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选择使用快速入门

电子元器件选择使用快速入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彦 等 著
图书标签:
  • 电子元器件
  • 元器件选择
  • 快速入门
  • 电路基础
  • 电子技术
  • DIY电子
  • 硬件开发
  • 电子爱好者
  • 新手教程
  • 实战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147815
商品编码:2975540345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8-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电子元器件选择使用快速入门

定价:29.00元

作者:郑彦 等

出版社: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8-01

ISBN:978753314781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重点介绍了17类100余种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构造、型号命名方法、主要技术参数及其标注方法、性能好坏的鉴别方法,扼要介绍了它们的工作原理、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及选择、使用方面的注意事项,基本涵盖了目前电子技术中应用的元器件。
本书在介绍元器件质量优劣的检测时,完全立足于广大电子技术初学者的实际,使用一块普通的万用电表就能解决问题;在介绍电子元器件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时,完全从实际出发,突出主要问题。可以这样讲,整本书的内容均是编者多年从事电子设备维修经验的结晶。本书在讲述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时,完全避免了纯理论性的介绍及公式推导,并避免对用处不大的抽象定义的论述。使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目录


章 概述
1.1 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作用
 1.2 万用电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
第2章 电阻器和电位器
 2.1 电阻器
 2.2 特种电阻器
 2.3 电位器
第3章 电容器
 3.1 固定电容器
 3.2 可变电容器
第4章 电感线圈和变压器
 4.1 电感线圈
 4.2 变压器
第5章 晶体二极管
 5.1 概述
 5.2 整流二极管与全桥、半桥整流组件
 5.3 检波与开关二极管
 5.4 稳压管与变容二极管
 5.5 单结晶体管——双基极二极管
 5.6 其他专用二极管简介
第6章 晶体三极管
 6.1 结构与电流放大作用
 6.2 主要技术参数与特性曲线
 6.3 种类与型号命名方法
 6.4 电路代表符号与常见外形
 6.5 型号与电极识别
 6.6 主要性能检测
 6.7 大功率三极管与特殊结构三极管性能检测
 6.8 选用注意事项
第7章 场效应管
 7.1 种类与特点
 7.2 结型场效应管与绝缘栅场效应管
 7.3 主要技术参数
 7.4 选用注意事项
 7.5 功率MOS场效应管简介
第8章 晶闸管
 8.1 结构、种类与代表符号
 8.2 单向导电性与主要技术参数
 8.3 电极判别与性能测量
 8.4 双向晶闸管与可关断晶闸管
 8.5 选用注意事项与大功率晶闸管模块及F18系列简介
第9章 集成电路门
 9.1 种类与型号命名方法
 9.2 封装外形与引脚顺序识别
 9.3 电参数、极限参数与性能简易测试
 9.4 数字集成电路
 9.5 厚膜电路、晶体管阵列与音乐电路
 9.6 三端、五端集成稳压器与低压差集成稳压器
 9.7 集成运算放大器与存储器简介
 9.8 集成电路选用注意事项
0章 电声器件
 10.1 扬声器
 10.2 压电陶瓷扬声器与耳机、耳塞机
 10.3 音响器
 10.4 传声器
1章 光电器件
 11.1 普通发光二极管与变色发光二极管
 11.2 电压型发光二极管与闪烁发光二极管
 11.3 红外发光二极管与红外接收二极管
 11.4 光电耦合器与光电开关
 11.5 LED数码管与液晶显示器
 11.6 激光二极管与激光头组件
2章 片状元器件
 12.1 片状元器件的特点与分类
 12.2 片状无源元件
 12.3 片状有源器件
3章 石英晶体与陶瓷谐振元件、霍尔元件
 13.1 石英晶振元件
 13.2 陶瓷谐振元件
 13.3 霍尔元件
4章 传感器
 14.1 概述
 14.2 温度传感器和温敏元器件
 14.3 湿敏传感器与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14.4 力学量传感器
 14.5 光敏器件
5章 开关、接插件和保险元件
 15.1 开关
 15.2 保险元件
附录 常用电子元器件文字、电路代表符号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入探索数字世界的基石:万物互联与智能时代的电子元器件奥秘 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从掌中的智能手机到庞大的数据中心,从精准的医疗设备到自动驾驶的汽车,无一不闪耀着电子元器件的光辉。它们是构建现代数字世界的基石,是实现万物互联和人工智能的驱动力。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电子元件,如何选择最适合项目需求的,又如何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发挥其最大效能,却是一个需要深入学习和实践的课题。 本书并非旨在提供一份简单易懂的“快速入门”指南,而是希望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更为深入的探索之旅,去理解那些构成我们数字生活的核心“神经”与“器官”。我们将一同解开电子元器件背后的科学原理,洞悉其设计理念,并探讨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独特价值。 第一章:模拟世界的语言——电阻、电容与电感 我们首先将从最基础的模拟电子元件开始,它们是理解所有更复杂电路的基石。 电阻(Resistor): 它们是电路中的“流量控制阀”,用于限制电流的流动。我们将深入了解电阻的种类(如碳膜、金属膜、线绕电阻等),它们的精度、功率等级、温度系数等关键参数如何影响电路性能。从简单的分压电路到复杂的滤波电路,电阻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们将解析电阻在传感器信号调理、电流限流、功耗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讨论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电阻类型和阻值。 电容(Capacitor): 它们是电路中的“能量存储器”,能够储存和释放电荷。我们将区分不同类型的电容器(如陶瓷电容、电解电容、钽电容、薄膜电容等),理解它们的容量、耐压、ESR(等效串联电阻)、漏电流等参数的意义。电容在滤波、耦合、去耦、储能(如闪光灯电路、电源缓冲)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将深入分析电容在信号完整性、电源去耦中的关键作用,并提供选择适合频率响应和实际工作电压的电容的指导。 电感(Inductor): 它们是电路中的“磁场能量存储器”,能够通过磁场储存能量并抵抗电流的变化。我们将探究电感的类型(如空心电感、铁氧体磁芯电感、叠层电感等),理解它们的电感值、饱和电流、Q值等参数。电感在滤波(如LC滤波)、储能(如开关电源)、谐振电路、信号隔离等方面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讲解电感在射频电路、电源管理单元(PMU)中的关键应用,并探讨如何选择具有低损耗和高阻抗特性的电感。 第二章:电子世界的“开关”与“放大器”——半导体器件的魅力 半导体器件是现代电子学的核心,它们赋予了电子设备智能和处理能力。 二极管(Diode): 从最基本的整流二极管到具有特殊功能的齐纳二极管、发光二极管(LED)、肖特基二极管,我们将逐一解析它们的PN结原理、正向压降、反向击穿等特性。二极管在电源整流、信号检测、电压基准、照明等领域扮演着核心角色。我们将深入探讨LED的亮度、色温、驱动方式,以及如何使用肖特基二极管提高电源效率。 三极管(Transistor): 作为电子世界中最基本的“开关”和“放大器”,我们将详细介绍双极结型晶体管(BJT)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不同偏置模式。我们将分析三极管的放大系数、开关速度、导通电阻、漏电流等参数,并探讨它们在开关电源、电机驱动、信号放大、逻辑门电路中的广泛应用。特别地,我们将深入讲解MOSFET在低功耗设计和高功率应用中的优势。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 IC是将大量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件集成在一块硅片上的微小器件,是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我们将从宏观层面介绍不同类型的IC,包括: 运算放大器(Operational Amplifier, Op-Amp): 它们是模拟信号处理的“万能工具”,具有极高的开环增益和输入阻抗。我们将解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如虚短、虚断,并探讨它们在信号放大、滤波、积分、微分、比较器等电路中的应用。 逻辑门与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 Unit, MCU): 它们是数字世界的“大脑”,负责处理和执行指令。我们将简要介绍基本的逻辑门(AND, OR, NOT, XOR等)以及它们如何构成更复杂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电路。对于MCU,我们将强调其集成的CPU、存储器和外设接口,以及它们在嵌入式系统中的重要性,例如控制家居电器、工业自动化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 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 我们将介绍ASIC的高度定制化和高性能特性,以及FPGA的灵活性和可重构性,它们在通信、高性能计算、图像处理等领域的关键作用。 第三章:连接世界的桥梁——接口与通信元器件 万物互联时代,各种设备之间需要顺畅地通信,接口和通信元器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传感器(Sensor): 它们是将物理世界转化为电子信号的“眼睛”和“触角”。我们将探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热电偶、RTD)、光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晶体管)、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我们将强调如何正确选择传感器,并考虑其精度、响应时间、功耗和接口类型。 连接器与线缆(Connectors and Cables): 它们是保证信号可靠传输的“动脉”。我们将介绍不同类型的连接器(如USB、HDMI、RJ45、航空插头等)以及它们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结构。了解连接器和线缆的阻抗匹配、屏蔽、抗干扰能力对于系统稳定性至关重要。 无线通信模块(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s): Wi-Fi、蓝牙、Zigbee、LoRa等无线通信技术正在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将简要介绍这些技术的通信协议、频段和应用,以及相关的射频(RF)元器件,如射频收发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NA)等。 第四章:保障系统稳定与安全的“卫士”——电源与保护元器件 一个稳定可靠的电源是任何电子系统的生命线,而保护元器件则确保了系统免受损坏。 电源管理集成电路(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 PMIC): 它们是负责管理和调节电源的关键芯片。我们将介绍线性稳压器(LDO)、开关稳压器(Buck/Boost Converter)、电荷泵等不同类型的电源管理方案,以及它们在效率、纹波抑制、动态响应等方面的权衡。 保险丝(Fuse)、压敏电阻(Varistor)与瞬态抑制二极管(TVS Diode): 这些保护元器件可以在过电压、过电流等异常情况下迅速响应,保护敏感的电子元件免受损坏。我们将解析它们的保护机制、响应速度和选择原则。 滤波电容与滤波电感: 在电源线路上,滤波元件用于抑制高频噪声和纹波,确保电源的纯净度,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五章:实践中的智慧——元器件选型原则与应用考量 理论知识最终需要回归实践。在这一章,我们将提炼出贯穿全书的元器件选型核心原则。 明确需求: 深入理解项目的功能需求、性能指标、功耗预算、成本限制、环境要求(温度、湿度、振动)等。 性能参数的解读: 掌握关键参数的含义,并能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权衡。例如,在射频电路中,低插入损耗和高隔离度的滤波器至关重要;在低功耗设备中,低漏电流和高开关效率的MOSFET是首选。 可靠性与寿命: 了解不同元器件的可靠性指标(MTBF)、寿命以及极端条件下的工作能力。 供应商选择与器件生命周期: 考虑知名供应商的质量保证,并关注器件的生命周期,避免使用即将停产的元件。 标准化与通用性: 在可能的情况下,优先选择标准化、通用性强的元器件,便于采购和替换。 成本效益分析: 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元器件的成本、功耗、外形尺寸以及设计和制造成本。 仿真与原型验证: 利用电路仿真软件对设计进行初步验证,并通过制作原型机进行实际测试,不断优化元器件的选择和设计。 通过对这些基础元器件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它们在现代电子设备中作用的细致剖析,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扎实的电子元器件知识体系。这不仅是学习设计和制造电子产品的起点,更是理解我们所处这个高度电子化、智能化世界的关键钥匙。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您对电子科学的更多兴趣,并为您在未来的技术探索和创新之路提供坚实的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字体大小不统一,段落间距混乱,很多地方的图表和文字描述完全脱节,看得人一头雾水。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关键的电路原理图和元器件参数表时,分辨率极低,根本看不清细节,这对于需要精准操作的工程师来说是致命的缺陷。感觉编辑部在制作过程中完全没有进行基本的质量校对,像是匆忙拼凑出来的草稿直接拿来印刷。而且,书中很多引用的标准和规范似乎是过时的,这在技术日新月异的电子行业里是不能接受的。我期待的是一本能够提供最新、最可靠信息的参考手册,而不是一本充满印刷错误的“古董”。作者似乎对读者的实际操作需求考虑不足,理论讲解过多而实战案例太少,对于初学者来说,光有理论无法解决实际遇到的兼容性和调试问题,这本书在这方面的指导性几乎为零,让人感到非常失望。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过于枯燥乏味,读起来就像是在啃一本厚厚的字典,缺乏任何能够吸引人继续阅读下去的“钩子”。作者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即便是技术书籍也需要一定的文学性和生动性来辅助记忆和理解。大量的术语堆砌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生动的比喻或者生活化的例子来帮助读者建立感性认识。比如,讲解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时,如果能联系到日常生活中电源纹波处理的实际场景,效果会好很多。然而,这本书只是机械地罗列公式和定义,让人昏昏欲睡。我更希望作者能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茶余饭后传授心得一样,分享一些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坑”以及如何巧妙规避的方法,而不是这样冷冰冰的学术陈述。读完几页后,我不得不合上书本,去做点别的事情提提神,才能勉强继续下去。

评分

作为一本声称是“快速入门”的指南,这本书的内容深度设置实在令人费解,它似乎在试图服务所有人,结果却成了谁也无法真正深入的对象。对于完全没有电子基础的新手来说,开篇就直接跳跃到复杂的半导体器件选型,中间缺乏必要的铺垫,很多基本概念的解释含糊不清,直接导致新手在第一章就可能被劝退。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而言,书中涵盖的内容又显得过于肤浅,那些基础到不能再基础的知识点占用了大量的篇幅,真正有价值的、关于高频设计、EMC/EMI抑制等进阶话题的探讨却寥寥无几,或者只是浅尝辄止,没有提供任何深入分析的工具和方法论。这种定位上的模糊,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它既不能很好地“入门”,也无法有效地“进阶”。

评分

这本书的图文混排问题严重到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让人感觉作者和排版人员之间存在严重的沟通障碍。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一段文字描述了一个元器件的引脚定义,但对应的实物图却被放置在了下一页的角落,读者必须频繁地翻页比对,极大地打断了思考的连贯性。更糟糕的是,一些关键的性能曲线图(例如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被过度压缩,导致坐标轴的刻度和数据点模糊不清,根本无法从中提取准确的工作点信息。在电子设计中,我们依赖这些图表来做关键决策,如果图表本身不可用,那么这部分内容就完全失去了意义。我不得不频繁地借助网络搜索其他资料来重新验证书中给出的图形信息,这完全违背了购买一本参考书的初衷——希望它能成为一个集成的、可靠的信息源。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部分简直是故纸堆里的东西,完全脱离了当前主流的电子设计环境。例如,书中反复提及的某个特定系列的微控制器(MCU)和老旧的线性稳压器,在今天的市场上已经非常罕见,或者已经被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开关电源和更现代的集成电路所替代。对于一个希望学习如何使用当前主流、高性价比元器件进行现代产品设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快速入门”体验,就像是让一个想学开自动挡汽车的人去学习如何手摇启动一台老爷车。技术进步的速度是惊人的,一本合格的入门书籍应该聚焦于当前工业界最常用、最前沿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沉湎于过去那些已经被淘汰的“经典”方案。这种内容的滞后性,使得这本书的指导价值大打折扣,更新迫在眉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