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三国志译注
定价:62.00元
售价:27.3元,便宜34.7元,折扣44
作者: 陈寿,杨明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9-01
ISBN:9787550239142
字数:
页码:4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二十四史“前四史”之一
◎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蔽缺点
◎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
内容提要
《三国志》记载了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军阀混战起,前后共计九十年的历史。
《三国志》继《史记》、《汉书》而作,成书则在《后汉书》以前。司马迁的《史记》是通史体,班固的《汉书》是断代史体,《三国志》把三国分成三书,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
《三国志译注》对陈寿《三国志》的全本65卷,进行白话的翻译和注释。其基本性质,是具有坚实学术基础的普及性读物。
目录
前言
魏书
武帝纪
董卓传
袁绍传
刘表传
吕布传
夏侯悖传
苟攸传
贾诩传
郭嘉传
徐晃传
许褚传
蜀书
刘备传
诸葛亮传
关羽传
马超传
马良传
吴书
孙权传
张昭传
周瑜传
鲁肃传
吕蒙传
黄盖传
甘宁传
作者介绍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
文摘
序言
读罢全书,我最大的感触是它在史料辨析上的那种近乎“吹毛求疵”的严谨态度。译注者显然不满足于简单地复述史实,他们对于那些流传已久、但史料依据存疑的段落,都进行了审慎的考证和对比。这种治学精神,对于我们理解历史的真实面貌至关重要。我特别留意了关于人物“事迹”与“评价”分离处理的部分。很多时候,稗官野史将某些人物塑造成了脸谱化的符号,但在这部译注中,译注者巧妙地通过注释,将陈寿的原笔与后世的解读区分开来,让我们能够更客观地去审视那些“功过是非”的复杂性。比如,在评价一些地方割据势力时,译注的视角非常开阔,既看到了他们的军事才能,也指出了他们政治上的局限性。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深度。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谁赢了谁输了”,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对“因果链”的追溯和呈现,才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历史读本所应具备的品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那个时代的政治哲学和军事战略都有了全新的认识,远超出了我原本预期的收获。
评分这部作品的学术价值与可读性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许多严肃的史学著作往往因其过度学术化而疏远了大众读者,但这部译注却成功地跨越了这条鸿沟。它的结构设计非常清晰,主体叙事流畅如水,而所有的注释和考据都巧妙地被安置在页脚或侧边,做到“需要时可见,不需要时可忽略”。这种非侵入式的学习方式,极大地保护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愉悦感。我个人非常喜欢它在涉及人物传记部分所展现出的克制与洞察力。历史人物往往被后人赋予太多道德色彩,但译注者似乎更热衷于呈现他们作为“人”的复杂性——他们的雄心、他们的失误、他们的忠诚与背叛。这种去神化、回归人性的处理,使得历史变得更加真实可信,充满了共鸣。它不是在教人如何评判古人,而是在引导我们如何理解人性的永恒主题,这才是历史文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评分这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与古代思想的深度对话,得益于译注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他们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将两千年前的权力博弈和人情冷暖,用一种既古典又现代的笔触重新描摹出来。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关键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译注的遣词造句非常考究,既保留了历史的庄严感,又注入了现代读者的代入感。举个例子,对于某些将领在战略决策上的犹豫和挣扎,译注者通过对原文中语气词和状语的细微挖掘,展现出一种极富张力的内心戏,让人不禁为之动容。此外,译注中对古代官职、度量衡以及地理概念的解释,都做得极为详尽和精确,完全避免了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理解障碍。对于初次接触此类史书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它构建了一个无缝连接的阅读环境,让你可以在沉浸于历史场景的同时,完全不必担心因为文化知识储备的不足而被迫中断思考。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是这部译注作品最温暖人心的部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很用心,封面素雅却不失大气,那种淡淡的墨香混合着纸张本身的质感,拿在手里就让人感觉沉甸甸的,仿佛捧着一部跨越时空的史册。初读时,我最欣赏的是它在文本处理上的细致入微。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经过译注者的精妙梳理,变得清晰明朗,不再是高悬的学术象牙塔。特别是那些关键的战役部署和人物性格的侧写,译注者总能在关键节点插入精准的批注,让我这个对历史研究不甚精通的普通读者,也能迅速捕捉到事件的脉络和核心矛盾。比如,关于赤壁之战前夕曹操集团的内部动态,译注者的注释就将不同派系之间的暗流涌动刻画得淋漓尽致,使得整个局势的分析不再是扁平化的叙述,而是充满了立体感和张力。这种对原文的尊重与现代解读的平衡把握,使得阅读体验极为流畅,几乎没有产生“卡壳”的感觉。可以说,它为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打开了一扇通往三国风云的精致小窗,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体味到历史的厚重与智慧的光芒。光是翻阅目录和索引,就能感受到整理者背后付出的巨大心血,每一个章节的编排都体现出对读者阅读习惯的充分考量。
评分从整体阅读感受来说,这部译注提供了一种非常沉静、内省的阅读体验。它没有炫技式的华丽辞藻堆砌,而是以一种近乎禅意的朴实力量,引领读者进入那个英雄辈出、风云变幻的时代。译注者在处理一些语焉不详或存在争议的历史事件时,通常会提供多种可能的解释路径,并加以简要的评述,这使得读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被鼓励去独立思考,去构建自己的历史图景。这种“授人以渔”的教育方式,远比直接灌输结论来得更为有效和持久。特别是关于礼制、礼仪和士族阶层关系的描述,译注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时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这些细节的补充,让整个三国世界的图景变得立体而丰满,不再仅仅是刀光剑影的战场。读完之后,我留下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套可以用来审视历史、理解人类社会变迁的清晰框架,这绝对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