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定价:38.50元
作者:梁旅珠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407764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54个*让现代父母头痛的教养问题,梁旅珠一一深度解析。特别收录“关于教养,父母千万不要做的32件事”。
目录
Part 1 父母提问
Chapter 1
如何培养孩子好的观念与态度(学龄前~小学)
女儿爱唱反调,该顺着她吗/ 014
出门,孩子吵着要跟,怎么办/ 018
老大爱争宠,如何是好/ 021
如何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024
家里的黑脸、白脸,如何协调/ 028
是爱的教育,还是宠溺/ 033
姐弟争执不休,如何是好/ 036
出国旅行,想带小小孩,适合吗/ 039
负面话语,让儿子受伤了/ 043
如何训练孩子做家事/ 046
该不该为出门玩请假/ 049
想让孩子返台学汉语…… / 052
Chapter 2
如何面对青春狂飙期的孩子(初中~高中)
如何帮儿子走出考差的阴霾/ 058
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对话/ 062
孩子对外表不满意,怎么办/ 065
怎样改变没有互动的家人关系/ 069
当成绩不好,先生对孩子说“你很丢脸”…… / 075
篮球与课业,能同时兼顾吗/ 079
孩子爱抱怨,该怎么开导/ 084
火暴的青少年,怎么沟通/ 087
儿子是同性恋,怎么办/ 092
读初中的女儿与网友见面,该阻止吗/ 096
读初中的女儿失恋了,该如何帮她/ 099
儿子的学习环境不佳…… / 103
孩子口无遮拦,怎么办/ 106
孩子考试容易紧张…… / 109
母亲想念儿子,如何是好/ 112
Chapter 3
如何面对晚熟的大学生(大学~成年)
读大学的女儿该不该和男友分手/ 116
儿子脸书成瘾,怎么办/ 119
儿子大学念不完…… / 124
女儿朋友的负面情绪,该如何处理/ 127
孩子不积极,怎么办/ 131
18岁的儿子抽烟、喝酒,该不该管/ 134
为了女儿,我得了忧郁症…… / 138
孩子内心常有挫折感,该如何帮忙/ 143
当儿子谈起远距离恋爱…… / 147
......
作者介绍
北一女、台大外文系毕业,美州大学硕士,曾主持台湾个自制旅游节目《世
界真奇妙》,获得新闻局金钟奖。
从小各方面优异的她,一对子女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女儿2010年北一女毕业,
同年录取美国七大*名校,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宾州大学,打破北一女创校百年纪录,女儿后来选择斯坦福大学。儿子于2011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
目前担任明曜亲子馆负责人、呈熙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曾出版《那些旅行中的闪闪
时光》、《跟着梁旅珠教出好孩子》、《梁旅珠教养书──教出录取哈佛、史丹佛七大名校女儿的教养秘籍》、《浮世の绘──我和我的那些日本朋友们》、《日本梦幻名宿──温泉、美食、建筑的美好旅行》、《Kuli好狗命──A Queen’s Dog》。
文摘
序言
这本书所带来的,是一种深刻的价值重塑。在它出现之前,我一直认为,作为父母,最大的责任就是给予孩子一切他们想要的,保护他们免受一切伤害。然而,这本书却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给予”,并非是物质的堆砌,也不是无端的纵容,而是引导他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拥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对于“懂”的定义,让我耳目一新。它不仅仅是知道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更重要的是,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喜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我曾经因为孩子的一些“叛逆”行为而感到困扰,现在我明白了,那或许是他们在寻求自我认同,在探索世界的边界。这本书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回应孩子的成长需求。我不再将自己视为孩子的“管理者”,而是更像一个“陪伴者”和“引导者”。我开始尝试去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去倾听他们的想法,去尊重他们的选择。这种身份的转变,让我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让我自己摆脱了许多不必要的焦虑和压力。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懂得如何去爱,也懂得如何去理解的父母。
评分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没有生硬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生活化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绘。我常常会在阅读过程中,被作者的文字所打动,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育儿经历,也看到了孩子眼中闪烁的希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沟通”的探讨。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并非是因为他们不听话,而是因为我们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我们常常用命令的口吻,用评判的语言,去和孩子交流,却忽略了倾听他们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这本书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温柔、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我开始尝试去倾听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去回应他们细微的情感需求。这种沟通方式的转变,不仅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更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闪耀的独特光芒。我明白了,真正的“懂”,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连接,是一种心与心的默契。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育儿,更在于它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身的情商和沟通能力,成为一个更成熟、更智慧的父母。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洗礼。它没有给我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育儿公式,也没有教我如何“驯服”一个叛逆的孩子。相反,它像一位智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重新审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书中的每一个案例,每一个观点,都让我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回忆起自己曾经因为孩子的一点点小错误而焦虑不安,曾经因为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而失望沮丧,曾经因为孩子的不听话而恼怒生气。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情绪,那些行为,有多少是基于对孩子的真正理解,又有多少是基于我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敏感,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一个眼神,一句鼓励,一次耐心的倾听,都可能在孩子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我明白了,爱孩子,固然是父母的天性,但这份爱,如果缺乏“懂”作为基石,就可能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是一种伤害。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放下“我以为”,去倾听“他其实”,去感受“他正在”。它教会我,做一个有智慧的父母,比做一个有爱心的父母,更能成就孩子的未来。这种深刻的转变,让我对未来的育儿之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也让我对自己的成长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深受启发的书籍,它以一种非常人性化和深刻的视角,探讨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最核心的连接点。作者并没有回避育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难题和挑战,反而以一种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带领读者深入剖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理解”这个概念的阐释。它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听从,更是深入到孩子的情绪、动机、以及他们所处的成长阶段,去感受他们的世界。我常常会反思自己,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有多少次是出于本能的反应,有多少次是出于冷静的思考?有多少次是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有多少次是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常常会用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用我们自己曾经的经历去套用在孩子身上,而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成长轨迹和内心世界都有其独特性。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像醍醐灌顶一般,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尝试去观察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去倾听他们言语背后的真实想法,去尝试理解他们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行为。这种转变,让我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平和和包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我们作为父母最根本的内心,引导我们进行自我反思和成长。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细腻而深刻的观察力。作者似乎能洞察到孩子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并将那些我们作为家长常常忽略的细节,用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去研究各种育儿方法,尝试过各种所谓的“成功秘诀”,但总感觉缺乏一种连接,一种真正打动孩子内心的力量。这本书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从“理解”出发。它告诉我,孩子不是一个需要被“教育”的对象,而是一个需要被“看见”和“倾听”的个体。我开始尝试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去揣摩他们话语背后的含义,去感受他们情绪的细微波动。我发现,原来孩子的小小世界里,也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思绪。我曾经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而感到头疼,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那些行为背后,或许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本书教会我,不再用成人的逻辑去评判孩子,而是尝试用他们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世界。我明白了,真正的“懂”,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连接,是一种心与心的沟通。这种理解,能够消弭代沟,能够化解矛盾,能够让爱更加纯粹和有力。我感觉这本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育儿,更在于提升我们作为个体的心灵成长。
评分我一直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珍贵的书,而作为父母,我们的职责就是去尝试读懂这本独一无二的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认知局限,因为外界的种种干扰,而无法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我在这个方面的不足。它不是简单地提供育儿技巧,而是深入地探讨了“理解”的重要性。作者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将那些抽象的育儿理念,变得通俗易懂。我从中学习到,如何去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如何去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如何去建立一个真正平等、尊重的亲子沟通模式。我曾经因为孩子的一些“叛逆”行为而感到苦恼,现在我明白了,那或许是他们在寻求自我认同,在表达自己的独立性。这本书教会我,不再用成人的标准去评判孩子,而是尝试用他们的视角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种“懂”的力量,不仅仅能够化解亲子间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最终成为一个健全、快乐的人。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是建立在理解之上的,它能够给予孩子翅膀,让他们自由飞翔。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改变。在阅读之前,我常常感到自己在育儿的道路上充满了迷茫和焦虑,不知道该如何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成长。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作者所倡导的“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的理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是基础,但“懂”才是关键。我们常常会用自己的主观意识去揣测孩子,去期望孩子,却忽略了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我曾经因为孩子的一些“小毛病”而感到担忧,现在我明白了,那些“小毛病”或许是他们在探索世界,在学习成长的必经之路。这本书教会我,如何用一种更平和、更包容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我开始尝试去观察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去倾听他们言语背后的真实想法,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这种转变,不仅让我与孩子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也让我自己成为了一个更平和、更懂得自我反思的人。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育儿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心灵的成长,成为一个更懂得爱,也更懂得理解的父母。
评分在阅读《(正版) 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 9787540776473》的过程中,我时常陷入沉思,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也看到了孩子眼中闪烁的光芒。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著作,而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用最真挚的情感和最深刻的洞察,引导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者对于“爱”与“懂”的辩证关系的探讨,让我茅塞顿开。我们常常将爱视为一切的终点,以为只要有爱,孩子就会一切安好。然而,这本书却提醒我们,爱若没有“懂”的支撑,它可能变成一种束缚,一种无形的压力。我曾经因为孩子的一些小小“错误”而感到沮丧,现在我明白了,这些“错误”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或许是必经的试炼,是他们学习和探索的方式。这本书让我学会了放下“应该”和“必须”,去接纳孩子的“本该如此”。它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平和、更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成长中的种种挑战。我开始尝试去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去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去感受他们细微的情绪变化。这种转变,不仅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更让我自己成为了一个更成熟、更懂得爱的人。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是那种潜移默化的,一点点地渗透进我的生活,改变着我对待孩子的方式。我曾经以为,爱孩子就是给予他们一切,满足他们所有的愿望,保护他们不受任何伤害。然而,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溺爱,也不是保护过度,而是给予他们独立成长的空间,以及用理解去引导他们。我记得书中有提到,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填充,更是情感的共鸣。我开始反思自己,有多少次,我只是用物质来弥补自己在陪伴上的缺席?有多少次,我只是用命令的口吻来解决孩子的问题,而没有真正去倾听他们的烦恼?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育儿过程中的许多不足和误区。它让我看到了,原来我对孩子的一些期望,只是我自己的投射;原来我对孩子的一些担忧,只是我自己的恐惧。作者用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例子,将复杂的育儿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我从中学习到如何去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如何去回应孩子的情感需求,如何去建立一个真正和谐的亲子沟通模式。读完这本书,我不再感到茫然和无助,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的方向感和强大的行动力。我更加坚信,懂孩子,才能更好地爱孩子,也才能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作为一名家长,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能真正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无条件的溺爱,还是适度的管教?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是精神上的滋养?《(正版) 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这个书名,如同在迷雾中点亮的一盏灯,指引着我寻找更深层次的答案。我常常会在深夜里,看着熟睡的孩子,心中涌起万千感慨。我爱他,爱得无可救药,恨不得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捧到他面前。然而,爱是盲目的,有时这份过度的爱,反而可能成为一种阻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发展规律。作为父母,我们是否真正走进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困惑迷茫?我们是否能够放下自己成年人的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期望,去倾听,去观察,去感受?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我这样一个一直在探索中的家长的一份宝贵礼物。我渴望从中获得智慧,找到平衡,学会如何以一种更成熟、更有效的方式去爱我的孩子,并且,更重要的是,去真正地“懂”他们。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卸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以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育儿的挑战,去建立一种真正基于理解和尊重的亲子关系,让爱更有方向,更有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