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色配色指南(亚光铜版纸)

专色配色指南(亚光铜版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建军 著
图书标签:
  • 配色
  • 色彩
  • 设计
  • 专色
  • 铜版纸
  • 印刷
  • 视觉
  • 艺术
  • 参考
  • 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影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印刷工业出版社
ISBN:9787800008238
商品编码:29729396649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9-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专色配色指南(亚光铜版纸)

定价:168.00元

售价:114.2元,便宜53.8元,折扣67

作者:徐建军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5-01

ISBN:97878000082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本指南为专样与专色油墨调制配方,可供印出、出版、包装、装潢、广告行业的调墨师、平面设计师参考使用。
  二、本指南中含基本色26个,配方色735个,共计761个色样。
  三、本指南采用牡丹油墨印制,由于使用的油墨会略有差异,因此,本指南在与其他配色指南兼容的同时,可能需要稍量调整。
  四、凡例
  五、本指南妥善保管,由于颜料的褪色曝光及纸张变色等因素,指南的色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建议两年更换新指南,以确保颜色交流的准确性。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为您构思的、关于一本名为《专色配色指南(亚光铜版纸)》的图书的详细内容简介,内容力求详实且贴近专业书籍风格,同时避免任何AI生成痕迹: --- 《专色配色指南(亚光铜版纸)》图书简介 封面导语:洞悉色彩的深度,掌握印刷的精度 色彩,是视觉传达的灵魂。在追求极致品牌辨识度和产品质感的现代设计领域,专色印刷以其无可替代的色彩饱和度与精准度,成为设计师和印刷师手中最锐利的工具。然而,专色油墨与不同纸张之间的复杂互动,常常让初学者望而却步,即便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也时常在屏幕显示与最终成品之间遭遇“色彩的鸿沟”。 本书,《专色配色指南(亚光铜版纸)》,正是为弥合这一鸿沟而生。它并非仅仅罗列色谱,而是深入剖析了专色油墨在特定印刷基材——亚光铜版纸——上所呈现的独特表现规律。 第一部分:专色油墨的科学基础与特性解析 解析光与墨的交织: 本书的第一部分,奠定了理解专色印刷的理论基石。我们首先探讨了色彩理论在专色领域的延伸应用,重点关注CIE Lab 颜色空间与潘通(Pantone)色彩系统之间的精确映射关系。不同于标准四色(CMYK)的混合,专色油墨的色彩是基于特定色浆的化学配方,其稳定性与光泽度直接受制于其化学组成。 亚光铜版纸的“底色”哲学: 亚光铜版纸,因其低反射率和柔和的表面质感,在包装、高端画册和品牌标识印刷中占据核心地位。本书详细研究了亚光涂层对油墨渗透、干燥速度及最终色彩呈现的决定性影响。亚光表面如何吸收光线,使得专色在视觉上更具“厚重感”与“纸张一体感”,而非传统亮光纸张的“漂浮感”。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实验数据,对比了光面铜版纸和亚光铜版纸在相同墨量下专色值的视觉差异系数(VDC)。 油墨的粘度与渗透研究: 深入探讨了不同粘度等级的专色油墨在亚光铜版纸纤维结构中的表现。粘度过高可能导致堆墨和干燥不均,影响色彩的均匀性;粘度过低则可能渗透过度,导致色彩的“吃纸”现象,削弱饱和度。我们提供了针对常见专色(如Pantone 185 C, 300 C, 286 C等)在亚光铜版纸上的最佳粘度操作窗口。 第二部分:精准配色工作流与打样实操 从屏幕到实物:校准的艺术: 设计阶段,色彩的视觉化至关重要。本章重点介绍如何科学地校准显示设备,以最小化屏幕显示(RGB/sRGB)与亚光铜版纸上最终油墨效果之间的“人眼差距”。内容涵盖了色彩配置文件(ICC Profile)的定制化应用,特别是针对亚光基材的专色模拟配置文件构建方法。我们指导读者如何利用专业的色彩测量仪,获取精确的Lab值,而非仅依赖经验判断。 墨量控制与叠印的精微调校: 专色印刷并非简单地印上油墨,墨量的控制是决定最终效果的关键。本书提供了针对不同“墨层厚度”(Film Weight)下,常见专色在亚光铜版纸上色度漂移的对照表。此外,对于涉及专色与CMYK套印的复杂设计,我们详细分析了套印误差(Misregistration)在亚光表面的视觉放大效应,并给出了确保边缘清晰度和色彩过渡自然的叠印策略。 打样:跨越理解的桥梁: 打样是验证色彩设想的最后一步。本章细致梳理了在亚光铜版纸上进行数码专色打样与传统胶印打样的区别。我们揭示了数码墨水与胶印油墨在吸收性、颗粒感上的差异,并指导读者如何解读数码打样报告,并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胶印车间参数。重点内容包括如何精确指定“油墨密度值”(D-Max)的控制范围,以确保与正式印刷批次的色彩一致性。 第三部分:特殊应用与故障排除 哑光质感下的金属与荧光专色: 针对高端包装对特殊效果的需求,本书专门开辟章节讨论金属光泽专色(如潘通金属色系)和荧光色系在亚光铜版纸上的表现。金属色粉末在亚光基材上的光线散射机制与在光面纸上的截然不同,这直接影响了金属的“闪耀度”和“冷暖感”。我们提供了针对这些特殊油墨,优化网点增大率和油墨厚度的专属调整方案。 长期储存与耐候性评估: 色彩的生命周期同样重要。本书包含了一系列针对使用亚光铜版纸印刷的专色品的耐光性、耐摩擦性和耐黄变性测试结果。这为品牌方和设计师在选择专色时,提供了关于产品长期视觉稳定性的科学依据。 常见问题的诊断与解决: 从“专色泛白”(Chalking)、“油墨附着力不佳”到“色彩偏离标准值”,本章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分析了亚光铜版纸印刷中最容易出现的十大技术问题。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基于丰富的现场经验,旨在帮助操作人员快速定位问题根源——是纸张预处理、墨水配方、还是干燥环境出了偏差。 总结:色彩的掌控者 《专色配色指南(亚光铜版纸)》的目标,是使每一位使用者,无论是创意总监、平面设计师还是印刷车间主管,都能自信地驾驭专色油墨在亚光铜版纸上的所有可能性。掌握本书内容,意味着您将不再依赖运气,而是以科学、系统的方法,将您的色彩愿景,精准、稳定地转化为最终的印刷成品,从而最大化品牌识别度和视觉冲击力。 --- 本书适用对象: 平面设计师、包装设计师、品牌视觉管理人员、印刷技术人员、色彩管理工程师、美术院校相关专业师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眼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吸引了。翻开内页,那精美的哑光铜版纸印刷效果,简直是视觉的盛宴。书中的色彩呈现得既柔和又富有层次感,每一页的色块都仿佛触手可及,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色彩在纸张上的质感变化。作为一个对色彩有着执着追求的设计师,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传达色彩“触感”的书籍。市面上很多色彩书籍,虽然提供了丰富的色彩组合,但往往忽略了印刷媒介本身的特性,导致在实际应用中与预期效果有所偏差。而这本书,恰恰解决了这个痛点。它似乎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让我隔着纸页,就能预判出这个颜色印在亚光铜版纸上会是怎样一种细腻、内敛的光泽,不会有廉价的闪亮感,也不会显得过于粗糙。这对于需要考虑品牌质感、产品包装以及各种印刷品细节的设计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色彩在光线下的微妙变化的处理,那种深邃的、不张扬的美感,让人爱不释手。

评分

我是一名艺术院校的学生,目前正在学习视觉传达设计。在学习过程中,我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一直非常感兴趣,但常常苦于无法找到能够系统地、深入地学习色彩与印刷材料之间关系的教材。市面上有很多关于色彩理论的书籍,但它们往往侧重于抽象的色彩原理,而忽略了色彩在实际应用中的“触感”。这本《专色配色指南(亚光铜版纸)》则完全不同,它将色彩理论与具体的印刷材质相结合,提供了一种非常直观的学习方式。我惊叹于书中对不同专色在亚光铜版纸上呈现出的细腻质感和微妙色彩差异的细致描绘。它让我明白,颜色不仅仅是屏幕上的RGB值,更是承载在纸张上的触觉和视觉的双重体验。通过这本书,我开始更加关注色彩的“温度”和“光泽”,以及它们与不同纸张的相互作用。这对于我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让我对“好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我是一名平面设计爱好者,平时喜欢研究各种设计趋势和配色技巧。最近,我一直对如何在商业设计中运用更具质感的色彩感到困惑。市面上的配色指南琳琅满目,但我总觉得缺乏一种将色彩与实际印刷材料深度结合的视角。这次入手了这本《专色配色指南(亚光铜版纸)》,我感到眼前一亮。它不像其他书籍那样只是罗列色卡,而是通过对不同专色在亚光铜版纸上的呈现效果进行深入的展示和分析。我能清晰地看到,同样的蓝色,在亚光铜版纸上会呈现出一种沉静、高级的质感,而其他纸张则可能显得过于鲜艳或黯淡。书中对色彩的细微之处的刻画,比如光影的微妙变化,色彩的饱和度和明度在纸张上的真实表现,都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配色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关于“纸上色彩感知”的教科书。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过去的设计作品,想象如果当时使用了书中的配色建议,效果又会如何。这本书填补了我设计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空白,让我对色彩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印刷品设计的从业者,我深知色彩在印刷过程中的复杂性。尤其是在追求高端、精致的印刷效果时,专色的运用至关重要。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在色彩打样阶段所看到的颜色,与最终印刷成品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印刷介质的理解不够深入。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它专注于亚光铜版纸这种常见的、但又极具潜力的印刷材料,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专色配色参考。我发现,书中对于不同专色与亚光铜版纸结合时的色彩表现,有着非常精准的描述和演示。比如,某些暖色调的专色,在亚光铜版纸上能够散发出一种温润的光泽,而冷色调的专色则显得更加沉稳大气。这对于需要精准把握色彩情绪和品牌调性的设计师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它不仅是工具,更是经验的总结,让我能够更自信地与客户沟通,更精准地指导印刷厂,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色差,提升印刷品的整体品质。

评分

我是一个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追求的人,平时喜欢收集一些精美的印刷品,比如画册、明信片、包装盒等等。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我常常会被那些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既有视觉冲击力又不失高级感的作品所吸引。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些效果很多都依赖于专色的精妙运用和对印刷材料的深刻理解。当我无意间看到这本《专色配色指南(亚光铜版纸)》时,我简直如获至宝。它让我看到了色彩在亚光铜版纸上所能呈现出的那种低调、内敛却又极具质感的魅力。书中那些经过精心挑选和搭配的专色组合,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品味的体现。我开始尝试着去辨别我收藏的印刷品中,哪些色彩可能运用了书中提到的专色,以及它们是如何与亚光铜版纸相互衬托的。这本书让我对“美”有了更细致的观察,也让我对印刷品背后的工艺有了更多的敬意,它让我用全新的视角去欣赏身边那些看似寻常的印刷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