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 | |
| 商品名称: | 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 |
| 作者: | (美) 埃里克·希雷(Eric Shiraev) |
| 市场价: | 85.00 |
| ISBN号: | 9787111601494 |
| 版次: | 1-1 |
| 出版日期: | |
| 页数: | |
| 字数: | 654 |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 目录 | |
| 目 录 Contents 前言 致谢 第1章 理解心理学的历史 / 1 1.1 绪言 / 2 1.1.1 我们研究什么 / 2 1.1.2 重复的主题 / 3 1.2 四类心理学知识 / 3 1.2.1 科学知识 / 4 1.2.2 大众信念 / 6 1.2.3 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 6 1.2.4 法律知识 / 7 1.2.5 四类知识的互动 / 8 1.3 社会与心理学史 / 9 1.3.1 资源 / 9 1.3.2 社会气氛 / 10 1.3.3 学术传统 / 10 1.4 心理学史学 / 12 1.4.1 同行评议 / 12 1.4.2 争议的必然影响 / 13 1.4.3 社会地位、社会名望和权力 / 14 1.4.4 克服选择性注意:性别和种族 / 15 1.5 理解心理学的历史 / 17 1.5.1 误导性标签 / 17 1.5.2 碎片化和标准化 / 17 第2章 早期的心理学知识 / 20 2.1 人类文明早期的心理学知识 / 22 2.1.1 美索不达米亚 / 22 2.1.2 古埃及 / 23 2.2 希腊文明中的心理学知识 / 23 2.2.1 早期的灵魂概念 / 23 2.2.2 认知 / 27 2.2.3 情绪和需求 / 28 2.2.4 人类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 29 2.2.5 异常症状 / 30 2.2.6 关于健康与道德行为的观点 / 31 2.2.7 评价希腊人的影响 / 32 2.3 印度和中国的心理学知识:非西方心理学传统的介绍 / 32 2.3.1 印度教传统 / 32 2.3.2 生命轮回 / 33 2.3.3 思维和行为 / 33 2.3.4 佛教传统 / 34 2.3.5 自我 / 35 2.3.6 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心理学观点 / 36 2.3.7 整体论与和谐 / 37 2.4 第一个千年之交的心理学知识 / 38 2.4.1 罗马人:哲学与科学中的心理学知识 / 38 2.4.2 早期基督教传统:灵魂的不朽 / 39 2.4.3 罪疚和罪恶的心理基础 / 40 2.5 中世纪盛期知识的进一步发展(11世纪~?14世纪) / 41 2.5.1 基督教神学:恢复亚里士多德的声誉 / 41 2.5.2 早期阿拉伯和伊斯兰文明中的心理学观点 / 42 2.6 评价 / 44 2.6.1 不要高估差异 / 45 2.6.2 精神传统内积累的知识是有价值的 / 45 2.6.3 欧洲和亚洲的哲学家有“独特思想”吗 / 45 第3章 千年中期转型阶段的心理学:15世纪至18世纪末 / 48 3.1 15世纪晚期至18世纪末的转型 / 50 3.1.1 文艺复兴 / 50 3.1.2 宗教改革 / 51 3.1.3 科学革命 / 51 3.2 千年中期的心理学:人们知道些什么 / 52 3.2.1 科学知识 / 52 3.2.2 宗教基础和民间的知识 / 55 3.3 学者及其理论的影响 / 57 3.3.1 认识论:理解心理经验 / 57 3.3.2 勒内·笛卡儿:理性思考者和笛卡儿传统 / 59 3.3.3 贝内迪克特·斯宾诺莎的一元论 / 61 3.3.4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的单子论 / 62 3.3.5 托马斯·霍布斯的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 / 62 3.3.6 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 / 63 3.3.7 乔治·贝克莱的唯心主义和经验主义 / 64 3.3.8 发展中的英国经验主义:大卫·休谟 / 65 3.3.9 发展中的联想主义:大卫·哈特莱 / 67 3.3.10 连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伊曼努尔·康德 / 68 3.4 法国的唯物主义与启蒙运动 / 69 3.4.1 保罗-亨利·西里的唯物主义 / 69 3.4.2 孔狄亚克的感觉主义 / 70 3.4.3 拉·美特利的机械主义 / 71 3.4.4 伏尔泰和卢梭的道德与社会发展 / 72 3.5 评价 / 72 3.5.1 社会氛围的变化 / 72 3.5.2 个体成为关注的焦点 / 73 3.5.3 知识依然主要靠猜测 / 73 3.5.4 宗教观点依然占主导 / 73 3.5.5 知识维护的社会秩序 / 73 第4章 实验室里的心理学 / 76 4.1 19世纪的变迁 / 78 4.1.1 资源和基础设施 / 78 4.1.2 19世纪的社会环境 / 78 4.1.3 19世纪的学术传统 / 78 4.1.4 人们对心理了解多少:概览 / 79 4.2 生理学和哲学:两个学术流派 / 82 4.2.1 精神哲学的影响 / 82 4.2.2 生理学的影响 / 83 4.3 早期心理学中的测量 / 85 心理时间的测量 / 85 4.4 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 88 4.4.1 德国有利的社会环境 / 88 4.4.2 冯特在德国创建了一个实验室 / 88 4.4.3 美国的实验室:对比一览 / 90 4.4.4 德国和美国以外的实验室 / 91 4.5 在实验室里:寻求自己身份的心理学 / 93 4.5.1 威廉·冯特的观点 / 93 4.5.2 冯特同时代人提出实证心理学 / 96 4.5.3 构造主义在美国 / 98 4.5.4 美国心理学会:开端 / 99 4.6 评价 / 101 4.6.1 一条不容易的道路 / 101 4.6.2 来自实证研究的推动 / 101 4.6.3 一个集体的创造 / 102 4.6.4 心理学实验室和组织 / 102 第5章 20世纪初的心理学与大众社会 / 104 5.1 社会和文化景观 / 106 5.1.1 现代大众社会 / 106 5.1.2 社会氛围的变化 / 106 5.2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展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 / 108 5.2.1 科学探索 / 108 5.2.2 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 / 109 5.2.3 更多的心理学家成为实践者 / 109 5.3 作为一门科学学科的心理学 / 110 5.3.1 人们所知道的:科学知识 / 110 5.3.2 大众信念 / 110 5.3.3 价值观 / 110 5.3.4 法律知识 / 111 5.4 机能主义心理学:联结个体与社会环境 / 112 5.4.1 威廉·詹姆斯关于精神现象的观点 / 112 5.4.2 作为实用学科的詹姆斯心理学 / 113 5.4.3 发展的机能主义:卡尔金斯、安吉尔和卡尔 / 114 5.5 心理学领域的进化论观点 / 116 5.5.1 进化论 / 116 5.5.2 对心理学的普遍影响 / 118 5.6 心理学中的新领域 / 120 5.6.1 心智能力研究 / 120 5.6.2 儿童与教育心理学 / 124 5.6.3 工业和消费者研究 / 127 5.6.4 犯罪行为心理学 / 130 5.6.5 性别心理学 / 130 5.7 评价 / 132 5.7.1 经济发展因素 / 132 5.7.2 教育发展因素 / 132 5.7.3 对心理学家的需求渐长 / 132 5.7.4 心理学正在成为一门更独立的学科 / 132 第6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临床研究和心理学 / 134 6.1 人们对精神疾病有哪些了解 / 136 6.1.1 科学知识 / 136 6.1.2 流行观念 / 140 6.1.3 意识形态 / 140 6.1.4 法律知识 / 140 6.2 社会环境和精神病理学 / 141 6.2.1 性、毒品与异化 / 141 6.2.2 对精神疾病看法的改变 / 142 6.2.3 异常和偏差行为的医学化 / 142 6.2.4 |
| 内容简介 | |
| 《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按时间顺序,论述了推动心理学思想和学科发展的社会背景、重要人物及其思想、生活和所属理论学派。本书作者重视多样性和跨文化、跨学科视角,探讨了心理学在美德奥之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如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每一章节均配备了适量的知识检测和网络学习资料。心理学史(原书第2版)文献丰富,内容翔实。除此之外,作者在书中还配了许多图表和人物照片,让读者直观地了解心理学史的相关知识。 |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