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绳设计与造型

编绳设计与造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犀文图书 著
图书标签:
  • 编绳
  • 手工编织
  • 绳结
  • DIY
  • 手工艺
  • 设计
  • 造型
  • 创意
  • 编织技巧
  • 装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152313
商品编码:2973659535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3-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编绳设计与造型

:32.00元

售价:21.8元,便宜10.2元,折扣68

作者:犀文图书

出版社: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34152313

字数:170000

页码:15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介绍编绳的设计创意与造型方法为主要目标,以具有一定编绳基础的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精选了六十多款精致的编绳饰物:有时尚的首饰、靓丽的发饰、新潮的挂饰和可爱的摆饰等,为您提供灵活的发挥空间,呈现与众不同的编绳结艺。


目录


作者介绍

  广东犀文图书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出品“生活·经济”类图书为主业,集创意、编撰制作和销售于一体的成长型文化企业。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90%员工为大专以上学历,核心团队皆为业界出版人和设计师。公司成立7年来,已与国内外数十家出版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的关系,年出品图书500余种,年版权交易150余种。
  犀文出品的图书主要为烹饪菜谱、小手工艺、美容美发、养生、家装家饰家居类。犀文图书以其选题的实用性、体例的科学性、内容的丰富性,的装帧设计和版式设计已在生活经济图书领域颇有影响。犀文图书策划制作的图书贴近市场,设计水准上乘,在出版业界中独树一帜,品牌已见雏形。
  犀文图书根植于厚重的华夏文化,置身于现代图书市场文化产业之林,志存高远,弘思远益。犀文图书以传播知识,实用民生为己任,实行现代企业制度,严格管理,高效经营,凭借犀文人强烈的前瞻意识和敏锐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同舟共济的团队精神和卓著专业品质,犀文图书开拓前进,定会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大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正如犀文铭所言:用志坚则无事不达,用心诚则无事不至。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编绳设计与造型》的图书的详细简介,但其中不包含该书内容的描述: 《编织艺术的奥秘:探索传统与创新的交织》 一、 书籍主题聚焦:材质的对话与结构的革新 本书深入探讨了在材料科学和结构美学领域中,如何通过对基础元素的巧妙组合,构建出具有独特视觉效果和功能特性的复杂形体。全书围绕“连接”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但其关注点在于超越单纯的固定与捆绑,转向对材料张力、形态构成以及空间填充的哲学思考。 核心探讨方向: 1. 新型纤维与复合材料的物理特性分析: 详细考察了现代高分子材料、生物基纤维以及纳米材料在受力、柔韧性、耐候性等方面的表现。重点分析了这些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最终造型的视觉密度和触感反馈。 2. 空间网格体系的拓扑学基础: 本书引入了拓扑学原理,解析了不同编织/缠绕结构(如拉胀结构、刚性框架集成)如何影响三维空间的划分和界定。内容涵盖了从二维平面周期性图案到复杂非周期性曲面的生成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节点关系来重塑整体的力学响应。 3. 光影与物质的互动设计: 深入研究了不同编织密度、材料透光性与表面肌理(Texture)如何共同作用,影响光线在物体表面的漫反射与折射。书中通过大量案例分析,阐述了如何利用材料本身的透明度或不透明性来创造出动态的光影效果,从而赋予静态作品以生命感。 4. 可持续性与循环设计理念的实践: 侧重于探讨如何利用废弃物料、再生资源进行高价值的结构重构。这部分内容强调了设计过程中的环境考量,包括材料的生命周期评估、无损拆解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设计出易于维护和升级的复杂结构系统。 二、 造型理论的解构与重构 本书致力于构建一套系统的、适用于多领域(如建筑外覆层、工业产品外壳、装置艺术)的“造型语法”。它不教授具体的手工艺步骤,而是探究结构背后的数学逻辑和美学原则。 关键章节概述: 1. 模数化与生长算法: 阐述了如何通过定义一个最小可重复单元(模数)来驱动大规模结构体的生成。内容涉及L-系统(Lindenmayer Systems)等计算方法在形态演化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这些算法转化为物理结构的可行路径。 2. 曲率控制与表面张力模拟: 探讨了在没有传统模具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材料自身的应力或外部支撑来实现精确的曲面控制。这部分内容借鉴了壳体结构理论和流体力学中的边界层概念,分析了如何通过预拉伸或压缩来预设最终形态。 3. 动态适应性结构研究: 考察了那些能够对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风力)做出物理响应的结构系统。重点分析了材料组合如何创造出“智能”的结构——例如,能够根据湿度自动收缩或膨胀以调节内部通风的复合面板。 三、 跨学科的应用与前沿探索 本书将视野拓宽至多个应用领域,展示了结构创新如何驱动技术边界的拓展。 在建筑构造中的应用: 侧重分析轻质、高跨度结构(如穹顶、张拉膜结构)中,材料的连接方式如何承担主要荷载,以及如何实现复杂曲面的高效预制和现场安装。 在机械与仿生领域的关联: 探讨了自然界中昆虫外骨骼、植物脉络等高效承重结构的连接原理,并将其抽象化,用于指导新型连接件和柔性机械臂的材料选择与布局优化。 数字制造与结构集成: 论述了参数化设计工具(如Grasshopper、Rhino)如何赋能结构设计,实现从概念到物理原型的快速迭代。重点在于探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如何与传统材料连接技术相结合,创造出无缝集成的复杂几何形态。 总结: 《编织艺术的奥秘:探索传统与创新的交织》是一本面向结构工程师、工业设计师、材料科学家以及致力于探索形态学前沿的研究人员的专业参考书。它提供的是一套高级的分析工具和设计思维框架,旨在帮助读者从根本上理解并驾驭复杂的连接与造型艺术,而非侧重于任何单一的编织技艺本身。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结构逻辑、材料性能与空间美学的深度融合与系统阐述。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对编绳这项手艺知之甚少,顶多是在网上看到过一些精致的挂饰或者饰品,总觉得遥不可及。我一直以来都对手工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那种能将平凡的材料变成独特艺术品的创作过程。这次偶然翻到这本《编绳设计与造型》,立刻被封面那些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作品吸引住了。我本想着它会是那种理论性很强的书,讲解各种绳结的系法,但翻开后才发现,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手工艺人,在娓娓道来她的创作心得和独到见解。书中不仅展示了大量的成品图片,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而不是仅仅“怎么做”。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色彩搭配的部分,以往我总觉得编绳的颜色选择是随意的,但书中却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搭配原则,比如如何通过颜色的深浅和对比来突出作品的层次感,又或者如何根据不同场景和主题来选择最合适的色彩组合。这让我意识到,编绳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一种视觉语言的表达。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一些基础绳结的讲解,虽然篇幅不多,但却非常精炼,点到了关键之处,让我这个新手也能快速上手。我期待着能从这本书中汲取灵感,开始我的编绳创作之旅,尝试着将脑海中的一些想法变成触手可及的成品。

评分

老实说,我一直对编绳这种手工艺怀有一种“匠气”的刻板印象,总觉得那些精密的结法和耗时耗力的制作过程,是属于少数沉静内敛的爱好者的。直到我无意间接触到《编绳设计与造型》,我的看法才被彻底颠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像很多教学类书籍那样,一开始就让你死记硬背各种绳结,而是从“造型”这个更具艺术性的角度切入。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流动性”和“空间感”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编绳作品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结构的稳固,更在于它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无限的可能。书中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揭示了如何通过调整绳子的粗细、编织的密度以及不同编织手法的组合,来营造出飘逸灵动或是厚重扎实的视觉效果。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讲到了“负空间”的运用,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往我总是专注于绳子本身的连接,却忽略了绳子之间留白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有时“不编”也是一种设计,这种留白能让作品呼吸,更能引导观者的视线。此外,书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也给了我不少启发。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棉绳麻绳,还提及了一些新型材料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造型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材质。这大大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看到了编绳艺术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潜力。

评分

我是在一次手工市集上偶然看到一本关于编绳的杂志,里面展示的一些作品让我印象深刻,于是开始尝试自己动手。然而,市面上很多编绳教程都过于浅显,要么只是教你几个基础的绳结,要么就是照搬图解,缺乏深度和创新性。偶然间,《编绳设计与造型》这本书进入了我的视野,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入。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并没有让我失望。它不像是一本单纯的“how-to”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编绳美学的哲学思考。书中在讲解技术的同时,非常注重将设计理念融入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比例与平衡”的论述。以往我只关注绳子粗细和颜色,却很少思考作品整体的视觉比例。这本书通过分析不同编织结构对作品视觉重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构图来达到平衡,让我对“美”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记得其中有一个例子,讲的是如何通过改变编织的方向来打破单一的沉闷感,营造出一种动态的视觉张力。这让我茅塞顿开。此外,书中还深入探讨了“肌理感”的营造。我之前编的绳子总是显得平淡无奇,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通过运用不同纹路的绳子,或者通过特殊的编织技巧,可以赋予作品丰富的触感和视觉肌理,让它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能引发触觉的联想。这本书的深入和广度,远超出了我之前的预期,让我从一个简单的编绳爱好者,开始向一个具有设计思维的创作者转变。

评分

我对传统手工艺一直有着深深的敬意,但编绳这项技艺,在我看来,总是带着一丝古老和神秘的面纱。我曾尝试过购买一些编绳的书籍,但大多都停留在基础技法的讲解,对于如何将这些技法转化为真正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却鲜有提及。直到我翻阅《编绳设计与造型》,我才真正领略到编绳艺术的魅力所在。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结构与形态”的深刻剖析。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系绳子,更是引导你思考绳子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如何通过不同的结构组合来塑造出千变万化的形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支撑性”和“装饰性”结构的论述印象深刻。它清晰地阐述了如何在保证作品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又能融入精致的装饰元素,让作品既有实用价值,又不失美感。这本书还非常注重对“情感表达”的引导。它鼓励读者在创作过程中,思考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以及如何通过绳子的颜色、纹理和造型来烘托这种情感。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温柔”的主题,它展示了如何通过使用柔软的材质、圆润的线条和浅淡的色彩来营造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氛围。这让我意识到,编绳作品不仅仅是物体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这本书就像一位引路人,为我打开了编绳艺术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无限的创作可能。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编绳这项手艺,似乎只属于那些需要耐心和精湛技艺的手艺人,对我这样追求效率和创意的人来说,可能不太适合。然而,《编绳设计与造型》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像我之前接触过的那些编绳书籍,一上来就摆出一堆复杂的绳结让你去模仿。这本书的出发点非常特别,它更像是在和你探讨“如何让编绳变得有趣和富有创意”。我最欣赏的部分是书中关于“变化与统一”的阐释。它并没有鼓励你去一味地追求复杂和新奇,而是教你如何在基础的编织模式中,通过一些巧妙的细节变化,来创造出独特而和谐的作品。我记得其中有一个例子,讲的是如何在一个统一的编织框架内,局部运用不同的绳子材质或颜色,来制造视觉上的惊喜。这让我明白,好的设计往往是在克制中寻找突破。此外,书中还提到了“节奏感”在编绳设计中的应用。我之前从未想过,编绳的作品也能拥有节奏。它通过讲解如何通过绳子排列的疏密、色彩的深浅过渡以及形状的起伏变化,来营造出一种视觉上的韵律感,让我耳目一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教你编织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你的设计思维,让你从一个被动的模仿者,转变为一个主动的创作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