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中国实践(第六辑)
定价:26.00元
售价:18.2元,便宜7.8元,折扣70
作者:吴晓求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2-01
ISBN:978730007485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集收录了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资本市场评论》上刊载的22篇论文。这些论文,有的从资本市场发展的角度探讨现代金融的演变特征;有的多样性的角度研究不同金融模式的异同;有的从基础理论上探讨现代金融的质规定;有的从现实发论述并评析当前的金融政策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政策;有的则总结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在金融领域的经济与教训。这些论文反映了作者对现代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的探索和思考。
上篇 理论、政策、借鉴
中国为什么必须选择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国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目标
从货币到信用——金融体系变化的货币政策含义
亚洲统一债券市场的进程、挑战与推进策略研究
企业价值管理的理论发展及实践意义
产业扩张和资本配置——金融体系属于市场主导型还是银行主导型重要吗?
资产价格与宏观经济
金融体系变迁对金融稳定性影响研究
美国银行治理:一个历史考察
金融发展理论——一个超边际分析框架
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的发展模式、战略配置方向与政策取向
2005年:证券市场政策频发之年
下篇 市场、机构、工具
“消息”对我国股票市场影响程序在下降——非参数统计方法在股市中的应用
发展我国民营银行的可行性探析
流动性溢价,抑或投资者心态?——来自中国股市异常交易量与股票预期收益关系的证据
借券卖空机制是中国推出股价指数期货交易的主要障碍吗?
保险投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新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信贷运行的影响——兼论其宏观经济效应
行为金融学及其对我国封闭式基金价格之谜的解释
股权分置后时代——没有专家的时代
基金评级实证分析及比较研究
商业银行货款承诺产品分析
中国资本市场新发展:期待与展望
吴晓求,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读者的可读性。作者在处理复杂的金融概念时,总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大量引用了图表和数据来辅助说明。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一些前沿金融问题的探讨,比如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如何重塑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金融市场的韧性与挑战。这些话题都与我们当下息息相关,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金融领域正在发生的深刻变革。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一些中国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分析,这对于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独特性非常有帮助。它不是简单地套用西方理论,而是深入挖掘中国本土的创新和实践,展现了中国金融在吸收国际经验的同时,也在走自己的道路。
评分读完之后,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内容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止步于枯燥的理论阐述,而是巧妙地将抽象的金融模型与生动的中国金融实践案例相结合。书中对现代金融理论的梳理,例如风险管理、资产定价、公司金融等经典理论的最新发展,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解读,而且作者在解释这些理论时,总是能引申出与中国市场相关的实际应用场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的章节,作者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政策调整和市场反应,揭示了金融理论在中国是如何被检验、被修正、甚至是被创新的。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理论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金融发展演变史的深刻剖析,为我理解中国经济的金融逻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金融世界新视野的大门。作者在梳理现代金融理论时,并没有拘泥于陈旧的框架,而是积极地拥抱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一些争议性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金融脱媒的现象、影子银行的风险与规制、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等。这些都是当前金融界非常关注的议题,而作者能够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供独到的见解,这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中国金融市场韧性与脆弱性并存的辩证分析,这使得我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发,它鼓励读者批判性地思考,独立地判断,从而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这本书的封皮设计简洁大气,封面上的书名“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中国实践(第六辑)”就足够吸引眼球,立刻勾起了我对金融领域前沿理论的好奇心。我一直对中国金融市场的独特发展轨迹和其背后支撑的理论框架很感兴趣,尤其是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双重影响下,本土金融理论的创新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标题暗示了它将深入剖析那些引领金融发展方向的最新理论,并且着重于这些理论在中国市场上的落地情况。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解释诸如行为金融学、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是如何在中国实践中得到体现,以及这些理论的引入和调整过程。同时,第六辑的标注也表明这是一套系列丛书,这通常意味着作者在相关领域有着持续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洞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所预判。
评分我之所以对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就必须结合其具体的国情和实践。这本书的标题“现代金融理论探索与中国实践(第六辑)”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系列深入的案例研究,通过分析中国在金融监管、市场发展、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来论证和丰富现代金融理论。我希望能够看到书中对中国金融科技的蓬勃发展,以及其对传统金融业态带来的冲击和改变的深入剖析。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中国如何在全球金融体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讨论,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的分析感到好奇。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个宏观的视野,让我对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是我非常看重的一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