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2013)--转型的艰难起步
:98.00元
售价:66.6元,便宜31.4元,折扣67
作者:罗忠敏,王力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97396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40kg
《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2013>--转型的艰难起步(2013版)》由罗忠敏、王力编著,首本保险蓝皮书以竞争力研究为主线,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抒写保险业辉煌历程,反思深层次问题,为保险业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全书四大部分:“总报告”分析保险业发展失衡的初始根源和路径依赖,提出转型发展建议;“行业篇”数据翔实,借鉴产业组织理论和“钻石模型”,对各子行业竞争力进行分析;“企业篇”运用“三段式”评价模型,对主要产寿险公司竞争力进行评价;“专题篇”对当前监管和市场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力求客观、深入、通俗,兼具学术性和实务性,适合部门、市场机构和学术研究参考,为关心中国保险业的各界人士提供资讯。
《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转型的艰难起步(2013版)》由罗忠敏、王力编著,《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转型的艰难起 步(2013版)》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行业发展主旋律,首本保险蓝皮书以“转型的艰难起步”为主题,以行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为主线,在抒写保险 业辉煌历程的同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反思,并直面问题,追本溯源,思考和挖掘行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力争通过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 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全书共分总报告、行业篇、企业篇和专题篇四个部分。 总报告从中国保险业的历史变迁出发,结合特定的经济环境,借用“蹲苗”分析了保险业发展失衡的初始根源和路径依赖,提出了挽回“树木颓势 ”的三个步骤,并提出了推动保险业转型发展的建议。行业篇采用大量翔实的数据梳理了行业的发展历程,借鉴产业组织理论 和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从各个角度,对保险各子行业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分析,并提出了提升行业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 企业篇运用新的保险企业竞争力“三段式”评价分析模型,在概括市场总体竞争态势的基础上,对主要产寿险公司的竞争力进行了系统评价分析, 并对企业竞争力背后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挖掘。专题篇结合当前保险监管和市场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围绕农险模式、交 强险市场化、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银行保险困境和模式变革、偿付能力困局、市场退出法律制度构建、消费者保护实践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 ,并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保险蓝皮书的撰写汇聚了一批在国内保险界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学 者,内容力求客观、、通俗,兼具学术性、实务性和资讯性,既适合监管部门、保险相关机构和学术研究参考,也适合一般从业人员学习、了解保 险业。
BⅠ 总报告
B.1 转型的艰难起步
一 暂别高增长,踌躇中酝酿变革
二 化“危”为机,未来可期
三 探索“顶层设计”,推进有序转型
BⅡ 行业篇
2 财产保险行业竞争力分析
3 人身保险行业竞争力分析
4 保险中介行业竞争力分析
5 再保险行业竞争力分析
6 保险资产管理行业竞争力分析
BⅢ 企业篇
7 保险公司竞争力评价分析的思路与指标体系
8 2011年财产险公司竞争力评价分析
9 2011年人身险公司竞争力评价分析
BⅣ 专题篇
专题篇
10 国际保险业发展及竞争力评述
11 关于交强险市场化尝试的几点思考
12 中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成就及前景
13 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业务探讨
14 我国现行银行保险模式的困境与出路
15 保险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策略及政策建议
16 保险业偿付能力困局探讨
17 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实践与展望
18 保险公司市场退出制度构建的理论探讨
我购买《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2013)--转型的艰难起步》这本书,更多是出于一种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好奇和一些隐约的担忧。2012-2013年,保险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同时,关于保险营销乱象、理赔难等问题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艰难”的信息,这让我更加期待它能深入剖析在那个时期,中国保险业究竟面临哪些棘手的难题。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和衡量“竞争力”的,是仅仅指市场份额,还是包含了服务质量、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我尤其关心的是,在“转型”的过程中,那些“艰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是体制机制上的束缚,还是人才结构的短板?又或是消费者认知上的偏差?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更生动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同时,我也希望报告能够对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展望,例如,在那个时期,哪些领域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又有哪些潜在的风险需要高度警惕。这份报告,对于我理解保险业的“进化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评分《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2013)--转型的艰难起步》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窥探行业“幕后故事”的窗口。作为一名保险从业者,虽然每天都在与客户打交道,但对于整个行业的宏观战略、长远规划以及面临的深层次挑战,却未必能时时掌握。2012-2013年,是行业竞争格局开始重塑,新兴业态逐渐显露的时期。书中对“竞争力”的解读,让我对其是否涵盖了诸如人才队伍建设、技术创新投入、以及风险管理能力等关键要素充满了好奇。尤其关注那些关于行业壁垒、市场集中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论述。我希望报告能深入分析,是什么因素在推动或阻碍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的提升。例如,在当时,互联网金融的萌芽是否已经开始对传统保险业的销售渠道和产品模式产生影响?监管政策的导向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对我而言,理解这些“大逻辑”能够帮助我更好地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并在日常工作中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决策。这份报告,或许能为我提供一个更高维度的思考框架,让我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我所处的行业,也为我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篇幅和严谨的标题所震撼。 《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2013)--转型的艰难起步》,这个题目就足以勾勒出那个时代中国保险业所处的复杂局面。作为一名对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者,我更希望从书中挖掘出关于行业结构性调整和政策影响的深度分析。2012-2013年,恰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过渡期,保险业作为现代服务业和金融业的重要支柱,其发展轨迹必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我期待书中能提供关于监管政策演变、市场准入机制、以及行业协会在推动转型中所扮演角色的细致梳理。同时,我也对书中如何评估和比较不同类型保险公司(如寿险、财险、再保险)的竞争力表现感到好奇,是侧重于财务指标,还是兼顾了市场份额、品牌影响力、风险管理水平等多元化维度?我希望这份报告能为我理解当时中国保险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寻求差异化发展路径,以及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和深刻的理论洞见。
评分读完《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2013)--转型的艰难起步》,我最大的感触便是它对中国保险业在那个关键时期发展脉络的梳理。2012-2013年,正值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都在经历深刻变革的节点,保险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型之路绝非坦途。我个人对行业内部的宏观分析和数据解读特别着迷。报告中关于市场规模、增长率、产品结构、以及不同险种的渗透率等数据的呈现,让我得以窥见整个行业的“体检报告”。特别是“转型”这个词,在我看来,不仅仅是指业务模式的改变,更包含了理念的升华,即从传统的“卖产品”向“提供风险保障解决方案”的转变。我好奇书中是如何详述这种转型的具体表现,比如,在风险定价、核保流程、赔付效率等方面,行业是否有了显著的进步?又或者,在产品创新方面,是否有更多地引入科技手段,以更精准地满足社会日益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我个人也曾接触过一些保险公司,对他们的一些运营策略和市场策略有自己的观察,这份报告能否提供一个更具权威性和系统性的解读,帮助我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这些变化最终会如何惠及到我们这些保险消费者,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保险蓝皮书:中国保险业竞争力报告(2012~2013)--转型的艰难起步》,这本书整体给我一种沉甸甸的重量感,仿佛真的承载着中国保险业在那个特定时期所经历的阵痛与探索。虽然书名点明了“竞争力报告”和“转型”,但我更想从一个普通消费者,或者说是保险产品的使用者的角度来聊聊我的感受。每次在市面上看到琳琅满目的保险产品,听到各种宣传,总会觉得有点晕头转向,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这份报告,虽然篇幅不小,但我期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拨开迷雾,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所购买的保险,其背后的运作逻辑,以及行业发展方向是如何影响到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尤其是“2012-2013”这个时间段,正是我对保险概念从模糊到逐渐清晰,开始主动去了解和选择的时期。我对书中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透明度以及服务体验的探讨格外感兴趣。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视角,让我能够更理性地评估保险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仅仅被销售人员的口才所打动。毕竟,保险是我们规避风险、保障未来的重要工具,它承载着我们的信任,也关系到我们家庭的安定。因此,我期待这本书能帮助我提升“保险辨识力”,让我成为一个更聪明的投保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