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
定价:40.00元
作者:韩雪涛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1529608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采用了“图解”的表达方式,以“就这几招”的维修技能讲解为主线,引出了浓郁的“维修江湖”气息,形式独特,内容丰富,可读性、实用性俱佳。
注重技能讲解,侧重维修实战,弱化理论,强化方法,将电子产品维修方法技巧归纳为“几招”,即学即用,实用性强,含金量高。
独特的表现形式,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分篇分招,营造浓郁的“维修江湖”气息,大大提升可读性,学习维修技术从此不再枯燥乏味。
以图解的形式,大量配以维修实物照片图,将维修过程、操作方法技巧全面展现,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帮助初学者轻松掌握维修要诀。
形式编排多样,书中设置“武功秘籍”、“内功心法”等诸多板块,重点突出,语言通俗易懂,令读者感觉学习事半功倍,掌握维修技术并非高不可攀。
内容提要
《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将武侠特色融入到电子产品维修的学习之中,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并与专业培训特色紧密结合,将智能手机维修的技能学习过程按照智能手机维修高手的“修炼历程”展开,让学习者清楚掌握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 首先,在“练功基础篇”,将智能手机维修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根据难易程度划分成3级:练功基础级——初入江湖,先扎马步;练功基础第二级——安身立命,兵器当家;练功基础第三级——内外兼修,更进一步。力求使学习者通过3级的“修炼”达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然后,在“维修技能篇”,将智能手机维修中应用到的技能方法拆解成3个不同的招式:维修技能招——引蛇出洞,静观其变;维修技能第二招——顺势而下,直捣黄龙;维修技能第三招——投石问路,找准死穴。学习者通过不同招式的研习,定能达到技能的提升和飞跃,真正在维修过程中“见招拆招,无往不胜”。 《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轻松的氛围、创新的模式、全新的效果定能让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终成为“智能手机维修江湖的大侠”。 《智能手机维修就这几招》适用于想要进行家电维修技能学习的初学者和家电维修从业者,也可作为各职业技术院校电子专业的辅导及培训教材,同时也适合电子行业各类求职人员及业余爱好者阅读研习。
目录
练功基础篇
章 练功基础级——初入江湖,先扎马步
1.1 了解智能手机的组成
1.1.1 了解智能手机的整机特点
1.1.2 了解智能手机的内部结构
1.2 搞清智能手机的工作关系
1.2.1 搞清智能手机整机的控制过程
1.2.2 搞清智能手机电路的控制关系
第2章 练功基础第二级——安身立命,兵器当家
2.1 准备智能手机的检修工具
2.1.1 拆装工具的准备
2.1.2 维修专用工具的准备
2.1.3 焊接工具的准备
2.1.4 检测设备及仪表的准备
2.1.5 清洁工具的准备
2.1.6 辅助检修设备的准备
2.2 学会智能手机的拆卸
2.3 善于观察智能手机的基本状态
2.3.1 观察智能手机的外部状态
2.3.2 观察智能手机的内部状态
第3章 练功基础第三级——内外兼修,更进一步
3.1 搭建测试环境
3.1.1 智能手机防静电环境的搭建
3.1.2 智能手机与维修夹具的连接
3.1.3 智能手机与直流稳压电源的连接
3.1.4 智能手机与信号源的连接
3.1.5 万用表测试前的调试准备
3.1.6 示波器测试前的调试准备
3.1.7 频谱分析仪测试前的调试准备
3.2 寻找测试方法
3.2.1 观察法
3.2.2 清洗法
3.2.3 补焊法
3.2.4 替换法
3.2.5 飞线法
3.2.6 万用表测试法
3.2.7 直流稳压电源检测法
3.2.8 示波器测试法
3.2.9 频谱分析仪测试法
3.2.10 软件修复法
维修技能篇
第4章 维修技能招——引蛇出洞,静观其变
4.1 辨别智能手机的故障表现
4.1.1 辨别“开/关机异常”的故障
4.1.2 辨别“充电不良”的故障
4.1.3 辨别“网络不良”的故障
4.1.4 辨别“受话/送话不良”的故障
4.1.5 辨别“部分功能失常”的故障
4.2 制定智能手机的检修方案
4.2.1 制定“开/关机异常”的故障检修方案
4.2.2 制定“充电不良”的故障检修方案
4.2.3 制定“网络不良”的故障检修方案
4.2.4 制定“受话/送话不良”的故障检修方案
4.2.5 制定“部分功能失常”的故障检修方案
第5章 维修技能第二招——顺势而下,直捣黄龙
5.1 读懂信号流程
5.1.1 读懂射频电路的信号流程
5.1.2 读懂语音电路的信号流程
5.1.3 读懂微处理器及数据信号处理电路的信号流程
5.1.4 读懂电源及充电电路的信号流程
5.1.5 读懂操作及屏显电路的信号流程
5.1.6 读懂接口电路的信号流程
5.1.7 读懂其他功能电路的信号流程
5.2 学会测试方法
5.2.1 学会射频电路的测试方法
5.2.2 学会语音电路的测试方法
5.2.3 学会微处理器及数据信号处理电路的测试方法
5.2.4 学会电源及充电电路的测试方法
5.2.5 学会操作及屏显电路的测试方法
5.2.6 学会接口电路的测试方法
5.2.7 学会其他功能电路的测试方法
第6章 维修技能第三招——投石问路,找准死穴
6.1 显示屏组件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1.1 显示屏组件的应用
6.1.2 显示屏组件的检测代换
6.2 触摸屏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2.1 触摸屏的应用
6.2.2 触摸屏的检测代换
6.3 键盘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3.1 键盘的应用
6.3.2 键盘的检测代换
6.4 按键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4.1 按键的应用
6.4.2 按键的检测代换
6.5 听筒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5.1 听筒的应用
6.5.2 听筒的检测代换
6.6 话筒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6.1 话筒的应用
6.6.2 话筒的检测代换
6.7 摄像头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7.1 摄像头的应用
6.7.2 摄像头的检测代换
6.8 耳机接口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8.1 耳机接口的应用
6.8.2 耳机接口的检测代换
6.9 振动器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9.1 振动器的应用
6.9.2 振动器的检测代换
6.10 天线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10.1 天线的应用
6.10.2 天线的检测代换
6.11 USB接口的应用与检测代换
6.11.1 USB接口的应用
6.11.2 USB接口的检测代换
作者介绍
作者韩雪涛团队,为数码维修工程师鉴定指导中心团队,同时也是天津市涛涛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团队,是专业的数码维修工程师培训、考核和认证机构,直接受中国电子学会领导,负责电子产品维修行业的技术职称培训和考核认证工作。天津市涛涛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维修技术图书和职业技能教材的编写、多媒体光盘的开发制作以及图文处理和数据测试等工作,是天津市数码维修工程师培训及考核认证中心的技术咨询平台。该公司在职业技能培训、电子产品维修、电工电子技术教学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公司负责人韩雪涛多年来一直从事多媒体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教程的研发工作,先后编写的图书达数百种,主要涉及电子产品维修、多媒体、电子、电工、交通等诸多领域。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对现代智能手机特有的一些新兴维修难点上的处理,显得尤为保守和滞后。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排线松动或屏幕总成更换了,而是诸如面容ID模块的加密配对、指纹识别模块的防拆校验,以及先进的处理器级别的BGA重置等。我翻遍全书,几乎找不到任何关于如何绕过或正确处理这些安全机制的有效信息。例如,现在许多厂商的屏幕更换后,如果不进行特定的软件写入操作,原彩显示功能就会丢失,这本书对此只字未提。再比如,最新的折叠屏手机,其柔性屏的维护和连接器的特殊处理方式,完全没有被纳入讨论范围。这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因为它错过了当前维修领域最核心的技术瓶颈。它更像是一本停留在五六年前技术水平的参考书,对于那些希望跟上行业前沿、处理高端机型故障的维修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更新速度远远不够,缺乏对最新芯片架构和安全协议的解读。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面配色大胆,那种亮眼的橙色和深邃的黑色搭配在一起,在书架上很有辨识度。我本来是想找一本能系统梳理一下现代电子产品维修基础的书,尤其是在软件层面上的一些新进展。结果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故障排除速查手册”,里面罗列了大量的现象和对应的简单处理步骤。比如,它花了不少篇幅讲解如何重启设备以解决常见的卡顿问题,或者如何清理缓存来优化存储空间。这些内容虽然实用,但对于一个已经接触过一些硬件知识的人来说,深度明显不够。我期待看到更深入的电路分析,比如电源管理芯片的工作原理,或者射频模块信号衰减的诊断流程。这本书更侧重于“用户可操作”的层面,像更换屏幕这种流程,它只是简单地配了几张图,步骤也极其概括,完全没有提到拆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胶水处理、排线固定扣的精细操作,更别说校准屏幕显示效果的技术细节了。读完之后,感觉像是上了一堂非常基础的计算机入门课,而不是一本专业的维修指南。它更适合那种刚买了手机,连怎么进入工程模式都不太清楚的新手,拿来做个入门级的科普读物或许还行,但想指望它能解决那些真正棘手的、需要精密工具和专业知识的维修难题,恐怕是缘木求鱼了。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着实让我摸不着头脑,它似乎在努力地在“专业技术书籍”和“轻松随笔”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但最终效果却显得非常割裂。开篇部分引用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个人轶事,比如作者讲述自己第一次拆开一台老式对讲机的心路历程,这部分写得倒是生动有趣,带有一点怀旧的色彩。然而,一旦进入到具体的维修章节,语言风格瞬间变得极其口语化,充斥着大量的网络流行词汇和一些略显夸张的比喻,让人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细节上。比如,在讲解如何识别虚焊点时,作者用了一个“像火山爆发后的岩浆凝固”来形容,虽然画面感强,但对于一个需要精确判断锡球是否饱满的维修工程师来说,这种描述毫无帮助。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于不同类型助焊剂的化学性质对比,或者使用显微镜观察焊盘时,不同放大倍数下应注意的缺陷类型。此外,书中对工具的介绍也显得非常表面化,只是提到了必备的螺丝刀和撬棒,却完全没有区分T5、T6等不同规格的螺丝刀在拆解不同品牌手机时的适用性,更没有提及热风枪的精确温度控制范围,这对于需要精确操作的场合来说,是致命的疏忽。
评分从内容组织结构上来看,这本书的逻辑性实在令人费解,仿佛是将不同时间点收集的笔记随意拼凑而成。比如,它在第三章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软件刷机来解决系统崩溃的问题,步骤细致到连下载固件的网址都一一列举。但紧接着的第四章,却突然跳跃到讲述如何更换手机的电池连接器,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复杂的BGA焊接技术,需要极高的操作稳定性和对焊接温度曲线的深刻理解。这种跨度极大的内容编排,使得读者很难建立起一个连贯的学习路径。一个合理的结构应该是先从基础的诊断流程入手,然后根据诊断结果,分类讨论软件和硬件的解决方案,最后再深入到高难度的元器件级维修。这本书里,高级的电源管理芯片故障排查,只用了一小节轻描淡写地带过,而大量篇幅却用来解释如何判断充电口是否松动——这是最基础的机械性故障。这种权重分配,明显违背了维修技能培养的客观规律,让人感觉作者似乎更想展示自己“什么都会一点”,而不是精通任何一个领域。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插图质量和排版设计简直是一场灾难,严重影响了理解效率。大量的示意图,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内部电路走线的图例,清晰度极低,线条模糊,颜色对比度很差,很多细小的元件编号几乎无法辨认。更糟糕的是,图注(Caption)经常与正文的描述不匹配,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指代不明的情况,比如一处文字提到“如图3-5所示的C20电容”,但图中却找不到明确的C20标记,或者标记的位置与文字描述的电路位置完全不符。这使得读者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反复比对,甚至需要借助外部资源去验证书中的某些步骤是否正确。此外,字体选择上过于单一,缺乏粗体、斜体等强调手段来区分关键术语和普通描述,使得重要信息的捕获非常困难。一本技术书籍,其图文的准确性和清晰度是其生命线,这本书在这方面的表现,无疑是极不专业的,让人在学习过程中倍感挫败和不耐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