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中国奶业白皮书
定价:55.00元
作者:中国奶业协会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1092310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中国奶业白皮书》通过对中国奶牛数据中心收集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从奶牛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青年公牛后裔测定、体型鉴定、个体遗传评估等方面,展示了我国近二十年在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目录
前言
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
一、品种登记
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三、青年公牛后裔测定
四、体型外貌鉴定
五、遗传评估
附录
附录1 2016年中国荷斯坦牛登记数量
附录2 2016年中国荷斯坦牛体型鉴定数量
附录3 2006—2016年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统计数据
附录4 2006—2016年不同参测规模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统计数据
附录5 2016年全国产区中国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月度统计数据
附录6 2016年全国产区中国荷斯坦牛生产陛能测定产犊季度统计数据
附录7 2016年度参测奶牛场平均305天产奶量百名榜
附录8 2016年度参测奶牛场体细胞数百名榜
附录9 2012~2016年连续参加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奶牛场名录
附录10 2006—2016年中国荷斯坦种公牛人选国家奶牛良种补贴项目数量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真是太“硬核”了,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严谨、学术的著作。虽然我不是奶牛养殖业的专业人士,但作为一名对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略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还是被它庞大的信息量所吸引。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书中满满的图表、数据,各种遗传改良的指标、参数,估计还有各种复杂的统计模型。我猜想,这本书应该像是一本“奶牛界的基因密码本”,里面记录着中国奶牛群体在漫长的改良过程中留下的宝贵数据印记。 或许,它还会深入探讨不同品种奶牛的遗传特性,比如泌乳量、乳脂率、蛋白质含量、繁殖性能等等,这些我平时在超市里买牛奶时根本不会去想到的细节。而且,“群体遗传改良”这个词,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规划、持续的投入以及科学的指导。我很好奇,书中是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的?会不会介绍一些成功的育种案例,或者分析一些在育种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瓶颈? “中国奶业白皮书”的副标题,又增添了一层我对这本书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份关于奶牛本身的数据报告,更像是对整个中国奶业发展状况的一次全面扫描和深度剖析。我期待它能为我描绘出一幅中国奶业的宏观图景,包括产业规模、市场趋势、政策导向,甚至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我想知道,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中国奶业正在经历怎样的转型升级,又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这些方面?比如,通过遗传改良,是否能够提高牛奶的营养价值,或者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会不会有一些数据能够证明,中国奶牛的整体品质正在不断提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国产奶有更多的信心,也能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一杯看似普通的牛奶背后,蕴含着多少科技和努力。 我设想,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可能偏向于专业和客观,不会有太多华丽的辞藻,但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扎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挑战,但我相信,即使是读懂其中的一部分,也能让我对中国奶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这就像是在翻阅一本记录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史书,只不过,主角是那些为我们提供优质乳品的勤劳的奶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本身就充满了信息量,就像是一份来自国家级的“体检报告”,而且还是关于我们中国奶牛的“健康档案”。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成千上万的奶牛,它们有着不同的血统,不同的生长环境,而这本书,就是将这些分散的个体信息汇聚成一个庞大的数据库,然后通过科学的分析,来揭示中国奶牛群体的遗传规律和发展趋势。 “群体遗传改良”,这个词听起来就很有学问。我猜想,里面会涉及到各种复杂的遗传学理论和育种技术,比如基因测序、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等等。这本书可能会详细介绍,科研人员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来识别出那些具有优良基因的奶牛,然后通过精准的配种,来培育出产奶量更高、抗病能力更强、乳质更优的下一代奶牛。 而且,名字中带有“报告”二字,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一定非常详实,充满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和分析图表。我仿佛看到了厚厚的纸张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曲线和柱状图,它们共同描绘着中国奶牛品种的演变历程。这本书或许能够解答我一些一直以来的疑问,比如,为什么有些奶牛产奶量那么高,有些又显得比较“健壮”?这些差异的背后,是否都隐藏着科学的育种秘密? “中国奶业白皮书”这个副标题,又让我对这本书的视野有了更高的期待。它不仅仅是关于奶牛本身的科学数据,更像是一份关于整个中国奶业的“健康诊断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中国奶牛产业的宏观分析,比如产业规模、市场占有率、发展瓶颈、未来趋势等等。也许,它还能揭示出一些影响中国奶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及国家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所做的努力。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是一本非常专业、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虽然它可能不适合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随手翻阅,但对于奶牛养殖业的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来说,它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典。它就像是藏在幕后的一位“奶牛医生”,用科学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为中国奶牛的健康成长和中国奶业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这个书名时,我脑海里瞬间出现了一幅画面:一位穿着白大褂的科学家,戴着眼镜,面前摆放着一堆复杂的图表和数据分析报告,他正一丝不苟地研究着,试图从这些数字中找出中国奶牛品种进化的规律。这本书的标题就充满了科技感和专业性,让我觉得它一定是一本非常硬核的学术著作,里面充满了各种我可能不太熟悉的专业术语和统计模型。 我猜想,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应该就是关于如何通过科学的手段,来提升中国奶牛的整体品质。这可能包括对不同奶牛品种的基因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然后制定出最有效的育种方案。我好奇的是,书中会不会详细介绍一些具体的遗传改良技术,比如如何利用基因编辑来培育出抗病性更强、产奶量更高的奶牛?或者,它是否会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奶牛之间的遗传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奶业发展的影响? “中国奶业白皮书”这个副标题,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远不止于奶牛本身的遗传改良,它更像是一份对整个中国奶业发展状况的全面总结和深度解读。我期待它能够为我呈现一幅中国奶业的宏观图景,包括产业规模、市场结构、消费趋势、政策支持等等。也许,书中会分析当前中国奶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最关心的还是牛奶的品质和安全。这本书会不会涉及到这些方面?比如,通过遗传改良,是否能够提高牛奶的营养价值,或者降低潜在的健康风险?它是否能提供一些数据来证明,中国奶牛的整体品质正在不断提升,让我们消费者能够更放心地饮用国产奶?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中国奶业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一本非常权威、非常专业的参考书。它可能不是轻松的读物,但对于任何对中国奶牛产业、农业科技、食品安全感兴趣的人来说,它都绝对是一本价值连城的宝藏。它就像是为中国奶牛的健康成长和中国奶业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张科学而详实的蓝图。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光是听上去就有一种“大而全”的感觉,仿佛打开了一本关于中国奶牛的百科全书。我想象中,它是一本厚重的、充满学术气息的书籍,里面详细记录了中国奶牛群体的方方面面。从“群体遗传改良”这几个字,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这不仅仅是关注一头奶牛的健康,而是着眼于整个奶牛种群的进步,这需要多么庞大的数据支持和多么精密的科学分析啊! 我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是,书中充斥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图表和数据。比如,不同品种奶牛的产奶量、乳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体型特征等,都会被量化成精确的数字,然后进行科学的比较和分析。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解释“遗传改良”这个概念?它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是像我们平时说的“优生优育”一样,挑选最优的种牛和母牛进行繁殖吗?还是有更深层次的基因层面的操作? “中国奶业白皮书”这个副标题,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它还兼具了行业报告的性质。这意味着,它可能还会涵盖中国奶牛产业的宏观发展概况,比如产业规模、市场需求、生产效率、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中国奶牛产业的现状图,让我们了解这个行业是如何运作的,又在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我虽然不直接从事奶牛养殖,但对于食品安全和品质有着天然的关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了解到,通过科学的遗传改良,中国奶牛的品质是如何得到提升的,牛奶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是否得到了保障。也许,这本书能够解答一些关于国产奶的疑虑,让我对中国奶业有更多的信心。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一本非常专业、非常翔实、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它可能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消遣读物,但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奶牛产业、农业科技、食品生产的人来说,它都无疑是一本能够提供丰富信息和深刻洞见的宝贵资料。它就像是一位严谨的“奶牛档案管理员”,将中国奶牛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都一一记录和呈现。
评分当我第一眼看到“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数据报告”这个书名的时候,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严肃而专业的形象。这绝对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充满学术研究价值的著作。我能想象到,书的扉页上会密密麻麻地印着各种数据图表、统计分析和专业术语,仿佛是一本解密中国奶牛基因密码的宝典。 “群体遗传改良”这几个字,听起来就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原理。我很好奇,书中究竟是如何阐述这个概念的?是通过分析不同奶牛品种的基因差异,来找出最优的育种方向吗?我猜想,它会详细介绍各种先进的育种技术,比如如何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或者基因组选择等方法,来提升奶牛的产奶量、乳品质、繁殖性能以及抗病能力。这本书可能会为我揭示,那些我们每天喝到的牛奶,背后隐藏着多么精密的科学选择。 “中国奶业白皮书”这个副标题,又让我对这本书的视野有了更广阔的期待。它不仅仅是一份关于奶牛本身的“体检报告”,更像是一份关于中国整个奶牛产业的“发展白皮书”。我猜测,书中会深入分析中国奶牛产业的现状,包括产业规模、市场格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许,它还会探讨国家在推动奶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导向,以及科技创新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作为一名对食品安全和营养有关注的读者,我特别希望了解,通过这些“遗传改良”的数据报告,是否能证明中国奶牛的整体品质正在不断提升?是否能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安全的乳制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对国产奶有更多的信心,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一杯牛奶从牧场到餐桌,背后包含了多少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努力。 总而言之,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极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参考资料。它虽然可能不适合闲暇时翻阅,但对于奶牛养殖业的研究者、从业者、乃至关心中国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的读者来说,它无疑是一部不可或缺的知识宝库。它就像是一位严谨的“奶牛医生”,用科学的数据和精准的分析,为中国奶牛的健康成长和中国奶业的繁荣发展,描绘出了一条清晰的路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