续性重要影响,被国外学者誉为“当代中国全面也是*务实主义精神的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著作颇丰。截至2014年2月,他已正式出版中文专著24部、合著23部、主编12部、合编7部,英文著作10部,日文著作9部,韩文著作1部。代表作有《中国国家能力报告》、《中国经济波动报告》、《中国地区差距报告》、《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中国大战略》、《第二次转型:国家制度建设》、《透视SARS: 健康与发展》、《中国崛起之路》、《人间正道》、《2030中国:迈向共同富裕》、《中国:创新绿色发展》、《2020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道路与中国梦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胡鞍钢的观点》、《中国集体领导体制》等。
唐啸,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杨竺松,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鄢一龙,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
文摘
序言
我发现这本书在结构安排上非常有匠心,它不像许多同类书籍那样只是平铺直叙地罗列现象,而是采用了一种动态的、历史演进的视角来剖析问题。开篇部分对历史脉络的梳理,为理解后文的现代化路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当前的成就或挑战。这种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故事性,让原本可能枯燥的理论探讨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欣赏它在分析不同阶段的政策选择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辩证思维,既肯定了既往的成功经验,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潜在的风险点。这种全面且不偏颇的论述方式,让人感到作者的立场是基于客观分析而非片面宣传,非常令人信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硬壳精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厚重感。尤其是封面那一抹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显得既古典又大气,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内容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我通常喜欢把新买的书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这本书自然不例外。每次翻阅之前,都会先欣赏一下它的外在美。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长时间阅读下来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装订非常牢固,即便是频繁翻阅查找资料,也没有出现松动或掉页的迹象。出版社在细节上的用心,确实提升了阅读的整体体验,让人感觉物有所值。这本书的物理呈现,本身就是对所载知识的一种尊重,非常适合收藏和精读。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像是一次马拉松式的知识跋涉,充满了需要深入思考的“陡坡”,但山顶的风光也确实值得攀登。它更像是一本工具书和思想引擎的结合体,而不是一次性的消遣读物。我发现自己阅读的速度很慢,常常需要反复咀嚼其中的一些关键论断,并在空白处做大量的批注和自己的联想延伸。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审视当代社会运行机制的精密透镜。它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教你如何提出更深刻、更有效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位关心社会发展趋势、希望从深层次理解国家运作机制的研究者或资深爱好者来说,这本著作绝对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案头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学术深度,行文逻辑严密,论证过程层层递进,读起来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作者显然是下了大功夫梳理和构建理论框架的,大量引用了历史文献和前沿研究成果,使得观点都建立在扎实的实证基础之上。初读时,某些章节的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确实构成了一定的理解门槛,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查阅相关背景资料,甚至需要对照阅读其他辅助性的入门读物才能完全消化其中的深意。但这恰恰也是它价值所在——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一份严谨的学术探索报告。对于那些期望对某一复杂系统有系统、深入了解的读者来说,这种挑战性是令人兴奋的,它迫使你跳出原有的认知舒适区,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辨。
评分就阅读感受而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启发点,在于它对“系统性”的强调。许多议题往往被切割成孤立的模块来讨论,但这本书清晰地展示了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例如,当探讨到某一具体领域的改革措施时,作者总能立刻将视角拉高到宏观的制度环境层面去审视其有效性。这种宏观与微观的切换非常流畅自然,让人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能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弊端。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看待复杂的社会工程有了一个全新的框架,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现象描述,而是开始追问其背后的结构性逻辑。这无疑是学术著作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