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逸白

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逸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逸白 著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自画像
  • 绘画
  • 大师
  • 逸白
  • 艺术
  • 肖像画
  • 西方艺术
  • 艺术鉴赏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品读天下出版物专营店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ISBN:9787545912180
商品编码:2973958709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定价:48.00元

售价:30.7元,便宜17.3元,折扣63

作者:逸白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459121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颜值高又有范儿的另类艺术史本书精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扬.凡.艾克、卡拉瓦乔、委拉斯开兹、真蒂莱斯基、勒布伦夫人、珂勒惠支、弗里达.卡罗、丢勒、伦勃朗、凡.高、毕加索等大师160余幅经典的自画像,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再现大师们“自拍”作品产生的背景、过程,以专业眼光解读其时代精神、艺术密码。既有趣又好看,值得一读。2.160 余幅经典自画像,破解一个个“达.芬奇密码”作者用活泼生动的语言再现大师们“自拍”作品产生的背景、过程,以专业眼光解读其时代精神、艺术密码。形形的画家自画像构成艺术史上非常迷人的一部分,本书把这一部分撷取出来,成为一部可以“悦读”的另类艺术史。好看好玩的不光是艺术八卦还有大师们的灵与肉、潮与骚。3. 装帧设计精美精美的设计和印制再现大师作品的艺术之美,让人心动,值得珍藏。

内容提要


目录


从自画到自拍,自画像的前生今世 3

第二章

隐藏的自我 41

马萨乔《纳税银》43

拉斐尔《雅典学院》44

扬.凡.艾克《阿诺菲尼的婚礼》46

提香《谨慎管理时间的寓言》50

卡拉瓦乔《美杜莎》52

卡拉瓦乔《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54

委拉斯开兹《宫娥》57

第三章

女性艺术家的自画像 61

“缪斯”女神 —— 真蒂莱斯基 63

典雅贵妇 —— 勒布伦夫人77

黑白交响 —— 珂勒惠支 86

铿锵玫瑰 —— 弗里达.卡罗99

第四章

自拍达人 111

记录青春的五张自画像 —— 丢勒 113

钟情自我的伦勃朗122

傲娇的双子男 —— 库尔贝136

麦田里的守望者 —— 凡.高150

自我试验 —— 毕加索166

结语 18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逸白 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对话,一次对自我边界的深刻探索 《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逸白》并非一本关于摄影技巧的教程,也不是一本收录了某位艺术家的画廊集。它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次对“自画像”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全新解读,一场邀请读者与艺术史上的巨匠们进行跨越时空的亲密对话。通过“自拍”这一现代语境的引入,本书旨在唤醒我们对自我认知、个体表达以及艺术媒介演变的深层思考。 “自拍”的哲学意涵:从镜子到镜头 自画像,从古至今,始终是艺术家审视自身、记录时代、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从伦勃朗在不同人生阶段绘制的深邃肖像,到梵高笔下那燃烧着痛苦与狂热的自我注视,再到弗里达·卡罗用身体叙述苦难与坚韧的独特语言——艺术家们始终在画布、雕塑、甚至纸张上,进行着一场关于“我是谁”的永恒追问。 而“自拍”,作为当代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视觉符号之一,其核心精神与自画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不仅仅是按下快门,更是一种主动的自我呈现,一种对即时性、互动性和个体叙事的强调。本书将“自拍”的概念放大,将其视为一种具有哲学深度的行为,一种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个体表达方式的革新。它不仅仅是展示外貌,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投影,是对自我存在状态的即时反馈。 《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逸白》正是从这个现代视角出发,邀请读者以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审视那些经典的自画像。我们并非简单地将它们解读为“老派的自拍”,而是去理解艺术家们在有限的创作条件下,如何通过构图、光影、色彩以及表情,捕捉那个瞬间的自我,并赋予其超越时空的生命力。 跨越时空的对话:从古典到当代 本书将艺术史的长河中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自画像作品,以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们不拘泥于传统的断代史梳理,而是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并置,让他们在“自拍”的语境下进行有趣的对话。 文艺复兴的理性之光: 想象一下,达芬奇在工作室里,是否也曾带着一丝严谨的审视,用画笔捕捉自己思考时的神情?米开朗琪罗的自画像,是否也是他挑战凡人的傲慢与不屈的证明?本书将带领读者去体会这些大师们在追求古典主义的完美与和谐的同时,如何在画面中注入深刻的个体思考。他们的“自拍”,是理性与技艺的结晶,是对人类潜能的赞颂。 巴洛克时代的戏剧张力: 伦勃朗的自画像,充满了对光影的极致运用,每一道皱纹,每一次眼神的流转,都诉说着人生的悲欢离合。卡拉瓦乔的自画像,则可能潜藏着他叛逆不羁的灵魂,以及对黑暗与光明的双重迷恋。本书将深入解读这些艺术家如何利用强烈的戏剧冲突,在自我肖像中展现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自拍”,是对人性深邃与矛盾的深刻洞察。 浪漫主义的激情燃烧: 梵高,一位将生命的热情与痛苦全然倾注于画布的天才。他的自画像,与其说是在描绘自己的容貌,不如说是在倾诉自己灵魂深处的呐喊。戈雅的自画像,则可能折射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战争与苦难的深刻反思。本书将带领读者感受这些艺术家们在追求自由表达与情感宣泄时,如何将“自拍”升华为一种精神宣言。 现代艺术的解构与重塑: 步入20世纪,马蒂斯用色彩的狂欢表达自我,毕加索则以多视角、碎片化的方式解构人脸,挑战传统的观看方式。波洛克将身体运动融入创作,他或许也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自拍”——记录下创作的过程本身。本书将探讨这些现代艺术家如何打破既有框架,用全新的艺术语言来探索“自我”的无限可能,他们的“自拍”,是对艺术边界的不断拓展。 “逸白”的视角:艺术家的独特表达 “逸白”并非仅指某一位具体的艺术家,它更象征着一种超脱、一种自由,一种在纷繁世事中保持独立思考与独特视角的艺术精神。本书中的“逸白”,可以是任何一位敢于将自己置于审视之下的艺术家,可以是任何一种在创作中寻求真我、表达个性的艺术实践。 “逸白”的视角,是一种对自我边界的审慎打量,也是一种对世界的好奇探索。它既包含着对个体身份的追问,也包含着对社会、对人性的关怀。每一幅自画像,无论其创作年代、风格如何,都承载着艺术家“逸白”的精神印记。 本书将通过对不同艺术家自画像的细致解读,来展现“逸白”精神在艺术史中的流变与演化。我们会发现,即使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们对于“我”的追寻,对于“表达”的渴望,以及对于“创作”的热爱,都展现出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通性。 为何是“自拍”?现代语境下的艺术反思 将“自拍”的概念引入古典艺术的语境,并非是为了迎合潮流,而是为了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自我营销至上的时代,“自拍”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然而,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自我”的含义?我们所呈现的“自我”,又是如何被建构和解读的? 本书希望借由大师们的“自拍”,来反思现代人的“自拍”现象。那些艺术巨匠们,在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社交媒体的时代,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创作,深刻地剖析自我、展现人性?他们的“自拍”,拥有着怎样的深度与力量? 《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逸白》鼓励读者不仅仅是做一个被动的观看者,而是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以去对照自己的生活,去思考自己如何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呈现“自我”。你也可以去反思,艺术媒介的演变,是如何影响着我们对“自我”的表达和认知。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艺术欣赏的全新维度: 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欣赏经典的自画像作品,让读者不再仅仅关注画面的技法与美学,而是深入了解艺术家创作背后的动机、情感与思考。 自我认知与反思: 通过与艺术史上的巨匠们进行一场关于“自我”的对话,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是谁”,以及如何更真实、更有意义地表达自我。 艺术史的趣味解读: 本书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梳理了自画像在艺术史上的发展脉络,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 对当代文化的深刻洞察: 将古典艺术与现代语境相结合,本书引发了读者对当代“自拍”现象以及个体表达方式的深刻反思。 激发创作灵感: 对于艺术家、设计师、摄影师以及所有对艺术有兴趣的人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灵感宝库,启发新的创作思路。 《自画像:大师的自拍 逸白》是一本充满智慧与启发的读物。它邀请您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孤独、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挣扎与他们的辉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探索自我的旅程,一次与伟大灵魂的深度交流。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让我们一同透过大师们的“自拍”,去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去发现艺术中永恒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让我意识到“自我”的表达可以有多少种可能。我们常常以为自画像就是简单地画下自己长什么样子,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艺术家们通过自画像,可以探索的远不止于此。他们可以用画笔去解构自己的身体,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表达自己的社会身份,甚至是去挑战传统的性别刻板印象。有些自画像简直就像是一场视觉的哲学思辨,艺术家们将他们对存在、对意义、对美的理解,都浓缩在了自己的形象之中。我特别欣赏那种不是直接描绘自己的容貌,而是通过象征性的手法,来表达内心情感或思想的作品。这些作品的解读难度虽然大一些,但一旦理解了,那种震撼和思考是无可比拟的。这本书让我对“艺术”有了更宽广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我发现自己也开始思考,如果我来画一张自画像,我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

评分

我发现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所带来的那种“共鸣感”。虽然书中呈现的是几百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但当你看着他们笔下那个与我们相似的面孔时,你会突然意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的情感和对自我的追寻是多么的相似。那些目光,有的深邃,有的迷茫,有的坚毅,有的温柔,仿佛都穿越了时空,与你进行着无声的对话。我经常会停留在某一幅作品前,反复琢磨画中人的神态,试图去解读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尤其是那些艺术家为自己创作的肖像,更能感受到他们试图表达的自我认知,是自信、是困惑、还是某种未尽的探索?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仿佛你也在参与他们的创作过程,也在和他们一起审视自己的灵魂。书中对于每一幅画的介绍虽然不是长篇大论,但都点到要害,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和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为我打开了更深的解读空间。这本书让我有机会去“认识”这些艺术家,不仅仅是他们作为艺术家的身份,更是他们作为“人”的那一面。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是一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美。我尤其喜欢“自画像”这三个字,它们不仅仅指向艺术作品本身,更暗示着一种自我审视和内心探索的旅程。而“大师的自拍”这个副标题,则赋予了作品一种现代感,让人不禁联想到当代人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我,但这本书显然不是那种肤浅的展示,而是艺术家们用画笔留下的深刻印记。我至今仍然记得第一次翻开它时的那种期待,仿佛要走进一个个鲜活的灵魂深处。书中的排版也非常讲究,每一幅作品的呈现都恰到好处,既有足够的空间感,又能让你近距离欣赏到艺术家细腻的笔触和色彩运用。我特别喜欢那种大开页的设计,将画作的震撼力完全释放出来,让你仿佛置身于画廊之中。而且,纸张的质感也很好,摸上去有一种温润的感觉,配合着那些充满生命力的色彩,阅读本身就成了一种享受。我常常会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茶,就着窗外的阳光,慢慢地翻阅,每一页都带给我新的惊喜和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些伟大灵魂最真实、最不设防的一面。

评分

我一直对艺术史上的肖像画很感兴趣,但很少有书能将“自画像”这个主题如此集中地呈现出来,而且是以如此高的品质。这本书的内容安排我觉得非常精妙,它似乎有意地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家并置在一起,让你有机会去比较他们处理同一主题的异同。比如,你会看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严谨的写实,以及他们对于理想化美的追求;接着又会转到巴洛克时期那种戏剧性的光影和情感的张扬;再到印象派艺术家对于瞬间光影的捕捉,以及他们对自我主观感受的强调。这种跨越时空的对比,让每一幅自画像都仿佛有了更丰富的意义。它不仅仅是 artist的“ likeness”,更是 artist“ state of mind”的记录。我尤其喜欢书中某些章节,会将同一位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阶段的自画像放在一起,那样的对比之下,你能清晰地看到他们心境的变化,人生的阅历如何在他们的脸上刻下痕迹,又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创作。这种“时间”的维度,在这本书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选材绝对是经过精心考量的。它不仅仅罗列了那些家喻户晓的大师作品,也包含了一些可能不太为人熟知,但同样充满惊喜的作品。这种“平衡”的处理,让这本书既有权威性,又充满了发现的乐趣。我经常会在书中偶然发现一些让我眼前一亮的艺术家,然后会主动去查阅更多关于他们的资料。这种“触类旁通”的效果,是很多知识性读物难以达到的。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容易亲近,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读起来非常流畅。尽管内容相当专业,但它以一种非常民主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能从中受益。每次翻阅,都感觉像是在与这些伟大的灵魂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他们用他们的画笔,他们的眼睛,他们的思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本书绝对是我书架上最珍藏的一本,也是我愿意反复阅读,并且推荐给所有热爱艺术的朋友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