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广州蓝皮书: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15)
定价:79.00元
作者:甘新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978210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分为总报告、综合篇、融合篇、丝路篇、案例篇、借鉴篇、专题篇、区域篇八个部分,在全面反映广州2014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之上,紧紧围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目标,从文化产业整体发展动态、文化产业融合、丝绸之路下文化产业发展、个案解剖、先进城市和先进做法借鉴、区域发展状况等不同角度,对广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目录
Ⅰ总报告
12014年广州市文化产业形势分析与展望【尹涛杨代友李明充郭贵民】
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二广州文化产业发展问题分析
三展望:广州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四对策建议
Ⅱ综合篇
2多重制度环境下广州文化小微企业经营战略研究【皮圣雷】
3广州市文化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升级研究【何江】
4广州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研究【王云峰】
52013年广州市动漫重点企业发展情况统计调查报告【广州市文广新局广州市统计局】
6广州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姚宜】
7关于广州历史文化街区开发的问题与思考
――以北京路文化核心区为例【贾云平】
8“新常态”下广州基层文化自觉发展研究【梁礼宏秦瑞英】
9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建设调研报告【越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课题调研组】
10广州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研究【付瑶郭贵民】
Ⅲ融合篇
11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势及广州的发展战略选择研究【顾乃华陈华王奕】
12广州市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研究【林欣】
13广州市文商旅资源融合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周柳严辉华陈文君】
14推动移动互联网与广州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王永健】
15广州市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状况分析【蒲火元】
Ⅳ丝路篇
16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广州建设离岸文化产业中心的研究【伍庆】
17广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进人文合作战略规划研究【柳立子】
18越秀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开发研究【陈德立】
Ⅴ案例篇
19国际漫画节上的“中国力量”与“广州风采”
――2015中国国际漫画节举办“中国馆”及广州主宾城市的纪实【张显峰王溪林】
20星坊60华侨仓项目分析及展望【田立新麦健梅】
Ⅵ借鉴篇
21文化产业比较研究【付瑶李明充】
22外创意农业发展及对广州的启示【安永景杨代友】
Ⅶ专题篇
23花都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对策思考【花都区文化产业发展课题调研组】
24花山小镇: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改造融合的探索【谭乐杨单风】
25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发展现状及展望【徐沛仪】
26广州万达城发展研究【广州万达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Ⅷ区域篇
27越秀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广州高新区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课题调研组】
28海珠区文化产业发展思考【魏巍】
29浅论从化市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与展望【吴博】
30后记
作者介绍
甘新,男,汉族,1955年8月出生,广东信宜人。1978年8月参加工作,1975年4月加入中国党,学历省委党校研究生(广东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学专业),助理经济师。现任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广州市人民副市长、党组成员。
崔颂东,男,汉族,1968年11月生,广东南海人。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党,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1988年6月,广州师范学院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1988年7月,共青团广州市委宣传部科员;1992年2月,共青团广州市委宣传部副主任科员;1993年8月,共青团广州市委宣传部主任科员;1993年9月,共青团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助理;1994年8月,共青团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副处级);1995年12月,共青团广州市委宣传部部长(正处级);1996年9月至2001年4月,共青团广州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其间:1994年7月至1997年7月,广东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毕业;1997年8月至1998年4月挂任荔湾区清平街党委副书记;);2001年5月,荔湾区文化局副局长(正处级);2001年11月,荔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正处级);2003年5月,广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调研员;2004年8月,广州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2008年1月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陆志强,男,汉族,1965年1月生,广东广州人。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局长、党委书记。1983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1月加入中国党,广东省委党校政法专业毕业,大学学历。1980.09--1983.08广州市师范学校学习。1983.08--1989.06广州市东山区东风东路小学教师。1989.06--1991.07广州市东山区教育局团委副书记。1991.07--1993.02共青团广州市东山区委副书记。1993.02--1995.07共青团广州市东山区委副书记,华南实业总公司副总经理、云南省瑞丽市星火总公司副总经理兼星火木地板厂厂长(挂职)。1995.07--1997.06广州市东山区芳草工商联合公司经理。1997.06--1998.06广州市东山区芳草街党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1998.06--2000.11广州市东山区大塘街党委书记(其间:1997.09-2000.07广东省委党校函授学院97级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0.11--2003.02广州市东山区大塘街党工委书记(其间:2000.09-2002.12 广东省委党校函授学院2000级政法专业学习)。2003.02―2008.12 广州市天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08.12- 2009.10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2009.10―2014.04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2014.04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局长、党委书记。
赵冀韬,男,汉族,1971年11月生,河南新郑人。现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负责文物保护、文物普查、考古、博物馆、纪念馆及文化产业发展等工作。分管文物处、博物馆处、文化产业处。1988年6月参加工作,1999年1月加入中国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专业毕业,博士学位。1985.09-1988.06 河南电影技术学校图书管理专业学习。1988.06-1996.09 河南教育学院图书管理助理馆员。(其间:1988.09-1991.07 河南电大中文专业大专学习;1993.09-1996.07河南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习)1996.09-1999.06 郑州大学民商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全日制脱产)。1999.06-2000.09 郑州大学法学院讲师。2000.09-2003.07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商法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其间:2000.09-2003.0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讲师)2003.09-2006.04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副区长(副处级)(其间:2003.07-2006.09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方向博士后。)2006.04-2008.11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处)。2008.11- 2009.12广州市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党委委员。2009.12至今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版权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尹涛,男,汉族,1970年生,湖南道县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管理学博士。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学研究员,广州市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广东省第十二届代表。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公共政策学院访问学者(2004年1月-2005年3月)。第三届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人才“十百千工程”社科理论类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第三届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广州市中青年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2010-2011年度)。主要研究领域:城市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团体:广东省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副会长。社会服务:广东省机械进出口集团外部董事,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决策咨询顾问。
杨代友,男,1970年3月生,湖南泸溪人。现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副所长。1995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地理教育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8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地理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4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9年3~9月,在广州市委党校中青班学习半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经济系访问学习一年。1998年~2005年,先后任广州市经济研究院财政和贸易研究室和城市公共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2001年12月)、副研究员(2004年12月);2006年至今先后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员(2012年12月)。研究领域: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等。
李伟滨,男,广州市委宣传部网信办调研员、广州市网络文化协会副秘书长、广州市委宣传部互联网宣传管理处副处长。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待,觉得可能就是一份中规中矩的年终总结。但翻开后,我却被它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深深吸引了。它不仅仅是对2015年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概括,更像是一次对这座城市“软实力”的深度挖掘。书中对不同文化创意类型(如设计、动漫、游戏、演艺、出版等)的独到见解,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模式,都让我耳目一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文化IP的构建与运营”的分析感到兴奋,它不仅仅罗列了几个成功的案例,更是从文化内核的挖掘、核心价值的提炼、多平台衍生开发等角度,全面解析了一个成功的文化IP是如何炼成的。这对于理解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广州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如何转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以及如何在全球文化交流中发挥作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广州的认知,从一个购物天堂、美食之都,拓展到了一个充满无限创意和文化活力的创新之城。它让我看到了广州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方面,所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吸引我,深邃的蓝色基调配上抽象的广州地标剪影,传递出一种现代感与城市活力。我一直对广州这座城市充满好奇,特别是它在文化创意领域的独特魅力。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到,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并非仅仅是简单的“创意”二字堆砌,而是深深扎根于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积淀和活跃的市场经济之中。书中对珠江新城、老城区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等多个方面的深入分析,让我看到了广州如何在传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发展。例如,它详细介绍了如何将传统岭南建筑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如何通过文化IP的打造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以及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手工艺。这些案例分析都非常具体,不是泛泛而谈,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生动的实践现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产业生态的梳理,从政策引导、人才培养到市场对接,都有条不紊地阐述,让读者能清晰地看到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的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虽然篇幅不少,但阅读起来并不枯燥,反而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像是一本带领读者深入探索广州文化基因的指南。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受非常独特,它像一个精密运转的齿轮,将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各个方面紧密地咬合在一起。从宏观的政策导向,到微观的企业运营,再到具体的项目落地,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呈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文化+科技”和“文化+金融”的论述。它详细阐述了技术创新如何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强大的驱动力,例如VR/AR在展览展示中的应用,大数据分析在内容创作中的价值;同时也分析了金融资本如何支持文化创意企业的成长,例如风险投资、产业基金的作用,以及知识产权的金融化。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现代文化产业的运作模式非常有帮助,让我看到了文化创意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是与现代经济体系深度融合的产业。书中对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讨论也十分到位,强调了人才在创意产业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广州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所做的努力。整本书在结构上非常严谨,逻辑上层层递进,给人一种条理清晰、内容扎实的感觉,非常适合想要系统性了解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读者。
评分我带着一种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来审视这本书,而它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作为一份官方背景的年度发展报告,它在数据支撑和理论框架上做得非常扎实。书中对2015年广州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规模、增长趋势、细分领域构成等进行了详尽的量化分析,许多图表和数据引用都显得十分可靠,为理解当年的产业格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报告并没有止步于宏观的数据呈现,而是进一步深入剖析了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人才供给等多个维度。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互联网+”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章节,它详细探讨了数字媒体、网络平台、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如何重塑创意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以及广州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中对于区域经济联动、国际化视野的拓展等问题也有涉及,展现了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家战略和全球化背景下的定位。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客观、深入了解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权威视角,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评分我是一个对城市发展和文化现象都很有兴趣的普通读者,读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下广州这座“一线城市”在文化创意领域到底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熟悉这座城市的朋友在娓娓道来。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一个个文化创意项目、一个个创新企业的故事展现在我面前。我看到了老街区如何通过创意改造焕发新生,变成了时尚的打卡地;我看到了传统手工艺人如何拥抱互联网,将他们的作品卖到全世界;我还看到了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如何在广州这片沃土上,发掘属于这座城市的独特文化符号,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商业价值和文化影响力的产品。书中穿插的照片和案例介绍,都非常有画面感,让我仿佛亲身走访了那些充满活力的创意空间。特别是关于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创意产业的介绍,让我这个对这些领域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快速get到其中的精髓。这本书让我觉得,广州的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仅是政府推动下的宏大叙事,更是无数个体创新和梦想汇聚而成的生动实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