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陈氏太极拳术
定价:42.00元
作者:陈正雷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2-01
ISBN:9787537715485
字数:
页码:7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781kg
编辑推荐
太极拳概述,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等。
内容提要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品种繁多,色彩纷呈。太极拳乃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构思特异,独树一帜。它以技击和健身两方面的作用,深受人们的喜爱,故逐渐得以推广普及。 陈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几百年来世代沿袭,历久不衰,不断发展,在各式太极拳中独留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窜蹦跳跃,松活弹抖特色,深受拳界青睐,享誉中外。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六)稳固根基充实内气
所谓“稳固根基,充实内气”,意思是指在上一阶段练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扎稳下盘,以促使内气的充实和饱满。《拳论》云:“根本固而枝叶荣”。“培其根则枝叶自茂,润其源则流脉自长”。练习拳架,就是培根润源的方法。这里所指的“根”,具有根基之意,也就是下盘。《太极拳论》云:“下盘稳固,上肢自然轻灵”。所说的“下盘”,就是指肢体的下半部分“腿”而言,靠腿的支撑力,以两足为基础,裆劲圆活自然,沉稳。另一种说法是“根本”指元气。元气藏于肾,肾气足则精力充沛,即为“根本固”。所谓“润其源”,源指根源,即本源。元气为诸气之本。根源于肾通于丹田,禀赋于先天,又称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根。肾藏元阴元阳,元阴以养五脏之阴,元阳以养五脏之阳,周身之阳得以温,阴得以养,故生机旺盛,则又反过来益助肾气,充盈丹田。这样相互资益,周而复始,从而使根本固,源流润。
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练拳时周身已形成一个完整的运动体系。但在配合呼吸上不能恰当自然和细腻。在至第四阶段,由于动作姿势的僵硬不协调,及内气外形不结合,要求动作配合呼吸是做不到的。到了第五阶段,虽然周身相随,内外结合一致,但在动作加速、疾变,或者快慢相间时,动作与呼吸就难以配合。在这一阶段练习时,随着练拳质量的提高,动作与呼吸必须严密配合。要特别指出,此阶段的腹式呼吸形式与医学上的腹式呼吸恰恰相反,就是要做逆式呼吸。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人们的呼吸方式和过程,是由肺、胸膜、肋间内外肌、膈肌等来参与完成的。主要表现以胸式呼吸为主,同时在腹肌配合下完成。在胸腔脏器病变时,由于胸式呼吸受到限制,则代偿性地使腹式呼吸加大加强。这种腹式呼吸的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膈肌收缩,腹腔脏器下移,腹内压升高,腹部向外凸出;呼气时膈肌舒缓,腹腔脏器上移回位,腹壁收敛。太极拳中的“腹式逆呼吸”与上述情况恰好相反。其表现为吸气时,小腹内收,膈肌上升,丹田之气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扩张,肺活量加大;呼气时小腹外凸,膈肌下降,内气下沉至—丹田,胃部与胸廓自然平复。由于腰肾旋转,气沉丹田与丹田内转就结合一致。发劲时呼吸的配合,是用短促的一吸一呼来完成的。
在呼吸配合一致以后,除了正常的套路练习外,还要加练些辅助功。如练站桩,采用大马步、弓步、丁步都行,练拳前后坚持20分钟,练习稳固桩步,呼吸行气,发展力量和耐力;练抖杆子,用后尾直径6厘米—8厘米,长3米的白蜡木杆,每天用拦、拿、扎的方法抖100下。另外还要把拳式内的单势发劲分别抽出练习,以增加在根基稳固、内气充实情况下的蓄发力。
……
序言
编 太极拳概述
太极拳的源流、发展及演变
陈氏太极拳门规戒律
陈氏太极拳的特点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与技击作用
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部位的要求
陈氏太极拳的练习步骤与方法
陈氏太极拳的练功法则
关于图解的几点说明
陈氏太极拳的手型和步型
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及缠丝劲练习
第二编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简介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图解
第三编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简介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老架二路动作图解
第四编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简介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新架一路动作图解
第五编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简介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动作名称
陈氏太极拳新架二路动作图解
第六编 陈氏太极推手法
陈氏太极推手概述
陈氏太极五种推于法
陈氏太极推手实用法举例
第七编 陈氏太极拳散手用法
陈氏太极拳散于概述
陈氏太极拳散手用法举例
第八编 太极拳内气浅论与经络学说
太极拳内气与经络的关系
太极拳内气的练习方法
经络学说
常用腧穴
第九编 陈氏太极拳论
拳经总歌陈王廷
太极拳经谱陈鑫
太极拳拳谱陈鑫
太极拳十大要论陈长兴
用武要言和战斗篇陈长兴
太极拳论分类语录陈长兴陈鑫
附录陈氏太极拳家传略
作者履历简述
《陈氏太极拳术》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是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情。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教授几套拳法,它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探陈氏太极拳背后那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书中对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发展以及历代名家的传承都有详细的介绍,让我对这项古老的技艺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武德”的篇章印象深刻,作者强调了习武之人应有的谦逊、仁爱和担当,这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一种身体的锻炼方式,更是在传承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我将书中的一些感悟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尝试着用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挑战,用更包容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这让我觉得,学习太极拳,不仅仅是强身健体,更是修身养性。
评分读完《陈氏太极拳术》的某些章节,我深感作者在理论阐述上的独到之处。与市面上很多流于表面的太极拳书籍不同,这本书深入挖掘了陈氏太极拳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养生理念。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授招式的武术教材,更是一部关于生命哲学的解读。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和名家论述,将太极拳的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等核心概念,与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中医经络学说等紧密联系起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用意不用力”的论述,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如何通过意念引导动作,达到“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的境界。这一点对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读完这些理论部分,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练习方法,更加注重内心的体会和精神层面的修炼。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太极拳,不仅仅是外在动作的模仿,更是内在精神的升华。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陈氏太极拳术》,我并没有立刻进入修炼的状态,而是被它别具一格的排版和印刷质量所吸引。纸张的厚度适中,触感温润,字迹清晰,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惫。封面设计颇具古韵,一幅水墨丹青的陈家沟风光跃然纸上,瞬间勾起了我对传统武术的好奇心。在内容方面,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于拳架动作的讲解。我一直对太极拳的“圆活”和“松沉”有着朦胧的理解,这本书在介绍每个动作时,都配有大量的精美插图,并且对动作的要领、劲力的运用、呼吸的配合都做了细致入微的描述。例如,在讲解“金刚捣碓”时,作者不仅详细分解了上、中、下三盘的转换,还特别强调了腰胯的带动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身体的旋转来完成力量的传递。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图示和文字进行模仿,虽然初学,但已经能感受到一些细微的变化。这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相信通过这本书的指导,我能够逐渐领略到陈氏太极拳的精髓。
评分老实说,我买过不少关于太极拳的书,但《陈氏太极拳术》给我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它没有那些花哨的宣传语,也没有夸大其词的效果承诺,只是静静地在那里,用最朴实、最真诚的方式,将陈氏太极拳的精髓呈现出来。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细节的关注。比如,在讲解某一个动作时,作者会反复强调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以及身体各部位的细微调整。这让我意识到,太极拳的练习,正是由这些细微之处累积而成。而且,书中对于常见误区的纠正也做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避免走了不少弯路。每一次练习,我都会翻阅这本书,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找到改进的方向。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更深的境界。我坚信,只要我坚持按照书中的指导去练习,我的太极拳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评分最近我一直在钻研《陈氏太极拳术》中关于器械练习的部分,尤其是对枪法和剑法的介绍。我一直认为,徒手套路固然重要,但器械的运用更能体现太极拳的粘黏连随、四两拨千斤的特性。这本书在器械的讲解上,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每一个动作都配有清晰的图解,并详细说明了握法、步法、身法以及劲力的传递。比如,在讲解“太极枪”的“崩”字诀时,作者不仅描述了枪尖的抖动方式,还强调了如何通过腰脊的转动来发力,以及枪身与身体的协调一致。我个人在练习时,尝试着将书中的要领融入其中,感觉枪头的抖动更加灵动,发力也更加顺畅。而对于剑法则有更深的感悟,书中对“剑随身转,身随意动”的阐述,让我领略到太极剑的飘逸灵动。通过这些器械的练习,我感觉自己对太极拳的整体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对于其“内功外技”的结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