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摄Follow Me:风景摄影操作密码

数码摄Follow Me:风景摄影操作密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继强 著
图书标签:
  • 风景摄影
  • 数码摄影
  • 摄影技巧
  • 后期制作
  • 构图
  • 光线
  • 色彩
  • 旅行摄影
  • 摄影入门
  • 摄影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满苑逞娇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1828716
商品编码:2973969743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数码摄Follow Me:风景摄影操作密码

定价:50.00元

作者:李继强

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31828716

字数:

页码:21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风景摄影《数码摄Follow Me:风景摄影操作密码》设定的读者群是那些已经入门并且急于提高自己的摄影爱好者,这也给我在撰写《数码摄Follow Me:风景摄影操作密码》的时候增加了的难度,怎么能让这些“半成手”既看得明白又不感到乏味,确确实实得到一些指导和启发,帮助他们在风光摄影这个领域来一次质的飞跃,同时,还要培养出他们自身的拍摄风格,我着实为这个问题苦恼了很久。

目录



何谓风景摄影
前人之道风景摄影的它山之石
风景,是用广角镜头拍摄朗朗乾坤
风景,是色彩的协调与统一
风景,是意外的视角和夸张的画面效果
风景,是山水间的宁静与禅意
风景,是随时随地可以停下的休息与欣赏
风景,是自然的慷慨与馈赠
风景,是居高临下的自省与反思
风景,是利用镜头中的景物作画
风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风景,是走到尘世之外去拍摄
风景,是寂寞的季节和寂寞的人
风景,是曝光凝固住的瞬间和永恒
风景,是对眼前风景的取舍与安排
风景,是回味无穷与琢磨不透
风景,是对四季的领悟与赞美
风景,是远方的风景,更是旅途中的停留
风景,是天与地,和二者之间的一切
风景,是不经意间的一瞥和恰到好处的停留
风景,是旅途中的遐想,更是旅途本身
风景摄影中的时间我生须臾在朝夕
风景摄影中的季节四季更迭于心间
风景摄影中的瞬间二十弹指一罗预
特定時刻
炼色
变色
同色
洗色
前景
引导线
黄金分割
减法Less is more
俯拍仰拍
虚实之间
1:1正方形构图
陌生的风景千里之遥足下花开
熟悉的风景一生跨过两条河
独特的风景剑走偏锋蹊径寻仙迹
意外的风景且放白鹿青崖间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作者介绍


李继强,教授摄影30载,培养学生万余名,数码摄影著作二十余册,曾有社会大小乌纱二十余顶,绝大部分均已辞,现只保留中国数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并享有中国数码摄影专家荣誉称号。
  心态平和,安心码字,想为摄影再做点什么……

文摘


序言



何谓风景摄影
前人之道风景摄影的它山之石
风景,是用广角镜头拍摄朗朗乾坤
风景,是色彩的协调与统一
风景,是意外的视角和夸张的画面效果
风景,是山水间的宁静与禅意
风景,是随时随地可以停下的休息与欣赏
风景,是自然的慷慨与馈赠
风景,是居高临下的自省与反思
风景,是利用镜头中的景物作画
风景,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风景,是走到尘世之外去拍摄
风景,是寂寞的季节和寂寞的人
风景,是曝光凝固住的瞬间和永恒
风景,是对眼前风景的取舍与安排
风景,是回味无穷与琢磨不透
风景,是对四季的领悟与赞美
风景,是远方的风景,更是旅途中的停留
风景,是天与地,和二者之间的一切
风景,是不经意间的一瞥和恰到好处的停留
风景,是旅途中的遐想,更是旅途本身
风景摄影中的时间我生须臾在朝夕
风景摄影中的季节四季更迭于心间
风景摄影中的瞬间二十弹指一罗预
特定時刻
炼色
变色
同色
洗色
前景
引导线
黄金分割
减法Less is more
俯拍仰拍
虚实之间
1:1正方形构图
陌生的风景千里之遥足下花开
熟悉的风景一生跨过两条河
独特的风景剑走偏锋蹊径寻仙迹
意外的风景且放白鹿青崖间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寻找光影的足迹:一场深入风景摄影的探索之旅 目录 前言:为何是风景?为何是此刻? 第一章:认识你的“眼睛”——相机与镜头 1.1 器材的选择:一台可靠的伙伴 1.1.1 数码单反与无反:各有千秋的战场 1.1.2 全画幅与APS-C:感光元件的奥秘 1.1.3 镜头语言:广角、标准、长焦的风景叙事 1.1.4 镜头的选择:从全能到专注 1.2 核心操作:理解曝光与对焦 1.2.1 光圈:景深与锐度的魔法棒 1.2.2 快门速度:捕捉运动与时间的诗篇 1.2.3 ISO:感光度的权衡与取舍 1.2.4 曝光补偿:精准控制画面明暗 1.2.5 对焦模式:锁定清晰的瞬间 1.2.6 白平衡:还原真实的色彩世界 第二章:构图的语言——视觉的编织 2.1 基本法则:打破与遵循的艺术 2.1.1 三分法:画面的稳定与引导 2.1.2 黄金分割:和谐与韵律的追寻 2.1.3 引导线:邀请观众进入画面 2.1.4 对称与镜像:秩序与宁静的呈现 2.1.5 框架构图:景中景的深度探索 2.2 寻找主题:让画面“说话” 2.2.1 主体的突出:明确的视觉焦点 2.2.2 环境的烘托:叙事的背景与氛围 2.2.3 抽象与象征:意境的传达 2.3 空间感与层次:让二维变立体 2.3.1 前景、中景、后景的运用 2.3.2 色彩与对比的层次感 2.3.3 雾气、光线与阴影的辅助 第三章:光影的魔术——大自然的调色板 3.1 光线的类型:理解日升月落的语言 3.1.1 顺光:清晰明亮的呈现 3.1.2 侧光:塑造立体感与质感 3.1.3 逆光:勾勒轮廓与光晕 3.1.4 顶光与底光:挑战与机遇 3.2 光线的时间:黄金时刻与蓝色时刻 3.2.1 晨曦:唤醒万物的温柔 3.2.2 暮色:燃烧天际的壮丽 3.2.3 蓝调时刻:神秘与宁静的交响 3.3 天气的力量:云、雨、雾的艺术 3.3.1 云的戏剧性:层叠与变化 3.3.2 雨的渲染:湿润与光影的折射 3.3.3 雾的迷幻:模糊与意境的营造 第四章:场景的捕捉——从宏放到微观 4.1 山川湖海:宏大叙事的壮丽 4.1.1 山峦的巍峨:线条与形态的捕捉 4.1.2 湖泊的静谧:倒影与色彩的交融 4.1.3 海洋的澎湃:动感与力量的表达 4.2 森林田野:生命的呼吸与律动 4.2.1 树木的姿态:光影下的纹理 4.2.2 田野的辽阔:色彩与线条的铺陈 4.2.3 溪流的蜿蜒:动态的视觉指引 4.3 城市景观:人文与自然的对话 4.3.1 建筑的线条:几何与光影的碰撞 4.3.2 夜景的魅力:光轨与色彩的渲染 4.3.3 日常的诗意:平凡中的不凡 4.4 微距的惊喜:细节中的世界 4.4.1 花卉与植物:生命的细微之美 4.4.2 昆虫与小生物:生命的另一维度 4.4.3 自然的纹理:石、木、水的细节探秘 第五章:后期处理的魔法——二次创作的艺术 5.1 RAW格式的优势:保留最多的信息 5.2 基础调整:曝光、对比度、白平衡的微调 5.3 色彩的运用:饱和度、色相、明度的平衡 5.4 锐化与降噪:提升清晰度,控制噪点 5.5 局部调整:突出重点,引导视线 5.6 风格的塑造:黑白、复古、现代的尝试 第六章:实践的进阶——摄影的修行 6.1 计划你的拍摄:时间、天气、地点的考量 6.2 携带的装备:不仅仅是相机 6.3 安全第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6.4 学习与交流:他人的经验是财富 6.5 持续的练习:量变引起质变 --- 前言:为何是风景?为何是此刻? 风景摄影,并非仅仅是按下快门,捕捉眼前一成不变的画面。它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一次对瞬间光影的追逐,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行走在山川之间,穿梭于林木之间,凝视着浩瀚的星空,渴望将那份震撼、那份宁静、那份壮丽,凝固于方寸之间。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独特的气质,每一缕阳光、每一片云彩都赋予画面不同的生命。这不仅仅是对客观世界的记录,更是摄影师内心感受的投射。通过镜头,我们得以放大自然的细节,捕捉那些被匆忙的脚步所忽略的美丽。每一次的拍摄,都是一次对自身观察力的考验,对构图能力的磨练,对光影语言的理解。 风景摄影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与多样性。相同的地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下,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鼓励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等待,去感受。它教会我们耐心,教会我们观察,教会我们热爱。 本书旨在带领您走进风景摄影的世界,从基础的器材认识,到深入的构图技巧,再到对光影的深刻理解,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捕捉精彩,最后,通过后期处理升华作品。我们希望通过这场探索,您能真正地“看见”风景,并用您的镜头,“说”出风景的故事。 第一章:认识你的“眼睛”——相机与镜头 如同画家需要画笔与颜料,摄影师需要相机与镜头作为记录世界的工具。理解它们,是迈出风景摄影的第一步。 1.1 器材的选择:一台可靠的伙伴 在数码时代,相机已经变得越来越智能和便捷,但核心的原理依然不变。 1.1.1 数码单反与无反:各有千秋的战场 数码单反 (DSLR): 传统的选择,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丰富的镜头群。其光学取景器能够提供所见即所得的真实感受。快门声音清脆,操控直观。 无反相机 (Mirrorless): 技术的革新者,体积更小巧,重量更轻便。电子取景器可以实时显示曝光、白平衡等效果,并且支持更快的连拍速度和更先进的对焦技术。 对于风景摄影而言,两者都能胜任。关键在于您对便携性、操控习惯以及预算的权衡。 1.1.2 全画幅与APS-C:感光元件的奥秘 感光元件的尺寸直接影响着画面的画质、景深表现以及在弱光下的表现。 全画幅 (Full Frame): 拥有更大的感光面积,能够捕捉更丰富的细节,拥有更浅的景深(在相同光圈和焦距下),弱光表现更佳。 APS-C 画幅: 相对于全画幅,感光元件尺寸较小,价格更亲民,镜头也更轻便。它提供了出色的画质,足以满足大多数风景摄影的需求。 如果您追求极致的画质和弱光表现,全画幅是首选。但APS-C相机同样能够创作出令人惊叹的风景作品。 1.1.3 镜头语言:广角、标准、长焦的风景叙事 镜头是相机的“眼睛”,不同的焦距决定了它所能捕捉到的视角和表现力。 广角镜头 (Wide-angle): 拥有宽阔的视野,能够容纳更多的景物,强调空间的纵深感和透视感。非常适合拍摄宏伟的山峦、广阔的草原和壮丽的日出日落。 标准广角 (24-35mm): 能够兼顾一定的视角和自然的透视,是拍摄风景的万金油。 超广角镜头 (14-24mm): 视角极度开阔,能够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要注意边缘畸变的处理。 标准镜头 (Standard): 焦距接近人眼的视角 (通常在35-70mm之间)。它能够真实地还原景物,适合拍摄有故事感的场景,或者在不改变透视的情况下突出主体。 长焦镜头 (Telephoto): 视野狭窄,能够拉近远处的景物,压缩空间,突出细节。非常适合拍摄远处的山峰、孤立的树木,或者将不同层次的景物“压缩”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1.1.4 镜头的选择:从全能到专注 变焦镜头 (Zoom Lens): 一支镜头拥有多个焦段,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可以快速切换视角,适合应对多变的拍摄场景。例如,一支16-35mm或24-70mm的变焦镜头是很多风景摄影师的首选。 定焦镜头 (Prime Lens): 只有一个固定焦距。它们通常拥有更大的光圈,画质更锐利,色彩表现更佳,而且可以帮助摄影师训练构图能力,因为你需要通过“走动”来调整构图。例如,一支24mm或50mm的定焦镜头,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也能拍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 1.2 核心操作:理解曝光与对焦 了解相机的基本操作是控制画面的关键。 1.2.1 光圈 (Aperture):景深与锐度的魔法棒 光圈值 (f/数字) 越小,光圈越大,进入的光线越多,景深越浅。景深是指画面中清晰的范围。 小光圈 (f/8 - f/16): 能够获得较大的景深,使画面中的前景、中景和后景都保持清晰,这是风景摄影最常用的设置。 大光圈 (f/1.4 - f/4): 景深较浅,适合拍摄以特定元素为主体,模糊背景的场景(例如,拍摄近处的花朵)。 1.2.2 快门速度 (Shutter Speed):捕捉运动与时间的诗篇 快门速度是指相机感光元件暴露在光线下的时间。 高速快门 (1/250s 或更快): 能够“冻结”运动,捕捉瞬间。 慢速快门 (1/30s 或更慢): 能够记录运动轨迹,产生动态模糊的效果。例如,拍摄流水,可以使用慢速快门将其拍成丝绸般的质感;拍摄星轨,则需要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的慢门曝光。 三脚架是慢门拍摄的必备品。 1.2.3 ISO (感光度):感光度的权衡与取舍 ISO值越高,感光元件对光的敏感度越高,在弱光下更容易获得清晰的画面,但同时也会增加噪点,降低画质。 低ISO (ISO 100 - 400): 噪点最少,画质最好,适用于光线充足的环境。 高ISO (ISO 800 及以上): 在光线不足时使用,但要尽量控制在相机可接受的范围内。 1.2.4 曝光补偿 (Exposure Compensation):精准控制画面明暗 即使在自动模式下,相机也可能因为画面亮度差异而出现曝光不足或过曝。曝光补偿可以让你手动微调相机的曝光量,使画面更接近你想要的亮度。 1.2.5 对焦模式 (Focus Mode):锁定清晰的瞬间 单次自动对焦 (AF-S): 适合拍摄静止的景物,半按快门锁定焦点。 连续自动对焦 (AF-C): 适合拍摄移动的景物,持续跟踪被摄体。 手动对焦 (MF): 在复杂的光线或对焦困难时,手动调整对焦环可以获得更精准的焦点。 1.2.6 白平衡 (White Balance):还原真实的色彩世界 不同的光源(如日光、白炽灯、荧光灯)会产生不同的色温。白平衡设置能够校正这些色偏,使画面中的白色物体显示为真正的白色,从而还原真实的色彩。 自动白平衡 (AWB): 通常表现不错,但并非万能。 预设白平衡: 如日光、阴天、钨丝灯等,可以根据拍摄环境选择。 自定义白平衡: 最准确的方式,可以拍摄一张白纸或灰卡进行校准。 第二章:构图的语言——视觉的编织 好的构图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传达情感,讲述故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则,而是摄影师对画面逻辑的思考。 2.1 基本法则:打破与遵循的艺术 这些法则并非束缚,而是帮你建立起对画面的基本认知。 2.1.1 三分法 (Rule of Thirds):画面的稳定与引导 将画面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分割成九个相等的部分。将重要的元素放置在这些线上或交叉点上,画面会显得更加平衡和有吸引力。例如,地平线可以放在上三分之一或下三分之一线上,避免居中。 2.1.2 黄金分割 (Golden Ratio):和谐与韵律的追寻 比三分法更复杂,但能创造出更具艺术感的比例。它是一种数学上的美学比例,在自然界和艺术中普遍存在。 2.1.3 引导线 (Leading Lines):邀请观众进入画面 利用画面中的线条(如道路、河流、栅栏、山脊)将观众的视线引向画面的主体或纵深处,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故事性。 2.1.4 对称与镜像 (Symmetry and Reflection):秩序与宁静的呈现 当画面具有对称性时,会带来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例如,湖面上的倒影,或者建筑的反射。 2.1.5 框架构图 (Framing):景中景的深度探索 利用画面前景中的元素(如树枝、门框、岩石缝隙)作为“画框”,将主体框起来,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将观众的注意力聚焦到主体上。 2.2 寻找主题:让画面“说话” 每一张成功的风景照片,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 2.2.1 主体的突出:明确的视觉焦点 无论是壮丽的山峰、孤傲的树木,还是绚烂的晚霞,都要让观众一眼就能找到你要表达的重点。可以通过构图、光线、色彩等手段来突出主体。 2.2.2 环境的烘托:叙事的背景与氛围 主体需要环境来衬托,环境也能赋予主体更深层次的意义。例如,阴沉的天空可以衬托出山峦的孤寂,清晨的薄雾能为森林增添神秘感。 2.2.3 抽象与象征:意境的传达 有时,风景摄影不仅仅是记录,更是表达一种情绪或概念。例如,枯死的树枝可能象征着生命的顽强,被风侵蚀的岩石可能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2.3 空间感与层次:让二维变立体 风景摄影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能够展现出宽广的空间感。 2.3.1 前景、中景、后景的运用 有意识地在画面中安排前景、中景和后景,能够极大地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纵深感。前景可以吸引观众的目光,中景承接前景并引导至远景,远景则展现了广阔的空间。 2.3.2 色彩与对比的层次感 利用色彩的冷暖、明暗以及对比的强弱,可以在平面画面中创造出层次感。例如,前景物体颜色鲜艳,后景物体颜色逐渐变淡、变冷。 2.3.3 雾气、光线与阴影的辅助 自然界中的雾气、光线的明暗变化以及阴影的投射,都是天然的营造空间感的利器。 第三章:光影的魔术——大自然的调色板 光线是摄影的灵魂,风景摄影更是对光线的极致运用。 3.1 光线的类型:理解日升月落的语言 3.1.1 顺光 (Front Light):清晰明亮的呈现 光线从摄影师的背后照射到被摄体上。画面色彩饱满,细节清晰,但可能缺乏立体感。 3.1.2 侧光 (Side Light):塑造立体感与质感 光线从被摄体侧面照射。能够很好地勾勒出被摄体的轮廓和质感,营造出强烈的立体感。 3.1.3 逆光 (Back Light):勾勒轮廓与光晕 光线从被摄体的背后照射。可以勾勒出被摄体的边缘光(轮廓光),或者产生“耶稣光”般的光束效果。需要注意控制曝光,避免主体过暗。 3.1.4 顶光与底光:挑战与机遇 顶光 (Overhead Light): 通常在正午时分,光线直射,容易在被摄体上产生强烈的阴影,形成“死光”。需要寻找阴影区域或利用反光板。 底光 (Bottom Light): 较少见,有时在特定的地形或光线条件下出现,能够产生独特的效果。 3.2 光线的时间:黄金时刻与蓝色时刻 3.2.1 晨曦 (Golden Hour - Morning):唤醒万物的温柔 日出后的一个小时左右,太阳角度低,光线柔和,色彩温暖,能为风景披上一层金色的光辉。 3.2.2 暮色 (Golden Hour - Evening):燃烧天际的壮丽 日落前的最后一段时间,同样是柔和温暖的光线,能够将天空染成绚烂的色彩。 3.2.3 蓝调时刻 (Blue Hour):神秘与宁静的交响 日落后或日出前,太阳在地平线以下,天空呈现出深邃的蓝色。此时的光线非常柔和,适合拍摄城市夜景或山峦剪影。 3.3 天气的力量:云、雨、雾的艺术 天气是风景摄影师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挑战。 3.3.1 云的戏剧性:层叠与变化 形态各异的云朵能够为画面增添戏剧性和动感。积雨云的压迫感,卷云的轻盈,都能丰富画面的叙事。 3.3.2 雨的渲染:湿润与光影的折射 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地面湿润反光,能为画面增添独特的色彩和氛围。雨滴本身也能成为有趣的拍摄元素。 3.3.3 雾的迷幻:模糊与意境的营造 雾气能够模糊远景,营造出朦胧、神秘的氛围,增强画面的意境。它也能柔化光线,形成柔美的光影效果。 第四章:场景的捕捉——从宏放到微观 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拍摄方式和魅力。 4.1 山川湖海:宏大叙事的壮丽 4.1.1 山峦的巍峨:线条与形态的捕捉 关注山脉的轮廓、纹理和光影变化,利用天气(如云雾、雪景)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气势。 4.1.2 湖泊的静谧:倒影与色彩的交融 湖泊是绝佳的“镜子”,捕捉倒影是拍摄湖泊的重点。在风平浪静的清晨或傍晚,湖面如镜,可以将天空和周围景物完美地呈现在画面中。 4.1.3 海洋的澎湃:动感与力量的表达 拍摄海洋需要捕捉其动态的美感,可以通过慢门拍摄海浪的丝滑,或利用快门捕捉浪花的飞溅。 4.2 森林田野:生命的呼吸与律动 4.2.1 树木的姿态:光影下的纹理 利用光线穿过树叶的缝隙,形成“丁达尔效应”,或者关注树木的独特形态,如古树的沧桑。 4.2.2 田野的辽阔:色彩与线条的铺陈 捕捉田野的色彩变化(如金色麦田、绿色稻田),以及由农作物或土地形成的优美线条。 4.2.3 溪流的蜿蜒:动态的视觉指引 溪流是天然的引导线,利用慢门拍摄溪流的丝滑,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宁静感。 4.3 城市景观:人文与自然的对话 4.3.1 建筑的线条:几何与光影的碰撞 捕捉建筑的几何美感,利用光影的变化来强调建筑的立体感和现代感。 4.3.2 夜景的魅力:光轨与色彩的渲染 城市夜景是光影的盛宴。利用慢门拍摄车流的光轨,或捕捉夜晚建筑的灯光色彩。 4.3.3 日常的诗意:平凡中的不凡 发现城市中被忽略的角落,如老街的韵味、公园的宁静,用镜头发现日常的美好。 4.4 微距的惊喜:细节中的世界 4.4.1 花卉与植物:生命的细微之美 捕捉花瓣的露珠、植物的纹理,展现生命细腻而顽强的美。 4.4.2 昆虫与小生物:生命的另一维度 在微观世界里,昆虫和小生物也自有其精彩,捕捉它们的状态和细节。 4.4.3 自然的纹理:石、木、水的细节探秘 风蚀的岩石、粗糙的树皮、流动的溪水,这些自然的纹理本身就充满了艺术感。 第五章:后期处理的魔法——二次创作的艺术 后期处理不是“作弊”,而是摄影师完成作品的最后一步,是再次创作。 5.1 RAW格式的优势:保留最多的信息 RAW格式保存了相机传感器捕捉到的原始数据,提供了更大的后期调整空间,尤其是在曝光和色彩方面。 5.2 基础调整:曝光、对比度、白平衡的微调 这是后期处理的基础,确保画面整体明暗适宜,色彩准确。 5.3 色彩的运用:饱和度、色相、明度的平衡 通过调整色彩,可以更好地表达画面的情绪和氛围。但要注意适度,避免色彩失真。 5.4 锐化与降噪:提升清晰度,控制噪点 锐化可以提升画面的细节,但过度锐化会产生锯齿感。降噪可以减少高ISO带来的噪点,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度,以免损失细节。 5.5 局部调整:突出重点,引导视线 通过局部提亮、压暗、加深色彩等方式,可以更精细地控制画面的视觉焦点,增强层次感。 5.6 风格的塑造:黑白、复古、现代的尝试 后期处理是塑造个人风格的重要途径。尝试不同的风格,找到最适合你作品表达方式的后期处理手法。 第六章:实践的进阶——摄影的修行 理论学习之后,实践是通往精进的唯一道路。 6.1 计划你的拍摄:时间、天气、地点的考量 提前了解拍摄地的光线特点、最佳拍摄时间、天气预报,并制定大致的拍摄计划。 6.2 携带的装备:不仅仅是相机 三脚架、滤镜(偏振镜、渐变灰滤镜)、快门线、备用电池、清洁用品等,都是风景摄影师常用的辅助工具。 6.3 安全第一: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在野外拍摄,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熟悉当地环境,注意天气变化,并遵循“不留痕迹”的原则,保护自然环境。 6.4 学习与交流:他人的经验是财富 多看优秀的风景摄影作品,学习他人的构图和用光。参加摄影社群,与同好交流心得,互相学习。 6.5 持续的练习:量变引起质变 摄影是一门需要长期练习的艺术。每一次的拍摄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断地去拍摄,去尝试,去总结,你的作品一定会越来越好。 --- 风景摄影,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愿你在这场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影,捕捉属于自己的故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觉得,摄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记录下稍纵即逝的美。而《数码摄Follow Me:风景摄影操作密码》这本书,则将这种“记录”提升到了“创作”的高度。作者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讲解构图的艺术,他通过大量的图例,清晰地展示了如何运用三分法、引导线、对称构图等原理,来让画面更具视觉冲击力。我特别喜欢他关于“留白”的讲解,在很多风光摄影作品中,适当的留白能够让画面呼吸,突出主体,而这本书则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此外,这本书在后期处理方面的内容也相当精彩。作者并没有给出“一键出片”的万能公式,而是强调了后期是“再创作”的过程,是赋予照片灵魂的环节。他详细讲解了如何运用ACR和Photoshop等软件,来调整曝光、色彩、细节,以及如何利用蒙版和图层来达到精细化调整的效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前期拍摄固然重要,但后期同样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数码摄Follow Me:风景摄影操作密码》,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吸引力,那种深邃的蓝色和山峦的剪影,仿佛预示着一场视觉的盛宴。翻开书页,我最先被里面的案例研究吸引住了。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摄影书那样,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参数设置,而是深入地剖析了每一个经典风光摄影作品是如何一步步“炼”成的。作者会从最初的构思,到选择拍摄地点,再到现场的各种突发状况处理,甚至连后期调色时那种微妙的色彩平衡,都事无巨细地讲出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关于拍摄日出的章节,作者详细描述了如何在天还没亮之前就到达目的地,如何判断最佳的曝光时机,以及如何通过后期处理来强化那种“破晓”时的震撼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讲解,作者还在字里行间传递着一种对风光摄影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感觉不是在学习枯燥的技巧,而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一起探讨摄影的魅力。这本书真的让我对“操作密码”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原来风光摄影真的有它的规律和章法,而这本书就是解锁这些规律的金钥匙。

评分

说实话,在阅读《数码摄Follow Me:风景摄影操作密码》之前,我对风光摄影的理解还停留在“拍好看的景色”这个层面。但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让我明白,一张优秀的作品,背后往往蕴含着摄影师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对光影的敏锐捕捉,以及对后期处理的精妙运用。作者在书中分享了许多自己亲身经历的拍摄故事,这些故事非常生动,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些壮丽的风景之中。例如,他描述了如何在零下十几度的寒风中等待日出,如何克服高原反应来拍摄星空,这些真实的情感流露,让我感受到了风光摄影师的艰辛与伟大。更重要的是,作者不仅仅是分享经验,还在不断地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角度?为什么这样设置曝光?为什么后期要这样调色?这种“追问式”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主动思考的能力,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实践。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是那种“速成”的摄影教程,而更像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秘籍”。作者在讲解一些高级技法时,比如如何利用光影来塑造场景的立体感,或者如何运用景深来突出主体,都讲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不完美”的讨论,作者并没有回避拍摄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天气突变、光线不足等等,反而鼓励读者去拥抱这些挑战,并从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有一个章节讲的是如何在雨天拍摄,我以前一直觉得雨天拍摄非常头疼,光线昏暗,画面容易显得灰蒙蒙的。但这本书里提供的思路,比如如何利用水面的反光,如何捕捉雨滴的动态,以及如何通过后期来增强雨天的氛围感,都让我眼前一亮。它让我意识到,风光摄影不仅仅是在晴空万里的时候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很多时候,那些“不那么完美”的天气反而能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这本书教会我的不仅仅是相机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一种观察世界、捕捉瞬间的视角和态度。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业余爱好者来说,《数码摄Follow Me:风景摄影操作密码》简直是一本“宝藏”。它没有那些过于专业的术语,让我望而却步,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复杂的摄影技巧娓娓道来。作者非常善于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比如在讲解“光圈”对景深的影响时,他会用很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能理解。而且,这本书的版式设计也非常精美,大量的全彩图片,配合清晰的文字说明,让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快。我最喜欢的一点是,作者在书中提倡“慢摄影”的理念。他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去捕捉那些属于自己的独特瞬间,而不是仅仅为了“拍到”而去拍摄。这种理念让我觉得,摄影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而应该是一种享受。这本书不仅仅教会了我拍照的技巧,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风景,如何去感受生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