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

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建盛 著
图书标签:
  • 北京文化
  • 北京发展
  • 文化报告
  • 蓝皮书
  • 2013-2014
  • 社会科学
  • 文化研究
  • 首都发展
  • 政策研究
  • 北京智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墨林阁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58311
商品编码:2975180449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

定价:79.00元

作者:李建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50975831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主题,以2013年度北京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建设新进展和新动态为基本内容,从首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文化保护与文化传播等四大专题,分析2013年北京文化发展新进展、新成就和新动态,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


目录


Ⅰ 总报告
 1 走融合创新之路,推动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发展【李建盛】
  一 文化融合创新推动首都城市提升发展
  二 2013年北京文化发展现状与动态
  三 2013年北京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实力的国际比较分析
  四 问题与建议
Ⅱ 首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
 2 2013年北京文化建设新进展【李建盛 晏晨】
 3 中国主要城市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报告【廖旻 梅松】
 4 “双轮驱动”与北京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发展现况分析【王林生】
 5 2013年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述评【桑锦龙 汤术峰】
Ⅲ 首都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6 “功能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模式的新探索【董鸿英 张铮】
 7 世界城市视域中北京文化节庆活动分析【闫玉刚 骆臻洋】
 8 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对策【陈镭】
 9 北京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化建设分析【张新赞】
 10 首都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报告【刘丁鑫】
Ⅳ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
 11 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格局分析【黄斌 陈伟 孙莉】
 12 北京市文化创意企业孵化器调查研究报告【周峥 陈烁】
 13 2013年北京文化财政金融创新发展状况分析【何群 周依格】
 14 2013年北京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展望【荆艳峰 陆跃祥 闫至明】
 15 2013年北京图书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傅秋爽】
 16 2013年北京市动漫游戏产业状况分析【刘瑾】
Ⅴ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文化交流传播
 17 2013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展【晏晨】
 18 2013年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黄仲山】
 19 北京市对外文化贸易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张丽】
 20 2013年北京文化发展纪事

作者介绍


李建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首都网络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文艺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文化理论、首都文化发展战略和文艺理论研究。《北京文化发展报告》主编、《首都网络文化发展报告》执行主编。主要学术著作有《当代设计的艺术文化学阐释》《后现代转向中的美学》《艺术学关键词》《美学:为什么与是什么》《艺术科学真理》《北京文化60年(1949~2009)》《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建设研究》《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惠民工程建设》等。

文摘


序言



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 引言 北京,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积淀与现代都市活力的城市,其文化发展的脉络与趋势,不仅是中国文化转型与创新的重要缩影,更是观察中国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2013年至2014年,是北京文化事业迈向新阶段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大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文化发展的步伐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这一时期北京在文化产业、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传播、文化交流以及文化治理等多个维度上的成就、挑战与未来走向,为理解和把握北京乃至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视角。 第一部分:北京文化发展的宏观环境与政策导向 2013-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战略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北京市紧密围绕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报告期内,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产业纳入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通过财政投入、税收优惠、金融支持、人才引进等多种手段,为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成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例如,针对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影视动漫等新兴文化业态,北京市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鼓励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升级。 文化体制改革深化: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北京市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国有文化单位的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运营效率。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促进了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文化市场的公平竞争。 “四个中心”建设目标引领: 北京市确立了建设“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其中,“文化中心”的建设目标,为北京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报告期内,各项工作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着力提升北京作为全国文化高地的影响力和国际文化交流的地位。 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北京市文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在保持传统文化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二部分: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亮点 2013-2014年,北京文化产业呈现出多元化、集聚化、高端化的发展态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创意产业蓬勃发展: 北京作为全国创意产业的集聚高地,在设计、广告、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798艺术区、国家广告产业园区、中关村数字产业园等创意产业集聚区,吸引了大量优秀创意人才和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生态。 数字文化与新兴业态崛起: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线教育、数字出版、网络游戏、移动应用开发等领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北京在数字内容创作、传播平台建设、技术应用创新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文化贸易与对外投资活跃: 报告期内,北京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贸易额稳步增长,对外文化投资和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影视、出版、设计、演艺等领域的“走出去”步伐加快,北京文化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文化旅游融合深化: 北京充分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故宫、长城、颐和园等传统文化景点,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文创产品的开发,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时,一批以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新型旅游项目也得到发展。 文化科技融合初显成效: 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内容创作、传播渠道、用户体验等方面得到初步应用,预示着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北京文化传承与创新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文化的创新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北京高度重视对京剧、相声、剪纸、年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建立传承人制度、组织专业培训、开展普及推广活动,有效保护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生命力。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历史文化保护作为重要内容。胡同街区的保护修缮、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使得古老的城市肌理得以留存,并融入现代生活。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注重保留其原有风貌和文化韵味,而非简单拆除重建。 “古都文化”的时代演绎: 北京在传承古都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其时代演绎。例如,通过文博机构的改革创新,提升展览的吸引力和互动性;鼓励文化创意企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产品。 当代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北京作为国内重要的当代艺术创作与展示中心,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机构。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等成为国内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报告期内,当代艺术展览、拍卖、交流活动频繁,展现了北京活跃的艺术生态。 文化交流与互鉴: 北京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大量国际文化艺术展览、演出和交流项目。同时,也鼓励本土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第四部分:北京文化传播与普及 报告期内,北京在文化传播渠道、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上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力求让更多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媒体融合与传播创新: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形成了多平台、多终端的传播格局。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成为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渠道。北京的媒体机构积极探索内容生产和传播模式的创新,以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持续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节展活动丰富多彩: 北京每年举办的各类文化节展活动,如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图书订货会、各类艺术博览会等,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盛宴,也提升了北京的国际文化影响力。 文化数字化与智慧化: 积极推动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立开放共享的文化数据库。利用新技术提升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用户体验,例如,通过VR/AR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或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文化内容。 第五部分:北京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北京在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持续探索和创新。 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 部分传统文化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仍需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和核心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吸引: 面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复合型文化人才,是北京面临的重要课题。 文化创新与资本的平衡: 在追求市场效益的同时,如何保持文化创新性和社会责任感,是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长久思考的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协调: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如何进一步提升北京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同时,有效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仍需不断努力。 展望未来,北京将继续以建设国际一流的文化中心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文化传播体系,深化国际文化交流。报告期内的发展为北京文化未来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贡献了宝贵经验。 结语 《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通过对这一时期北京文化发展的全方位梳理与深入剖析,力求呈现一个真实、立体、动态的北京文化图景。报告不仅是对过往成就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我们期待北京文化在新的时代浪潮中,继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国家文化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为世界文化交流互鉴提供更多精彩的中国方案。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热爱北京这座城市的人来说,《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简直是一份宝藏。它没有花哨的辞藻,也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用一种极其踏实、接地气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北京在特定两年里的文化足迹。从那些老胡同里的故事,到遍布城乡的艺术展览,再到年轻人热衷的各种文化活动,报告都给予了细致的记录和有力的解读。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篇章,它让我了解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北京是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不断培育出新的文化增长点的。同时,报告也直面了文化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如何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如何在城市扩张中,保留城市的文化特色。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报告的内容更加深刻,也更具启发性。它不仅是对过去两年文化的梳理,更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一份深思熟虑的规划。

评分

这部“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就像一本厚重的笔记,里面记录了一个城市在特定年份里的呼吸与脉动。翻开它,仿佛置身于那个时期的北京街头,你能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既有传统文化的深沉韵味,也有现代气息的蓬勃涌动。作者们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的严谨,又带着对城市深切的关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文化画卷。从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到新兴的文化产业如何破土而出,再到文化政策的出台与落地,报告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像一块拼图,最终汇聚成一幅清晰可见的北京文化发展图景。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在文化领域的成就,也深刻地揭示了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方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翔实的案例,让我们理解“文化”二字在当代北京的真正含义,它关乎城市的面貌,关乎市民的生活,更关乎一个城市的灵魂与精神。

评分

《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它以一种相对客观和全面的视角,梳理了北京在2013至2014年间的文化发展脉络。报告内容丰富,涵盖了从政策法规、产业发展到社会文化生活等多个维度,为理解北京的文化生态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框架。作者们在撰写过程中,必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数据分析,这使得报告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实用性。我可以想象,报告中的许多数据和案例,都凝聚着研究人员的心血。尤其值得称赞的是,报告并没有回避北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例如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新兴文化的规范引导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使得报告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信息传递,更在于其对未来发展的启示意义。作为一名对城市发展和文化变迁感兴趣的读者,我认为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

评分

读完《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幅动态的、充满细节的北京城市文化肖像。这本书以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深入剖析了2013至2014年间北京文化领域的诸多方面。它不仅仅是官方数据的汇总,更是一次对城市文化肌理的深度探索。比如,报告中对北京历史遗迹保护的论述,让我看到了一个城市如何在快速发展中努力留住其珍贵的记忆;对新兴创意产业园区的描写,则展现了北京作为文化创新策源地的活力与潜力。书中对文化消费趋势的分析,也十分贴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我们理解市民的精神需求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章节,它让我看到了北京在国际文化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不同文化碰撞出的火花。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相对严谨,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对北京文化发展的情感投入,让人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与热情,仿佛亲身参与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变革之中。

评分

当我拿起《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3~2014)》时,我并没有期待一个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份严谨的报告。然而,在翻阅的过程中,我却被报告所呈现的北京文化图景深深吸引。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城市记录者,用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为我们展示了北京在2013至2014年间文化领域的风貌。报告对文化产业的细致梳理,让我看到了北京在经济转型时期,文化作为重要支撑的力量;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考察,则反映了城市在满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所做的努力。我尤其注意到其中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对历史遗迹的文字描述,更包含着对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符号在现代社会中继续“活下去”的思考。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以一种专业而又不失温度的方式,勾勒出了北京文化发展的轨迹,为我们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