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参与式发展干预中的权力与制度
定价:79.00元
作者:毛绵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0978934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本研究旨在考察引入参与式发展干预后,各权力主体参与程度的变化对权力主体之间权力关系和权力结构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以人文主义方法论为指导,采用过程-事件分析、案例分析、归纳(induction)推理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G省山乡的参与式发展干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定性研究。全文以结构冲突论的视角贯穿始终,从权力和制度两个主要分析视角入手,结合理论综述和案例分析,重点阐述了五方面的内容,分别是:(1)关于参与式发展干预的理论综述和实践;(2)参与式发展干预中的多中心制度结构;(3)参与式发展干预中的多中心权力结构;(4)参与式发展干预中权力的话语表达;(5)参与式发展干预中的非匀质性信息对称与权力结构均衡。
内容提要
在发展领域,项目是行使资源配置、推进发展进程、落实发展规划的重要也是常见的手段。但具体某个项目能否产生预计的效果,则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既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背景因素,也包括项目本身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更受到项目中的各利益相关者的能动性影响。本书通过权力和制度视角的考察,描绘了项目中各利益相关者能动性过程的基本逻辑。
目录
章 导论
1.1 研究综述
1.2 研究框架
1.3 本研究的基本概念
1.4 社区背景介绍
1.5 融入社区
第二章 胜利乡的参与式发展干预
2.1 胜利乡参与式发展干预的历程
2.2 重点案例选择
2.3 重点案例及案例村介绍
2.4 参与式发展项目的影响
第三章 多中心制度结构
3.1 参与与分权:多中心制度结构理论综述
3.2 参与式项目的多中心制度结构与参与空间变化
3.3 多中心制度结构的单中心化和无中心化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多中心权力结构
4.1 权力及权力结构的理论综述
4.2 项目层面的多中心权力结构:干预与权力结构变迁
4.3 权力流动的总体路径
4.4 项目决策中的权力流动
4.5 社区内部的多中心扁平权力结构
4.6 社区内的权力流动
4.7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权力的话语表达
5.1 话语与权力的理论综述
5.2 发展干预中的制度性话语
5.3 发展干预中的行动性话语
5.4 新村屯滚动资金案例中权力的话语表达与话语权的争夺
5.5 小结与讨论:作为口号的参与
第六章 非匀质性信息对称与权力结构均衡
6.1 信息对称与权力结构均衡
6.2 非匀质性信息对称及其特征
6.3 滚动资金案例中的非匀质性信息对称
6.4 参与:权力均衡的技术手段
6.5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参与及权力的终结
7.1 作为技术手段和口号的参与
7.2 权力的结构化与结构的权力化
7.3 讨论:参与与权力的终结?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毛绵逵,1982年出生,江西安义人。2009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农村发展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现在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专业方向为社会学,关注农村发展、水利社会学、项目社会评价等领域。拥有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其他国际双边和多边发展机构发展项目咨询的丰富经验。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对社区项目的新视角!之前我总觉得“参与式”就意味着大家一起出主意,出点子,然后就能把事情做好,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这背后隐藏着多么复杂而微妙的权力动态。它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将那些藏在幕后的“谁说了算”、“谁的声音更大”、“谁的利益被优先考虑”等问题,剖析得淋漓尽致。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制度”的讨论,它不再是冷冰冰的规则条文,而是活生生的人际关系、利益集团、历史遗留问题等等的交织体。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社会学、政治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工具,但语言却异常通俗易懂,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甚至在阅读过程中,我都能联想到自己参与过的各种项目,仿佛又经历了一遍,只是这次,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运作机制。它让我不再轻易地相信那些“人人平等参与”的美好愿望,而是开始审视那些可能被忽视的权力不平等,以及它们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着项目的走向和结果。这本书无疑是我在社会参与领域的一次重要启蒙,它促使我更加审慎、更加批判性地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包容和有效的参与。
评分坦白说,我对理论性强的书籍总是有一定的距离感,总觉得它们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然而,《参与式发展干预中的权力与制度》这本书,却成功地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复杂的理论概念融入到引人入胜的叙事和案例分析之中。他并没有回避“权力”在社会互动中的核心作用,而是将其置于显微镜下,细致地解剖了权力是如何在参与式发展过程中产生、流动和被运用的。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制度”的解读,他将其视为一种有生命力的、不断演变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僵化的规则。通过多个生动的案例,我看到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制度细节,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项目的进程和结果。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任何尝试促进社区发展和公民参与的努力,都必须首先面对并理解这些潜藏的权力动态和制度约束。它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工具,更是一种实践的指南,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要实现真正有效的参与式发展,就必须勇敢地去挑战那些固化的权力结构,并积极地去构建更包容、更公平的制度环境。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超我的想象,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参与式”行动的固有认知。我过去总以为,只要把所有人都请到会议室,大家轮流发言,就是真正的参与。然而,这本书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认知中的盲点。作者深刻地揭示了,在看似平等的讨论背后,潜藏着无数细微的权力差异。比如,谁有更强的表达能力?谁的发言更容易被倾听?谁拥有解释“事实”的权力?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却可能对项目的方向和最终成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制度”的引入,更是让这种分析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作者将制度视为一个复杂的网络,它由各种规则、规范、惯例以及社会结构所构成,并深刻地影响着个体行为和集体选择。他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了这些制度是如何在参与式发展中扮演“隐形推手”的角色,有时是促进合作,有时却可能加剧不公。这本书并非简单地批判,而是提供了一种深刻的理解框架,让我们能够识别并应对这些挑战。我开始反思,在未来的任何参与式尝试中,我们都需要更加警惕那些潜在的权力操纵和制度壁垒,并努力寻求打破它们的方法。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拿起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多高的期待,以为又是那种陈旧的、充斥着学术术语的理论著作。但读了几页之后,我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艰深的理论,而是从一个引人入胜的叙事切入,描绘了一个充满挑战的社区发展场景。他通过对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细致描绘,揭示了“权力”这个概念在实际操作中的多重面向。它不是简单的“支配”或“被支配”,而是渗透在每一次对话、每一次决策、每一次资源分配的细微之处。更令我惊叹的是,作者对“制度”的解读,将其视为一种动态的、不断演化的力量,它既可以是促进发展的基石,也可以成为阻碍进步的藩篱。书中通过案例分析,清晰地展示了当既有制度与新兴的参与式需求发生碰撞时,会产生怎样的摩擦和张力,以及如何通过理解和重塑这些制度,来推动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读这本书,就像在解剖一棵参天大树,你不仅看到了枝繁叶茂的表象,更能深入其根系,理解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与养分,以及那些看不见的内部运作。它为我理解和参与社会实践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洞察力。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我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社区项目,希望能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提升参与度。而这本书,简直就是及时雨!它并非提供一套僵化的“步骤”,而是引导我去深入思考“为什么”和“怎么样”。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权力”这个概念的精准把握,它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强权,更是知识、信息、话语权,甚至是社会资本等多种形式的体现。书中通过对不同群体在项目中的角色和影响力的分析,让我看到了那些常常被忽视的声音是如何被边缘化的,以及权力如何通过看似无害的机制来固化。而“制度”的视角,更是让我醍醐灌顶。它让我明白,社区项目的成功与否,往往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goodwill of individuals, but also heavily on the underlying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作者详细剖析了各种制度,从官方政策到社区惯例,是如何塑造参与的可能性和形式的。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真正的参与式发展,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民主”,更是要“实质上的赋权”,这需要我们对权力进行持续的审视,并积极地去改造那些阻碍公平参与的制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