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与社会风险案例研究
定价:49.00元
作者:查道炯 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9-01
ISBN:9787301247471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与社会风险案例研究》为中资企业提高海外投资风险管理水平服务的“智库型”成果!
内容提要
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已经到了十分重要的阶段,每年的增量显著,投资领域越来越广,涵盖能源矿产开发、农业、基础设施、跨国并购等,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势头都很强劲。与此同时,中资企业境外投资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突出的风险有环境风险、社会风险和冲突风险。
《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与社会风险案例研究》选取中国境外投资中的十几个环境与社会风险案例,重点在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区,通过研究,深入探讨了这些风险的基本原理和规避方法,以期提高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以及金融机构融资的风险管理水平。
参加本书编写的作者主要来自北京大学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环保部、进出口银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智囊机构,也有一些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本书可供国家宏观经济决策部门、“走出去”企业、教学及研究机构的有关人士阅读。
目录
章 中国境外投资环境社会风险与“走出去”战略的可持续性 李福胜 一、导言 二、环境与外部性 三、商业道德、合规经营与公司社会责任 四、利益攸关方与全球公民社会 五、结束语第二章 境外投资中的政治风险概观 查道炯 一、政治风险概念的起源 二、政治风险内涵的充实 三、管理政治风险的措施 四、中国企业海外政治风险的特殊性 五、中国企业如何趋利避害 六、结束语第三章 海外环境与社会风险的应对盲区及误区 蒋姮 一、海外投资中面临的环境社会挑战 二、海外投资环境社会挑战应对的盲区与误区 三、应对海外投资环境社会挑战的成功经验 四、应对海外投资环境社会挑战的对策建议第四章 中国对外投资环境问题识别的理论分析 李霞 陈超 一、直接投资影响环境的主要理论及模型 二、区域案例:中国对东盟投资环境问题识别第五章 中国投资拉美的社会和环境风险谢文泽 一、拉美地区是中国重要的资源类产品进口来源地 二、拉美国家的投资环境令不少中国企业“水土不服” 三、大部分拉美国家的效率令中国企业“无可奈何” 四、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令中国企业“有点陌生”第六章 中资国企投资澳大利亚:审批环节 查道炯 一、投资澳大利亚的吸引力 二、澳大利亚直接投资准入中的“中资例外” 三、中资在澳并购失败案例 四、中资在澳并购成功案例之一 五、中资在澳并购成功案例之二 六、小结第七章 中企投资澳大利亚:商业风险与项目运行风险的管理 李薇 汉斯·杭智科 一、中国企业在澳投资的趋势与特点 二、中企在澳投资的商业风险与项目运行风险 三、中企在澳投资案例分析第八章 从缅甸密松电站看冲突风险的迷局与出路 蒋姮 一、冲突风险的机理剖析 二、我国海外投资面临的冲突风险 三、缅甸密松电站项目冲突风险的识别 四、缅甸密松电站冲突风险应对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第九章 “资源诅咒”下南苏丹风险的评估与管理 蒋姮 一、南苏丹冲突风险及影响分析 二、我国企业应对冲突风险的现状与挑战 三、避免卷入冲突漩涡的战略框架第十章 中国境外水电工程的环境与社会影响风险——不同融资模式下的案例分析 李福胜 一、导言 二、水电仍然是人类重要的电力来源 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水电站建设的主力军 四、水电水利工程是环境与社会影响高度敏感的行业 五、建设资金来源成为因水电环境与社会影响而反对大坝建设的靶标 六、中国通过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融资支持在境外全方位参与建设水电站 七、以出口信贷方式融资支持境外水电EPC工程承包案例——巴基斯坦尼勒姆杰勒姆972MW水电站项目 八、以境外投资贷款(出口信贷或有限追索权项目融资)支持境外水电BOT(含BOOT)项目案例——中国华电柬埔寨额勒赛下游水电站项目 九、中国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支持境外水电项目案例——毛里塔尼亚、马里、塞内加尔古伊那水电站项目 十、小结第十一章 境外投资合作中的社区问题风险——以秘鲁为例 吴婧 一、相关理论 二、社区问题风险的主要方面 三、具体国别社区问题举例分析第十二章 汽车跨国并购中的相关利益方与文化整合分析 胡江云 一、中国上汽集团并购韩国双龙汽车案例 二、中国吉利汽车并购瑞典沃尔沃轿车公司案例第十三章 从忽略到重视环境规则的转变——中国石化在加蓬卢安果国家公园的石油勘探活动案例 李霞 解然 一、加蓬与中国 二、环境要素决定项目成败——中国石化卢安果国家公园内石油勘探活动引发环境争议 三、案例启示后记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李福胜:于1980考入安徽大学,1989-1995年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深造,并获得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研究员。中国进出口银行总行项目评审委员会风险管理专家委员,《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杂志副总编。多年从事国际贸易融资与国际项目融资,先后负责中国进出口银行业务开发、国别与行业研究、国家风险评级、海外投资咨询等工作,并进行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政策研究。近年出版和发表了《英汉国际经贸国际金融缩略语辞典》(再版)、《访美漫谈》、《官方支持出口信用机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及《从WTO反补贴磋商诉讼案例看出口产业补贴政策》等多部学术专著和论文。蒋姮,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北京帮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副所长。曾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南京大学外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2003年间,先后在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法律咨询等领域从事企业跨国经营实务工作,担任亚行、世行、欧盟等国际大型咨询项目的法律专家和项目管理工作。2003年至今,在商务部研究院从事对中外跨国公司的研究和咨询工作,主要领域包括跨国投资并购、风险管控、企业品牌建设等。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我一直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动向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他们在海外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未曾预料的挑战。我尤其好奇的是,除了政策法规、市场准入这类显而易见的障碍之外,那些更深层次、更具人文色彩的“社会风险”究竟是怎样的。比如,当地社区的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劳工权益、环境保护的敏感性,甚至是对中国企业价值观的误解,这些都会给投资带来多大的不确定性?这本书的标题明确指出了“案例研究”,这意味着它不会只是泛泛而谈,而是会深入剖析具体的项目,让我们能够看到真实的困境和可能的应对之道。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包含一些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地区,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发生摩擦的案例,也可能涉及一些与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打交道的经验。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用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风险的来源和表现形式,以及企业如何通过更具前瞻性的风险管理,建立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仅是为了规避风险,更是为了赢得当地的尊重和信任,为“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赢得长远的立足之地。
评分我刚翻开这本书的目录,就被其中一些案例的标题深深吸引。例如,书中可能探讨了某家中国矿业公司在南美某国,因为触及了原住民的圣地而引发大规模抗议的事件。或者,一家中国科技企业在东南亚国家,因为雇佣了大量外籍管理层,而导致当地员工产生“被边缘化”的感受,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劳资纠纷。这些真实的、充满细节的案例,远比抽象的理论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也更能揭示出“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分析这些案例的起因,包括但不限于:文化误读、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以及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忽视了哪些关键的社会因素。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后续的视角,比如这些企业是如何应对这些风险的?他们的策略是有效的吗?是否从中吸取了宝贵的教训?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分析,对于我们这些希望避免重蹈覆辙的后来者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例如企业在进入新市场前,应该如何进行深入的社会文化调研,如何建立有效的社区沟通机制,以及如何在企业内部培养跨文化管理人才。
评分这本书的副标题“案例研究”引起了我的极大好奇,因为我一直觉得,关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讨论,往往过于侧重经济和政治层面,而忽略了那些更具“人性”的挑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挖掘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例如,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中国企业如何处理与当地部落首领的关系?如何尊重并融入当地的风俗习惯?在一些对环境保护要求极高的国家,中国企业又是如何平衡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关于某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某国因为未充分考虑当地居民对土地的传统所有权,而引发了土地争端,最终导致项目停滞的案例。又或者,在某欧洲国家,一家中国企业因为其企业文化与当地社会强调的员工福利和工作生活平衡存在巨大差异,而面临着持续的舆论压力。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列举问题,更能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例如,企业是否应该在投资前就组建专门的跨文化沟通团队?是否应该邀请当地的社会学家或人类学家参与到项目规划中?这些“软性”的因素,往往比“硬性”的投资更容易决定一个项目的成败。
评分我是一位对国际关系和全球化议题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尤其是“中国模式”在海外的实践。这本书的名字《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与社会风险案例研究》精准地击中了我的关注点。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海外投资不仅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文化和社会影响力的输出。因此,理解其面临的“社会风险”至关重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超越那些教科书式的理论,而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案例,来揭示那些隐藏在数字和报告背后的复杂人性与社会动态。例如,我很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当中国企业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而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同时,是否也可能因为引进“外来”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而引发了当地传统产业的冲击,甚至导致潜在的社会结构性矛盾。我希望书中能够深入分析,企业在当地社会的“接纳度”是如何形成的,哪些因素会加速这种接纳,又有哪些因素会阻碍它。我想看到,作者如何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甚至心理学的视角,来解读这些案例,从而为我们提供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是一名经常关注国际新闻和商业动态的读者,对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市场披荆斩棘一直充满好奇。《中国境外投资环境与社会风险案例研究》这个书名,让我眼前一亮,因为它触及了一个我一直在思考但缺乏系统了解的领域:除了经济和政治因素,那些“看不见”的社会风险,究竟是如何影响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一些具体的、能够引发读者思考的案例。例如,书中是否会讲述一家中国企业,在某地因为未能充分理解当地的宗教禁忌,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触犯了当地民众的信仰,从而引发了持续的对立和抵制。或者,是否会分析一家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如何处理与当地员工在企业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如何建立信任,化解矛盾,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局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解决方案,例如,企业在投资初期,应该如何进行全面的社会风险评估,如何建立有效的利益相关者沟通机制,以及如何通过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来构建与当地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这些“软实力”的建设,对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